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伯王金刚长着张飞的容貌,却藏着一颗诸葛军师的心。
凤阳之行,一路上打着全幅的伯爵仪仗,铜锣开道,排场了得,招摇前行,沿路驿臣县官们纷纷设宴款待迎接,王金刚欣然赴宴,甚少推却,并不赶路。
王金刚宴席上对洪武帝各种歌功颂德,虽然背后不少人鄙视他这个降臣,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位伯爵舌灿莲花的功夫,难怪洪武帝会如此宠信他。
王金刚不紧不慢的前进,没有丝毫的疑点,连朱棣都被蒙骗了,没有怀疑到他一路上带着买的里八刺和徐妙仪。
王金刚尚且如此,就更没有人怀疑到邓铭邓铤这对始作俑者头上了!谁会想到邓铭居然因为徐妙仪坚持不肯给她接生这等小事,就记恨在心,想出下药的法子侮辱妙仪,借此想毁掉她一生啊!
邓铤甚至胆大妄为到了借北元世子之手,挑拨大明和北元两国关系的伎俩,视人命和平如粪土,只为逼迫秦王妃王音奴让位,满足兄妹两人的私欲。
两个暗中的凶手都藏得如此之深,并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当然是任凭金陵众人跑断腿都一无所获。
北元世子失踪,使节们在四夷馆撒泼要人,贼喊捉贼,朱棣命人将四夷馆围的水泄不通,整个使团都被扣下。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大明和北元目前处于休战状态。使团打不得骂不得,更杀不得,朱棣命人好吃好喝的伺候,使节优厚的待遇不变——唯独不准睡觉!
平均五个燕王府府兵“伺候”一个使节,只要对方闭眼超过一盏茶时间,立马就强行叫醒,各种提神的茶水甚至珍贵的冰块管够,府兵们态度也都很恭敬,使节困的时候,轮流上去帮忙聊天解困,从今日心情如何,想要吃些什么,到你家中老母身体好不好等等。只是几个话题过后,就立马例行问常规问题:
“你来大明真实目的是什么?”
“背后的支持者是谁?”
“北元世子在那里?”
……
不管对方是否有回应,燕王府府兵们都不厌其烦的问,如此反复循环,刚开始北元使节们以为是儿戏,嗤之以鼻。可到了第三天,已经有使节受不住精神的摧残,开始道出实话了,各种北元宫廷朝野的黑料猛料陈出不穷:
“宣光帝继位后身体不好,已经病了好几场。世子迟迟不归,储位不定,奇太后担心后继无人,为子嗣考虑,挑选易男相的女子进宫。权皇后担心有了其他皇子后,在大明当人质的世子沦为弃子,不满太后的选秀之举,婆媳生了间隙,暗斗不止,大元宫廷血雨腥风……”
“我奉太后密令,试探世子对祖国和黄金家族的忠诚,倘若世子已经屈服大明国力之下,沦为附庸,当顾全大局,断臂求生……”
不愧为把持过大元末年朝政的奇女子,为了延续自己对皇权的控制,不惜牺牲亲孙。
“太后从蒙古卫拉特部落选的女子已经生下皇子,封了嫔位。卫拉特部落首领马哈木给了我两百头牛和一个草场,暗示我来大明除掉世子……不不!不是我!我没那个本事对世子动手,也没有那个胆子,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关系到军国大事,朱棣将这些都回禀了朱元璋。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连一个小小的使团都各怀鬼胎,并不同心同德,可见北元朝野上下人心涣散,黄金家族气数已尽。”
朱棣说道:“当场就有使节倒戈投降,说回去带着家眷和亲友一起投大明,连带北元的各种机密情报一并托盘脱出,可见父皇这一年对北元怀柔招降的策略确实有效。他们已经从内部开始乱起来了,不仅是黄金家族,整个北元,包括蒙古部落很快也会土崩瓦解。”
朱元璋点点头,略有欣慰之色,“你做的很好,这些情报对大明至关重要。”
朱元璋夺了朱棣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给了三皇子,见四儿子无所事事,便暂由他和新成立的锦衣卫一起查北元世子失踪案。
只是如今听到父皇的夸奖,朱棣心中毫无成就感,他担心徐妙仪的安危,但又不好在父皇面前显示出来,只得婉言说道:
“北元世子去年曾经设计绑架了五弟为人质,借此逃出大明,幸而有徐家大小姐相助,五弟才安然无恙。如今徐大小姐和北元世子同时失踪,很可能是被世子绑架了,一来有报复的意思,二来以此为把柄,威胁大明。”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如今下定论尚且还早,买的里八刺不是这等行事鲁莽简单之人。其实如果是世子绑走了徐妙仪倒好说,我们封锁边关,一路上严加搜索,总会找到蛛丝马迹将其寻回,朕担心的连世子也被人绑架甚至谋害,我们白白失去一枚制衡北元的棋子。”
见朱元璋闭口不提徐妙仪的安危,注意力全在北元世子身上,朱棣暗暗有些心寒:妙仪救过五弟,还在城墙上护驾有功——哪怕看在魏国公的面子上,也不该对妙仪不管不问啊……
正思忖着,朱元璋说道:“魏国公是大明第一功臣,你要好好安抚,千万不可怠慢,徐妙仪能救则救,若实在不能——”
朱元璋迟疑片刻,说道:“无论国事家事,定当以大局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为戒,魏国公是忠臣,他知道该如何取舍。”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买的里八刺为主要任务,徐妙仪的安危并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惊,暗想倘若去年买的里八刺成功绑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会选择牺牲朱橚……
朱棣只觉得心中凉透,说道:“魏国公每日几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锦衣卫问消息,徐增寿干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对徐妙仪十分牵挂,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抚,儿臣觉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断道:“这个徐妙仪确实有几分本事,可是她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执意干涉谢再兴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会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看她混迹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女子本分。希望这一次她能吃一堑,长一智,莫要再给家族和国家添乱了。”
徐妙仪在酒楼私会买的里八刺,是毛骧告诉朱元璋的。无论两人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孤男寡女半夜相见,毕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为徐妙仪解释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诈,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着寻找谢再兴案的弱点,将她引出家门,说起来错还是在买的里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女子未嫁从父,她是徐家的女儿,为何总是和谢家往事纠缠不清?谢再兴案虽然迷雾重重,但是当年谢再兴叛变之后,亲自带着张士诚的军队来攻打我们!战场上人人都看见了,这还能有假?”
“不管栾凤夫妻之死有多少疑问,包括有人暗中拦截她查案的线索,甚至放火烧她,背后之人确实可恶,朕已经命锦衣卫盯着了,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这些难道能够改变谢再兴谋反的事实?朕当年如此信任谢再兴,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还撮合他女儿和魏国公的婚事,对谢家待遇优厚,可偏偏是谢再兴背叛了朕,谢家死有余辜!”
说道最后朱元璋明显动气了,他想起当年的四面楚歌艰难,不禁感慨道:“朕和陈友谅决一死战的时候,谢再兴在背后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齐天,绝处逢生,休有今日大明万里江山,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时候你也才八岁,恐怕难逃一死。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就忘记当年的艰难了?”
朱棣忙说道:“儿臣不敢忘,儿臣永远都记得母后带着我们逃亡迁移,舟车劳顿的岁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体如火炭般滚烫,那时候又找不到药物,五弟差点没熬住,那时候儿臣就发誓,要快点强大起来,帮助父亲平定江山,永远不要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朱元璋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帮着徐妙仪查谢再兴案?”
在这种时候,朱棣当然不能说出真相,他解释说道:“因为儿臣觉得徐妙仪是个重情义之人。当年她效仿花木兰替兄从军,在北伐军里当军医,为的是成全义兄一家团圆。回到徐家后,得知当年外祖父和母亲的惨死,她自觉不能白白享受富贵,便决心查清十年前的旧案,儿臣见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义,难得可贵,何况查清谢再兴案,对父皇肃清朝纲也有好处,所以儿臣为她提供了一些帮助。”
不知不觉中,对父亲绝对服从的朱棣已经开始说谎了。
朱元璋问道:“锦衣卫已经在查了,难道你觉得朕的心腹军队比不过一个徐妙仪?”
“锦衣卫是父皇挑选的精锐,当然比徐妙仪强多了,但是在谢再兴案上,锦衣卫并不占优势。”朱棣对答如流,说道:
“父皇经常教导儿臣,要多看事实,而非人们的口舌。而现在的事实是谢再兴案关键线索几乎都是徐妙仪找出来的,锦衣卫收效甚微。儿臣对她提供帮助,其实也是一种监督,随时将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诉锦衣卫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说道:“岂有此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徐妙仪要执意瞒着朕不成。”
朱棣说道:“此女幼年经历巨变,性格多疑偏执,不过她确实有过人的才华,立下不少功劳,要掌握一柄剑,最好是顺势而为捏着剑柄,而不是硬碰硬把着锋利的剑刃。”
听儿子的话好像有道理,朱元璋这才改口说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徐妙仪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后真凶。一想到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些事情,朕就寝食难安啊,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员,到底是谁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来!”
朱棣从皇宫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实还没竣工,只建了一半,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内宅的房舍、池塘,景观等图纸的样式给徐妙仪看,要她亲自挑选喜欢的,以此来再次表白心迹,心想她一定是欢喜的,可是她却不见了……
徐增寿已经赖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见朱棣回来,忙跑过去问道:“怎么样?有消息了没?我妹妹在哪里……”
朱棣置若罔闻,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书房的一番问答,不知不觉中,本该父子坦率无间的对话,已经用上了揣摩应变的君臣之计,可是为了徐妙仪的安危,这一切都值得。sxbiquge/read/29/29805/ )
凤阳之行,一路上打着全幅的伯爵仪仗,铜锣开道,排场了得,招摇前行,沿路驿臣县官们纷纷设宴款待迎接,王金刚欣然赴宴,甚少推却,并不赶路。
王金刚宴席上对洪武帝各种歌功颂德,虽然背后不少人鄙视他这个降臣,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位伯爵舌灿莲花的功夫,难怪洪武帝会如此宠信他。
王金刚不紧不慢的前进,没有丝毫的疑点,连朱棣都被蒙骗了,没有怀疑到他一路上带着买的里八刺和徐妙仪。
王金刚尚且如此,就更没有人怀疑到邓铭邓铤这对始作俑者头上了!谁会想到邓铭居然因为徐妙仪坚持不肯给她接生这等小事,就记恨在心,想出下药的法子侮辱妙仪,借此想毁掉她一生啊!
邓铤甚至胆大妄为到了借北元世子之手,挑拨大明和北元两国关系的伎俩,视人命和平如粪土,只为逼迫秦王妃王音奴让位,满足兄妹两人的私欲。
两个暗中的凶手都藏得如此之深,并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当然是任凭金陵众人跑断腿都一无所获。
北元世子失踪,使节们在四夷馆撒泼要人,贼喊捉贼,朱棣命人将四夷馆围的水泄不通,整个使团都被扣下。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大明和北元目前处于休战状态。使团打不得骂不得,更杀不得,朱棣命人好吃好喝的伺候,使节优厚的待遇不变——唯独不准睡觉!
平均五个燕王府府兵“伺候”一个使节,只要对方闭眼超过一盏茶时间,立马就强行叫醒,各种提神的茶水甚至珍贵的冰块管够,府兵们态度也都很恭敬,使节困的时候,轮流上去帮忙聊天解困,从今日心情如何,想要吃些什么,到你家中老母身体好不好等等。只是几个话题过后,就立马例行问常规问题:
“你来大明真实目的是什么?”
“背后的支持者是谁?”
“北元世子在那里?”
……
不管对方是否有回应,燕王府府兵们都不厌其烦的问,如此反复循环,刚开始北元使节们以为是儿戏,嗤之以鼻。可到了第三天,已经有使节受不住精神的摧残,开始道出实话了,各种北元宫廷朝野的黑料猛料陈出不穷:
“宣光帝继位后身体不好,已经病了好几场。世子迟迟不归,储位不定,奇太后担心后继无人,为子嗣考虑,挑选易男相的女子进宫。权皇后担心有了其他皇子后,在大明当人质的世子沦为弃子,不满太后的选秀之举,婆媳生了间隙,暗斗不止,大元宫廷血雨腥风……”
“我奉太后密令,试探世子对祖国和黄金家族的忠诚,倘若世子已经屈服大明国力之下,沦为附庸,当顾全大局,断臂求生……”
不愧为把持过大元末年朝政的奇女子,为了延续自己对皇权的控制,不惜牺牲亲孙。
“太后从蒙古卫拉特部落选的女子已经生下皇子,封了嫔位。卫拉特部落首领马哈木给了我两百头牛和一个草场,暗示我来大明除掉世子……不不!不是我!我没那个本事对世子动手,也没有那个胆子,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关系到军国大事,朱棣将这些都回禀了朱元璋。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连一个小小的使团都各怀鬼胎,并不同心同德,可见北元朝野上下人心涣散,黄金家族气数已尽。”
朱棣说道:“当场就有使节倒戈投降,说回去带着家眷和亲友一起投大明,连带北元的各种机密情报一并托盘脱出,可见父皇这一年对北元怀柔招降的策略确实有效。他们已经从内部开始乱起来了,不仅是黄金家族,整个北元,包括蒙古部落很快也会土崩瓦解。”
朱元璋点点头,略有欣慰之色,“你做的很好,这些情报对大明至关重要。”
朱元璋夺了朱棣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给了三皇子,见四儿子无所事事,便暂由他和新成立的锦衣卫一起查北元世子失踪案。
只是如今听到父皇的夸奖,朱棣心中毫无成就感,他担心徐妙仪的安危,但又不好在父皇面前显示出来,只得婉言说道:
“北元世子去年曾经设计绑架了五弟为人质,借此逃出大明,幸而有徐家大小姐相助,五弟才安然无恙。如今徐大小姐和北元世子同时失踪,很可能是被世子绑架了,一来有报复的意思,二来以此为把柄,威胁大明。”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如今下定论尚且还早,买的里八刺不是这等行事鲁莽简单之人。其实如果是世子绑走了徐妙仪倒好说,我们封锁边关,一路上严加搜索,总会找到蛛丝马迹将其寻回,朕担心的连世子也被人绑架甚至谋害,我们白白失去一枚制衡北元的棋子。”
见朱元璋闭口不提徐妙仪的安危,注意力全在北元世子身上,朱棣暗暗有些心寒:妙仪救过五弟,还在城墙上护驾有功——哪怕看在魏国公的面子上,也不该对妙仪不管不问啊……
正思忖着,朱元璋说道:“魏国公是大明第一功臣,你要好好安抚,千万不可怠慢,徐妙仪能救则救,若实在不能——”
朱元璋迟疑片刻,说道:“无论国事家事,定当以大局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为戒,魏国公是忠臣,他知道该如何取舍。”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买的里八刺为主要任务,徐妙仪的安危并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惊,暗想倘若去年买的里八刺成功绑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会选择牺牲朱橚……
朱棣只觉得心中凉透,说道:“魏国公每日几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锦衣卫问消息,徐增寿干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对徐妙仪十分牵挂,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抚,儿臣觉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断道:“这个徐妙仪确实有几分本事,可是她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执意干涉谢再兴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会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看她混迹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女子本分。希望这一次她能吃一堑,长一智,莫要再给家族和国家添乱了。”
徐妙仪在酒楼私会买的里八刺,是毛骧告诉朱元璋的。无论两人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孤男寡女半夜相见,毕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为徐妙仪解释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诈,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着寻找谢再兴案的弱点,将她引出家门,说起来错还是在买的里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女子未嫁从父,她是徐家的女儿,为何总是和谢家往事纠缠不清?谢再兴案虽然迷雾重重,但是当年谢再兴叛变之后,亲自带着张士诚的军队来攻打我们!战场上人人都看见了,这还能有假?”
“不管栾凤夫妻之死有多少疑问,包括有人暗中拦截她查案的线索,甚至放火烧她,背后之人确实可恶,朕已经命锦衣卫盯着了,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这些难道能够改变谢再兴谋反的事实?朕当年如此信任谢再兴,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还撮合他女儿和魏国公的婚事,对谢家待遇优厚,可偏偏是谢再兴背叛了朕,谢家死有余辜!”
说道最后朱元璋明显动气了,他想起当年的四面楚歌艰难,不禁感慨道:“朕和陈友谅决一死战的时候,谢再兴在背后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齐天,绝处逢生,休有今日大明万里江山,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时候你也才八岁,恐怕难逃一死。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就忘记当年的艰难了?”
朱棣忙说道:“儿臣不敢忘,儿臣永远都记得母后带着我们逃亡迁移,舟车劳顿的岁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体如火炭般滚烫,那时候又找不到药物,五弟差点没熬住,那时候儿臣就发誓,要快点强大起来,帮助父亲平定江山,永远不要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朱元璋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帮着徐妙仪查谢再兴案?”
在这种时候,朱棣当然不能说出真相,他解释说道:“因为儿臣觉得徐妙仪是个重情义之人。当年她效仿花木兰替兄从军,在北伐军里当军医,为的是成全义兄一家团圆。回到徐家后,得知当年外祖父和母亲的惨死,她自觉不能白白享受富贵,便决心查清十年前的旧案,儿臣见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义,难得可贵,何况查清谢再兴案,对父皇肃清朝纲也有好处,所以儿臣为她提供了一些帮助。”
不知不觉中,对父亲绝对服从的朱棣已经开始说谎了。
朱元璋问道:“锦衣卫已经在查了,难道你觉得朕的心腹军队比不过一个徐妙仪?”
“锦衣卫是父皇挑选的精锐,当然比徐妙仪强多了,但是在谢再兴案上,锦衣卫并不占优势。”朱棣对答如流,说道:
“父皇经常教导儿臣,要多看事实,而非人们的口舌。而现在的事实是谢再兴案关键线索几乎都是徐妙仪找出来的,锦衣卫收效甚微。儿臣对她提供帮助,其实也是一种监督,随时将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诉锦衣卫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说道:“岂有此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徐妙仪要执意瞒着朕不成。”
朱棣说道:“此女幼年经历巨变,性格多疑偏执,不过她确实有过人的才华,立下不少功劳,要掌握一柄剑,最好是顺势而为捏着剑柄,而不是硬碰硬把着锋利的剑刃。”
听儿子的话好像有道理,朱元璋这才改口说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徐妙仪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后真凶。一想到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些事情,朕就寝食难安啊,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员,到底是谁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来!”
朱棣从皇宫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实还没竣工,只建了一半,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内宅的房舍、池塘,景观等图纸的样式给徐妙仪看,要她亲自挑选喜欢的,以此来再次表白心迹,心想她一定是欢喜的,可是她却不见了……
徐增寿已经赖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见朱棣回来,忙跑过去问道:“怎么样?有消息了没?我妹妹在哪里……”
朱棣置若罔闻,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书房的一番问答,不知不觉中,本该父子坦率无间的对话,已经用上了揣摩应变的君臣之计,可是为了徐妙仪的安危,这一切都值得。sxbiquge/read/29/2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