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兵围宁远,若在平时,那定是朝堂头等大事,可现如今,朝臣们的注意力,俨然已经不在宁远这场战争之上。
当然,朝臣们虽内斗不休,但眼看局势不明,危机极有可能随时逼近,也总算统一了意见,干了一点实事。
在宁远大战爆发的消息传至朝堂后,没几天,朝廷所派的监察御史,便已奔赴京蓟各地,巡查内容,自然是各要地军备。
同时还传令京蓟地区,整顿兵马,全军戒备……
至于效果有多少,谁也不敢打包票。
毕竟,糜烂,从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屁股下就一定干净……
而对李修而言,当得知京城传来的消息后,亦是忍不住一叹。
他还是低估了文官们对他李修的忌惮!
但仔细一想,倒也是正常,文官治国掌权的体系,持续了这么多年,已然渗透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大明无数武将勋贵,都已经是习以为常。
突然冒出他这么一个不受控制的存在,忌惮打压乃至于除掉,亦是必然,
只是这样一来,不能提前进京,他需要考虑的东西,那可就太多了!
盛夏已过,但烈日依旧无比之炙热。
在这炙热烈阳之下,军阵巍峨,呼喝声,兵甲的碰撞声,隆隆的战鼓声,马蹄的奔腾声,在这平原之上勾勒出一曲厚重肃杀的军乐。
自战事停歇,勇卫营的操练,便是愈发严苛,甚至,可以说是残酷!
长途奔袭,步骑对阵,攻城演练,大营溃散,包围突围……
但凡李修能够预想到,面对后金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情况,在这段时间里,便演变成现实,刻进勇卫营每个将士的骨子里。
如此严苛且残酷的操练,尽管李修不惜耗费巨资,供应各种药膳食材,军医司时刻待命,但死伤亦不在少数。
烈日似火,兵将如铁,那李修,就是那握锤之人,一下一下的捶打着勇卫营这块已成雏形的铁块,锤出杂质,锤出韧劲,锤出锋芒……
只不过,李修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后金内部,却是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一次争议。
大明朝廷的预防之举,没有丝毫掩饰,后金自然也看得清清楚楚。
也正是因为大明朝廷的预防,本来早已计划好的绕道蒙古,破关入中原的计划,亦是因此而骤起波澜。
反对者自然是理由充足,那就是大明已有戒备,再过去,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而主战派,则是拿着早就已经查明的各种文案卷宗,直接砸在了反对者的脸上。
这些文案卷宗,则是不知道多少细作查明的京蓟各地路线,各地重镇,以及各地军力布置,以及军力情况,甚至,还有后金废大劲拉拢的各地将领士绅……
这种种详细情况,若是拿到大明朝堂,估计会让满朝沸腾,估计如今的大明兵部都拿不出如此详细的情况,少说也得几个尚书阁老引咎辞职,黯然下台。
这些,无疑就是后金为了入关而提前做的诸多准备……
事实上,后金这一次计划入关,比之历史上皇太极那一次绕道入关,无论是人心,还是准备,亦或者说军力,都要强得多。
皇太极入关,是因努尔哈赤暴毙,再加之辽东受灾,出现粮荒,再加之皇太极上位,太多不服,可谓是内忧外患之际,皇太极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望,稳住内部,压制不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毕竟,那个时间点,后金本部八旗,真正听命皇太极的有几旗?
仓促行动,又有几分准备?
甚至于,努尔哈赤暴毙,那本顺从的蒙古诸部,又有几个还愿真心跟着后金走。
历史上的后金入关,才是真真正正的赌国运!
而如今,努尔哈赤尚在世,有努尔哈赤存在,后金上下,何人胆敢不服!
而如今后金,兵强马壮,内部尚且稳定,再加之早早就定下计划,谋划准备了这么久,完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哪里是说停,就能停的!
当然,不管后金朝堂怎么争论,最终,还是得看努尔哈赤的想法。
没有得到努尔哈赤的同意,争破天都没丝毫意义。
故而,到最后,后金诸臣,便将这官司打到了努尔哈赤的面前。
谁也不知努尔哈赤这位大汗是怎么想的,但被大家知道的是,这场官司打到他面前后,努尔哈赤整整三天未曾上朝,据说每天就是对着那一副大明舆图出神。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在打扰努尔哈赤了,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后金的这位大汗做出决定。
而事实上,打,还是不打,并不在努尔哈赤的纠结之中。
他所纠结的,是他愈发老迈的身躯。
他不打,他的儿子就要去打!
而他的几个儿子,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到那时候,他所创立的后金,可就不是现在他掌握之下万众一心没有不服的模样了。
到那时候,如今听话的蒙古诸部,可就不一定那么听话了……
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他自然无比之清楚,一支上下齐心的军队,和一支勾心斗角的军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而他能一手将后金女真,打造成如今这般体量,靠得就是上下一心,靠得就是众志成城!
不然的话,他早就成了一堆枯骨了。
夜色苍茫,努尔哈赤身持刀,挥舞不过几刀,便有些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
感受着这愈发腐朽的身躯,努尔哈赤眼中,亦是少有的显露出了一丝悲凉。
他也是习武之人,习武知天命,身躯内愈发枯寂的气血,已然时时刻刻都在告诉他,他努尔哈赤,已然时日无多了!
翌日。
宁远城外的后金大营,帅帐之中,一场关乎整个后金未来命运的会议,已然开始。
当然,会议并不代表是商议。
努尔哈赤讲,后金诸臣听,然后老实执行即可。
之前在后金内部的种种杂音,亦是随着这场会议的结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尔哈赤在后金的绝对权威,亦是显现得淋漓尽致……
……sxbiquge/read/56/56720/ )
当然,朝臣们虽内斗不休,但眼看局势不明,危机极有可能随时逼近,也总算统一了意见,干了一点实事。
在宁远大战爆发的消息传至朝堂后,没几天,朝廷所派的监察御史,便已奔赴京蓟各地,巡查内容,自然是各要地军备。
同时还传令京蓟地区,整顿兵马,全军戒备……
至于效果有多少,谁也不敢打包票。
毕竟,糜烂,从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屁股下就一定干净……
而对李修而言,当得知京城传来的消息后,亦是忍不住一叹。
他还是低估了文官们对他李修的忌惮!
但仔细一想,倒也是正常,文官治国掌权的体系,持续了这么多年,已然渗透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大明无数武将勋贵,都已经是习以为常。
突然冒出他这么一个不受控制的存在,忌惮打压乃至于除掉,亦是必然,
只是这样一来,不能提前进京,他需要考虑的东西,那可就太多了!
盛夏已过,但烈日依旧无比之炙热。
在这炙热烈阳之下,军阵巍峨,呼喝声,兵甲的碰撞声,隆隆的战鼓声,马蹄的奔腾声,在这平原之上勾勒出一曲厚重肃杀的军乐。
自战事停歇,勇卫营的操练,便是愈发严苛,甚至,可以说是残酷!
长途奔袭,步骑对阵,攻城演练,大营溃散,包围突围……
但凡李修能够预想到,面对后金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情况,在这段时间里,便演变成现实,刻进勇卫营每个将士的骨子里。
如此严苛且残酷的操练,尽管李修不惜耗费巨资,供应各种药膳食材,军医司时刻待命,但死伤亦不在少数。
烈日似火,兵将如铁,那李修,就是那握锤之人,一下一下的捶打着勇卫营这块已成雏形的铁块,锤出杂质,锤出韧劲,锤出锋芒……
只不过,李修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后金内部,却是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一次争议。
大明朝廷的预防之举,没有丝毫掩饰,后金自然也看得清清楚楚。
也正是因为大明朝廷的预防,本来早已计划好的绕道蒙古,破关入中原的计划,亦是因此而骤起波澜。
反对者自然是理由充足,那就是大明已有戒备,再过去,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而主战派,则是拿着早就已经查明的各种文案卷宗,直接砸在了反对者的脸上。
这些文案卷宗,则是不知道多少细作查明的京蓟各地路线,各地重镇,以及各地军力布置,以及军力情况,甚至,还有后金废大劲拉拢的各地将领士绅……
这种种详细情况,若是拿到大明朝堂,估计会让满朝沸腾,估计如今的大明兵部都拿不出如此详细的情况,少说也得几个尚书阁老引咎辞职,黯然下台。
这些,无疑就是后金为了入关而提前做的诸多准备……
事实上,后金这一次计划入关,比之历史上皇太极那一次绕道入关,无论是人心,还是准备,亦或者说军力,都要强得多。
皇太极入关,是因努尔哈赤暴毙,再加之辽东受灾,出现粮荒,再加之皇太极上位,太多不服,可谓是内忧外患之际,皇太极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望,稳住内部,压制不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毕竟,那个时间点,后金本部八旗,真正听命皇太极的有几旗?
仓促行动,又有几分准备?
甚至于,努尔哈赤暴毙,那本顺从的蒙古诸部,又有几个还愿真心跟着后金走。
历史上的后金入关,才是真真正正的赌国运!
而如今,努尔哈赤尚在世,有努尔哈赤存在,后金上下,何人胆敢不服!
而如今后金,兵强马壮,内部尚且稳定,再加之早早就定下计划,谋划准备了这么久,完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哪里是说停,就能停的!
当然,不管后金朝堂怎么争论,最终,还是得看努尔哈赤的想法。
没有得到努尔哈赤的同意,争破天都没丝毫意义。
故而,到最后,后金诸臣,便将这官司打到了努尔哈赤的面前。
谁也不知努尔哈赤这位大汗是怎么想的,但被大家知道的是,这场官司打到他面前后,努尔哈赤整整三天未曾上朝,据说每天就是对着那一副大明舆图出神。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在打扰努尔哈赤了,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后金的这位大汗做出决定。
而事实上,打,还是不打,并不在努尔哈赤的纠结之中。
他所纠结的,是他愈发老迈的身躯。
他不打,他的儿子就要去打!
而他的几个儿子,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到那时候,他所创立的后金,可就不是现在他掌握之下万众一心没有不服的模样了。
到那时候,如今听话的蒙古诸部,可就不一定那么听话了……
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他自然无比之清楚,一支上下齐心的军队,和一支勾心斗角的军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而他能一手将后金女真,打造成如今这般体量,靠得就是上下一心,靠得就是众志成城!
不然的话,他早就成了一堆枯骨了。
夜色苍茫,努尔哈赤身持刀,挥舞不过几刀,便有些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
感受着这愈发腐朽的身躯,努尔哈赤眼中,亦是少有的显露出了一丝悲凉。
他也是习武之人,习武知天命,身躯内愈发枯寂的气血,已然时时刻刻都在告诉他,他努尔哈赤,已然时日无多了!
翌日。
宁远城外的后金大营,帅帐之中,一场关乎整个后金未来命运的会议,已然开始。
当然,会议并不代表是商议。
努尔哈赤讲,后金诸臣听,然后老实执行即可。
之前在后金内部的种种杂音,亦是随着这场会议的结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尔哈赤在后金的绝对权威,亦是显现得淋漓尽致……
……sxbiquge/read/56/56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