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两百四十九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说: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更新时间:2022-02-16 17:08:43 源网站:新笔趣阁
  >

  凌敬虽然是个谋士,但终究本质上是个文人。</p>

  毕竟是寒门出身,在经义一道上不能和世家子弟相提并论,光是看过的经书就没办法和别人逼,所以,平日也喜欢写几首小诗。</p>

  之前李善还用岭南听他人吟诵来矫饰,但现在“真想”被戳破后……凌敬全无再作诗的兴致了。</p>

  这天晚上,三人聚在一起涮火锅,李善又丢了几句残诗出来……凌敬黑着脸不吭声,马周差点就要直接离桌了。</p>

  太打击人了!</p>

  哎,别说他们俩了,就算把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全弄来……估摸着也打不过李善啊。</p>

  反正心里一直告诉自己,我是被逼的……所以,现在李善的心理状态有点奇特,老子就想浪!</p>

  正吃着呢,外头朱五过来了。</p>

  “一起吃点。”李善随口问:“这两天还是送过去了?”</p>

  “适才用过饭了。”朱五瓮声瓮气的说:“十日内,每日送十壶酒到韦府,均收下。”</p>

  朱五主责打理朱家沟商事这一块,虽然玉壶春是李家产业,村民并不从中得利,但朱五做事颇为用心,玉壶春酒肆被封门已经十余日了,朱五每日都要来问问。</p>

  李善咬着个鱼丸继续问:“前日送去魏府,玄成兄可收下了?”</p>

  “收下了。”</p>

  李善和凌敬、马周的视线撞了撞,这两人都是知晓内情的,而朱五只是奉命行事而已。</p>

  将朱五打发走,李善笑道:“倒是和咱们揣测的差不多。”</p>

  “绝不是太子。”马周点头道:“应该只是太子家令。”</p>

  凌敬补充道:“太子都未必知晓此事。”</p>

  虽然那日知晓是京兆韦氏的韦庆嗣暗中出手,很可能不会涉及东宫对自己态度的转变,但这种事……李善不敢大意。</p>

  连续十日送酒去韦府,其中前三日是李善亲自送上门的,但韦挺一直没有出面……这说明韦挺是知晓内情的。</p>

  族兄欲夺人产业,韦挺总不能窝里反吧。</p>

  之后七日,每日送酒,韦挺也没有拒绝……这说明韦挺对李善的态度并没有变。</p>

  若是态度有了变化,韦挺再喜欢玉壶春,也不至于收下这些酒……若是韦庆嗣夺走玉壶春,他想喝多少酒没有?</p>

  而送酒给魏征,居然收下了……若是太子对自己的态度有了变化,魏征理应不会收下这份礼物。</p>

  所以,现在可以断定,只是韦庆嗣而已。</p>

  而且还是瞒着太子出手……毕竟是李建成请圣人赐名玉壶春的。</p>

  李善实在有点想不通……这位韦庆嗣到底是怎么想的呢?</p>

  太子显然是有意怀柔,韦庆嗣官居太子家令,必然是李建成的心腹,却要逆意而行,难道不怕太子责怪吗?</p>

  而且酿酒这一行的确是暴利,但对于京兆韦氏来说,夺人产业,名声有损,得不偿失……毕竟如今的李善不是两年前那个孤苦无依,无名无望的少年郎了。</p>>

  不过,在确定东宫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之后,李善就暂时放下心了。</p>

  凌敬看了眼略显轻松的李善,摇头道:“如同踏足悬索,你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p>

  “再说吧。”李善苦笑道:“若是投入秦王麾下,他日事泄或河东裴氏改弦易辙,某何以自处?”</p>

  马周摇摇头,“前些日子,某曾听闻,去年十一月,太子即将出征,裴相曾主动请缨,他日太子平定山东,以首相之尊,亲赴河北以贺。”</p>

  “裴寂必然依附东宫,但裴世矩呢?”李善嗤笑道:“这只老狐狸投唐至今不过两年,谁知道他会不会……”</p>

  “李德武投入东宫……”</p>

  “河东裴氏西眷房,再无杰才,但总归人没死光啊……”</p>

  对于裴世矩,李善想了很久很久,但这个老狐狸……不,简直是个老乌龟,实在没地方下手。</p>

  想和对付李德武一样,将裴世矩推入太子的怀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裴世矩先后出仕北齐、北周、隋、唐,深有谋略,更懂自保之术。</p>

  从武德四年入唐以来,裴世矩先后出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爵封县公,检校侍中,贵为宰辅。</p>

  这样的人物……却在两年内几乎什么都没做,既不履行宰辅的职责,也不履行太子詹事的职责,平日里闭门谢客。</p>

  显然,经历过前隋杨勇、杨广夺嫡之争的裴世矩,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刀光剑影。</p>

  李善摩挲着衣角,在心里想,历史上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裴世矩理应就在李渊的身边。</p>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东宫、齐王府兵马困守东宫,还是裴世矩出面劝降……这证明了李世民对裴世矩的态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p>

  劝降……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心腹出面,理应让对方的首脑人物出面……李善在心里琢磨,或许裴世矩最终还是选择了东宫?</p>

  实在有点头痛,如果有可能,李善希望将李德武和裴世矩,甚至河东裴氏切割,他是真的不想去面对裴世矩这条老狐狸。</p>

  外间传来嘈杂声,苏定方大步进来,手上黑漆漆的,“怀仁,你说的石炭运来了。”</p>

  “有多少?”李善将烦恼抛之脑后,笑着起身,“辛苦苏兄了。”</p>

  门外二十多辆马车,每一辆都满载,李善一一查看,的确是石炭……也就是煤炭,大都不成型,不过也能用。</p>

  河东,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是全天下产煤最多的地区,而关中,大抵是后来的陕西省,煤炭资源仅次于前者。</p>

  这个时代,做个煤老板那是奢望,但搜集一些暴露在地面上,或许埋藏土层较浅的煤炭,难度不算太大。</p>

  早在去年,李善准备烧制红砖的时候,就专门问过……苏定方年幼时迁居关中,直到十五岁才回河北,立即说出了几个有煤的地点。</p>

  烧制红砖,制作砖坯的时候需要掺入煤粉,烧窑的时候主要靠煤炭。</p>

  前者能使烧制的时间大幅度降低,后者能大幅度降低烧制成本……用白炭、木炭烧砖,那得亏死,还不如直接木石搭建房屋呢。</p>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善搓搓手,叫来谭六,“东风已至,明日就开始吧。”</p>

  谭六是邢州人氏,曾经在刑窑里做过工,懂烧窑技术。</p>

  安排人手将运载来的煤炭放好,李善在心里琢磨,毕竟隔了一千多年,不知道要烧几次才能成功。</p>

  看到那些煤渣,李善又忍不住想,回头让齐老六试试……当年在农村,蜂窝煤可是好玩意。</p>sxbiquge/read/55/55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