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盯着玄散手里的皮毛看了许久,最后还是把狼皮要过来,一点点梳理顺滑后,才心平气和地回屋休息。
第二日一早,三爷进宫在天章阁转了一圈。今天的天章阁很冷清,出京办事的建王还没回来,庄国公去了羽林卫查看,左相去大理寺审案,右相不知去做什么,阁内只有卢正岐伏案看文书。
见到三爷来了,卢正岐立刻露出和善的笑容。自上次三爷与他聊过去京兆府的事后,这厮每次见了三爷,都是这副亲近模样。除了小暖,谁对他这样笑三爷都觉得不顺眼,偏生这人还不能宰了或者扔出去,三爷干脆转身出阁,直奔重华宫而去。
待他进入重华宫,美人郑春凤肿着眼睛快步走过来,俯身行礼哀求道,“王爷,请您大发慈悲,救救妾身的兄长吧,求您了……”
外官未经宣召不得入京,所以郑笃初的父亲在外使不上劲儿,右相又不肯再为郑笃初筹划。为了救郑笃初,郑春华在太后、皇后那里讨了骂,又见弃与圣上,她也是走投无路才求到晟王这里,只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郑美人虽嫔位低,但也是父皇的妃子。三爷侧身避开,虚扶道,“娘娘请起,大理寺的案子严晟无法插手,不过昨日严晟听大理寺主簿对程相说起令兄,说他为令兄请了郎中,令兄的身体已好了许多,金大人审案公正,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关键是她哥还没被放出来,明显就不是一点坏事儿没干啊,郑春凤连忙又行礼道,“那我兄长什么时候能放出来?”
三爷摇头,“大理寺的卷宗不在严晟这里,我也无从得知。”
郑美人哭哭啼啼地又求了几句,华玉才请了三爷入主殿见华嫔。三爷让青信和华玉去外边守着,直接将封江兆的信递给母妃,“依您看,他指的是何事?”
华嫔看着字迹潦草的书信,仔细思量后才道,“自打入宫之后,我并未有大错。若不是栽赃嫁祸的话,那只能是之前的事。”
三爷静静听母亲提起几十年前的旧事。
原来,华嫔入宫之前,已经定了亲!
她十五岁那年三月初三上巳节,随着几个小姐妹一起外出游玩踏青,不想乘船途径新建成的湘子桥时,与微服私访的建隆帝偶遇。建隆帝一见华嫔便惊为天人,口口声声言道“人在梦中游,得遇真洛神”,问起这是谁家女。当时的潮州刺史为了讨好少年皇帝,便想威逼利诱华家,让他们向皇帝献女。
哪知他到了华嫔家报喜时才知晓,华嫔的父母刚刚为她定了亲,华嫔的未婚夫一家还在坪溪未去。华嫔的父母不想女儿进宫,而与华嫔定亲的男子也不想退亲,眼看着此事就要黄了,潮州刺史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讨好皇帝的机会,便假意放下这个心思,却暗中使人杀了那男子全家,又设计逼迫华家献女。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华嫔的父母只得将女儿送给建隆帝,这一别便是生死,华嫔再未与父母相见。
说到这里,华嫔的声音忍不住哽咽了,她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软弱无能的样子,侧身沾了沾眼泪才静静看着儿子,想知道他听闻此事,会怎么看她。
按照大周朝的规矩,订婚女子是不能入宫为妃嫔的,母妃隐瞒婚事入宫乃是欺君之罪。若是让世人知晓实情,有人会讽刺华家攀龙附凤,也会有更多的人私下议论建隆帝贪图美色夺**子。一国之君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建隆帝不气才怪,这气他会撒到谁的头上?太后若知晓此事,又会如何?
三爷压住内心的怒火,平静地问道,“当时的潮州刺史是谁?”
此仇不报,非君子!
华嫔轻声道,“上次你舅舅进宫时说他已经将那人给杀了,所以知道此事的活人应该没几个了。”
三爷点头,“与母妃定亲的那个男子是何人?”
华嫔轻声道,“是潮州燕鸟山上一户姓杨的耕读人家,那男子的父亲与你外祖父是同窗好友。”
“那男子已经死了?”三爷确认道。
华嫔轻轻点头,“他们自坪溪返乡途中船覆险滩,无一生还,你舅父帮着料理的后事,而那男子,我与他从未见过面。。他们是因我而死,若封江兆信中所言就是此事,一应罪责都由我来承担,我欠他们一家的命也该还了。你现在已长大成.人,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身边又有小暖陪伴,母妃也能安心去了。”
三爷望着母妃苍白的容颜,低声问道,“若是母妃认罪,那么舅父作为知情人该领什么罪?”
这个……
华嫔决然的目光中流露出迷茫和挣扎,父母已因此事内疚而死,她不想大哥再被她连累。
“此事母妃无错,错在那潮州刺史,错在父皇!”三爷铿锵道。
“晟儿……”华嫔吓得美眸睁大,二十几年的委屈却伴着眼泪簇簇划落,她狼狈地转头,不敢让儿子看到,“……他是你的父皇,你……”
“儿臣尽力而为,不让这些人将事情暴出来。万一事发,不管何人问起,母妃只管说当时杨家确实有求娶之意,但还没过三书六礼,华玉姑姑如果知晓此事,母妃也要让她守口如瓶……”叮嘱完母妃,三爷站起身信誓旦旦地道,“母妃只管安心等着,儿会在三年内接母妃出宫,与儿同住,与舅父团聚。”
本想安抚儿子几句的华嫔正哽咽难言,也无法劝儿子让他先顾好他自己,至于她,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她的父母、女儿都在那里等她。
见晟王带着一身寒气出了正殿,准备了一肚子话的郑美人吓得不敢上前,眼睁睁地看着他大步离去。华玉回屋去陪华嫔,青信躬身将三爷送走后,抬起头望着他的背影。
三爷转过街角时回头,恰于青信的目光撞在一处,青信连忙低头,三爷看了他几眼,才大步离去。
第二日一早,三爷进宫在天章阁转了一圈。今天的天章阁很冷清,出京办事的建王还没回来,庄国公去了羽林卫查看,左相去大理寺审案,右相不知去做什么,阁内只有卢正岐伏案看文书。
见到三爷来了,卢正岐立刻露出和善的笑容。自上次三爷与他聊过去京兆府的事后,这厮每次见了三爷,都是这副亲近模样。除了小暖,谁对他这样笑三爷都觉得不顺眼,偏生这人还不能宰了或者扔出去,三爷干脆转身出阁,直奔重华宫而去。
待他进入重华宫,美人郑春凤肿着眼睛快步走过来,俯身行礼哀求道,“王爷,请您大发慈悲,救救妾身的兄长吧,求您了……”
外官未经宣召不得入京,所以郑笃初的父亲在外使不上劲儿,右相又不肯再为郑笃初筹划。为了救郑笃初,郑春华在太后、皇后那里讨了骂,又见弃与圣上,她也是走投无路才求到晟王这里,只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郑美人虽嫔位低,但也是父皇的妃子。三爷侧身避开,虚扶道,“娘娘请起,大理寺的案子严晟无法插手,不过昨日严晟听大理寺主簿对程相说起令兄,说他为令兄请了郎中,令兄的身体已好了许多,金大人审案公正,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关键是她哥还没被放出来,明显就不是一点坏事儿没干啊,郑春凤连忙又行礼道,“那我兄长什么时候能放出来?”
三爷摇头,“大理寺的卷宗不在严晟这里,我也无从得知。”
郑美人哭哭啼啼地又求了几句,华玉才请了三爷入主殿见华嫔。三爷让青信和华玉去外边守着,直接将封江兆的信递给母妃,“依您看,他指的是何事?”
华嫔看着字迹潦草的书信,仔细思量后才道,“自打入宫之后,我并未有大错。若不是栽赃嫁祸的话,那只能是之前的事。”
三爷静静听母亲提起几十年前的旧事。
原来,华嫔入宫之前,已经定了亲!
她十五岁那年三月初三上巳节,随着几个小姐妹一起外出游玩踏青,不想乘船途径新建成的湘子桥时,与微服私访的建隆帝偶遇。建隆帝一见华嫔便惊为天人,口口声声言道“人在梦中游,得遇真洛神”,问起这是谁家女。当时的潮州刺史为了讨好少年皇帝,便想威逼利诱华家,让他们向皇帝献女。
哪知他到了华嫔家报喜时才知晓,华嫔的父母刚刚为她定了亲,华嫔的未婚夫一家还在坪溪未去。华嫔的父母不想女儿进宫,而与华嫔定亲的男子也不想退亲,眼看着此事就要黄了,潮州刺史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讨好皇帝的机会,便假意放下这个心思,却暗中使人杀了那男子全家,又设计逼迫华家献女。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华嫔的父母只得将女儿送给建隆帝,这一别便是生死,华嫔再未与父母相见。
说到这里,华嫔的声音忍不住哽咽了,她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软弱无能的样子,侧身沾了沾眼泪才静静看着儿子,想知道他听闻此事,会怎么看她。
按照大周朝的规矩,订婚女子是不能入宫为妃嫔的,母妃隐瞒婚事入宫乃是欺君之罪。若是让世人知晓实情,有人会讽刺华家攀龙附凤,也会有更多的人私下议论建隆帝贪图美色夺**子。一国之君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建隆帝不气才怪,这气他会撒到谁的头上?太后若知晓此事,又会如何?
三爷压住内心的怒火,平静地问道,“当时的潮州刺史是谁?”
此仇不报,非君子!
华嫔轻声道,“上次你舅舅进宫时说他已经将那人给杀了,所以知道此事的活人应该没几个了。”
三爷点头,“与母妃定亲的那个男子是何人?”
华嫔轻声道,“是潮州燕鸟山上一户姓杨的耕读人家,那男子的父亲与你外祖父是同窗好友。”
“那男子已经死了?”三爷确认道。
华嫔轻轻点头,“他们自坪溪返乡途中船覆险滩,无一生还,你舅父帮着料理的后事,而那男子,我与他从未见过面。。他们是因我而死,若封江兆信中所言就是此事,一应罪责都由我来承担,我欠他们一家的命也该还了。你现在已长大成.人,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身边又有小暖陪伴,母妃也能安心去了。”
三爷望着母妃苍白的容颜,低声问道,“若是母妃认罪,那么舅父作为知情人该领什么罪?”
这个……
华嫔决然的目光中流露出迷茫和挣扎,父母已因此事内疚而死,她不想大哥再被她连累。
“此事母妃无错,错在那潮州刺史,错在父皇!”三爷铿锵道。
“晟儿……”华嫔吓得美眸睁大,二十几年的委屈却伴着眼泪簇簇划落,她狼狈地转头,不敢让儿子看到,“……他是你的父皇,你……”
“儿臣尽力而为,不让这些人将事情暴出来。万一事发,不管何人问起,母妃只管说当时杨家确实有求娶之意,但还没过三书六礼,华玉姑姑如果知晓此事,母妃也要让她守口如瓶……”叮嘱完母妃,三爷站起身信誓旦旦地道,“母妃只管安心等着,儿会在三年内接母妃出宫,与儿同住,与舅父团聚。”
本想安抚儿子几句的华嫔正哽咽难言,也无法劝儿子让他先顾好他自己,至于她,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她的父母、女儿都在那里等她。
见晟王带着一身寒气出了正殿,准备了一肚子话的郑美人吓得不敢上前,眼睁睁地看着他大步离去。华玉回屋去陪华嫔,青信躬身将三爷送走后,抬起头望着他的背影。
三爷转过街角时回头,恰于青信的目光撞在一处,青信连忙低头,三爷看了他几眼,才大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