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杨锐的确是才华出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大学也应该有大学的固执,我认为,现在将杨锐擢升为助教或者讲师,不仅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而且对杨锐的成长也不利。+,”卢月萍是生物系的资深教授,并不在乎反对蔡教授。
“确实,将大二还没毕业的学生,一口气提到助教或者讲师的位置上来,会产生太多的问题。两年的时间,杨锐确实得到很大的成绩,但两年时间太短了,不如再等两年,提前给杨锐一个留校的名额不好?”同为资深教授的刘岚也是比较保守的一派。
趁机反对的还有相对年轻的教授周帆:“我也觉得略有些轻率了。咱们现在并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教师,一下子将杨锐提起来,未免产生种种问题。比如说,杨锐的研究水平很不错,授课的水平如何,却不是很清楚,我觉得,再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好。
蔡教授沉默不语,就让会议室内诸人自由发言。
让杨锐在北大任教,本来也不是蔡教授的最佳选择,这是被清华逼出来的没办法的办法。蔡教授是真的担心杨锐毕业以后,跑去清华任教了。这样的事情在北大的历史上可是真的不少,比如朱自清就是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就去了清华,不提期间的原委来去,这样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
平常情况下,蔡教授也无所谓两个学校互通有无,反正清华北大的关系向来密切,你来我往也属正常,从一名自然科学的教授的心理来说,朱自清牛子清的,跑一打来一吨都无所谓。
但20岁就得诺贝尔奖提名,发表cell和natue双料论文的年轻人跑了,那就罪莫大焉了。
就是走过场的诺贝尔奖提名都很了不得了,简而言之,你要拿诺贝尔奖提名,哪怕是走过场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提名,你首先得业内知名,要么是你的名字刷到很多人都知道,要么是你的工作让很多人都了解了,总而言之,你大大小小得是位科学界的名人,才有人或机构用自己的声望担保,给你一个提名。
杨锐的提名更难得,现在才是84年的年末,pc技术就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国家范畴,在全世界的各大实验室里开始传播,这样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刷脸的概念了,它是真的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每间生物实验室都要用的东西,要是连竞争诺贝尔奖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奖项也存活不了如此之久。当然,今年或许还早了点,20岁的杨锐也年轻了点,但再过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杨锐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真的很有可能。
这样的成绩,让蔡教授根本不愿意承担一丁点损失杨锐的可能。
给予杨锐助教或者讲师的职位,从院长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廉价保险。
蔡教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说自己“轻率”,再过几年,人们只会因此而评论他有“魄力”。
不过,同事们的意见也要重视,所谓**********,就是要先民主,再集中。
而且,民主的时间可以比较久,集中的时间很短就可以了,从比例上来说,还是显的民主比较重要的。
蔡教授静静等待了一刻钟左右,等到大家各抒己见以后,问:“我也不想强求让杨锐做助教或者讲师,现在的问题是,清华给出的条件更好,而且,杨锐在清华授课期间,写了一本《基因组学》的书,写的非常好,在座有看过的吗?”
有几个人点头。
“我这里有几个副本,大家之后可以看一看。”蔡教授让人拿了油印版的书出来,又道:“我也没有想到杨锐会写一本书,而且是在他给清华授课期间。有这样一次经历,我想杨锐肯定是希望继续授课,继续写书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一些教授微微点头,没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低头不语,80年代的科研院所还没有强制要求教授必须有专著,因此,少部分人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就好像读研读博的学生没有写过论文一样,开会的时候,大家谈经历,你怎么好意思抬头。
专著不见得比论文困难,但它们是不同的东西,狭义讲,专著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梳理,写过就是写过,没写过就是没写过,写过的就是鄙视没写过的,没什么道理可讲。
你一篇论文驰名中外,你厉害;你桃李满天下,弟子尽常委,你厉害;你证书等身,载誉人生,你厉害你没写过专著吧,呵呵,真是智残志坚的好学者。
相对年轻的教授的周帆看到厚厚的一本油印书,脸色就是一白。
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虽然年轻,可还是很容易的就评上了教授,但年轻的劣势就是做工作的时间少,专著这样的大项目,还没有列入他的考虑范围,自然也是没有的。
可是,看着厚厚的像是教科书似的《基因组学》,周帆突然觉得底气不足。
杨锐比他年轻的更多更多了。
默默的翻了十几页《基因组学》,周帆就很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都是从国外学来的坏习惯,说话没个把门的!想到什么话,就把什么话往外面倒……我不应该发表意见啊!
“让杨锐继续维持学生身份,我本身是不反对的,不过,大家有什么主意,不让杨锐被清华挖走?”蔡教授再次开口,让反对者无言以对。
“我们提高待遇怎么样?让杨锐稍微等一下,等再过两年,他留校任教了,直接给他按照研究生的待遇走好了。”卢月萍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些的建议。
但是,也就是相对合理些而已,并没有人应和卢月萍的话。
“杨锐目前的成绩,破格提拔副教授,应该都是可以的。”刘岚说了一句公道话,但依然没有人应和。
在座诸人,都莫名的感觉尴尬。
国内的职称评定其实很容易理解,本科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助教,三年后可以评讲师;硕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讲师,五年后可以评副教授。博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副教授,五年或者七年后可以评教授,少于这个时限的,都是破格提拔。
非常简单的就能看出,从助教到副教授之间的等待年限,基本就是读研或者读博所需的时间,因为可以评不是一定能评上,这样的制度,让深造的价值稍微提高了一些。
杨锐如果本科毕业就进入大学的话,本来是应该评助教的,提高到讲师就算是破格了,刘岚说是副教授,那就是博士生的待遇了。
在国内,除了数学系以外,通常是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尤其是撰写了大量论文的学者,很容易得到破格提拔。
然而,一个北大的副教授,对杨锐来说,是否称得上破格呢?
这是很令人难堪的一件事,毕竟,他本人已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了,手下还有许正平这样的副教授,似乎不给他一个副教授的职称,都令人过意不去。
“确实比较为难。”卢月萍自嘲的笑笑,设身处地的为蔡教授想一想,他这个院长也确实比较难做。
“把许正平叫来问一问吧,他对杨锐的了解比较多。”王永想主意道。
“这个办法好。”想不出办法的几个人立即赞同。
不长时间,许正平被叫到了烟雾缭绕的会议室。
刘院长捡着主要部分给他说明了一下,问:“老许,你就是咱们北大毕业留校的吧,我们想留下杨锐,你看有什么法子。”
“突然让我说,我也没有考虑过。”许正平无奈的说了,碍于众人期待的目光,有什么捡什么的道:“我知道杨锐的《基因组学》正在谈出版,美国的诺顿出版社,大概会给他出英文版,先在美国销售。”
“杨锐的《基因组学》要卖去美国?”刘岚大吃一惊,这个调子起的可是高啊。
许正平点头:“诺顿出版社应该是很重视的,已经派了人来,今天中午在食堂谈合作。”
“咱们北大的食堂?”刘院长像是被发动起来的拖拉机似的,浑身都在颤动,国内出版一本书不容易,但国内学者在国外出版一本书就更难了,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许正平说“是”,又道:“约的中午一点。”
“还有一个小时,我去看看吧。”刘院长立即起身,毛遂自荐。
“同去吧。”蔡教授看一屋子人蠢蠢欲动,干脆宣布散会。
……sxbiquge/read/37/37083/ )
“确实,将大二还没毕业的学生,一口气提到助教或者讲师的位置上来,会产生太多的问题。两年的时间,杨锐确实得到很大的成绩,但两年时间太短了,不如再等两年,提前给杨锐一个留校的名额不好?”同为资深教授的刘岚也是比较保守的一派。
趁机反对的还有相对年轻的教授周帆:“我也觉得略有些轻率了。咱们现在并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教师,一下子将杨锐提起来,未免产生种种问题。比如说,杨锐的研究水平很不错,授课的水平如何,却不是很清楚,我觉得,再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好。
蔡教授沉默不语,就让会议室内诸人自由发言。
让杨锐在北大任教,本来也不是蔡教授的最佳选择,这是被清华逼出来的没办法的办法。蔡教授是真的担心杨锐毕业以后,跑去清华任教了。这样的事情在北大的历史上可是真的不少,比如朱自清就是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就去了清华,不提期间的原委来去,这样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
平常情况下,蔡教授也无所谓两个学校互通有无,反正清华北大的关系向来密切,你来我往也属正常,从一名自然科学的教授的心理来说,朱自清牛子清的,跑一打来一吨都无所谓。
但20岁就得诺贝尔奖提名,发表cell和natue双料论文的年轻人跑了,那就罪莫大焉了。
就是走过场的诺贝尔奖提名都很了不得了,简而言之,你要拿诺贝尔奖提名,哪怕是走过场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提名,你首先得业内知名,要么是你的名字刷到很多人都知道,要么是你的工作让很多人都了解了,总而言之,你大大小小得是位科学界的名人,才有人或机构用自己的声望担保,给你一个提名。
杨锐的提名更难得,现在才是84年的年末,pc技术就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国家范畴,在全世界的各大实验室里开始传播,这样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刷脸的概念了,它是真的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每间生物实验室都要用的东西,要是连竞争诺贝尔奖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奖项也存活不了如此之久。当然,今年或许还早了点,20岁的杨锐也年轻了点,但再过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杨锐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真的很有可能。
这样的成绩,让蔡教授根本不愿意承担一丁点损失杨锐的可能。
给予杨锐助教或者讲师的职位,从院长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廉价保险。
蔡教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说自己“轻率”,再过几年,人们只会因此而评论他有“魄力”。
不过,同事们的意见也要重视,所谓**********,就是要先民主,再集中。
而且,民主的时间可以比较久,集中的时间很短就可以了,从比例上来说,还是显的民主比较重要的。
蔡教授静静等待了一刻钟左右,等到大家各抒己见以后,问:“我也不想强求让杨锐做助教或者讲师,现在的问题是,清华给出的条件更好,而且,杨锐在清华授课期间,写了一本《基因组学》的书,写的非常好,在座有看过的吗?”
有几个人点头。
“我这里有几个副本,大家之后可以看一看。”蔡教授让人拿了油印版的书出来,又道:“我也没有想到杨锐会写一本书,而且是在他给清华授课期间。有这样一次经历,我想杨锐肯定是希望继续授课,继续写书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一些教授微微点头,没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低头不语,80年代的科研院所还没有强制要求教授必须有专著,因此,少部分人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就好像读研读博的学生没有写过论文一样,开会的时候,大家谈经历,你怎么好意思抬头。
专著不见得比论文困难,但它们是不同的东西,狭义讲,专著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梳理,写过就是写过,没写过就是没写过,写过的就是鄙视没写过的,没什么道理可讲。
你一篇论文驰名中外,你厉害;你桃李满天下,弟子尽常委,你厉害;你证书等身,载誉人生,你厉害你没写过专著吧,呵呵,真是智残志坚的好学者。
相对年轻的教授的周帆看到厚厚的一本油印书,脸色就是一白。
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虽然年轻,可还是很容易的就评上了教授,但年轻的劣势就是做工作的时间少,专著这样的大项目,还没有列入他的考虑范围,自然也是没有的。
可是,看着厚厚的像是教科书似的《基因组学》,周帆突然觉得底气不足。
杨锐比他年轻的更多更多了。
默默的翻了十几页《基因组学》,周帆就很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都是从国外学来的坏习惯,说话没个把门的!想到什么话,就把什么话往外面倒……我不应该发表意见啊!
“让杨锐继续维持学生身份,我本身是不反对的,不过,大家有什么主意,不让杨锐被清华挖走?”蔡教授再次开口,让反对者无言以对。
“我们提高待遇怎么样?让杨锐稍微等一下,等再过两年,他留校任教了,直接给他按照研究生的待遇走好了。”卢月萍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些的建议。
但是,也就是相对合理些而已,并没有人应和卢月萍的话。
“杨锐目前的成绩,破格提拔副教授,应该都是可以的。”刘岚说了一句公道话,但依然没有人应和。
在座诸人,都莫名的感觉尴尬。
国内的职称评定其实很容易理解,本科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助教,三年后可以评讲师;硕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讲师,五年后可以评副教授。博士毕业生进大学,一年实习期后评副教授,五年或者七年后可以评教授,少于这个时限的,都是破格提拔。
非常简单的就能看出,从助教到副教授之间的等待年限,基本就是读研或者读博所需的时间,因为可以评不是一定能评上,这样的制度,让深造的价值稍微提高了一些。
杨锐如果本科毕业就进入大学的话,本来是应该评助教的,提高到讲师就算是破格了,刘岚说是副教授,那就是博士生的待遇了。
在国内,除了数学系以外,通常是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尤其是撰写了大量论文的学者,很容易得到破格提拔。
然而,一个北大的副教授,对杨锐来说,是否称得上破格呢?
这是很令人难堪的一件事,毕竟,他本人已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了,手下还有许正平这样的副教授,似乎不给他一个副教授的职称,都令人过意不去。
“确实比较为难。”卢月萍自嘲的笑笑,设身处地的为蔡教授想一想,他这个院长也确实比较难做。
“把许正平叫来问一问吧,他对杨锐的了解比较多。”王永想主意道。
“这个办法好。”想不出办法的几个人立即赞同。
不长时间,许正平被叫到了烟雾缭绕的会议室。
刘院长捡着主要部分给他说明了一下,问:“老许,你就是咱们北大毕业留校的吧,我们想留下杨锐,你看有什么法子。”
“突然让我说,我也没有考虑过。”许正平无奈的说了,碍于众人期待的目光,有什么捡什么的道:“我知道杨锐的《基因组学》正在谈出版,美国的诺顿出版社,大概会给他出英文版,先在美国销售。”
“杨锐的《基因组学》要卖去美国?”刘岚大吃一惊,这个调子起的可是高啊。
许正平点头:“诺顿出版社应该是很重视的,已经派了人来,今天中午在食堂谈合作。”
“咱们北大的食堂?”刘院长像是被发动起来的拖拉机似的,浑身都在颤动,国内出版一本书不容易,但国内学者在国外出版一本书就更难了,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许正平说“是”,又道:“约的中午一点。”
“还有一个小时,我去看看吧。”刘院长立即起身,毛遂自荐。
“同去吧。”蔡教授看一屋子人蠢蠢欲动,干脆宣布散会。
……sxbiquge/read/37/37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