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即便两边互不征伐维持的很好,百姓之间甚至还能互相交流买卖,看着很是平和的样子。
但统一之战终究还是开启了。
因为自从这天下第一次大一统后,大一统就一直是国家完整的象征,如果不能做到大一统,那绝对是件相当丢脸的事,更别说这天下还是在元和帝统治期间分崩离析的了,即使当时他只是个傀儡,那他依旧还是这国家的主人,是皇帝。
因此如果不能重新恢复原来的领土的话,那他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以及面对自己子孙后代呢?
张豆那边虽然没这些顾虑。
但他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完成自己心愿和目标,同样必须坚持。
因此两方必有一战。
要么你死我活。
要么互相僵持。
但是,元和帝无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即使他已经让密探想办法弄到了一些火器秘方,但最高科技依旧还掌握在张豆他们手里,因此他们制作出来的火器远比不上张豆他们的火器,不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比不上,溃败是显而易见的事。
虽然张豆的战损比以前高。
但最后还是维持着胜利。
并且稳步的缓慢推进着。
开始从西北方向南下东进。
他那边推进的越厉害,元和帝的朝堂就越不稳定,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斗就越凶,互相埋怨。
互相推诿责任。
虽说元和帝去年将大部分失地重新收回来是一大功劳,但是他只是捡了个便宜,并不是说他真的以武德横扫天下,因此他在朝堂之上还做不到一言堂的程度,依旧还要靠一些官员支持,而且,先前如果不是有这些官员们支持,他也根本做不到迅速将失地重新收复回来。
所以,此时他面对朝堂上的问题也无可奈何,甚至有时候还得被一些主和的官员怼,那些官员觉得如果不是元和帝坚持出兵,那么说不定他们两边还能维持相对和平。
不至于闹到如今这种境地。
更不至于划江而治失去可能。
不过不管他们如何内斗,张豆都不可能就此罢休,所以,在张豆快要打下半壁江山的时候,朝堂内的主战派和主和派这才总算确定张豆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并且开始握手言和,共同联手去对抗张豆。
不过这时候实在太晚了。
张豆他们在西北区域实行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早就已经随着他的军队南下逐渐传播了出去,并且在一些小民心中生根发芽,特别是张豆他们给无地少地百姓分发土地耕种,只收四成田租,并且十年之后土地就归租种者所有的政策。
更是让无地少地百姓心动。
虽然心动程度还不足以让他们直接起兵造反去欢迎张豆,但是却足以让他们在张豆攻打到他们那边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反戈和欢迎。
这并不是什么迎接王师。
实际上只是利益相诱。
但是,这世上又有什么比利益更能鼓动人心,更能让人心动呢。
所谓的改朝换代,不过就是将原先的既得利益者获得的利益重新分润,并且让以前活不下去的人再次能活下去,从而达到平衡罢了。
轮回往复,次次如此。
分田地,均富贵。
喊的是大义吗?
不是的。
这不过是为了更快聚集人手。
跟药店送鸡蛋是一个套路。
只是他们送的东西价值更高。
更让所有普通百姓心动。
这跟资本家为了三倍利润就足以践踏世间一切道德法律是一个道理,因为人性总是相似且相同的。
有了这部分百姓支持,张豆的行动自然是如虎添翼,再加上他每次攻打下一片区域,都会十分如实的贯彻他在西北实行的政策,并且给一些少地无地的百姓分田,这些行为无疑给了其他地方百姓更大的信心,跟商鞅立木取信一个道理。
都是为了让百姓相信。
他们是诚实的。
他们能够说到做到。
从那往后,张豆他们的军队行进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了,快到有时候到了一个城池门口,都不需要他们攻打,城池里的一些百姓就抢先把城门打开放他们进来,这些行为不管现在怎么说,但未来肯定会被记载成为王师降临,百姓咸服。
开城迎君,贤民圣君矣。
元和帝他们迫于无奈,此时已经迁都到了南方,迁都到了江南区域,并且派人求和,可是,元和帝他想要大一统,张豆又何尝不想要大一统呢,因此又怎么可能拒绝即将到嘴的肉,平白把肉给放跑了。
所以,求和当然是无用的。
求和带来的只是张豆更进一步的推进,四面夹击以及全面进攻。
等到张豆他们率领大军将陪都彻底围住的时候,陪都里面的元和帝终于绝望,赶忙派了太监出来表示愿意投降,只希望能留他子女当中某人一命,不让他这一脉断绝。
“放心,我军从不虐杀俘虏。
只要愿意投降,我自保他全家无恙,甚至封个闲王也没有问题。
你回去跟他如实说吧。
要是愿意就大开宫门。”
张豆本来就没打算把前朝皇室彻底杀绝,所以自然是无所谓的。
他最多也就会把前朝皇室成员全部先抓起来,逐一审判一下,有罪的定罪,没罪的,自然就放了。
皇宫里的元和帝收到太监回禀的消息后,虽然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张豆,但他同样也很清楚,不论他相不相信都没用,他的生死注定由不得他掌控了,除非他现在选择自杀,可是既然有活下去的可能,他当然是不太愿意直接自焚自杀的。
因此犹豫了一会儿。
最终只能赌一把。
让人出去打开宫门。
放张豆他们进来。
张豆他们也很遵守承诺,进去之后秋毫无犯,只是将一些素有恶名的太监以及少数皇室成员抓捕起来处决,至于剩下的,都没有动。
甚至还临时封元和帝为黎王。
把他安置在了附近王府里。
随后,张豆他们一行人就开始正式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收尾工作。
并且于次年龙抬头日登基。
国号为张,年号桃源。
张豆是为桃源大帝。
但统一之战终究还是开启了。
因为自从这天下第一次大一统后,大一统就一直是国家完整的象征,如果不能做到大一统,那绝对是件相当丢脸的事,更别说这天下还是在元和帝统治期间分崩离析的了,即使当时他只是个傀儡,那他依旧还是这国家的主人,是皇帝。
因此如果不能重新恢复原来的领土的话,那他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以及面对自己子孙后代呢?
张豆那边虽然没这些顾虑。
但他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完成自己心愿和目标,同样必须坚持。
因此两方必有一战。
要么你死我活。
要么互相僵持。
但是,元和帝无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即使他已经让密探想办法弄到了一些火器秘方,但最高科技依旧还掌握在张豆他们手里,因此他们制作出来的火器远比不上张豆他们的火器,不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比不上,溃败是显而易见的事。
虽然张豆的战损比以前高。
但最后还是维持着胜利。
并且稳步的缓慢推进着。
开始从西北方向南下东进。
他那边推进的越厉害,元和帝的朝堂就越不稳定,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斗就越凶,互相埋怨。
互相推诿责任。
虽说元和帝去年将大部分失地重新收回来是一大功劳,但是他只是捡了个便宜,并不是说他真的以武德横扫天下,因此他在朝堂之上还做不到一言堂的程度,依旧还要靠一些官员支持,而且,先前如果不是有这些官员们支持,他也根本做不到迅速将失地重新收复回来。
所以,此时他面对朝堂上的问题也无可奈何,甚至有时候还得被一些主和的官员怼,那些官员觉得如果不是元和帝坚持出兵,那么说不定他们两边还能维持相对和平。
不至于闹到如今这种境地。
更不至于划江而治失去可能。
不过不管他们如何内斗,张豆都不可能就此罢休,所以,在张豆快要打下半壁江山的时候,朝堂内的主战派和主和派这才总算确定张豆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并且开始握手言和,共同联手去对抗张豆。
不过这时候实在太晚了。
张豆他们在西北区域实行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早就已经随着他的军队南下逐渐传播了出去,并且在一些小民心中生根发芽,特别是张豆他们给无地少地百姓分发土地耕种,只收四成田租,并且十年之后土地就归租种者所有的政策。
更是让无地少地百姓心动。
虽然心动程度还不足以让他们直接起兵造反去欢迎张豆,但是却足以让他们在张豆攻打到他们那边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反戈和欢迎。
这并不是什么迎接王师。
实际上只是利益相诱。
但是,这世上又有什么比利益更能鼓动人心,更能让人心动呢。
所谓的改朝换代,不过就是将原先的既得利益者获得的利益重新分润,并且让以前活不下去的人再次能活下去,从而达到平衡罢了。
轮回往复,次次如此。
分田地,均富贵。
喊的是大义吗?
不是的。
这不过是为了更快聚集人手。
跟药店送鸡蛋是一个套路。
只是他们送的东西价值更高。
更让所有普通百姓心动。
这跟资本家为了三倍利润就足以践踏世间一切道德法律是一个道理,因为人性总是相似且相同的。
有了这部分百姓支持,张豆的行动自然是如虎添翼,再加上他每次攻打下一片区域,都会十分如实的贯彻他在西北实行的政策,并且给一些少地无地的百姓分田,这些行为无疑给了其他地方百姓更大的信心,跟商鞅立木取信一个道理。
都是为了让百姓相信。
他们是诚实的。
他们能够说到做到。
从那往后,张豆他们的军队行进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了,快到有时候到了一个城池门口,都不需要他们攻打,城池里的一些百姓就抢先把城门打开放他们进来,这些行为不管现在怎么说,但未来肯定会被记载成为王师降临,百姓咸服。
开城迎君,贤民圣君矣。
元和帝他们迫于无奈,此时已经迁都到了南方,迁都到了江南区域,并且派人求和,可是,元和帝他想要大一统,张豆又何尝不想要大一统呢,因此又怎么可能拒绝即将到嘴的肉,平白把肉给放跑了。
所以,求和当然是无用的。
求和带来的只是张豆更进一步的推进,四面夹击以及全面进攻。
等到张豆他们率领大军将陪都彻底围住的时候,陪都里面的元和帝终于绝望,赶忙派了太监出来表示愿意投降,只希望能留他子女当中某人一命,不让他这一脉断绝。
“放心,我军从不虐杀俘虏。
只要愿意投降,我自保他全家无恙,甚至封个闲王也没有问题。
你回去跟他如实说吧。
要是愿意就大开宫门。”
张豆本来就没打算把前朝皇室彻底杀绝,所以自然是无所谓的。
他最多也就会把前朝皇室成员全部先抓起来,逐一审判一下,有罪的定罪,没罪的,自然就放了。
皇宫里的元和帝收到太监回禀的消息后,虽然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张豆,但他同样也很清楚,不论他相不相信都没用,他的生死注定由不得他掌控了,除非他现在选择自杀,可是既然有活下去的可能,他当然是不太愿意直接自焚自杀的。
因此犹豫了一会儿。
最终只能赌一把。
让人出去打开宫门。
放张豆他们进来。
张豆他们也很遵守承诺,进去之后秋毫无犯,只是将一些素有恶名的太监以及少数皇室成员抓捕起来处决,至于剩下的,都没有动。
甚至还临时封元和帝为黎王。
把他安置在了附近王府里。
随后,张豆他们一行人就开始正式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收尾工作。
并且于次年龙抬头日登基。
国号为张,年号桃源。
张豆是为桃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