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明志若是知道坐在龙椅之上李晔的真实想法,定然会惊叹这孩子的妖孽之姿。</p>
大龙朝堂之上如今的弊端正如李晔所想,君弱臣强。</p>
新君太过年幼,执政资历不足,臣子多是三朝乃至两朝的元老,气势之上便压了君王一头。</p>
长此下去,一些自恃资历的老臣,难免会轻视李晔一头。</p>
如此一来,最终朝堂之上便会变成权臣横行,而君王失威的模样。</p>
当时李晔在御书房与自己君臣奏对,提出想对朝堂大换血的时候柳明志就有一种感觉了,感觉李晔的成长进步的有些太快了。</p>
可是他没想到李晔心里对朝堂之上的局势看的如此的通透至极了。</p>
他想将朝堂大换血的真正打算也并非是因为文武百官年事已高,怕将来无人可用,导致朝堂官员出现断层的危局。</p>
真正的目的是他已经从龙台下的官员身上感受到了压力。</p>
现在朝堂之上的百官资历太重了,重到在某些事上自己这位当今天子都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妥协。</p>
柳明志在祭祖那天曾在陈婕怡安宫中告诉太后陈婕李晔的皇位已经坐稳了。</p>
柳明志并无欺骗陈婕的意思,目前来看,李晔的皇位确实稳了。</p>
可是并非稳若泰山一般岿然不动。</p>
只要与朝臣的利益挂钩,李晔的皇位自然安然无恙,可是一旦出现利益相悖的时候,会是什么局面,纵然柳明志也不敢轻易断言。</p>
人心是会变得,很多事情的变故是谁也无法预料的。</p>
这个度量也只有李晔自己去掌控了。</p>
当初能够一言威慑朝堂,力排众议力顶李晔登基为帝也是时势造英雄的局面导致。</p>
毕竟当时京城一片混乱,自己手下三十万边军铁骑在手,无人敢与自己争锋,北疆六卫固守北疆无法回京驰援,那种局势之下,百官心里有异议又能怎么样?</p>
畏惧与自己手中的兵马,他们不支持也得支持。</p>
柳明志心里其实很清楚,若是殿中百官都对李晔登基为帝真心支持,后面也就不会有赵王李涛易于夺位的流言蜚语流传出来了。</p>
时过境迁,自己久居北疆无法还朝,如今朝中的一些官员见新君年幼,是否怀有不轨之心,谁也不敢保证。</p>
远的不说,就说任文越以修缮皇陵之名借机敛财贪污一事。</p>
一大批官员都参与了其中。</p>
朝堂之上没有自己镇着,短短一年光景,一大批的魑魅魍魉就开始出来蹦跶了。</p>
一些老臣自己还知晓其秉性,可是越来越多的后进之士入主朝堂,自己也不能轻视朝堂之上的局面了。</p>
李晔想要真真正正的坐稳大龙的十万山河,首要的就是要摆脱下面的这些两代先帝遗留的权臣,逐步换上自己的一手提把的亲信才行。</p>
偏偏,柳大少亦是权臣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p>
如此,李晔注定要跟朝中百官走上一条皇权跟政权相博弈的道路。</p>
李晔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手中的奏折,轻轻地吸了口气稳定心神。</p>
“并肩王!”</p>
“臣在!”</p>
“朕尚且年少,执政不足,对于朝政之事虽然渐渐得心应手,可是对于兵法一道朕是真的一窍不通。</p>
不如你来为朕参考一下诸位臣公拟定作战筹谋中的利弊关系?</p>
放眼朝堂,对金,突两国敌军了解最多的人非你莫属,你来帮....为朕衡量一下北征之举的胜算如何!”</p>
柳明志诧异的望了望李晔手中的奏折,又若有所思的瞄了两眼李晔的神色。</p>
一方面将我排除在北征大业之外,一方面又让我来参考出征策划,陛下这是打的什么主意?</p>
“并肩王?”</p>
“陛下恕罪,臣走神了。”</p>
“你来为朕衡量一下合兵一处征讨两国的胜算。”</p>
“小德子,把折子给并肩王送去。”</p>
柳明志望着准备将奏折递给小德子的李晔,急忙起身站到了中央。</p>
“陛下且慢!”</p>
李晔动作一顿,有些愕然的望着柳明志,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p>
难道姑父因为自己将其排除北征之举的事情之外,心生不满,不愿意为自己出谋划策了?</p>
这个念头在李晔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李晔收回了递奏折的动作,目光中的复杂之色一闪而逝,带着疑惑之色的跟柳明志对视起来。</p>
“并肩王可是不愿为朕分忧?”</p>
“回禀陛下,老臣万万不敢。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能为陛下排忧解难,乃是臣之本分也。</p>
只是北征大业,事关重大,关乎我大龙能否一统天下的大业,臣岂敢随意翻看诸位臣公费心费力商榷出来的作战图略。</p>
臣斗胆一问,北征挂帅之人是否拟定?”</p>>
李晔一怔,目光中带着些许的不自然,对着柳明志微微点头。</p>
“已然拟定。”</p>
“兵部宋爱卿,你来告诉并肩王一下北征挂帅之人的具体章程吧。”</p>
“老臣遵旨。”</p>
宋煜持着玉笏走了出来,中途瞄了柳明志一眼,目光之中有些怅然,又夹杂着些许的不甘之色。</p>
“王爷,此次北征挂帅之人,三军统帅忠武王云阳云老帅,副帅北越王万明亮,督军护国公张狂。</p>
左都尉先锋军大将军永安公南宫晔,右都尉先锋军大将军甘凉候东方明。</p>
左卫骑兵大将军云冲,右卫骑兵大将军陆成杰。</p>
骠骑营威卫将军程凯,骁骑营威卫将军宁超,后军威卫中郎将宁超.............”</p>
宋煜毫无阻焊,如数家珍的将此次出征之人的名单给柳大少背诵了一遍。</p>
柳明志越听脸色越是怪异,到最后目光之中的阴沉之色一闪而过,马上恢复如常,抬眸望了一眼放下朝笏的宋煜,柳明志语气平淡无比。</p>
“没了?”</p>
“所有将领,尽在其中。”</p>
柳明志默默的点点头,对着宋煜行了一礼。</p>
“多谢宋尚书告知。”</p>
“下官本分,既然王爷已经悉知,希望王……下……下官就归位了。”</p>
“请!”</p>
宋煜看着柳明志有些微变的脸色,想要说些什么,可是现在正在早朝,只能将话咽了下去。</p>
柳明志极力控制着自己的神色反应,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玉笏。</p>
此次出征,隶属自己麾下新军六卫的大将军竟然连一个实权位置都没有拿到。</p>
最好的程凯的也只是骠骑营将军,剩下的五个连个先锋营将军都没有拿到手,全都陪着三军统帅云阳居于中军大帐策略全局。</p>
段不忍血洒疆场,周宝玉中箭腿疾,叶宝通左眼失明没有捞到好位置还情有可原。</p>
程凯,宁超,封不二他们三个自从跟了自己,哪一个不是战功彪炳,威名赫赫的军中悍将。</p>
论资历虽然比不上张狂,南宫晔他们北疆六卫的大将军,可是论战功却是相差无二。</p>
甚至周宝玉,程凯比之陆成杰他们功劳有过之而无不及。</p>
虽然出自北疆六卫,可是排兵布阵跟这些老前辈相比也是伯仲之间。</p>
无一不是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铁血将领。</p>
韩鹏,蒋磊,朱柏庐,陈光伟,杨春峒,石炳光............二十六人哪一个不是令敌人为之胆寒的一军将领。</p>
此次北征竟然........竟然........</p>
自己被排除在外也就罢了,可是大哥宋清跟在自己身边多年,为了朝廷立了多少汗马功劳。</p>
出使金国,青州赈灾,江南剿匪,平定西域,三征金突两国,尸山血海之中杀出了一个安远公爵位,如此精锐之悍将,竟然连出现在名册上的资格都没有。</p>
柳明志再次深吸一口气,控制自己的情绪,</p>
他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又是谁的拟策,又是谁的定论。</p>
可是他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p>
我柳明志麾下三十万精锐中的精锐,身经百战的无双铁骑,竟然沦落为马前卒的下场。</p>
“呼”</p>
柳明志吁了口气,抬眸望了一眼李晔,又平淡的环视了一下身后的文武百官,深吸了几口气,强行压抑着自己心底的火气。</p>
“陛下,请恕老臣不能为陛下分忧之罪。</p>
如今北征将领,上到三军统帅,下到郎将校尉皆有定论,老臣不敢私窥北征大计!</p>
非是老臣不愿为陛下分忧,实则老臣必须避嫌。</p>
金国女皇乃是老臣发妻之一,虽无名,却有实,金国长公主柳落月乃是老臣之骨血,血肉相连,名副其实。</p>
突厥大可汗乃是老臣之同门师弟,镇国王爷呼延玉又是老臣昔日之故交。</p>
此等之下,老臣实在不敢知晓北征筹划也。</p>
如若北征大业顺风顺水,大龙顺天应人一统天下自然为好,若是出了差池,老臣唯恐有人恶意中伤老臣,弹劾老臣顾忌昔日旧情,向昔日亲朋故友泄露情报而行叛国投敌之大逆行径。”</p>
“老臣实属无奈,请陛下原谅老臣不能为陛下效力之罪。</p>
若是老臣挂帅,百万雄师皆可为证,臣是否有徇私枉法之行,眼下老臣既然退身事外,风口浪尖之上,唯有唯有避嫌求其全。</p>
眼下拟定乃为策,交由北征将领之手才为定论。</p>
北疆名将云集,定然可以做出结论。</p>
请陛下恕罪,万岁万万岁!”</p>sxbiquge/read/2/2678/ )
柳明志若是知道坐在龙椅之上李晔的真实想法,定然会惊叹这孩子的妖孽之姿。</p>
大龙朝堂之上如今的弊端正如李晔所想,君弱臣强。</p>
新君太过年幼,执政资历不足,臣子多是三朝乃至两朝的元老,气势之上便压了君王一头。</p>
长此下去,一些自恃资历的老臣,难免会轻视李晔一头。</p>
如此一来,最终朝堂之上便会变成权臣横行,而君王失威的模样。</p>
当时李晔在御书房与自己君臣奏对,提出想对朝堂大换血的时候柳明志就有一种感觉了,感觉李晔的成长进步的有些太快了。</p>
可是他没想到李晔心里对朝堂之上的局势看的如此的通透至极了。</p>
他想将朝堂大换血的真正打算也并非是因为文武百官年事已高,怕将来无人可用,导致朝堂官员出现断层的危局。</p>
真正的目的是他已经从龙台下的官员身上感受到了压力。</p>
现在朝堂之上的百官资历太重了,重到在某些事上自己这位当今天子都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妥协。</p>
柳明志在祭祖那天曾在陈婕怡安宫中告诉太后陈婕李晔的皇位已经坐稳了。</p>
柳明志并无欺骗陈婕的意思,目前来看,李晔的皇位确实稳了。</p>
可是并非稳若泰山一般岿然不动。</p>
只要与朝臣的利益挂钩,李晔的皇位自然安然无恙,可是一旦出现利益相悖的时候,会是什么局面,纵然柳明志也不敢轻易断言。</p>
人心是会变得,很多事情的变故是谁也无法预料的。</p>
这个度量也只有李晔自己去掌控了。</p>
当初能够一言威慑朝堂,力排众议力顶李晔登基为帝也是时势造英雄的局面导致。</p>
毕竟当时京城一片混乱,自己手下三十万边军铁骑在手,无人敢与自己争锋,北疆六卫固守北疆无法回京驰援,那种局势之下,百官心里有异议又能怎么样?</p>
畏惧与自己手中的兵马,他们不支持也得支持。</p>
柳明志心里其实很清楚,若是殿中百官都对李晔登基为帝真心支持,后面也就不会有赵王李涛易于夺位的流言蜚语流传出来了。</p>
时过境迁,自己久居北疆无法还朝,如今朝中的一些官员见新君年幼,是否怀有不轨之心,谁也不敢保证。</p>
远的不说,就说任文越以修缮皇陵之名借机敛财贪污一事。</p>
一大批官员都参与了其中。</p>
朝堂之上没有自己镇着,短短一年光景,一大批的魑魅魍魉就开始出来蹦跶了。</p>
一些老臣自己还知晓其秉性,可是越来越多的后进之士入主朝堂,自己也不能轻视朝堂之上的局面了。</p>
李晔想要真真正正的坐稳大龙的十万山河,首要的就是要摆脱下面的这些两代先帝遗留的权臣,逐步换上自己的一手提把的亲信才行。</p>
偏偏,柳大少亦是权臣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p>
如此,李晔注定要跟朝中百官走上一条皇权跟政权相博弈的道路。</p>
李晔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手中的奏折,轻轻地吸了口气稳定心神。</p>
“并肩王!”</p>
“臣在!”</p>
“朕尚且年少,执政不足,对于朝政之事虽然渐渐得心应手,可是对于兵法一道朕是真的一窍不通。</p>
不如你来为朕参考一下诸位臣公拟定作战筹谋中的利弊关系?</p>
放眼朝堂,对金,突两国敌军了解最多的人非你莫属,你来帮....为朕衡量一下北征之举的胜算如何!”</p>
柳明志诧异的望了望李晔手中的奏折,又若有所思的瞄了两眼李晔的神色。</p>
一方面将我排除在北征大业之外,一方面又让我来参考出征策划,陛下这是打的什么主意?</p>
“并肩王?”</p>
“陛下恕罪,臣走神了。”</p>
“你来为朕衡量一下合兵一处征讨两国的胜算。”</p>
“小德子,把折子给并肩王送去。”</p>
柳明志望着准备将奏折递给小德子的李晔,急忙起身站到了中央。</p>
“陛下且慢!”</p>
李晔动作一顿,有些愕然的望着柳明志,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p>
难道姑父因为自己将其排除北征之举的事情之外,心生不满,不愿意为自己出谋划策了?</p>
这个念头在李晔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李晔收回了递奏折的动作,目光中的复杂之色一闪而逝,带着疑惑之色的跟柳明志对视起来。</p>
“并肩王可是不愿为朕分忧?”</p>
“回禀陛下,老臣万万不敢。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能为陛下排忧解难,乃是臣之本分也。</p>
只是北征大业,事关重大,关乎我大龙能否一统天下的大业,臣岂敢随意翻看诸位臣公费心费力商榷出来的作战图略。</p>
臣斗胆一问,北征挂帅之人是否拟定?”</p>>
李晔一怔,目光中带着些许的不自然,对着柳明志微微点头。</p>
“已然拟定。”</p>
“兵部宋爱卿,你来告诉并肩王一下北征挂帅之人的具体章程吧。”</p>
“老臣遵旨。”</p>
宋煜持着玉笏走了出来,中途瞄了柳明志一眼,目光之中有些怅然,又夹杂着些许的不甘之色。</p>
“王爷,此次北征挂帅之人,三军统帅忠武王云阳云老帅,副帅北越王万明亮,督军护国公张狂。</p>
左都尉先锋军大将军永安公南宫晔,右都尉先锋军大将军甘凉候东方明。</p>
左卫骑兵大将军云冲,右卫骑兵大将军陆成杰。</p>
骠骑营威卫将军程凯,骁骑营威卫将军宁超,后军威卫中郎将宁超.............”</p>
宋煜毫无阻焊,如数家珍的将此次出征之人的名单给柳大少背诵了一遍。</p>
柳明志越听脸色越是怪异,到最后目光之中的阴沉之色一闪而过,马上恢复如常,抬眸望了一眼放下朝笏的宋煜,柳明志语气平淡无比。</p>
“没了?”</p>
“所有将领,尽在其中。”</p>
柳明志默默的点点头,对着宋煜行了一礼。</p>
“多谢宋尚书告知。”</p>
“下官本分,既然王爷已经悉知,希望王……下……下官就归位了。”</p>
“请!”</p>
宋煜看着柳明志有些微变的脸色,想要说些什么,可是现在正在早朝,只能将话咽了下去。</p>
柳明志极力控制着自己的神色反应,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玉笏。</p>
此次出征,隶属自己麾下新军六卫的大将军竟然连一个实权位置都没有拿到。</p>
最好的程凯的也只是骠骑营将军,剩下的五个连个先锋营将军都没有拿到手,全都陪着三军统帅云阳居于中军大帐策略全局。</p>
段不忍血洒疆场,周宝玉中箭腿疾,叶宝通左眼失明没有捞到好位置还情有可原。</p>
程凯,宁超,封不二他们三个自从跟了自己,哪一个不是战功彪炳,威名赫赫的军中悍将。</p>
论资历虽然比不上张狂,南宫晔他们北疆六卫的大将军,可是论战功却是相差无二。</p>
甚至周宝玉,程凯比之陆成杰他们功劳有过之而无不及。</p>
虽然出自北疆六卫,可是排兵布阵跟这些老前辈相比也是伯仲之间。</p>
无一不是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铁血将领。</p>
韩鹏,蒋磊,朱柏庐,陈光伟,杨春峒,石炳光............二十六人哪一个不是令敌人为之胆寒的一军将领。</p>
此次北征竟然........竟然........</p>
自己被排除在外也就罢了,可是大哥宋清跟在自己身边多年,为了朝廷立了多少汗马功劳。</p>
出使金国,青州赈灾,江南剿匪,平定西域,三征金突两国,尸山血海之中杀出了一个安远公爵位,如此精锐之悍将,竟然连出现在名册上的资格都没有。</p>
柳明志再次深吸一口气,控制自己的情绪,</p>
他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又是谁的拟策,又是谁的定论。</p>
可是他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p>
我柳明志麾下三十万精锐中的精锐,身经百战的无双铁骑,竟然沦落为马前卒的下场。</p>
“呼”</p>
柳明志吁了口气,抬眸望了一眼李晔,又平淡的环视了一下身后的文武百官,深吸了几口气,强行压抑着自己心底的火气。</p>
“陛下,请恕老臣不能为陛下分忧之罪。</p>
如今北征将领,上到三军统帅,下到郎将校尉皆有定论,老臣不敢私窥北征大计!</p>
非是老臣不愿为陛下分忧,实则老臣必须避嫌。</p>
金国女皇乃是老臣发妻之一,虽无名,却有实,金国长公主柳落月乃是老臣之骨血,血肉相连,名副其实。</p>
突厥大可汗乃是老臣之同门师弟,镇国王爷呼延玉又是老臣昔日之故交。</p>
此等之下,老臣实在不敢知晓北征筹划也。</p>
如若北征大业顺风顺水,大龙顺天应人一统天下自然为好,若是出了差池,老臣唯恐有人恶意中伤老臣,弹劾老臣顾忌昔日旧情,向昔日亲朋故友泄露情报而行叛国投敌之大逆行径。”</p>
“老臣实属无奈,请陛下原谅老臣不能为陛下效力之罪。</p>
若是老臣挂帅,百万雄师皆可为证,臣是否有徇私枉法之行,眼下老臣既然退身事外,风口浪尖之上,唯有唯有避嫌求其全。</p>
眼下拟定乃为策,交由北征将领之手才为定论。</p>
北疆名将云集,定然可以做出结论。</p>
请陛下恕罪,万岁万万岁!”</p>sxbiquge/read/2/2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