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余年前,魏孝文帝定士族,“崔、卢、郑、王”,原本并无陇西李氏,但镇北将军“李宝”这一支亦被定为甲族,其子李冲显赫一时,最终才使门阀得以名列四海望族。</p>
每个家族都有其鼎盛时期,也都有衰落时期,陇西李氏在隋末唐初这个时间点上,后来居上,将其他四姓远远抛在身后……至少在世人眼中如此。</p>
不然李唐皇室也不会以陇西李氏自居了。</p>
有唐一朝,五姓七家出了大量的宰辅,但相当部分都出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唯独陇西李氏在初唐就有着显赫的地位,唐朝前三位皇帝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光是宰相就出了四位。</p>
在武德六年初,虽然李靖已经被圣人李渊赞为“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但陇西李氏还没有抵达最鼎盛的时期,李昭德还是个小屁孩,李义琰还未出仕,李迥秀甚至还没出生,不过陇西李氏已被视为初唐第一家。</p>
所以,李昭德在第二日直奔长安县衙的时候,听闻乃是王仁佑递了帖子,县衙才会封门……勃然大怒,呵斥连连。</p>
谁不知道李怀仁与陇西李氏交好,李客师、李乾佑以侄视之,在李昭德看来,这是在打陇西李氏丹阳房的脸。</p>
下面的小吏愁眉苦脸,李德武这个县尉面无表情,心里暗骂……若是家族尚未衰落,即使陇西李氏也不敢如此羞辱,黄口小儿!</p>
“十六弟!”李楷疾步走进来,呵斥道:“此乃长安县衙,国治之所,何敢如此!”</p>
“七兄,是王仁佑那厮……”</p>
“出来说话!”李楷加重了语气,盯着李昭德气呼呼的出去,才略略施礼,“舍弟胡闹,还请诸位见谅。”</p>
周围的吏员自然不敢说什么,只唯唯诺诺,李楷看似随意的瞥了眼李德武,笑着点点头,并未说什么转身离去。</p>
出了县衙,李楷径直去了李昭德家中,一进门就低声道:“封门之事,理应是县尉之责,是李德武遣派人手。”</p>
一天的时间,足够李楷打探消息了。</p>
“不错。”李昭德不满的甩手,“不过他未亲自去……总不会是裴相的意思。”</p>
“李德武兼太子千牛备身,但人日设宴,就是太子请圣人赐酒名,肯定不是东宫的指使。”</p>
李德武肯定不希望裴世矩知道李善,他自己肯定不想和李善扯上任何干系,不亲自去是情理之中,但最终却派人去封门……只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p>
所以,李楷觉得有点奇怪,“绝不仅仅是因为王仁佑……”</p>
“玉壶春乃圣人赐名,王仁佑就算凭借同安长公主的名头……”</p>
等了半天,李昭德忍不住问:“七兄,怎么办?”</p>
“怀仁兄还在等消息呢!”</p>
“别急。”李楷眼神闪烁,其间内情别说李昭德了,就是其父李乾佑都不知情。</p>
但想探听虚实,必须要等到李乾佑回来……适才面对李昭德的怒火,李德武泰然自若,并未解释什么。</p>
李昭德等得不耐烦,还在朱家沟的李善正在琢磨点新奇玩意,而县衙内的李德武心里……都没法说了,真是膝盖无辜中箭啊!</p>
如今李善的名头一日响过一日,秦王早在去年就几度赞誉,太子如今也青睐有加,魏征、王珪都对其颇有善意……在这种情况下,李德武绝不希望自己和李善扯上任何干系。</p>
不说事情被揭穿之后李德武的仕途,不说妻子裴淑英的怒火,不说岳父裴世矩会怎么想,仅仅是李德武自己……</p>
抛妻弃子,攀附裴门,本就是污点,而被抛弃的儿子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这样的父亲……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p>
“明府回来了。”李德武强笑两声,“泾阳那边查探如何?”</p>
“官仓不足,本朝尚未设平仓……”李乾佑叹了口气。</p>>
去年突厥攻打河东,几乎将河东打穿了,又遣派偏师攻入关内,大量民众流离失所,相当一部分涌入京兆。</p>
虽然后来朝廷赈灾,大部分民众得以返乡,但这两年朝中用度不足,粮价几乎每月都在上涨,即将春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流民又有涌入京兆的势头。</p>
李乾佑这次就是去巡视京兆泾阳粮仓,试图放粮赈灾,不让流民逼近长安……不过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p>
谈了会儿公事后,李乾佑随口问道:“昨日西市那家酒肆……”</p>
“酒肆太小,难以容人,以至于排队购酒的人堵塞街道,甚至大打出手,一度使西市大乱。”李德武板板正正的回答,“恰巧太原王氏子弟途径,义愤之下……”</p>
李乾佑的轻笑声打断了李德武的话,他虽然不知道李德武和李善的关系,但对李善和王仁佑的关系就太清楚了。</p>
“同安长公主乃是圣人亲妹……但玉壶春,乃是太子请圣人赐名。”</p>
不过是件小事,同安长公主非要插手,其实也无所谓,毕竟是圣人的亲妹妹,但加上太子……那就味道不一样了。</p>
李德武沉默片刻后,苦笑道:“不敢瞒明府,下官也是无奈之举……”</p>
说着话,李德武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名帖递过去。</p>
“嗯?”李乾佑看了眼,脸色微变,思索片刻后笑道:“难为你了。”</p>
“多谢明府谅解。”</p>
“罢了,今日小儿为友激愤,还请德武勿要见怪。”</p>
“下官不敢。”</p>
李乾佑又将话题扯开,好一会儿之后才离去。</p>
回到家,换了衣衫,净手净面后,李乾佑在书房坐下,笑着指了指李楷,“德谋深思熟虑,果然如此。”</p>
李昭德嘀咕道:“难不成是东宫?裴相?”</p>
“叔父过誉了,十六弟性子急,但论才干,远迈小侄。”李楷笑道:“叔父,是何人出手?”</p>
李昭德又嘀咕道:“谁这么不要脸面!”</p>
这句话惹得李乾佑瞪了眼过去,的确,玉壶春名声鹊起,酒价高昂,门庭若市,其实垂涎的人不是一两个,但大都是些商贾,能压得长安县衙低头的必然是显贵,以这样的身份想夺人产业……的确有些不要脸。</p>
但这种话是能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吗?</p>
李楷接过那张名帖看了眼,不禁瞳孔微缩,“韦氏……”</p>
李昭德探头,“韦庆嗣……是京兆韦氏子弟吗?”</p>
李乾佑和李楷都保持了沉默,他们都知道这个人。</p>
韦庆嗣,自然是京兆韦氏子弟,但京兆韦氏压不过陇西李,让他们保持沉默的理由在于,韦庆嗣地位不高,却是东宫属官,而且是个官位不高但非常重要的职务,太子家令。</p>
太子家令,掌刑法、食膳、仓库、奴婢、典仓、司藏,非太子心腹不能当之。</p>
说到底,太子家令就是东宫的大管家,掌管饮食、刑法,必然是李建成最信任的人。</p>
李乾佑如今还兼着齐王府主簿,政治立场偏向东宫,如何会为了李善去得罪李建成最信任的太子家令韦庆嗣?</p>
而李德武,的确是膝盖无辜中箭,他一心在东宫往上爬,更不可能回绝太子家令韦庆嗣的要求了。</p>sxbiquge/read/55/55992/ )
百余年前,魏孝文帝定士族,“崔、卢、郑、王”,原本并无陇西李氏,但镇北将军“李宝”这一支亦被定为甲族,其子李冲显赫一时,最终才使门阀得以名列四海望族。</p>
每个家族都有其鼎盛时期,也都有衰落时期,陇西李氏在隋末唐初这个时间点上,后来居上,将其他四姓远远抛在身后……至少在世人眼中如此。</p>
不然李唐皇室也不会以陇西李氏自居了。</p>
有唐一朝,五姓七家出了大量的宰辅,但相当部分都出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唯独陇西李氏在初唐就有着显赫的地位,唐朝前三位皇帝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光是宰相就出了四位。</p>
在武德六年初,虽然李靖已经被圣人李渊赞为“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但陇西李氏还没有抵达最鼎盛的时期,李昭德还是个小屁孩,李义琰还未出仕,李迥秀甚至还没出生,不过陇西李氏已被视为初唐第一家。</p>
所以,李昭德在第二日直奔长安县衙的时候,听闻乃是王仁佑递了帖子,县衙才会封门……勃然大怒,呵斥连连。</p>
谁不知道李怀仁与陇西李氏交好,李客师、李乾佑以侄视之,在李昭德看来,这是在打陇西李氏丹阳房的脸。</p>
下面的小吏愁眉苦脸,李德武这个县尉面无表情,心里暗骂……若是家族尚未衰落,即使陇西李氏也不敢如此羞辱,黄口小儿!</p>
“十六弟!”李楷疾步走进来,呵斥道:“此乃长安县衙,国治之所,何敢如此!”</p>
“七兄,是王仁佑那厮……”</p>
“出来说话!”李楷加重了语气,盯着李昭德气呼呼的出去,才略略施礼,“舍弟胡闹,还请诸位见谅。”</p>
周围的吏员自然不敢说什么,只唯唯诺诺,李楷看似随意的瞥了眼李德武,笑着点点头,并未说什么转身离去。</p>
出了县衙,李楷径直去了李昭德家中,一进门就低声道:“封门之事,理应是县尉之责,是李德武遣派人手。”</p>
一天的时间,足够李楷打探消息了。</p>
“不错。”李昭德不满的甩手,“不过他未亲自去……总不会是裴相的意思。”</p>
“李德武兼太子千牛备身,但人日设宴,就是太子请圣人赐酒名,肯定不是东宫的指使。”</p>
李德武肯定不希望裴世矩知道李善,他自己肯定不想和李善扯上任何干系,不亲自去是情理之中,但最终却派人去封门……只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p>
所以,李楷觉得有点奇怪,“绝不仅仅是因为王仁佑……”</p>
“玉壶春乃圣人赐名,王仁佑就算凭借同安长公主的名头……”</p>
等了半天,李昭德忍不住问:“七兄,怎么办?”</p>
“怀仁兄还在等消息呢!”</p>
“别急。”李楷眼神闪烁,其间内情别说李昭德了,就是其父李乾佑都不知情。</p>
但想探听虚实,必须要等到李乾佑回来……适才面对李昭德的怒火,李德武泰然自若,并未解释什么。</p>
李昭德等得不耐烦,还在朱家沟的李善正在琢磨点新奇玩意,而县衙内的李德武心里……都没法说了,真是膝盖无辜中箭啊!</p>
如今李善的名头一日响过一日,秦王早在去年就几度赞誉,太子如今也青睐有加,魏征、王珪都对其颇有善意……在这种情况下,李德武绝不希望自己和李善扯上任何干系。</p>
不说事情被揭穿之后李德武的仕途,不说妻子裴淑英的怒火,不说岳父裴世矩会怎么想,仅仅是李德武自己……</p>
抛妻弃子,攀附裴门,本就是污点,而被抛弃的儿子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这样的父亲……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p>
“明府回来了。”李德武强笑两声,“泾阳那边查探如何?”</p>
“官仓不足,本朝尚未设平仓……”李乾佑叹了口气。</p>>
去年突厥攻打河东,几乎将河东打穿了,又遣派偏师攻入关内,大量民众流离失所,相当一部分涌入京兆。</p>
虽然后来朝廷赈灾,大部分民众得以返乡,但这两年朝中用度不足,粮价几乎每月都在上涨,即将春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流民又有涌入京兆的势头。</p>
李乾佑这次就是去巡视京兆泾阳粮仓,试图放粮赈灾,不让流民逼近长安……不过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p>
谈了会儿公事后,李乾佑随口问道:“昨日西市那家酒肆……”</p>
“酒肆太小,难以容人,以至于排队购酒的人堵塞街道,甚至大打出手,一度使西市大乱。”李德武板板正正的回答,“恰巧太原王氏子弟途径,义愤之下……”</p>
李乾佑的轻笑声打断了李德武的话,他虽然不知道李德武和李善的关系,但对李善和王仁佑的关系就太清楚了。</p>
“同安长公主乃是圣人亲妹……但玉壶春,乃是太子请圣人赐名。”</p>
不过是件小事,同安长公主非要插手,其实也无所谓,毕竟是圣人的亲妹妹,但加上太子……那就味道不一样了。</p>
李德武沉默片刻后,苦笑道:“不敢瞒明府,下官也是无奈之举……”</p>
说着话,李德武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名帖递过去。</p>
“嗯?”李乾佑看了眼,脸色微变,思索片刻后笑道:“难为你了。”</p>
“多谢明府谅解。”</p>
“罢了,今日小儿为友激愤,还请德武勿要见怪。”</p>
“下官不敢。”</p>
李乾佑又将话题扯开,好一会儿之后才离去。</p>
回到家,换了衣衫,净手净面后,李乾佑在书房坐下,笑着指了指李楷,“德谋深思熟虑,果然如此。”</p>
李昭德嘀咕道:“难不成是东宫?裴相?”</p>
“叔父过誉了,十六弟性子急,但论才干,远迈小侄。”李楷笑道:“叔父,是何人出手?”</p>
李昭德又嘀咕道:“谁这么不要脸面!”</p>
这句话惹得李乾佑瞪了眼过去,的确,玉壶春名声鹊起,酒价高昂,门庭若市,其实垂涎的人不是一两个,但大都是些商贾,能压得长安县衙低头的必然是显贵,以这样的身份想夺人产业……的确有些不要脸。</p>
但这种话是能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吗?</p>
李楷接过那张名帖看了眼,不禁瞳孔微缩,“韦氏……”</p>
李昭德探头,“韦庆嗣……是京兆韦氏子弟吗?”</p>
李乾佑和李楷都保持了沉默,他们都知道这个人。</p>
韦庆嗣,自然是京兆韦氏子弟,但京兆韦氏压不过陇西李,让他们保持沉默的理由在于,韦庆嗣地位不高,却是东宫属官,而且是个官位不高但非常重要的职务,太子家令。</p>
太子家令,掌刑法、食膳、仓库、奴婢、典仓、司藏,非太子心腹不能当之。</p>
说到底,太子家令就是东宫的大管家,掌管饮食、刑法,必然是李建成最信任的人。</p>
李乾佑如今还兼着齐王府主簿,政治立场偏向东宫,如何会为了李善去得罪李建成最信任的太子家令韦庆嗣?</p>
而李德武,的确是膝盖无辜中箭,他一心在东宫往上爬,更不可能回绝太子家令韦庆嗣的要求了。</p>sxbiquge/read/55/55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