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一百六十二 惊变之始(下)(5.8k)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时间:2023-04-03 05:53:28 源网站:新笔趣阁
  >

  “贼厮鸟京军,踢旳真他娘的晦气!”</p>

  鞠城外的栅栏边。</p>

  张三一脚踢开一颗石子,满脸愤懑的跟在徐云身边,嘟嘟囔囔个不停:</p>

  “净丢六球,忒不要脸了,我看勾栏里的姐儿都比他们强!”</p>

  不久前。</p>

  在丢失了第三球后,京中禁军队便彻底失去了斗志。</p>

  在剩余的时间里,又被西军抓住机会,由球头灌入了三球。</p>

  这场号称强强对决的双军大战,最后以6-0的比分落下了帷幕。</p>

  其实张三如此郁闷,倒不单纯是因为自己亏了六文钱。</p>

  作为苏府的代级仆役,这顶多就是他的一顿宵夜钱罢了。</p>

  他在赛前搞搞博间,纯粹是为了多点乐趣,让过程多点刺激而已。</p>

  但在自己的主场被人连灌数球,这就非常令张三不爽了。</p>

  按照今天这样的表现,等到明年的各路蹴鞠大比,京中禁军队多半又要垫底。</p>

  相较于身边的张三,徐云的情绪则没那么复杂,看起来平平淡淡的。</p>

  一来他对京中禁军队没什么感情,二来则是因为他把注意都放到了宗泽身上:</p>

  眼下不过是1100年,距离靖康之变还有足足26年。</p>

  这个时间对于遏制金人发展来说无疑有些短:</p>

  女真早在二十多年前,便由完颜乌古乃合并成了军事部落联盟。</p>

  眼下女真的劾里钵已经死去了八年,完颜阿骨打已然起势,遏制肯定是来不及的。</p>

  但对于宗泽这样的北宋官员来说,却又有些长了。</p>

  按照正常轨迹。</p>

  宗泽会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多地担任知县, 大概在十五年后升任登州通判,也就是一个正六品的官职。</p>

  接着他便乞请告老还乡, 1124年才复起调任巴州通判。</p>

  那时候距离现在, 足足隔着24年。</p>

  也就是说宗泽花了24年的时间, 从一个正七品知县,升到了正六品通判。</p>

  两个官阶之间, 就仅仅隔着一个从六品。</p>

  对于宗泽这种能力的官员来说,这种境遇显然实在蹉跎光阴。</p>

  是一种极度浪费时间的情况。</p>

  因此于情于理,徐云都希望能想想办法。</p>

  让这位民族英雄在这个时间线里能走的更顺畅一点。</p>

  至少能够有个完全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别再出现明月照沟渠的悲剧。</p>

  而就在徐云思索着怎么开口之际,他的肩膀忽然被人从身后拍了一下:</p>

  “嘿,小王?”</p>

  徐云顺势扭头,发现自己的身后赫然站着身着一个熟人:</p>

  王禀。</p>

  此时王禀身着便装,身边跟着一个徐云隐约有些眼熟的人, 看上去兴致少见的有些高。</p>

  徐云见说连忙一拱手, 问道:</p>

  “校尉大人?您今日也是来看蹴鞠的吗?”</p>

  “倒不全是为了观赛而来。”</p>

  王禀笑着拍了拍自己身边年轻人的肩膀, 解释道:</p>

  “今日西军球头乃是我麾下的亲兵, 作为主将,我自然要到场助威了。”</p>

  徐云闻言, 这才将目光投到了那位年轻人身上。</p>

  这位年轻人身形颀长, 身形匀称,肤色有些黝黑,看上去相当干练。</p>

  先前由于场地与观众台距离较远的缘故。</p>

  徐云对于西军球头的印象只停留在了技术方面,容貌倒是看不怎么清。</p>

  但听王禀这么一说,他倒是多少从此人身上看出了几分相似之处。</p>

  这也难怪在初见之时,他会产生一股模模糊糊的熟悉感。</p>

  随后徐云忽然想到了什么, 朝此人拱了拱手, 赞叹道:</p>

  “原来这位便是独中六元的球头?端的是一副好汉样貌,在下王林,敢问壮士名讳?”</p>

  年轻人看了王禀一眼,得到上官的许可后连忙一回礼:</p>

  “多谢王公子抬爱,壮士不敢当,小可名曰张愿,乃是并州人士。”</p>

  徐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微微松了口气:</p>

  嗯。</p>

  不是姓高就好。</p>

  接着他仔细回忆了一番自己知道的北宋人物,发现记忆中似乎没听说过这么个人。</p>

  如此看起来......</p>

  此人大概率只是个普通亲兵?</p>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可惜了——以此人精湛的脚法,在21世纪最少都能年入千万来着。</p>

  要是能出国留洋, 可能还会被冠上“全村的希望”这种名头, 甚至有一丝机会成为民族偶像。</p>

  不过徐云不知道的是。</p>

  这位张愿在历史上虽然没留下太多的记录,但却也是个响当当的好汉子:</p>

  他在太原之战击杀了完颜宗翰的亲侄子,掩护王禀父子一路巷战,身负数十处刀枪伤,最终力竭而亡。</p>

  死后还被宗翰拍马践踏尸身,枭首挂于城墙,可敬可叹。</p>

  后来《水浒传》中郝思文的结局,便是以张愿的经历为模板创作的。</p>

  奈何徐云不是人工智能,不了解自己面前的这位军士,不仅只是在球场上勇猛而已。</p>

  随后他想到了什么,指着宗泽对王禀道:</p>

  “校尉大人,给您介绍一下,这位乃是老爷的故旧门生,元祐六年的进士宗泽宗知县。”</p>

  王禀早就感觉这位文士看上去莫名的有些亲切,甚至在发现徐云之前,他还是先注意到的此人。</p>

  因此得到徐云引荐后他连忙一拱手,客气道:</p>

  “在下西军豹韬军忠勇营致果校尉王禀,字正臣,见过宗知县。”</p>

  宗泽也连忙回礼:</p>

  “汝霖一介文官,哪当的起校尉大人如此大礼,校尉大人若是看得起在下,称声宗兄便是。”</p>

  王禀本就是行伍出身的军官,身性爽快,因此当即应允道:</p>

  “如此甚好,那宗兄也切莫再叫在下校尉大人了,依言王兄即可!”</p>

  看着面前这谈性浓烈的一文一武,徐云的心中不由冒出了一阵感慨。</p>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p>

  王禀和宗泽没有任何交流的记录,二人所任职的区域也没有丝毫重合。</p>

  王禀死守太原之时, 宗泽恰好也在京西苦战。</p>

  王禀最终没有等来援军。</p>

  宗泽的身侧同样不见帮手。</p>

  不知在战火连连、周遭满是血污气息的夜晚。</p>

  他们可曾仰首喝问苍天, 苍茫大地之上,可有同道义士在耶?</p>

  他们极目不见彼此, 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p>

  至死不曾相见。</p>

  但在这个时间线。</p>

  两位民族脊梁级的人物,却因着自己产生了交集。</p>

  看似寻寻常常,不过是拱手行礼互相介绍。</p>

  但在徐云的眼中,却是一副值得珍记千年的画面。</p>

  汝道不孤!</p>

  彼此介绍完毕后,王禀看了眼四周,斟酌片刻,道:</p>

  “棕熊,小王,天色已近午时,不如由我做东,咱们去樊楼边吃边聊怎样?”</p>

  咕噜——</p>

  听到樊楼这个词。</p>

  原本在一旁盯着张愿、念叨着此人害自己没了六文钱的张三顿时神色一震。</p>

  直直的咽了口唾沫。</p>

  在北宋这个时期,酒楼按照装修级别,会被冠以不同的名称。</p>

  其中最低档的饭馆叫做“脚店”。</p>

  比如徐云他们之前喝过酸梅汤的汤铺,便是脚店中的一种。</p>

  还有《水浒传》里孙二娘她们的人肉包子铺,也是一种脚店。</p>

  脚店之上则是“正店”,也就是俗话说的高档酒楼。</p>

  眼下这个时期,汴京城内一共有72家高档酒楼。</p>

  其中最顶尖的则是潘楼、云楼以及...</p>

  樊楼。</p>

  如果说潘楼、云楼等酒楼可以对标后世普通五星级酒店的话。</p>

  那么樊楼,则无疑是宋代的华尔道夫。</p>

  其中最便宜的一道菜品价格都要接近百文,寻常饮宴没个三两贯钱压根就下不来!</p>

  这种价格对于张三这种仆役来说,压根就是个难以想象的开支。</p>

  就像后世那些工资五六千的打工人,偶尔咬咬牙吃个428的万岛倒还能接受。</p>

  但你叫他自个儿去吃两三千的怀石日料看看?</p>

  也许一辈子下来,只有诸如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这种情况能破个例吧。</p>

  因此在听闻王禀准备请客樊楼之后。</p>>

  张三便不停的用余光撇着徐云,眼中闪烁着强烈的期待。</p>

  他不求能坐在桌上与众人共同吃喝,但以他和徐云的关系,打包点剩菜剩饭总没问题吧?</p>

  “樊楼啊.....”</p>

  此时此刻,徐云的心思倒是没张三那么复杂。</p>

  不过作为一位吃货,他倒也确实想去见识见识这个北宋时期的华尔道夫。</p>

  加之他多少了解一些王禀的身家,负担起一顿樊楼还是很轻松的:</p>

  这位校尉在西线上刚立了功,朝廷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赏钱。</p>

  同时由于他‘卖身’到了童贯手下的缘故。</p>

  童贯这次也没刻意贪墨,尽数将赏钱下发到了王禀兄弟手中。</p>

  按照某次王禀酒后所说。</p>

  这笔赏金估计有四五百贯钱,足够普通人挣十几二十年了,请顿樊楼那是绰绰有余的。</p>

  王禀的提议正合徐云的想法,他便也主动对宗泽邀请道:</p>

  “汝霖先生,校尉大人既然有意,不如咱们便移步樊楼一叙?”</p>

  接着他顿了顿,想到了宗泽在史书上的性格,又补充道:</p>

  “您放心,校尉大人花的都是朝廷此番西线大胜发下来的赏钱,绝非贪墨所得。”</p>

  宗泽也有与王禀结交的想法,迟疑片刻,最终点头道:</p>

  “既然如此,宗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p>

  王禀见说哈哈一笑,很是阔气的左手一挥:</p>

  “那便樊楼走起,今日不醉不归!”</p>

  随后一行人顺着御街步行了一小段路,很快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前:</p>

  这是一个由五座楼相连、相对而成的组合式酒楼,中间有飞桥相连,珍珠门帘、进修门楣。</p>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看上去奢华至极。</p>

  在来到建筑外的瞬间,张三便不由看呆了:</p>

  老苏虽然家底不凡,却不是个贪官,更没有过度享受的习惯。</p>

  因此在樊楼面前,哪怕是老苏的主院装饰都不够看的。</p>

  眼见张三一动不动的盯着酒店门脸,王禀不由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p>

  “白天还不是樊楼最热闹的时候,一到晚上,樊楼更是会灯烛辉煌、亮如白昼。”</p>

  “喏,瞧见那儿的主廊了没?”</p>

  “到时会有不下百名的歌姬立于两侧,排成两行,专供顾客召唤。”</p>

  徐云也饶有兴致的抬起头,好奇的看了眼上方的阁楼。</p>

  实话实说。</p>

  作为后世来的穿越者,樊楼所谓的‘奢华’对他来说也就那样,主要是以一种观赏景点的心态进行的“参观”。</p>

  后世有些专门主打复古风格的景点里,丝毫不缺相似甚至更精致的建筑。</p>

  他眼中的好奇一来是时空差异。</p>

  毕竟后世再怎么样复古,也还原不了这般的实景。</p>

  二则嘛.....</p>

  则是史上传闻,宋徽宗有事没事就会拉着李师师到樊楼来幽会。</p>

  作为一位在没被俘之前就生下了66个孩子的人形打桩机。</p>

  也不知道赵佶这时候会不会就在樊楼的某间屋子里授人以柄,等待对方涌泉相报?</p>

  随后在王禀的带领下,一行人先后走入了樊楼。</p>

  樊楼的一楼是个公开用餐的区域,同样也是大堂所在。</p>

  不过比起寻常饭馆,樊楼内每张桌子之间都隔着一扇屏风,极大的保证了用餐的私密性。</p>

  眼见徐云一行人入内。</p>

  一位机灵的小厮连忙将毛巾往肩上一搭,快步走了上来,恭敬道:</p>

  “几位客官大驾光临,小店真乃蓬荜生辉,不过眼下大堂已满,您几位楼上请?”</p>

  王禀看了他一眼,取出几块此时比较少见的银子递给小厮:</p>

  “雅间可有位置?”</p>

  小厮接过银子,认真的打量了一番。</p>

  目光在侧面的枢密院章印上停留了一会儿,顿时笑容更灿烂了几分:</p>

  “有有有,三楼的枫林渡正空着呢,我带您几位上去?”</p>

  王禀点点头:</p>

  “头前引路!”</p>

  “得嘞,枫林渡五位!”</p>

  一刻钟后。</p>

  徐云和王禀、宗泽三人依次入座。</p>

  张三和张愿二人,则被安置到了雅间入口对侧的仆役专用桌上。</p>

  “玉葵宝扇....喜占鳌头...龙翔凤舞....榴房瑞彩...马上春风...雪霁羹...轟綤頫牋??....”</p>

  王禀先是洋洋洒洒点了几道菜。</p>

  将菜单交换给小二后,主动拿起酒壶给宗泽和徐云二人倒了杯酒。</p>

  随后端起酒杯,对宗泽和徐云道:</p>

  “宗兄,你我今日虽为初见,却宛若故友重逢,来,王某敬你一杯!”</p>

  宗泽拿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三人将酒水一饮而尽。</p>

  “哈......”</p>

  放下酒杯后,宗泽回味的砸了咂嘴。</p>

  文人嘛,就没有不爱酒的,只听他赞叹道:</p>

  “早就听闻樊楼的酴釄香乃酒中臻品,今日一饮,果然名不虚传呐....额,王兄,你在笑什么?”</p>

  王禀强忍住笑意,从腰间取出了一个酒囊,往宗泽的杯子里倒了一点:</p>

  “宗兄,你且尝尝这个。”</p>

  宗泽不明所以的拿起酒杯,正要入口,鼻翼忽然耸动了几下:</p>

  “嘶,好浓的酒味!”</p>

  随后他看了眼王禀和徐云,将原本鲸吞的动作改成了小口慢嘬。</p>

  过了几秒钟。</p>

  宗泽眉头一扬,诧异的对王禀问道:</p>

  “校尉大人,不知此酒是何来历,口感随略逊于酴釄香,但烈度却高之数倍!”</p>

  王禀见状哈哈一笑,指着徐云道:</p>

  “此乃小王所提炼的蒸馏酒,纵使是军中最擅喝酒的军士,也至多喝上两斤(32两)便会醉倒在地,不省人事了。”</p>

  宗泽顿时诧异的看了徐云一眼。</p>

  原本他看徐云不适练武护院之人,便以为这个年轻人乃是账房之类的文士。</p>

  但眼下看来......</p>

  事情似乎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p>

  随后他再拿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小口。</p>

  一股辛辣的感觉,顿时又充满了食道,只听他有些惋惜的道:</p>

  “可惜李太白已故,否则我倒是想看看面对如此烈酒,青莲居士是否还敢说出‘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壮语!”</p>

  王禀亦是赞同的点了点头,接着话锋一转,问道:</p>

  “宗兄,先前王某未曾细问,不知宗兄如今正在何地任职?”</p>

  说道自己的官职,宗泽的脸色不由隐隐黯淡了少许。</p>

  他虽非官迷,但却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自然对仕途有着一些期待。</p>

  奈何天不遂人愿,只听他微微呼出一口浊气,道:</p>

  “宗某原在衢州龙游为官,前些日子受命返京回牒。</p>

  眼下牒度虽未正式下达,但若是不出意外,应为莱州胶水知县。”</p>

  王禀不由眉头一皱,问道:</p>

  “宗兄在衢州龙游时,莫非任职县丞或者县慰。”</p>

  “不然,宗某彼时便是知县。”</p>

  王禀又迟疑片刻,给宗泽杯中续了杯酒水,道:</p>

  “那难道是宗兄在任上出了些差错.....”</p>

  宗泽再次摇了摇头:</p>

  “宗某在任三年,年年考课尽皆为优,从未出过疏漏。”</p>

  “那为何.....?”</p>

  宗泽见说轻叹一声,将先前没有告知徐云的话说了出来:</p>

  “早些年电视,宗某万字点评朋党之争,得罪了吴处厚,如此便......”</p>

  嘭!</p>

  宗泽话未说完,王禀便重重的在桌上敲了一拳:</p>

  “奸臣佞党,误国良才!”</p>

  宗泽亦是叹了口气。</p>

  端起酒杯独自抿了一口,烈酒入喉,消去了一丝愤懑。</p>

  随后他顿了顿,对王禀道:</p>

  “王兄常年驻垒西线,想必也不容易吧?”</p>

  .................</p>

  注:</p>

  之前有读者说酒精溶液没味道,但我写的是蒸馏酒啊.....五六十度的那种,又不是蒸馏酒精....</p>

  </p>sxbiquge/read/56/5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