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是火烧圆明园的两大罪魁之一。</p>
那么查尔斯·乔治·戈登,则无疑是个标准的强盗。</p>
查尔斯·乔治·戈登。</p>
有些时候因为翻译会被叫做查理·乔治·戈登。</p>
他于1833年1月28日出生,父亲是英国陆军中将,先后就读于英国赫赫有名的陶顿学校和皇家军事学院。</p>
毕业后,戈登在1850年成为了一名工兵军团的弓弩手。</p>
按照历史轨迹。</p>
他会在1855年参加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并且在二鸦的时候以少校的身份前往华夏。</p>
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却赶上了占领bj和颐和园的行动,抢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p>
不过查尔斯·乔治·戈登真正被后人所知,还要等到他统领了一只臭名昭著的流氓军队:</p>
常胜军,也就是所谓的.....</p>
洋枪队。</p>
洋枪队是清朝对抗太平天国后期,由清官、商出资与英法等外国军官,华夏、南洋等地区的流氓组成的武装。</p>
洋枪队的第一任头领是腓特烈·华尔,阵亡后由白齐文接任。</p>
查尔斯·乔治·戈登则是第三任头领,也是作恶最多的一位。</p>
例如世人皆听闻,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白下大屠杀中达成了极其残忍的百人斩。</p>
但实际上。</p>
查尔斯·乔治·戈登早在1863年便完成了这一残暴、恶心、毫无底线的‘成就’。</p>
另外,戈登也是为数不多有记录吃人肉的侵略者,光他信件中提及的食人事件就超过了五起。</p>
然而很离谱的是。</p>
在后世某音的一些打着科普“不为人知的历史”的营销号口中,居然还以苏州杀降一事为戈登洗地:</p>
苏州杀降这事情发生在1863年12月,当时戈登向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太平八王’承诺,只要投降就不会有性命危险。</p>
结果在受降前几天。</p>
李鸿章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李鹤章在几个月前的太仓受降时,因为太平军的诈降而腿部中弹的事后出尔反尔。</p>
便将八王以及苏州城内降卒两万多人尽数杀死。</p>
戈登在后来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满,同时给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写了封信。</p>
要求英国政斧干预,迫使李鸿章下台。</p>
就这么件事儿。</p>
在那些营销号口中戈登就成了‘仁慈’、‘守信’的正直之辈,你说离谱不?</p>
实际上戈登对此有意见,主要是因为李鸿章默许程学启杀降到鸿门宴杀八降将,全程计划没有通知自己。</p>
当时“常胜军”就驻扎在城外,却直到整个计划结束都没有参与其中。</p>
这让“常胜军”失去了夺下苏州头功的同时,也失去了入城抢掠的机会。</p>
这点戈登写在了发给英国驻华陆军司令伯郎的信件里,现存在东莞的海战博物馆里,实锤的不要不要的。</p>
后来为了摆平此事。</p>
李鸿章委托朝廷聘请的西方官员赫德,给戈登送去了七万元的犒赏费。</p>
戈登先是假意拒绝,接着让赫德将其中一万存入了自己的外国户头,此事才得以平息。</p>
这种彻头彻尾的刽子手居然还能被洗白,只能说有些人为了所谓的‘冷门’流量,连基本的底线都不要了,也不怕被那些冤魂索命。</p>
当然了。</p>
在徐云的这枚闪光弹之下。</p>
戈登已经失去了复刻上辈子成就的可能性,也算是苍天报应吧。</p>
毕竟徐云的这个a1高闪真不是刻意朝戈登丢去的,有很大很大的偶然性。</p>
甚至直到戈登死亡,徐云都不知道自己嘎了这么一位屠夫。</p>
视线再回归现实。</p>
随着弓弩手阵线的崩溃。</p>
整个商会驻点战场的英格兰部队,便彻底失去了弩矢这个强有力的远程火力支援。</p>
加上西侧的商队临时军已经完全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p>
因此很快,商会驻点内的局势便逐渐得到了控制。</p>
前来袭击的英格兰士兵要么被杀要么被捕,或者就是高卢附体瞬间投降。</p>
还有一些反应快的则趁着机会逃离了现场。</p>
随后在徐云和滕哈格·朗尼克的组织下。</p>
驻点内的保镖们一口气杀出了驻点,直奔哨所支援而去。</p>
哨所方面的英军只有数架弓弩,场面虽然压着苏格兰军人,但优势也顶多就是七三开。</p>
因此当新一批生力军出现的时候,他们的结局便已经被注定了。</p>
半个小时后。</p>
“朗尼克会长,罗峰先生。”</p>
从哨站里小跑而出的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胸口处绑着绷带,面带感激的朝徐云和朗尼克敬了个礼:</p>
“这次如果不是二位相助,哨所和营地恐怕会出现更大的伤亡,两位先生,我代表所有人向你们致敬!”</p>
滕哈格·朗尼克闻言连忙摆着手,身子微微一侧,避过了这道礼:</p>
“不敢当不敢当,萨道义先生,如果不是罗峰先生出手,我这条命恐怕也是保不住了。”</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显然也明白这点,微微侧过身子,对徐云鞠了个躬:</p>
“多谢您了,罗峰先生。”</p>
徐云则面色复杂的看了眼这个被自己救出的军官,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p>
梅森·萨道义。</p>
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父姓 母姓组成的双姓氏,梅森与萨道义这两个词,也相对有些冷门。</p>
因此若是不出意外。</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应该是1846年改名后的汉斯·大卫·克里斯托弗·萨托。</p>
也就是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的亲生父亲。</p>
没错。</p>
又是一尊历史相关人物。</p>
其实眼下会出现这种历史人物扎堆的情况并不奇怪。</p>
毕竟这里可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境,能够驻扎在这里的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p>
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们往往都会是对外战争中的第一人选,例如13世纪后90%的英国元帅,都曾经在边境历练过。</p>
加之此时的时间正好在一鸦与二鸦之间,如果不是时间线变动让一鸦尚未发生,这些人最少80%都会出征华夏战场。</p>
在这种情况下,徐云会遇上一些历史人物是在太正常不过了。</p>
甚至于如果他有能力逐一核验名单,还会在现场发现不少被记载过姓名的人物。</p>
当然了。</p>
这些人虽然和华夏有交集,但并不能说每个人都是该被枪毙的战犯。</p>
这些人可能是罪大恶极的刽子手,例如格兰特和戈登,他们的死亡徐云没有任何负罪感。</p>
也可能是曾经帮助过本土的国际友人。</p>
比如吉布森·林赛,也就是林迈可先生的曾祖父。</p>
林迈可先生是一位在抗战中贡献极大的国际友人,他让整个世界听到了延安的声音,贡献之大在抗战期间的所有外国友人中可以排到前五。</p>
除此了以上两者之外。</p>>
还有一些则是罪行相对没那么残暴的中立偏黑之辈。</p>
例如.....</p>
眼前这位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的儿子,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p>
此人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英外交关系的关键人物,其在本土最有名的事迹有两件:</p>
一是提出在义和团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应废止科举5年。</p>
后来在张之洞的缓颊之下,萨道义改成了移地科举。</p>
第二件就颇有些特殊了:</p>
他是《辛丑条约》的英方签字人,和李鸿章进行过多次谈判。</p>
第二点看起来好像有些罪无可赦,但实际上呢,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是专门为了这次谈判,才被从霓虹调过来的援兵。</p>
比起和本土的交集,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其实更多活跃在霓虹:</p>
他曾经在霓虹任职,支持过明治维新,还与霓虹女子武田兼结了婚,育有一子武田久吉。</p>
他在霓虹的地位,有一些类似司徒雷登。</p>
因此在本土方面,怎么说呢.....</p>
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没杀过人,但他提出的一些条款也确实让清政府的压力骤增。</p>
定义方面战犯显然是算不上的,但说是打工人嘛又有些洗白的意味,大概可以说是.....</p>
帝x主义的爪牙?(这个评价不是我做的,是守常先生在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写下的评价,狗头保命)</p>
同时加之考虑到死了一个萨道义,英国方面还可以派出萨道恶,萨路义.....</p>
因此犹豫过后。</p>
徐云还是选择救下了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p>
看着面带感激的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徐云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的道:</p>
“萨道义先生,我们华夏有句古语,叫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感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p>
“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记住,并且转告你的家人。”</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闻言神色一凛,不顾自己胸口伤势的疼痛,将右手抚在胸前,郑重道:</p>
“罗峰先生,我以梅森与萨道义两大家族的名义发誓,凡是我力所能及之事,我将尽力而行!”</p>
徐云微微颔首,认真的盯着对方的眼睛:</p>
“我希望你们全家人都记住,是华夏人救了你的命,如果今后你或者你的家人与华夏有所交集.....我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发生的事。”</p>
说完。</p>
徐云看了眼满头问号的萨道义,没有再做解释,转身离开了现场。</p>
接着他返回商会驻点,在一处医疗点中找到了汤姆逊和威尔两人:</p>
“汤姆逊先生,威尔,你们的伤好些了吗?”</p>
汤姆逊指了指身上的绷带,表情难得一见的露@出了一丝轻松:</p>
“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性命没有大碍。”</p>
徐云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眼威尔身边正被五花大绑的一位男子。</p>
此人的服饰与英格兰军人截然不同,带着浓郁的苏格兰乡土气息,嘴里正塞着一抹破布,不停呜呜的叫着。</p>
徐云见说看了他一眼,对威尔问道:</p>
“威尔,这人是......”</p>
威尔闻言冷哼一声,将此人翻了个面:</p>
“罗峰先生,你认识他吗?”</p>
徐云顺势望去。</p>
这名男子是个面容凶戾的大汉,个子高大,脖颈处因常年喝酒显得有些红润。</p>
徐云沉思片刻,有些不确定的道:</p>
“似乎感觉有些面熟,好像在...对了,我好像在门迪索洛村见过他!”</p>
“没有记错的话,埃瓦尔老爹带我们去找斯特林买主轴的时候,他好像就在边上的赌桌上坐着来着!”</p>
徐云之所以对此人有印象,主要是因为眼下的时节已经来到了秋末,此人却是赌桌中唯一光着膀子的人,非常显眼。</p>
加之徐云刚到这个副本不久,接触的人物有限。</p>
因此自然也就对这么个特立独行的大汉有所印象了。</p>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汤姆逊面色肃然的点了点头:</p>
“没错,他正是门迪索洛村的猎户,叫做库尔兹。”</p>
“他在发现我们的踪迹后,便连夜前往英格兰的驻点报信,他的弟弟麦考尔则一路在我们身后跟随。”</p>
“等到我们进入驻点后,便将我们的最新动向传到了绕路赶来的格兰特手中。”</p>
“不过麦考尔在战斗中死在了朗尼克的一位保镖手里,我们最终只抓到了库尔兹一人。”</p>
说着汤姆逊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马车,继续解释道:</p>
“他是唯一见过我们真实面容的人,所以被格兰特安排在驻点战场,以好在黑夜中发现我们,毕竟我们的马车并不难分辨,”</p>
“你还记得你刚冒头时射向你的弩矢吗?那就是库尔兹指认出来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我和威尔在睡帐篷里罢了。”</p>
徐云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方才恍然。</p>
他就说怎么那么巧呢,自己干掀开车帘就有弩矢射来,而且偏差的距离还如此接近。</p>
合着是别人早就锁定自己了?</p>
毕竟驻点内的车具种类大多可以分成三种:</p>
独轮车、运输辎重的大型马车、以及滕哈格·朗尼克这种商会话事人乘坐的昂贵马车。</p>
汤姆逊的这轮二轮马车装饰简单,却又没拉多少货物,在营地中颇为有些格格不入。</p>
因此辨识度还是相当高的。</p>
随后徐云想了想,对汤姆逊问道:</p>
“汤姆逊先生,你现在打算怎么处置库尔兹?”</p>
汤姆逊思索片刻,看向了原处某个方位,说道:</p>
“他是这场袭击为数不多的知情者,或许能套出一些幕后主使的信息,所以还是交给英格兰的军方处理吧。”</p>
“边境军队冲突,英格兰和苏格兰必然都会派出外(wai)联(jiao)大臣前来调查。”</p>
“如今英格兰的外联大臣是亨利·约翰·坦普尔,也是剑桥大学的毕业学长,是自己人,不可能偏袒幕后主使。”</p>
反复听到汤姆逊提及幕后主使这个词,徐云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p>
“等等,汤姆逊先生,您刚才说库尔兹将我们的动向报告给了格兰特,所以说......”</p>
“这次袭击,其实是针对您的?”</p>
汤姆逊闻言深吸一口气,从胸内袋取出了一枚银制徽章,递给徐云:</p>
“你认识这个吗?”</p>
徐云接过一看。</p>
徽章的模样是一对展开的羽翼,最下方写着汤姆逊的名字:</p>
william</p>
thomson。</p>
接着徐云又将它翻了个面,背后同样用鎏金字体写着一行内容:</p>
cambridge</p>
apostles,angel。</p>
..........</p>
</p>sxbiquge/read/56/56150/ )
如果说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是火烧圆明园的两大罪魁之一。</p>
那么查尔斯·乔治·戈登,则无疑是个标准的强盗。</p>
查尔斯·乔治·戈登。</p>
有些时候因为翻译会被叫做查理·乔治·戈登。</p>
他于1833年1月28日出生,父亲是英国陆军中将,先后就读于英国赫赫有名的陶顿学校和皇家军事学院。</p>
毕业后,戈登在1850年成为了一名工兵军团的弓弩手。</p>
按照历史轨迹。</p>
他会在1855年参加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并且在二鸦的时候以少校的身份前往华夏。</p>
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却赶上了占领bj和颐和园的行动,抢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p>
不过查尔斯·乔治·戈登真正被后人所知,还要等到他统领了一只臭名昭著的流氓军队:</p>
常胜军,也就是所谓的.....</p>
洋枪队。</p>
洋枪队是清朝对抗太平天国后期,由清官、商出资与英法等外国军官,华夏、南洋等地区的流氓组成的武装。</p>
洋枪队的第一任头领是腓特烈·华尔,阵亡后由白齐文接任。</p>
查尔斯·乔治·戈登则是第三任头领,也是作恶最多的一位。</p>
例如世人皆听闻,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白下大屠杀中达成了极其残忍的百人斩。</p>
但实际上。</p>
查尔斯·乔治·戈登早在1863年便完成了这一残暴、恶心、毫无底线的‘成就’。</p>
另外,戈登也是为数不多有记录吃人肉的侵略者,光他信件中提及的食人事件就超过了五起。</p>
然而很离谱的是。</p>
在后世某音的一些打着科普“不为人知的历史”的营销号口中,居然还以苏州杀降一事为戈登洗地:</p>
苏州杀降这事情发生在1863年12月,当时戈登向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太平八王’承诺,只要投降就不会有性命危险。</p>
结果在受降前几天。</p>
李鸿章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李鹤章在几个月前的太仓受降时,因为太平军的诈降而腿部中弹的事后出尔反尔。</p>
便将八王以及苏州城内降卒两万多人尽数杀死。</p>
戈登在后来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满,同时给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写了封信。</p>
要求英国政斧干预,迫使李鸿章下台。</p>
就这么件事儿。</p>
在那些营销号口中戈登就成了‘仁慈’、‘守信’的正直之辈,你说离谱不?</p>
实际上戈登对此有意见,主要是因为李鸿章默许程学启杀降到鸿门宴杀八降将,全程计划没有通知自己。</p>
当时“常胜军”就驻扎在城外,却直到整个计划结束都没有参与其中。</p>
这让“常胜军”失去了夺下苏州头功的同时,也失去了入城抢掠的机会。</p>
这点戈登写在了发给英国驻华陆军司令伯郎的信件里,现存在东莞的海战博物馆里,实锤的不要不要的。</p>
后来为了摆平此事。</p>
李鸿章委托朝廷聘请的西方官员赫德,给戈登送去了七万元的犒赏费。</p>
戈登先是假意拒绝,接着让赫德将其中一万存入了自己的外国户头,此事才得以平息。</p>
这种彻头彻尾的刽子手居然还能被洗白,只能说有些人为了所谓的‘冷门’流量,连基本的底线都不要了,也不怕被那些冤魂索命。</p>
当然了。</p>
在徐云的这枚闪光弹之下。</p>
戈登已经失去了复刻上辈子成就的可能性,也算是苍天报应吧。</p>
毕竟徐云的这个a1高闪真不是刻意朝戈登丢去的,有很大很大的偶然性。</p>
甚至直到戈登死亡,徐云都不知道自己嘎了这么一位屠夫。</p>
视线再回归现实。</p>
随着弓弩手阵线的崩溃。</p>
整个商会驻点战场的英格兰部队,便彻底失去了弩矢这个强有力的远程火力支援。</p>
加上西侧的商队临时军已经完全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p>
因此很快,商会驻点内的局势便逐渐得到了控制。</p>
前来袭击的英格兰士兵要么被杀要么被捕,或者就是高卢附体瞬间投降。</p>
还有一些反应快的则趁着机会逃离了现场。</p>
随后在徐云和滕哈格·朗尼克的组织下。</p>
驻点内的保镖们一口气杀出了驻点,直奔哨所支援而去。</p>
哨所方面的英军只有数架弓弩,场面虽然压着苏格兰军人,但优势也顶多就是七三开。</p>
因此当新一批生力军出现的时候,他们的结局便已经被注定了。</p>
半个小时后。</p>
“朗尼克会长,罗峰先生。”</p>
从哨站里小跑而出的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胸口处绑着绷带,面带感激的朝徐云和朗尼克敬了个礼:</p>
“这次如果不是二位相助,哨所和营地恐怕会出现更大的伤亡,两位先生,我代表所有人向你们致敬!”</p>
滕哈格·朗尼克闻言连忙摆着手,身子微微一侧,避过了这道礼:</p>
“不敢当不敢当,萨道义先生,如果不是罗峰先生出手,我这条命恐怕也是保不住了。”</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显然也明白这点,微微侧过身子,对徐云鞠了个躬:</p>
“多谢您了,罗峰先生。”</p>
徐云则面色复杂的看了眼这个被自己救出的军官,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p>
梅森·萨道义。</p>
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父姓 母姓组成的双姓氏,梅森与萨道义这两个词,也相对有些冷门。</p>
因此若是不出意外。</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应该是1846年改名后的汉斯·大卫·克里斯托弗·萨托。</p>
也就是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的亲生父亲。</p>
没错。</p>
又是一尊历史相关人物。</p>
其实眼下会出现这种历史人物扎堆的情况并不奇怪。</p>
毕竟这里可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境,能够驻扎在这里的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p>
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们往往都会是对外战争中的第一人选,例如13世纪后90%的英国元帅,都曾经在边境历练过。</p>
加之此时的时间正好在一鸦与二鸦之间,如果不是时间线变动让一鸦尚未发生,这些人最少80%都会出征华夏战场。</p>
在这种情况下,徐云会遇上一些历史人物是在太正常不过了。</p>
甚至于如果他有能力逐一核验名单,还会在现场发现不少被记载过姓名的人物。</p>
当然了。</p>
这些人虽然和华夏有交集,但并不能说每个人都是该被枪毙的战犯。</p>
这些人可能是罪大恶极的刽子手,例如格兰特和戈登,他们的死亡徐云没有任何负罪感。</p>
也可能是曾经帮助过本土的国际友人。</p>
比如吉布森·林赛,也就是林迈可先生的曾祖父。</p>
林迈可先生是一位在抗战中贡献极大的国际友人,他让整个世界听到了延安的声音,贡献之大在抗战期间的所有外国友人中可以排到前五。</p>
除此了以上两者之外。</p>>
还有一些则是罪行相对没那么残暴的中立偏黑之辈。</p>
例如.....</p>
眼前这位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的儿子,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p>
此人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英外交关系的关键人物,其在本土最有名的事迹有两件:</p>
一是提出在义和团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应废止科举5年。</p>
后来在张之洞的缓颊之下,萨道义改成了移地科举。</p>
第二件就颇有些特殊了:</p>
他是《辛丑条约》的英方签字人,和李鸿章进行过多次谈判。</p>
第二点看起来好像有些罪无可赦,但实际上呢,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是专门为了这次谈判,才被从霓虹调过来的援兵。</p>
比起和本土的交集,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其实更多活跃在霓虹:</p>
他曾经在霓虹任职,支持过明治维新,还与霓虹女子武田兼结了婚,育有一子武田久吉。</p>
他在霓虹的地位,有一些类似司徒雷登。</p>
因此在本土方面,怎么说呢.....</p>
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没杀过人,但他提出的一些条款也确实让清政府的压力骤增。</p>
定义方面战犯显然是算不上的,但说是打工人嘛又有些洗白的意味,大概可以说是.....</p>
帝x主义的爪牙?(这个评价不是我做的,是守常先生在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写下的评价,狗头保命)</p>
同时加之考虑到死了一个萨道义,英国方面还可以派出萨道恶,萨路义.....</p>
因此犹豫过后。</p>
徐云还是选择救下了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p>
看着面带感激的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徐云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的道:</p>
“萨道义先生,我们华夏有句古语,叫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感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p>
“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记住,并且转告你的家人。”</p>
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闻言神色一凛,不顾自己胸口伤势的疼痛,将右手抚在胸前,郑重道:</p>
“罗峰先生,我以梅森与萨道义两大家族的名义发誓,凡是我力所能及之事,我将尽力而行!”</p>
徐云微微颔首,认真的盯着对方的眼睛:</p>
“我希望你们全家人都记住,是华夏人救了你的命,如果今后你或者你的家人与华夏有所交集.....我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发生的事。”</p>
说完。</p>
徐云看了眼满头问号的萨道义,没有再做解释,转身离开了现场。</p>
接着他返回商会驻点,在一处医疗点中找到了汤姆逊和威尔两人:</p>
“汤姆逊先生,威尔,你们的伤好些了吗?”</p>
汤姆逊指了指身上的绷带,表情难得一见的露@出了一丝轻松:</p>
“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性命没有大碍。”</p>
徐云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眼威尔身边正被五花大绑的一位男子。</p>
此人的服饰与英格兰军人截然不同,带着浓郁的苏格兰乡土气息,嘴里正塞着一抹破布,不停呜呜的叫着。</p>
徐云见说看了他一眼,对威尔问道:</p>
“威尔,这人是......”</p>
威尔闻言冷哼一声,将此人翻了个面:</p>
“罗峰先生,你认识他吗?”</p>
徐云顺势望去。</p>
这名男子是个面容凶戾的大汉,个子高大,脖颈处因常年喝酒显得有些红润。</p>
徐云沉思片刻,有些不确定的道:</p>
“似乎感觉有些面熟,好像在...对了,我好像在门迪索洛村见过他!”</p>
“没有记错的话,埃瓦尔老爹带我们去找斯特林买主轴的时候,他好像就在边上的赌桌上坐着来着!”</p>
徐云之所以对此人有印象,主要是因为眼下的时节已经来到了秋末,此人却是赌桌中唯一光着膀子的人,非常显眼。</p>
加之徐云刚到这个副本不久,接触的人物有限。</p>
因此自然也就对这么个特立独行的大汉有所印象了。</p>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汤姆逊面色肃然的点了点头:</p>
“没错,他正是门迪索洛村的猎户,叫做库尔兹。”</p>
“他在发现我们的踪迹后,便连夜前往英格兰的驻点报信,他的弟弟麦考尔则一路在我们身后跟随。”</p>
“等到我们进入驻点后,便将我们的最新动向传到了绕路赶来的格兰特手中。”</p>
“不过麦考尔在战斗中死在了朗尼克的一位保镖手里,我们最终只抓到了库尔兹一人。”</p>
说着汤姆逊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马车,继续解释道:</p>
“他是唯一见过我们真实面容的人,所以被格兰特安排在驻点战场,以好在黑夜中发现我们,毕竟我们的马车并不难分辨,”</p>
“你还记得你刚冒头时射向你的弩矢吗?那就是库尔兹指认出来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我和威尔在睡帐篷里罢了。”</p>
徐云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方才恍然。</p>
他就说怎么那么巧呢,自己干掀开车帘就有弩矢射来,而且偏差的距离还如此接近。</p>
合着是别人早就锁定自己了?</p>
毕竟驻点内的车具种类大多可以分成三种:</p>
独轮车、运输辎重的大型马车、以及滕哈格·朗尼克这种商会话事人乘坐的昂贵马车。</p>
汤姆逊的这轮二轮马车装饰简单,却又没拉多少货物,在营地中颇为有些格格不入。</p>
因此辨识度还是相当高的。</p>
随后徐云想了想,对汤姆逊问道:</p>
“汤姆逊先生,你现在打算怎么处置库尔兹?”</p>
汤姆逊思索片刻,看向了原处某个方位,说道:</p>
“他是这场袭击为数不多的知情者,或许能套出一些幕后主使的信息,所以还是交给英格兰的军方处理吧。”</p>
“边境军队冲突,英格兰和苏格兰必然都会派出外(wai)联(jiao)大臣前来调查。”</p>
“如今英格兰的外联大臣是亨利·约翰·坦普尔,也是剑桥大学的毕业学长,是自己人,不可能偏袒幕后主使。”</p>
反复听到汤姆逊提及幕后主使这个词,徐云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p>
“等等,汤姆逊先生,您刚才说库尔兹将我们的动向报告给了格兰特,所以说......”</p>
“这次袭击,其实是针对您的?”</p>
汤姆逊闻言深吸一口气,从胸内袋取出了一枚银制徽章,递给徐云:</p>
“你认识这个吗?”</p>
徐云接过一看。</p>
徽章的模样是一对展开的羽翼,最下方写着汤姆逊的名字:</p>
william</p>
thomson。</p>
接着徐云又将它翻了个面,背后同样用鎏金字体写着一行内容:</p>
cambridge</p>
apostles,angel。</p>
..........</p>
</p>sxbiquge/read/56/5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