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能够成为统治阶级的有利武器?还不是因为儒家的思想太适合农耕文明了!他所提倡的忠孝仁义,下面附属了很多小项!”
“比如说一个孝字!父母在不远游,宗祠田地,四时八节的祭祀……光这些规矩就锁定了多少人口在土地上?”
“农耕文明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口啊……是把很多人口一代一代的锁定在土地上,持续不断的耕种然后产出财富!”
“这是农耕文明的根本,而儒家所推崇的也是这种稳定性,他要想办法把人口锁住不要随便乱流动!”
“而商业则是反其道而行,人口必须要随着货物也就是财富进行大流动!无论什么高山、荒漠还是蔚蓝大海……只要有财富就要去追求!”
“这是本质上的两种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口流动起来了,农耕文明一定会受到摧毁式的打击!”
“但是你把人口锁定在家乡土地上,你商业文明绝对会崩盘,你无法进行大航海时代的开拓探险啊!”
“两难!这才是两难!”
“现在你们想一想……北京城里如此惊心动魄的血战,真的只是人们为了私欲而杀伐吗?”
“错了!这是一个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
“在京师……重商主义所升级形成的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向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开战了!”
这番话一下子把问题的高度给拔高到了一个让人无法仰视的地步,人们咀嚼着每一个字一个个心中泛起了波涛!
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究竟是什么在变?又是什么引发的冲突?其实不是什么黄金白银也不是什么商业利益!
归根结底,东西方文明在十九世纪的这场世纪大碰撞,就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对抗!
“你们或许又有问题了,刚刚你不是说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吗?怎么现在又开始说工业文明了呢?”
“其实这都是一体的,工业文明只能在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土壤里开花结果,农耕文明是根本就无法产生工业文明的!”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农耕文明一切财富核心以土地为锁定,想要农耕文明璀璨辉煌,就一定要有一整套适合他的配套制度!”
“法律和文化……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农耕生产的体系!中国出现了一个儒家,其实不论这名字怎么变换,这种制度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因为农耕文明需要这么一种东西,把人口锁定在土地上!”
“但是工业文明不能这样,工业文明以提高工业生产力为前提,用先进的科技武装人类的双手,利用化石能源来得到无穷的力量!”
“这些生产力和过去的手工业相对比,几乎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一下子多出了那么多的生产力,就是多出了无数的商品!”
“请问,这样的工业文明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制度来配合呢?肯定是重商主义啊!然后重商主义再进化就成了资本主义啊!”
“未来资本主义还是会进化的,那就是后话了,咱们以后再聊!”
“现在想想明白了吧!工业文明需要一个庞大的资本和商业体统帮他们消化掉过剩的生产力!”
“而重商主义就需要无数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中……所以说欧洲不可能出现儒家的这种思想,因为你学儒家了,你商业怎么搞?”
“儒家第一提倡忠孝,父母都在家呢,你不好好养老送终,你吃饱了撑得去大航海啊?”
“那南美洲的金山银山,比你爹妈还重要吗?”
“你们看看,这就是文明的冲突啊!这样的问题在翁同龢那些人的心中就是大问题,可是在欧罗巴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欧罗巴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很重视商业,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存在!几千年来,欧洲的孝道仅仅停留在爱这一阶层,而不会出现人口锁定!”
“欧洲的父母是不想把子女锁定在身边吗?当然想,可是不能啊!如果所有人都把子女锁定在自己身边,以欧洲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没法养活的!”
“他们只能让孩子们去闯天下,去学习经商或者在商业领域中成为一颗螺丝钉……那些大航海时代的操帆手、引水员、主计长……甚至商船上的一个修船木匠,一样都是在为重商主义而提供服务!”
“他们没得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这就是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必然选择!”
“儒家的孝道我从不反对,但是儒家孝道里面有一些锁定人口流动性的,近乎于法律一样的条文,这是我不赞成的!”
“因为儒家本质是要给农耕文明提供服务,皇帝随便换可是中原几千年都得要种地,所以历朝历代不管什么民族的皇帝,最后还是得用儒家这一套!”
“因为有了儒家,所以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辉煌的农耕文明,是最辉煌,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
“而农耕文明需要的人口锁定,也是儒家帮着办到的!宗族、孝道、祭祀、乡土观念……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为农耕文明的人口锁定来服务!”
“把子子孙孙都锁定在父母身边,其实就是锁定在土地的身上,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就是儒家所要的盛世啊!这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但是请你们不要反感和仇恨儒家,没有必要,因为儒家也不是随便就出现的!归根结底还是农耕文明选择了儒家,如果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儒家,那么也会有另外一种叫其他名字的思想来协助农耕文明持续的发展!”
“咱们再继续往深处挖啊!为什么中国农耕文明就这么厉害呢?能选择思想还能选择王朝?”
“其实也跟咱们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系……西南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贵川高原,西北地区是广袤的沙漠……”
“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高寒地带,人烟稀少……剩下的区域全都是大海!”123xyq/read/2/2511/ )
“比如说一个孝字!父母在不远游,宗祠田地,四时八节的祭祀……光这些规矩就锁定了多少人口在土地上?”
“农耕文明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口啊……是把很多人口一代一代的锁定在土地上,持续不断的耕种然后产出财富!”
“这是农耕文明的根本,而儒家所推崇的也是这种稳定性,他要想办法把人口锁住不要随便乱流动!”
“而商业则是反其道而行,人口必须要随着货物也就是财富进行大流动!无论什么高山、荒漠还是蔚蓝大海……只要有财富就要去追求!”
“这是本质上的两种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口流动起来了,农耕文明一定会受到摧毁式的打击!”
“但是你把人口锁定在家乡土地上,你商业文明绝对会崩盘,你无法进行大航海时代的开拓探险啊!”
“两难!这才是两难!”
“现在你们想一想……北京城里如此惊心动魄的血战,真的只是人们为了私欲而杀伐吗?”
“错了!这是一个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
“在京师……重商主义所升级形成的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向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开战了!”
这番话一下子把问题的高度给拔高到了一个让人无法仰视的地步,人们咀嚼着每一个字一个个心中泛起了波涛!
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究竟是什么在变?又是什么引发的冲突?其实不是什么黄金白银也不是什么商业利益!
归根结底,东西方文明在十九世纪的这场世纪大碰撞,就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对抗!
“你们或许又有问题了,刚刚你不是说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吗?怎么现在又开始说工业文明了呢?”
“其实这都是一体的,工业文明只能在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土壤里开花结果,农耕文明是根本就无法产生工业文明的!”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农耕文明一切财富核心以土地为锁定,想要农耕文明璀璨辉煌,就一定要有一整套适合他的配套制度!”
“法律和文化……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农耕生产的体系!中国出现了一个儒家,其实不论这名字怎么变换,这种制度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因为农耕文明需要这么一种东西,把人口锁定在土地上!”
“但是工业文明不能这样,工业文明以提高工业生产力为前提,用先进的科技武装人类的双手,利用化石能源来得到无穷的力量!”
“这些生产力和过去的手工业相对比,几乎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一下子多出了那么多的生产力,就是多出了无数的商品!”
“请问,这样的工业文明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制度来配合呢?肯定是重商主义啊!然后重商主义再进化就成了资本主义啊!”
“未来资本主义还是会进化的,那就是后话了,咱们以后再聊!”
“现在想想明白了吧!工业文明需要一个庞大的资本和商业体统帮他们消化掉过剩的生产力!”
“而重商主义就需要无数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中……所以说欧洲不可能出现儒家的这种思想,因为你学儒家了,你商业怎么搞?”
“儒家第一提倡忠孝,父母都在家呢,你不好好养老送终,你吃饱了撑得去大航海啊?”
“那南美洲的金山银山,比你爹妈还重要吗?”
“你们看看,这就是文明的冲突啊!这样的问题在翁同龢那些人的心中就是大问题,可是在欧罗巴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欧罗巴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很重视商业,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存在!几千年来,欧洲的孝道仅仅停留在爱这一阶层,而不会出现人口锁定!”
“欧洲的父母是不想把子女锁定在身边吗?当然想,可是不能啊!如果所有人都把子女锁定在自己身边,以欧洲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没法养活的!”
“他们只能让孩子们去闯天下,去学习经商或者在商业领域中成为一颗螺丝钉……那些大航海时代的操帆手、引水员、主计长……甚至商船上的一个修船木匠,一样都是在为重商主义而提供服务!”
“他们没得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这就是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必然选择!”
“儒家的孝道我从不反对,但是儒家孝道里面有一些锁定人口流动性的,近乎于法律一样的条文,这是我不赞成的!”
“因为儒家本质是要给农耕文明提供服务,皇帝随便换可是中原几千年都得要种地,所以历朝历代不管什么民族的皇帝,最后还是得用儒家这一套!”
“因为有了儒家,所以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辉煌的农耕文明,是最辉煌,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
“而农耕文明需要的人口锁定,也是儒家帮着办到的!宗族、孝道、祭祀、乡土观念……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为农耕文明的人口锁定来服务!”
“把子子孙孙都锁定在父母身边,其实就是锁定在土地的身上,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就是儒家所要的盛世啊!这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但是请你们不要反感和仇恨儒家,没有必要,因为儒家也不是随便就出现的!归根结底还是农耕文明选择了儒家,如果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儒家,那么也会有另外一种叫其他名字的思想来协助农耕文明持续的发展!”
“咱们再继续往深处挖啊!为什么中国农耕文明就这么厉害呢?能选择思想还能选择王朝?”
“其实也跟咱们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系……西南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贵川高原,西北地区是广袤的沙漠……”
“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高寒地带,人烟稀少……剩下的区域全都是大海!”123xyq/read/2/2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