封侯 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七章 招才

小说:封侯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3-10-10 16:13:02 源网站:笔趣阁
  这支过来的队伍正是德庄的十三户人家,在阮德的带领下,昼行夜伏,跋涉整整七天,终于来到了尉迟县。

  “你们是哪里来的?”徐沛跑上前问道。

  阮德上前行礼道:“我们是归德府楚丘县德庄百姓,官府通知我们向内地迁徙,我们跋涉三百里,前来投奔尉迟县。”

  “可有官府的迁徙证明书!”

  “有!有!”

  阮德取出厚厚一叠迁徙证明书,安抚使张晓考虑周全,每户人家都有一份迁徙证明书,包括一家几口人,姓名关系等等都要写清楚,接收方官府根据迁徙证明书接收移民,编户入籍,然后再用迁徙证明书向安抚使司领取粮食补助和安置财政补助。

  徐沛看了看证明,又看了看百余人的队伍,笑道:“一共十三户人家,对吧!”

  “正是!”

  “来吧!你们先去大帐内休息吃饭,要上茅厕也有,然后给你们分配大帐,休整两三天后,送你们去新家。”

  众人把孩子和老人扶下大车,徐沛又喊道:“拿随身的东西就行了,大大件物品分配大帐后再拿。”

  众人扶老携幼向一顶大帐走去,那边似乎在蒸馒头,有人在向他们招手。

  余寿骑马在一旁看着他们,这时,他的目光落在阮德身上,见此人长得如此雄壮魁梧,似乎是这群百姓的首领,这个身材不去从军可惜了。

  这时,余寿目光又落到阮德手中木棍上,这支木棍足足长一丈,比手腕略粗,他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再细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这男子手中拿的竟然是一根铁棍,起码有六七十斤。

  不仅如此,他左手拎着铁棍,右手抱着小儿子,后背还背着一个背篓,里面都是铁匠的工具,至少有五六十斤,加起来快有一百五十斤了,居然还那么轻松自如。

  “那汉子,你叫什么名字?”余寿笑问道。

  阮德回头看了一眼余寿,“老爷叫我吗?”

  余寿点点头,阮德连忙道:“小人叫做阮德,是名铁匠。”

  余寿微微笑道:“你先去住下吧!”

  阮德略略欠身,便带着妻儿走了

  吃完饭,休息了片刻,便开始分配大帐了,按照每家一顶大帐,如果人口太多,比如兄弟二人都成婚了,还没有分家,那就分为两顶大帐,也会在这时进行分家。

  下午,阮德正在大帐里收拾他的铁匠工具,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叫他,他快步走出大帐,却见是上午那位官员。

  阮德抱拳行礼道:“县君找小人有事?”

  余寿微微笑问道:“阮壮士似乎会武艺?”

  “父亲传过几招拳脚,有几斤笨力气,谈不上什么武艺!”

  余寿指着旁边一辆牛车笑道:“车上有一个磨盘,你能否试试,替我把它拿下牛车?”

  阮德走上前,顿时吓一跳,他没见过这么大的磨盘,足有四五百斤,不过他只是对磨盘的尺寸吃惊,并非是拿不动它,他双臂用劲,把磨盘抱下牛车。…

  “大人,拿到哪里去?”

  “拿到厨房,你们吃饭的旁边,阮壮士如果能把它举过头顶最好。”

  阮德大喝一声,将五百斤重的石磨举过头顶,向一百二十步外的厨房走去,所过之处,都引起众人一片惊呼。

  余寿跟着在后面,他虽然不会武艺,不知道这样的力气算是什么程度,但他心中还是十分满意。

  余寿是县尉,募兵也是他的士兵,这次西军募兵八万,河南路接到的募兵任务是两万人,再分解到各县,尉迟县分到的指标是两百人。

  两百人不算多,余寿已经招募到了,但他还缺一名统领这两百人的都头,这是真的军队都头指标,算是给地方的一点好处。

  其他各县都是把这个都头的机会让给县里的亲戚朋友,或者送给大户豪门人家做人情,但余寿却很认真,不徇私情,他一定要找一个有本事的人当都头。

  但募兵出发时间只剩五天了,他还是找不到符合西军标准的都头,他这两日心中焦虑万分,不料今天他运气来了。

  今天余寿正好看到了阮德,此人能举五百斤走一百二十步,余寿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他要找的人,这也是阮德运气不错,遇到了唯才是举的余寿。

  阮德轻巧地将石磨放在磨盘上,余寿笑道:“阮壮士这边请,我给你说一件事。”

  余寿带着阮德走到一旁,笑道:“我给你一个机会,你不用马上拒绝,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

  阮德点点头,“县尉请说!”

  他已经知道眼前这位官员是县尉了,他当然不想随便得罪。

  “西军正在招募军队,我们县招募了两百名士兵,但我缺一名统领他们的都头,我需要有真本事的人,我觉得你挺合适,想让你出任都头。”

  阮德没有吭声,他的两个儿子还小,不想离开家。

  余寿又继续道:“唯一不利就是可能会阵亡,可好处不少,西军士兵一旦从军,先给十贯钱的安家费,普通士兵给三十

  亩永业田,然后每个月有两贯钱加一亩田军俸,从军一年就有十二亩地。

  但这只是普通士兵,你是都头,安家费就是三十贯,永业田是一百亩,每月俸禄是五贯钱加三亩地,县里还可以给你家人提供一座县城里的院子,一亩左右,如果要乡下的房子,可以得两亩地,而且不是说去从军就不能回家了,西军规定,所有将士一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期。”

  西军条件确实很优厚,阮德不由有些怦然心动,余寿笑笑又道:“想想吧!尉迟县的工钱可不高,酿酒工一天只能挣五十文,你一个月五贯钱的军俸,足以让妻儿过得很好了。”

  阮德点点头,“我要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

  “去吧!如果决定了,明天上午来县衙找我。”

  阮德的妻子王氏听说丈夫想去从军,半晌没有吭声。…

  阮德把妻子搂在怀中,低声道:“你知道我爹爹年轻时在梁山水泊为寇,一身武艺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一生籍籍无名,这次是我的机会,西军是靠本事出头,不是靠裙带关系,更不是靠熘须拍马,我就想打拼一个功名,给儿子和子孙挣一笔家业,这也是父亲临终前的遗愿。”

  王氏抱住丈夫潸然泪下,“你走了,我们母子怎么办?”

  “放心吧!我有一百贯安家费,然后每个月有五贯钱军俸,都是直接给你,县里还会给我一座院子,不是租,是直接给我,你们母子三人就有安身之地,我还有一百亩上田,你把父母接来同住,岳父还能种地,把土地交给他耕种,家里也就有照应了。”

  “受点苦我不怕,我就怕你去打仗,若有三长两短怎么办?”

  阮德摇摇头,“这个世道,并不是不上战场就会安全,金兵杀来,一个会家破人亡,你忘记我五伯一家是怎么死的吗?大水淹来,一家人尸首全无,我去从军,也是为了保护你们母子平安,再说我每年还可以回来探亲一个月,又不是一去不返。”

  王氏抹去眼泪道:“夫君去吧!我会把两个孩儿照顾好。”

  “让大郎去读书,明白吗?我有一百贯安家费,就足够让他进县学堂读书了。”

  “我会让孩儿读书,如果房子宽裕,我想让我兄长一家也住一起,这样照顾更方便一些。”

  “我知道了,你考虑得比我周全。”

  阮德捧着妻子的脸笑道:“今晚让两个孩儿早点睡。”

  王氏俏脸一红,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