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将奏折看完,脸上表情极其古怪。
文彦博好奇,王巨究竟写了什么,让皇上这副表情哪。不但文彦博好奇,王安石等人也好奇。
赵顼将奏折递给文彦博看,非是老文比王安石官职还要高,而是老文资历最深。
老文同志看完,同样表情很古怪。
王安石不由地更好奇了。
王巨这马上就要离开京城,去前线了,究竟写了神马,让两人这副表情。
虽然老文对王安石一肚子不满,不过表面工作得要做的,看到王安石好奇,顺便将它又递给了王安石看。
王安石在看,赵顼已经开始发问:“王卿,它真的管用么?”
王巨写的就是天花。
古代四大害,天花、疟疾、痨病、吸血虫。
鼠疫在中国古代危害不多,历代出现的瘟疫多是烈性疟疾,也就是二号病。至于癌症这一个词,如今还未出现,不过有了这个病症。虽然在这时代没有严重的工业污染,但普通百姓多以咸菜为主菜,而且这个盐又没有加工过的有毒“天然盐”,癌症比例想小都小不了。只不过这时将癌症称为恶肿、毒痈,因此究竟有多少人死于癌症,无法统计了。
其中天花则是四害之首,每年都有许多儿童死于天花之下。
所以王巨刻意临行前写了一份奏折,说了天花。
王巨在奏折里先说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与自我免疫功能。
将蚯蚓蚂蟥切成数段后,它们不会死,甚至不久会迅速长出新的蚯蚓蚂蟥。由于进化方向不同,人就不行了。将人拦腰一切两段,马上就得见阎罗王。不过人也有自我修复功能,简单的例子,手上切了一个口子,只要不是严重感染。它会自己康愈。只不过这个速度比较慢。
免疫功能也是如此,象一些人得了严重风寒,康愈后便不易再感染这种恶性风寒了。
正是这两种原理,所以可以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避免感染上天花。
王巨在奏折里解释了牛痘,但没有解释何谓进化。
反正有这个依据。就可以推广,避免每年因为天花死去许多人。
如果没有意外,实际说句残忍的话,死了就死了,反正人口已经渐渐成为宋朝最严重的危机。
不过王巨现在另有打算。只要这个打算成功,那么这越来越多的人口非但不是危机,而是机遇。
这是从公心立场上说的。
从私心来说,这是今天早晨王巨临行,听到邻居有一个孩子得了天花,一家人哭得泪如雨下,这让王巨也担心了。无他,自己也有了子女。能不担心吗?
事不关己,权当高高挂起,事若关己。还能挂起?
于是在临离开京城前,抢了一点时间写下这份奏折。
王巨道:“陛下,管用。”
“你那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问?”
“多看多听多想。”王巨答道,又说:“陛下,诸公,我走了。”
说完翻身上马。因为动作熟练,身体灵活。这个上马的姿势十分洒脱,让人看上去都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赵顼转头低声对王安石说道:“西北无忧矣。”
与王巨上马动作无关。而是这篇奏折,王巨马上就要去西北了,还有心情管什么天花,说明王巨心里面,已经有把握应对这次危机。
随着王巨离开,京城百姓又是担心又是期盼。
其实王巨这一行,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如果胜了,宋人就能渐渐拾起丢失的信心,如果败了,说不定都能连带着拖累王韶的河湟开边。
…………
王巨来到洛阳,小苏听到后立即替王巨接见洗尘,不过小苏却将王巨带到城外的一处草市。
坊场河渡的改革,就是将一些中小型草市、非战略性的河渡,以及经营不良、出现亏空的作坊作监坑矿等产业,经过专人估价后,根据其各自的性质以三年或五年为一个期限,由商人交纳保证金后,进行匿名拍卖,由价高者经营。
但这个草市并不包括那些正在向集镇脱变的特大型草市,那种草市可不能这样玩,牵涉的百姓与利害关系太多了。
这些中小型草市,实际上就是王巨前世的农贸市场,三五天一集,周边百姓拿来瓜果蔬菜与特产,小商小贩也拿来日用百货到草市,或买卖或相互交易。
商人拍卖下来后,由他们派家中仆役来管理与征税。但如果草市有邸店酒肆等,商人不得征税,继续由国家管理与征税。
这个改革执行后,赞成的人很多。
原因简单,未改革前朝廷也征税,是派胥吏来征税,未必是所有胥吏都会苛民,但因为征税绫乱,征税所得十成有九成进了各个胥吏口袋。改革后,你们这些胥吏,从此解放了。随着免役法渐渐执行,利处会更大,因为每减少一名胥吏,就等于替国家节约一笔开支。
到了私人经营,同样会有苛征的情况。
所以一开始执行时,依然有很多反对声音的。不过随着就渐渐消失。
原因依然很简单,这些前来交易买卖的都是普通平民百姓与小商人,就象王巨才来王家寨一样,一文钱都是好的,你可以乱征,但我可以不来。甚至有人宁肯多走上十几里路,也不想多交几文钱的税务。没有人来交易,上哪儿来征税。
这就逼得各个商人不得不合理的征税,甚至有一些聪明的商人,还想出一些名堂,吸引大家前去交易。
也不要小看了这些草市拍卖所得,往往一个小草市拍卖所得不过几百贯钱,甚至只有一两百贯钱,那些上规模的草市也不过几千贯钱。
然而整个宋朝有多少草市存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仅是这个草市拍卖所得,便占据了坊场河渡改革收入的一半。
不过坊场河渡改革也不完全是十全十美的改革。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估价的过程,往往因为原先资产与账目管理的混乱,不能很公正地估价。甚至豪强与估价胥吏联手,欺瞒官员,估价严重过低,转移了朝廷的实有财产。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不要说这些国有资产,即便是王巨那个竹纸作坊。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去年也在管理与账目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以至李贞刻意在今年春天来到京城,向王巨询问解决方法。
随后李贞回去后,立即大肆整顿。但现在还不能说彻底解决了。只能说没有将它扩大。
原来王巨还有一个提议的,比如虔州的船坞,它是宋朝最大的内河船坞,论规模最庞大,论技术最先进,论工匠数量最多。但它是国有船坞,专门替朝廷造运输的内河船只。
因此忙时忙得气都喘不过来,闲时能闲上几个月。如果也进行改革呢。比如清闲时,可以让这个船坞接私活,一能提高工匠的待遇。二也能替国家带来部分收入。
不过那样,管理与账目必然会产生严重的混乱,王巨便没有提了。
还有,之所以这些监坊坑矿亏空,九成原因乃是胥吏贪墨,拍卖后。与这些胥吏无关了。那么这些胥吏能高兴吗,所以在下面也闹事抗议。
只是他们话语权很小。加上执行于王安石变法前,等于与王安石变法切断了关系。所以这些人一直不成气候。但给了许多匠户生机,应当来说与宋朝的“仁爱人道”政策吻合。
再者,它于执行免役法前执行,否则就会造就一大批“下岗工人”,那又会引起争议。
应当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吧,无论是下面,或者是上流社会的舆论,称赞的多,反对的少。
走在熙熙攘攘的草市上,小苏感慨地说:“子安,这才是真正的变法。我不是反对变法,如果都象这样变法,我干嘛反对?”
王巨真的苦笑了。
这样的“变法”能找出来多少?
小苏又说:“再看木棉,裁兵,这些良性的变法,那一样不是出自子安之手,英雄不问出处,为何官家不重用之?”
王巨表示很羞愧:“子由,裁兵非是我一人提议,我哪儿敢贪这个功。至于木棉,乃是古人引进到岭南,长公主殿下想到了黎布,我这才将眼光注意到了木棉上,然后介甫公将它扩大,惠国惠民。我更不敢贪这个功了。”
不过王巨在心中窃喜,有了小苏这个“反对派”给自己鼓吹,以后自己上位,那会能拉拢更多的人。没有人支持,没有很多人支持,能平安顺利地改革么?
两人回到了洛阳城。
看着洛阳城门,王巨心中微微一叹。
他还有一个疯狂地想法,迁都!
赵匡胤为了抹去开封城二弟的势力,刻意派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为洛阳留守,重修洛阳城,随后打着回乡祭祖的名义,带着群臣去了洛阳,在洛阳提出迁都。
可惜让赵匡义用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阻止了。随后赵匡胤三次去了老三家,赵匡义一看不妙,使出终极大招,烛光斧影!
但现在这个迁都还有着作用。
整个京城,有多少豪强巨富与权贵士大夫存在着勾结,一旦迁都,那么必然对这些势力来了一次大清洗,这对于国家来说,那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迁都长安那是不可能了,无论是三门峡或是恶化的渭水,都严重影响到了漕运。不过迁都洛阳不存在这个问题,将洛水重竣修一下,再绕过开封城,挖一条新的运河,与旧汴水沟通,或者直接与洛阳沟通,都不会影响漕运。
而且洛阳有虎牢关之险,离陕西更近,那怕不改变,金人南下时,有虎牢关把守,又能迅速地将强大的西军调到洛阳参加战斗,北宋都不会走向灭亡,至少不会给金人灭亡。
但这个涉及到的利益圈太大了,所以当年范仲淹等人也提议过迁都洛阳,却没有通过。
因此很多时候王巨无奈,有的能看到,却无法实现。
他叹了一口气,随即进城。
章楶也正好到了。
那就立即商议吧。
章楶还是很开心的,王巨没有忘掉他这个老朋友,寒喧了一下,他也没有多客气,直奔主题。
“子安,这次西行,未必那么凶险,依我猜想,子安心中必有两个倚仗。”
“说说看。”
“疆砟堡已成了我朝的安疆堡,两扇大门等于全部关上,这是对我朝有利的一面。”
“说得不错,那另外一个倚仗呢?”
“董毡。”
董毡,这才是王巨最大的底牌!(未完待续)sxbiquge/read/29/29802/ )
文彦博好奇,王巨究竟写了什么,让皇上这副表情哪。不但文彦博好奇,王安石等人也好奇。
赵顼将奏折递给文彦博看,非是老文比王安石官职还要高,而是老文资历最深。
老文同志看完,同样表情很古怪。
王安石不由地更好奇了。
王巨这马上就要离开京城,去前线了,究竟写了神马,让两人这副表情。
虽然老文对王安石一肚子不满,不过表面工作得要做的,看到王安石好奇,顺便将它又递给了王安石看。
王安石在看,赵顼已经开始发问:“王卿,它真的管用么?”
王巨写的就是天花。
古代四大害,天花、疟疾、痨病、吸血虫。
鼠疫在中国古代危害不多,历代出现的瘟疫多是烈性疟疾,也就是二号病。至于癌症这一个词,如今还未出现,不过有了这个病症。虽然在这时代没有严重的工业污染,但普通百姓多以咸菜为主菜,而且这个盐又没有加工过的有毒“天然盐”,癌症比例想小都小不了。只不过这时将癌症称为恶肿、毒痈,因此究竟有多少人死于癌症,无法统计了。
其中天花则是四害之首,每年都有许多儿童死于天花之下。
所以王巨刻意临行前写了一份奏折,说了天花。
王巨在奏折里先说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与自我免疫功能。
将蚯蚓蚂蟥切成数段后,它们不会死,甚至不久会迅速长出新的蚯蚓蚂蟥。由于进化方向不同,人就不行了。将人拦腰一切两段,马上就得见阎罗王。不过人也有自我修复功能,简单的例子,手上切了一个口子,只要不是严重感染。它会自己康愈。只不过这个速度比较慢。
免疫功能也是如此,象一些人得了严重风寒,康愈后便不易再感染这种恶性风寒了。
正是这两种原理,所以可以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避免感染上天花。
王巨在奏折里解释了牛痘,但没有解释何谓进化。
反正有这个依据。就可以推广,避免每年因为天花死去许多人。
如果没有意外,实际说句残忍的话,死了就死了,反正人口已经渐渐成为宋朝最严重的危机。
不过王巨现在另有打算。只要这个打算成功,那么这越来越多的人口非但不是危机,而是机遇。
这是从公心立场上说的。
从私心来说,这是今天早晨王巨临行,听到邻居有一个孩子得了天花,一家人哭得泪如雨下,这让王巨也担心了。无他,自己也有了子女。能不担心吗?
事不关己,权当高高挂起,事若关己。还能挂起?
于是在临离开京城前,抢了一点时间写下这份奏折。
王巨道:“陛下,管用。”
“你那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问?”
“多看多听多想。”王巨答道,又说:“陛下,诸公,我走了。”
说完翻身上马。因为动作熟练,身体灵活。这个上马的姿势十分洒脱,让人看上去都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赵顼转头低声对王安石说道:“西北无忧矣。”
与王巨上马动作无关。而是这篇奏折,王巨马上就要去西北了,还有心情管什么天花,说明王巨心里面,已经有把握应对这次危机。
随着王巨离开,京城百姓又是担心又是期盼。
其实王巨这一行,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如果胜了,宋人就能渐渐拾起丢失的信心,如果败了,说不定都能连带着拖累王韶的河湟开边。
…………
王巨来到洛阳,小苏听到后立即替王巨接见洗尘,不过小苏却将王巨带到城外的一处草市。
坊场河渡的改革,就是将一些中小型草市、非战略性的河渡,以及经营不良、出现亏空的作坊作监坑矿等产业,经过专人估价后,根据其各自的性质以三年或五年为一个期限,由商人交纳保证金后,进行匿名拍卖,由价高者经营。
但这个草市并不包括那些正在向集镇脱变的特大型草市,那种草市可不能这样玩,牵涉的百姓与利害关系太多了。
这些中小型草市,实际上就是王巨前世的农贸市场,三五天一集,周边百姓拿来瓜果蔬菜与特产,小商小贩也拿来日用百货到草市,或买卖或相互交易。
商人拍卖下来后,由他们派家中仆役来管理与征税。但如果草市有邸店酒肆等,商人不得征税,继续由国家管理与征税。
这个改革执行后,赞成的人很多。
原因简单,未改革前朝廷也征税,是派胥吏来征税,未必是所有胥吏都会苛民,但因为征税绫乱,征税所得十成有九成进了各个胥吏口袋。改革后,你们这些胥吏,从此解放了。随着免役法渐渐执行,利处会更大,因为每减少一名胥吏,就等于替国家节约一笔开支。
到了私人经营,同样会有苛征的情况。
所以一开始执行时,依然有很多反对声音的。不过随着就渐渐消失。
原因依然很简单,这些前来交易买卖的都是普通平民百姓与小商人,就象王巨才来王家寨一样,一文钱都是好的,你可以乱征,但我可以不来。甚至有人宁肯多走上十几里路,也不想多交几文钱的税务。没有人来交易,上哪儿来征税。
这就逼得各个商人不得不合理的征税,甚至有一些聪明的商人,还想出一些名堂,吸引大家前去交易。
也不要小看了这些草市拍卖所得,往往一个小草市拍卖所得不过几百贯钱,甚至只有一两百贯钱,那些上规模的草市也不过几千贯钱。
然而整个宋朝有多少草市存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仅是这个草市拍卖所得,便占据了坊场河渡改革收入的一半。
不过坊场河渡改革也不完全是十全十美的改革。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估价的过程,往往因为原先资产与账目管理的混乱,不能很公正地估价。甚至豪强与估价胥吏联手,欺瞒官员,估价严重过低,转移了朝廷的实有财产。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不要说这些国有资产,即便是王巨那个竹纸作坊。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去年也在管理与账目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以至李贞刻意在今年春天来到京城,向王巨询问解决方法。
随后李贞回去后,立即大肆整顿。但现在还不能说彻底解决了。只能说没有将它扩大。
原来王巨还有一个提议的,比如虔州的船坞,它是宋朝最大的内河船坞,论规模最庞大,论技术最先进,论工匠数量最多。但它是国有船坞,专门替朝廷造运输的内河船只。
因此忙时忙得气都喘不过来,闲时能闲上几个月。如果也进行改革呢。比如清闲时,可以让这个船坞接私活,一能提高工匠的待遇。二也能替国家带来部分收入。
不过那样,管理与账目必然会产生严重的混乱,王巨便没有提了。
还有,之所以这些监坊坑矿亏空,九成原因乃是胥吏贪墨,拍卖后。与这些胥吏无关了。那么这些胥吏能高兴吗,所以在下面也闹事抗议。
只是他们话语权很小。加上执行于王安石变法前,等于与王安石变法切断了关系。所以这些人一直不成气候。但给了许多匠户生机,应当来说与宋朝的“仁爱人道”政策吻合。
再者,它于执行免役法前执行,否则就会造就一大批“下岗工人”,那又会引起争议。
应当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吧,无论是下面,或者是上流社会的舆论,称赞的多,反对的少。
走在熙熙攘攘的草市上,小苏感慨地说:“子安,这才是真正的变法。我不是反对变法,如果都象这样变法,我干嘛反对?”
王巨真的苦笑了。
这样的“变法”能找出来多少?
小苏又说:“再看木棉,裁兵,这些良性的变法,那一样不是出自子安之手,英雄不问出处,为何官家不重用之?”
王巨表示很羞愧:“子由,裁兵非是我一人提议,我哪儿敢贪这个功。至于木棉,乃是古人引进到岭南,长公主殿下想到了黎布,我这才将眼光注意到了木棉上,然后介甫公将它扩大,惠国惠民。我更不敢贪这个功了。”
不过王巨在心中窃喜,有了小苏这个“反对派”给自己鼓吹,以后自己上位,那会能拉拢更多的人。没有人支持,没有很多人支持,能平安顺利地改革么?
两人回到了洛阳城。
看着洛阳城门,王巨心中微微一叹。
他还有一个疯狂地想法,迁都!
赵匡胤为了抹去开封城二弟的势力,刻意派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为洛阳留守,重修洛阳城,随后打着回乡祭祖的名义,带着群臣去了洛阳,在洛阳提出迁都。
可惜让赵匡义用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阻止了。随后赵匡胤三次去了老三家,赵匡义一看不妙,使出终极大招,烛光斧影!
但现在这个迁都还有着作用。
整个京城,有多少豪强巨富与权贵士大夫存在着勾结,一旦迁都,那么必然对这些势力来了一次大清洗,这对于国家来说,那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迁都长安那是不可能了,无论是三门峡或是恶化的渭水,都严重影响到了漕运。不过迁都洛阳不存在这个问题,将洛水重竣修一下,再绕过开封城,挖一条新的运河,与旧汴水沟通,或者直接与洛阳沟通,都不会影响漕运。
而且洛阳有虎牢关之险,离陕西更近,那怕不改变,金人南下时,有虎牢关把守,又能迅速地将强大的西军调到洛阳参加战斗,北宋都不会走向灭亡,至少不会给金人灭亡。
但这个涉及到的利益圈太大了,所以当年范仲淹等人也提议过迁都洛阳,却没有通过。
因此很多时候王巨无奈,有的能看到,却无法实现。
他叹了一口气,随即进城。
章楶也正好到了。
那就立即商议吧。
章楶还是很开心的,王巨没有忘掉他这个老朋友,寒喧了一下,他也没有多客气,直奔主题。
“子安,这次西行,未必那么凶险,依我猜想,子安心中必有两个倚仗。”
“说说看。”
“疆砟堡已成了我朝的安疆堡,两扇大门等于全部关上,这是对我朝有利的一面。”
“说得不错,那另外一个倚仗呢?”
“董毡。”
董毡,这才是王巨最大的底牌!(未完待续)sxbiquge/read/29/29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