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知射线在折射环节的表现,让实验室的气氛有些沉闷,隐约透着一些压抑。</p>
不过很快。</p>
法拉第和高斯等人的眼中便冒出了一股兴奋和战意:</p>
作为站在各自领域顶端的巅峰学者,他们这一生遇到的异常情况不知凡几。</p>
别的不说。</p>
就说法拉第12年前遇到的辉光现象吧。</p>
如果不是徐云这次的提点,法拉第到死可能都无法知晓它的真相。</p>
类似的例子简直太多太多了,可以说隔几天都能遇到一次。</p>
因此对高斯、韦伯和法拉第三人来说。</p>
他们怕的不是未知,而是无法再发现未知——因为当所有东西都能用现有理论来解释的时候,便代表着他们已经破解了所有奥秘。</p>
他们是人类科学史的拓路者,同样也是探路者。</p>
比起路上遇到的困难。</p>
他们更担心的是某天过后,这条路突然就来到了尽头。</p>
未知顶多让人感到费解,断路却会令人心生绝望。</p>
这不是有明文要求或者具备法律效益的某某条款,而是先行者自身拥有的觉悟。</p>
因此在发现这个未知射线可能动摇物理体系的基石后,法拉第等人的心中也跟着出现了一股兴奋:</p>
既然它在折射方面违背常理,那么其他属性呢?</p>
例如......</p>
这束射线的穿透力到底有多强?</p>
两米的光路长度顶多说明它的穿透力很猛,但却无法为神秘射线定性。</p>
想到这里。</p>
法拉第回到操作台边上,取来了一块厚度在一厘米左右的木板,将它放到了阳极末端。</p>
只见因为空气电离而肉眼可见的少量射线,直直的打到了目标的正中央。</p>
然后......</p>
轻而易举的穿透木板,稳稳的落到了不远处的底片上。</p>
法拉第目光顿时一凝,看向高斯道:</p>
“弗里德里希,你看到了吗?好强的一道光。”</p>
高斯亦是点了点头。</p>
按照固有认知来说。</p>
一块厚度一厘米、没有空隙的木板,理论上足以挡住绝大多数的光线才对。</p>
哪怕是徐云此前演示的光电效应里,若是在光路上加入这么一块木板,接收器那头的现象也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甚至压根就不会发生闪光。</p>
而此时此刻。</p>
这道神秘射线却仿佛无视了木板的存在,毫无压力的便穿过了它?</p>
虽然法拉第看看过从此前热电偶的温升数值后,心中对于神秘射线的穿透能力已经有所准备。</p>
但真正见到这一幕时,他的心中还是产生了不小的波动。</p>
要知道。</p>
折射、穿透,这几乎都是光线的基础属性啊。</p>
难道说这么一束看不见的光,真的要将整个光学...不,整个科学界搅得天翻地吗?</p>
随后法拉第深吸一口气,又取来了一册书。</p>
这册书的厚度大约有五六厘米,是一本畅销书籍,叫做《Unknown</p>
world</p>
conquest</p>
manual》。</p>
他将这本书取代木板,放到了阳极末段。</p>
接着转过头,目光紧紧的锁定着底片。</p>
然而令他心脏漏跳一拍的是。</p>
光斑......</p>
依旧稳稳的打在了底片上,没有任何变化。</p>
毫无疑问。</p>
这道未知射线的穿透能力,已经超过了已知的任何光线。</p>
“呼......”</p>
法拉第重重呼出一口气,再次拿起了一块钢板。</p>
这次。</p>
他的手指有点颤抖,因为.......</p>
钢板有点重。</p>
法拉第将这面钢板放在面前,心绪有些复杂。</p>
既有着担忧,也有着兴奋。</p>
某种意义上来说。</p>
这块钢板,可以算是保卫经典物理的最后一块盔甲。</p>
如果钢板能够阻挡住未知射线,一切或许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p>
但如果连钢板都无法阻挡这道射线,那么经典物理必然将迎来一场大地震。</p>
虽然作为拓路者,法拉第有着相关的觉悟,但另一方面,他的年龄摆在这边。</p>
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人生旅途的后期才发现某个现象,研究起来有心无力,这无疑是件相当残酷的事情。</p>
抱着这股想法。</p>
法拉第将钢板放到了阳极处。</p>
几秒钟后。</p>
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高斯的声音,比起之前分贝还要高出不少:</p>
“迈克尔,你看,光斑不见了!”</p>
法拉第连忙转过头,朝底片处看去。</p>
果不其然。</p>
此时的底片之上,再无任何光斑!</p>
见此情形。</p>
法拉第这才如释重负的肩膀一松,将钢板放回到了桌面上。</p>
还好还好。</p>
这道射线震动的依旧只是小基石,不至于让大厦骤然倾覆。</p>
看着不停抚着胸口的法拉第,一旁的徐云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道想法:</p>
要不要上去再来点刺激的?</p>
比如学小麦来个啊咧咧,“误打误撞”的让X射线穿透钢板?</p>
毕竟对于大多数情况下的X射线来说。</p>
电压可以决定它的最大能量,电流决定它的强度。</p>
因此只要条件合适,X射线穿透钢板并不奇怪。</p>
后世对于这方面还有相关的表格和计算公式,概念上叫做X射线的穿透深度。</p>
虽然可以阻挡X射线的高密度合金有很多,但1850年的普通钢板嘛......</p>
当然了。</p>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p>
不对啊。</p>
既然如此,安检机两侧的钢板为什么不会**射线穿过呢?</p>
原因很简单。</p>>
因为安检机X射线从发生器射出后会经过一个铅缝,垂直扇面切向通道。</p>
除了切面外,其他地方都是包裹散射,剂量并不大。</p>
同时安检机的侧面除了钢板,还有一层2mm的铅板,可以有效阻止X射线的泄露。</p>
顺带一提。</p>
安检机出头那个像帘子一样的玩意儿叫做铅帘,同样也是隔绝射线的一道屏障。</p>
虽然说铅帘附近泄露的X射线并不多,但X射线有一定的积累性——也就是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积累。</p>
因此如果是经常出差的小伙伴,尽量还是别等包裹刚出铅帘就伸手去取,等包裹出了通道再拿不迟。</p>
好了,视线再回归原处。</p>
虽然内心有些躁动,但看着法拉第和高斯韦伯此时的表情,徐云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整活的想法。</p>
随后法拉第又试了其他金属,最终确定了未知射线的穿透极限:</p>
3毫米的薄铝板。</p>
相对于早先的钢板,薄铝板显然要好接受一点。</p>
接着法拉第看着手中的薄铝板沉吟片刻,转过身,对基尔霍夫说道:</p>
“古斯塔夫,你现在去买两条活鱼回来。”</p>
基尔霍夫微微一怔,似懂非懂的点点头:</p>
“哦...明白了。”</p>
说完,他便转身欲走。</p>
不过刚迈开腿,法拉第便叫住了他:</p>
“嗳等等,我还没说完呢,鱼别去鱼摊上买。”</p>
基尔霍夫站住脚,扭过脑袋,一脸茫然的看着法拉第:</p>
“法拉第教授,您的意思是......?”</p>
法拉第朝窗外努了努下巴,说道:</p>
“鱼摊上的活鱼都被钓鱼佬买去了,你去剑河边上仔细找找,盯着那种肤色黝黑、一脸苦大仇深、渔具又特别多的钓鱼佬就上去问问,准保能买到不错的鱼。”</p>
基尔霍夫这才恍然:</p>
“我明白了,法拉第教授。”</p>
待基尔霍夫离去后。</p>
做了一上午实验的法拉第等人坐回到了沙发上,默默回起了蓝。</p>
就这样。</p>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p>
基尔霍夫拎着竹篓,带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回到了实验室:</p>
“法拉第教授,如您所料,鱼买回来了。”</p>
“辛苦了,古斯塔夫。”</p>
法拉第朝他点了点头,戴着手套接过竹篓,从中拿出了一条新鲜的河鳗。</p>
随后他和高斯一人拎着鱼头一人拎着鱼尾,将它放到了胶片上,固定静置。</p>
又另外取出了几根真空管,在操作台上组成了一排横向的照射模组。</p>
看着这一幕,徐云心中默默竖起了一根大拇指。</p>
在原本历史中。</p>
伦琴在验证X射线显像效果的时候,使用的‘工具’是他妻子的手:</p>
他将妻子的手手掌与底片用胶带绑在一起,放在X射线下照射了整整15分钟。</p>
实话实说。</p>
不讨论性别问题,这个行为本身其实非常危险,并且绝不可取。</p>
因为X射线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p>
在专业领域,它对人体的伤害大致分为两类。</p>
其一为“确定效应”,另一种叫做“随机效应”。</p>
所谓确定效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直接触X射线,积累到一定的量从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p>
随机效应则是不论X射线的积累量,跟个人体质相关。</p>
也就是只要接触X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叫做随机效应。</p>
确定效应一般都是像放射性白内障,射线引起的皮肤白斑,长久照射造成的不孕不育等等等。</p>
随机效应一般都是对X射线敏感的体质才会发生,引起的伤害一般是肿瘤,基因突变等。</p>
后世的医用X射线剂量一般都不大,一次胸部x射线大概只有20μSv,而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p>
但如果你对着X射线照射15分钟,还是相距一米的照射,这就是另一个概念了。</p>
后来伦琴的妻子安娜·别鲁塔·鲁德维希余生患有多种皮肤病,最终在1919年去世,许多人也认为这和伦琴的那次实验有关。</p>
不过这个时间线中由于小牛提前提出了波粒二象性,法拉第等人对于光的微粒性质有所了解:</p>
粒子流嘛,自然就有能量存在了。</p>
高量级的粒子流穿过身体不说有害吧,至少不是件好事儿。</p>
因此这一次,法拉第和高斯便没有亲自上手去做现象实验。</p>
这也算为徐云省了点力气——原先他还在纠结如果法拉第亲自上手去触摸X射线,自己要找什么借口阻止他们才好呢。</p>
现在简单了。</p>
省了一波口水不说,也避免了因为临时编造的理由不当而露出马脚。</p>
与此同时。</p>
另一边。</p>
法拉第和高斯则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到了手中的鳗鱼上,用力的按着它不动。新笔趣阁</p>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p>
一直关注着底片情况的高斯忽然眉头一挑,看着底片与鱼身接触的边缘,说道:</p>
“迈克尔,你快看,底片有变化了!”</p>
由于鱼身和胶片正紧紧的黏在一起,法拉第看不清胶片上的具体情况,便道:</p>
“保险起见,再等十分钟吧。”</p>
已经奄奄一息的鳗鱼:“?!”</p>
又过了一会儿。</p>
法拉第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对韦伯和高斯说道:</p>
“爱德华,把电源关上,弗里德里希,我们把鱼挪开吧。”</p>
韦伯和高斯齐齐点点头:</p>
“好!”</p>
随后法拉第和高斯将鳗鱼直接丢到了地上,迫不及待的拿起了底片。</p>
结果只是匆匆一扫,法拉第便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呼:</p>
“上帝啊,这...这....这是什么东西?”</p>
听闻此言。</p>
韦伯也好,负责气氛组的基尔霍夫和黎曼也罢。</p>
包括徐云在内,所有人都快步走到了法拉第的身边。</p>
只见此时此刻。</p>
法拉第手中的这张底片上,赫然印着一副......</p>
鱼骨的黑白图像!</p>
鱼骨的长度大概有四十多厘米,覆盖了鱼头、鱼胸以及部分鱼腹。</p>
底片上看不清鱼的内脏,但却可以看到鳗鱼体内大大小小的所有鱼刺!</p>
甚至于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p>
在鳗鱼的腹部之内,赫然还有着一枚戒指!</p>
.......</p>sxbiquge/read/56/56150/ )
未知射线在折射环节的表现,让实验室的气氛有些沉闷,隐约透着一些压抑。</p>
不过很快。</p>
法拉第和高斯等人的眼中便冒出了一股兴奋和战意:</p>
作为站在各自领域顶端的巅峰学者,他们这一生遇到的异常情况不知凡几。</p>
别的不说。</p>
就说法拉第12年前遇到的辉光现象吧。</p>
如果不是徐云这次的提点,法拉第到死可能都无法知晓它的真相。</p>
类似的例子简直太多太多了,可以说隔几天都能遇到一次。</p>
因此对高斯、韦伯和法拉第三人来说。</p>
他们怕的不是未知,而是无法再发现未知——因为当所有东西都能用现有理论来解释的时候,便代表着他们已经破解了所有奥秘。</p>
他们是人类科学史的拓路者,同样也是探路者。</p>
比起路上遇到的困难。</p>
他们更担心的是某天过后,这条路突然就来到了尽头。</p>
未知顶多让人感到费解,断路却会令人心生绝望。</p>
这不是有明文要求或者具备法律效益的某某条款,而是先行者自身拥有的觉悟。</p>
因此在发现这个未知射线可能动摇物理体系的基石后,法拉第等人的心中也跟着出现了一股兴奋:</p>
既然它在折射方面违背常理,那么其他属性呢?</p>
例如......</p>
这束射线的穿透力到底有多强?</p>
两米的光路长度顶多说明它的穿透力很猛,但却无法为神秘射线定性。</p>
想到这里。</p>
法拉第回到操作台边上,取来了一块厚度在一厘米左右的木板,将它放到了阳极末端。</p>
只见因为空气电离而肉眼可见的少量射线,直直的打到了目标的正中央。</p>
然后......</p>
轻而易举的穿透木板,稳稳的落到了不远处的底片上。</p>
法拉第目光顿时一凝,看向高斯道:</p>
“弗里德里希,你看到了吗?好强的一道光。”</p>
高斯亦是点了点头。</p>
按照固有认知来说。</p>
一块厚度一厘米、没有空隙的木板,理论上足以挡住绝大多数的光线才对。</p>
哪怕是徐云此前演示的光电效应里,若是在光路上加入这么一块木板,接收器那头的现象也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甚至压根就不会发生闪光。</p>
而此时此刻。</p>
这道神秘射线却仿佛无视了木板的存在,毫无压力的便穿过了它?</p>
虽然法拉第看看过从此前热电偶的温升数值后,心中对于神秘射线的穿透能力已经有所准备。</p>
但真正见到这一幕时,他的心中还是产生了不小的波动。</p>
要知道。</p>
折射、穿透,这几乎都是光线的基础属性啊。</p>
难道说这么一束看不见的光,真的要将整个光学...不,整个科学界搅得天翻地吗?</p>
随后法拉第深吸一口气,又取来了一册书。</p>
这册书的厚度大约有五六厘米,是一本畅销书籍,叫做《Unknown</p>
world</p>
conquest</p>
manual》。</p>
他将这本书取代木板,放到了阳极末段。</p>
接着转过头,目光紧紧的锁定着底片。</p>
然而令他心脏漏跳一拍的是。</p>
光斑......</p>
依旧稳稳的打在了底片上,没有任何变化。</p>
毫无疑问。</p>
这道未知射线的穿透能力,已经超过了已知的任何光线。</p>
“呼......”</p>
法拉第重重呼出一口气,再次拿起了一块钢板。</p>
这次。</p>
他的手指有点颤抖,因为.......</p>
钢板有点重。</p>
法拉第将这面钢板放在面前,心绪有些复杂。</p>
既有着担忧,也有着兴奋。</p>
某种意义上来说。</p>
这块钢板,可以算是保卫经典物理的最后一块盔甲。</p>
如果钢板能够阻挡住未知射线,一切或许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p>
但如果连钢板都无法阻挡这道射线,那么经典物理必然将迎来一场大地震。</p>
虽然作为拓路者,法拉第有着相关的觉悟,但另一方面,他的年龄摆在这边。</p>
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人生旅途的后期才发现某个现象,研究起来有心无力,这无疑是件相当残酷的事情。</p>
抱着这股想法。</p>
法拉第将钢板放到了阳极处。</p>
几秒钟后。</p>
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高斯的声音,比起之前分贝还要高出不少:</p>
“迈克尔,你看,光斑不见了!”</p>
法拉第连忙转过头,朝底片处看去。</p>
果不其然。</p>
此时的底片之上,再无任何光斑!</p>
见此情形。</p>
法拉第这才如释重负的肩膀一松,将钢板放回到了桌面上。</p>
还好还好。</p>
这道射线震动的依旧只是小基石,不至于让大厦骤然倾覆。</p>
看着不停抚着胸口的法拉第,一旁的徐云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道想法:</p>
要不要上去再来点刺激的?</p>
比如学小麦来个啊咧咧,“误打误撞”的让X射线穿透钢板?</p>
毕竟对于大多数情况下的X射线来说。</p>
电压可以决定它的最大能量,电流决定它的强度。</p>
因此只要条件合适,X射线穿透钢板并不奇怪。</p>
后世对于这方面还有相关的表格和计算公式,概念上叫做X射线的穿透深度。</p>
虽然可以阻挡X射线的高密度合金有很多,但1850年的普通钢板嘛......</p>
当然了。</p>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p>
不对啊。</p>
既然如此,安检机两侧的钢板为什么不会**射线穿过呢?</p>
原因很简单。</p>>
因为安检机X射线从发生器射出后会经过一个铅缝,垂直扇面切向通道。</p>
除了切面外,其他地方都是包裹散射,剂量并不大。</p>
同时安检机的侧面除了钢板,还有一层2mm的铅板,可以有效阻止X射线的泄露。</p>
顺带一提。</p>
安检机出头那个像帘子一样的玩意儿叫做铅帘,同样也是隔绝射线的一道屏障。</p>
虽然说铅帘附近泄露的X射线并不多,但X射线有一定的积累性——也就是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积累。</p>
因此如果是经常出差的小伙伴,尽量还是别等包裹刚出铅帘就伸手去取,等包裹出了通道再拿不迟。</p>
好了,视线再回归原处。</p>
虽然内心有些躁动,但看着法拉第和高斯韦伯此时的表情,徐云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整活的想法。</p>
随后法拉第又试了其他金属,最终确定了未知射线的穿透极限:</p>
3毫米的薄铝板。</p>
相对于早先的钢板,薄铝板显然要好接受一点。</p>
接着法拉第看着手中的薄铝板沉吟片刻,转过身,对基尔霍夫说道:</p>
“古斯塔夫,你现在去买两条活鱼回来。”</p>
基尔霍夫微微一怔,似懂非懂的点点头:</p>
“哦...明白了。”</p>
说完,他便转身欲走。</p>
不过刚迈开腿,法拉第便叫住了他:</p>
“嗳等等,我还没说完呢,鱼别去鱼摊上买。”</p>
基尔霍夫站住脚,扭过脑袋,一脸茫然的看着法拉第:</p>
“法拉第教授,您的意思是......?”</p>
法拉第朝窗外努了努下巴,说道:</p>
“鱼摊上的活鱼都被钓鱼佬买去了,你去剑河边上仔细找找,盯着那种肤色黝黑、一脸苦大仇深、渔具又特别多的钓鱼佬就上去问问,准保能买到不错的鱼。”</p>
基尔霍夫这才恍然:</p>
“我明白了,法拉第教授。”</p>
待基尔霍夫离去后。</p>
做了一上午实验的法拉第等人坐回到了沙发上,默默回起了蓝。</p>
就这样。</p>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p>
基尔霍夫拎着竹篓,带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回到了实验室:</p>
“法拉第教授,如您所料,鱼买回来了。”</p>
“辛苦了,古斯塔夫。”</p>
法拉第朝他点了点头,戴着手套接过竹篓,从中拿出了一条新鲜的河鳗。</p>
随后他和高斯一人拎着鱼头一人拎着鱼尾,将它放到了胶片上,固定静置。</p>
又另外取出了几根真空管,在操作台上组成了一排横向的照射模组。</p>
看着这一幕,徐云心中默默竖起了一根大拇指。</p>
在原本历史中。</p>
伦琴在验证X射线显像效果的时候,使用的‘工具’是他妻子的手:</p>
他将妻子的手手掌与底片用胶带绑在一起,放在X射线下照射了整整15分钟。</p>
实话实说。</p>
不讨论性别问题,这个行为本身其实非常危险,并且绝不可取。</p>
因为X射线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p>
在专业领域,它对人体的伤害大致分为两类。</p>
其一为“确定效应”,另一种叫做“随机效应”。</p>
所谓确定效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直接触X射线,积累到一定的量从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p>
随机效应则是不论X射线的积累量,跟个人体质相关。</p>
也就是只要接触X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叫做随机效应。</p>
确定效应一般都是像放射性白内障,射线引起的皮肤白斑,长久照射造成的不孕不育等等等。</p>
随机效应一般都是对X射线敏感的体质才会发生,引起的伤害一般是肿瘤,基因突变等。</p>
后世的医用X射线剂量一般都不大,一次胸部x射线大概只有20μSv,而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p>
但如果你对着X射线照射15分钟,还是相距一米的照射,这就是另一个概念了。</p>
后来伦琴的妻子安娜·别鲁塔·鲁德维希余生患有多种皮肤病,最终在1919年去世,许多人也认为这和伦琴的那次实验有关。</p>
不过这个时间线中由于小牛提前提出了波粒二象性,法拉第等人对于光的微粒性质有所了解:</p>
粒子流嘛,自然就有能量存在了。</p>
高量级的粒子流穿过身体不说有害吧,至少不是件好事儿。</p>
因此这一次,法拉第和高斯便没有亲自上手去做现象实验。</p>
这也算为徐云省了点力气——原先他还在纠结如果法拉第亲自上手去触摸X射线,自己要找什么借口阻止他们才好呢。</p>
现在简单了。</p>
省了一波口水不说,也避免了因为临时编造的理由不当而露出马脚。</p>
与此同时。</p>
另一边。</p>
法拉第和高斯则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到了手中的鳗鱼上,用力的按着它不动。新笔趣阁</p>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p>
一直关注着底片情况的高斯忽然眉头一挑,看着底片与鱼身接触的边缘,说道:</p>
“迈克尔,你快看,底片有变化了!”</p>
由于鱼身和胶片正紧紧的黏在一起,法拉第看不清胶片上的具体情况,便道:</p>
“保险起见,再等十分钟吧。”</p>
已经奄奄一息的鳗鱼:“?!”</p>
又过了一会儿。</p>
法拉第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对韦伯和高斯说道:</p>
“爱德华,把电源关上,弗里德里希,我们把鱼挪开吧。”</p>
韦伯和高斯齐齐点点头:</p>
“好!”</p>
随后法拉第和高斯将鳗鱼直接丢到了地上,迫不及待的拿起了底片。</p>
结果只是匆匆一扫,法拉第便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呼:</p>
“上帝啊,这...这....这是什么东西?”</p>
听闻此言。</p>
韦伯也好,负责气氛组的基尔霍夫和黎曼也罢。</p>
包括徐云在内,所有人都快步走到了法拉第的身边。</p>
只见此时此刻。</p>
法拉第手中的这张底片上,赫然印着一副......</p>
鱼骨的黑白图像!</p>
鱼骨的长度大概有四十多厘米,覆盖了鱼头、鱼胸以及部分鱼腹。</p>
底片上看不清鱼的内脏,但却可以看到鳗鱼体内大大小小的所有鱼刺!</p>
甚至于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p>
在鳗鱼的腹部之内,赫然还有着一枚戒指!</p>
.......</p>sxbiquge/read/56/5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