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宓丢出来的诱饵实在太诱人了,洒脱如萧德音也无法拒绝。
“好,那我就来做东庐书院的客座教授!”
来平康坊一趟,唐宓成功拐到书法、剑术先生一枚,而且是能够用来做招生招牌的名师!
接下来,唐宓又与李克己商量课程安排,以及书院的校规、校训等内容。
李克己对于唐宓提到的校徽、校服十分感兴趣,捋着胡子,抬眼看着两个学生:“这是谁的想法?很不错啊。”
面对自家先生,唐宓没有了面对偶像时的羞涩与热切,她直起腰身,略带骄傲的说道:“我阿娘的建议。”
“唐夫人?”李克己缓缓点头,一双睿智的眼睛里满是赞许,“她确实个奇女子。”
萧德音也听书过唐元贞的大名,附和道:“可不是嘛,乱世之中,一个孤女却能支撑起偌大的门庭,还能将唐氏藏书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只这一项,她就是兰陵唐氏的大功臣。”
更不用说唐元贞嫁人后,还兢兢业业的给亡父刷名望值。
萧德音幼年时,可是见过唐复礼的。
怎么说呢,唐复礼确实是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大儒。
但萧德音却总觉得这位先生太过骄傲,甚至达到了目下无尘的地步。
若不是他出身世家,又身居高位,只这臭脾气,就足以得罪全天下的人。
萧德音也曾经读过唐复礼的作品,曾总结:这位唐太府的文章秀美,措辞华丽,最擅长写复古的赋。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唐复礼的文章太过注重词句的排列和押韵,内容稍显空洞,不怎么实用!
反观《三字经》《千字文》等书,措辞简单,喻事直白,非常实用,真心不像是唐复礼的文风。
其实不只是萧德音,《三字经》等书出版后,也有不少熟悉唐复礼的人提出异议。
不过,唐复礼已经死了,死无对证啊。
而唐元贞夫妇又一口咬死了这是根据先父遗留的手札汇总而成,别人就算再怀疑,也只能埋在心里。
在这些人(包括萧德音)看来,这件事,极有可能是唐元贞借着先父的名义出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给先父继续刷声望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自家夫君扬名。
因为同样是一本书,如果打着唐太府的旗号出版,定能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相反,如果以唐元贞或是王怀瑾的名号推出来,外人有多少肯买账,那就不好说了。
一开始,唐元贞也确实借着父亲的名头,让自己和丈夫齐齐闻名天下。
但渐渐的,唐元贞夫妇出了名,成为士子们追捧、热议的焦点,再提及唐太府的时候,反倒是帮他巩固名声了。
所以,萧德音才会认为唐元贞厚道、孝顺,父亲都过世这么多年了,她也借着父亲的名义在文人圈子里站稳了脚跟,却还不忘继续给先父刷存在感!
“当年唐氏坞堡被付之一炬,很多人都断言,六百年兰陵唐将成为历史,”
李克己颇为感慨的说道,“结果呢,唐夫人不但保住了唐氏基业,经过多年奋斗,还将唐氏的诸多产业扩大了三倍不止。”
唐元贞又将自己的女儿过继给唐氏,让唐氏得以继续传承。
李克己看了眼自家女学生,暗暗点头,以他家猫儿的智慧与才能,定能将唐氏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这不,唐宓才多大年纪,就开始为唐氏建功立业了?!
开书院啊,这件事若是办好了,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事啊。
唐宓的东庐书院如果成功,兰陵唐将会在《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些,李克己都为唐宓感到高兴,他拿着一支笔,开始一条条的帮唐宓拟定校规、校训。
李克己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名师,每一条都能切中要点。
他说一条,唐宓用力点点头,嘴里还不忘称赞两句。
她这么一夸,李克己更来劲儿了,逐条逐条的规定侃侃而谈。
这对师生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萧德音坐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好笑的摇了摇头,又转头去跟李寿聊天。
“听说你家老祖宗要整顿家学?”萧德音的声音不似女人般娇柔,反而透着一股中性的低沉。
李寿有些奇怪,萧德音刚进京,怎么就知道李家的事?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萧德音冷笑一声,声音压得很低,“他这么忙,居然还有工夫指使走狗去杀人?”
李寿心里突突直跳,扫了眼还在热议的李克己和唐宓,也小小声的问道:“萧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否据实相告?”
事关李家,且又是杀人灭口的大事,萧德音也不想节外生枝。
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一个多月前,我与李先生行至河东某小镇。李先生不耐烦路途劳顿,又染了风寒,我外出为他寻找大夫,恰巧遇到了一伙黑衣人追杀一家农户。”
萧德音侠义心肠,路见不平当然要踩一踩。
一柄剑,将几个黑衣人逼退。
萧德音顺利救下农户一家,其中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汉感激的对萧德音连连叩首。
“那老汉似乎曾是李家的下人,因为某件事,父母兄长全都被杀,只他一个人隐姓埋名的远遁他乡。”
萧德音低声说着,“我曾经问过那老汉,可知是谁要追杀他。他咬牙切齿的说道,‘除了李家老祖宗,再无第二个人’。”
李寿一听“某件事”,心里咯噔一下,急急的追问了一句,“那位老汉呢?”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那个老汉将是解开李家谜团的关健。
萧德音看着李寿,摊了摊手,“我只负责救人,救下人后,人家去了哪里,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寿有些丧气。
萧德音见状,好心的补了一句,“送走那家人的时候,我曾经听那老汉嘀咕了一句,她的女儿远嫁去了河南。”
其它的,萧德音就没再多说。
但这对李寿而言,已经足够了。
他抱起双拳,恭敬的向她行了一礼。
郑重了谢了萧德音,李寿看向她的目光又有些犹豫。
萧德音也是富贵人家出身,自然知道李寿在顾虑什么,她豪爽的一笑,轻声道:“此事我只说这一遍,自此,再不与我相干!”sxbiquge/read/57/57155/ )
“好,那我就来做东庐书院的客座教授!”
来平康坊一趟,唐宓成功拐到书法、剑术先生一枚,而且是能够用来做招生招牌的名师!
接下来,唐宓又与李克己商量课程安排,以及书院的校规、校训等内容。
李克己对于唐宓提到的校徽、校服十分感兴趣,捋着胡子,抬眼看着两个学生:“这是谁的想法?很不错啊。”
面对自家先生,唐宓没有了面对偶像时的羞涩与热切,她直起腰身,略带骄傲的说道:“我阿娘的建议。”
“唐夫人?”李克己缓缓点头,一双睿智的眼睛里满是赞许,“她确实个奇女子。”
萧德音也听书过唐元贞的大名,附和道:“可不是嘛,乱世之中,一个孤女却能支撑起偌大的门庭,还能将唐氏藏书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只这一项,她就是兰陵唐氏的大功臣。”
更不用说唐元贞嫁人后,还兢兢业业的给亡父刷名望值。
萧德音幼年时,可是见过唐复礼的。
怎么说呢,唐复礼确实是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大儒。
但萧德音却总觉得这位先生太过骄傲,甚至达到了目下无尘的地步。
若不是他出身世家,又身居高位,只这臭脾气,就足以得罪全天下的人。
萧德音也曾经读过唐复礼的作品,曾总结:这位唐太府的文章秀美,措辞华丽,最擅长写复古的赋。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唐复礼的文章太过注重词句的排列和押韵,内容稍显空洞,不怎么实用!
反观《三字经》《千字文》等书,措辞简单,喻事直白,非常实用,真心不像是唐复礼的文风。
其实不只是萧德音,《三字经》等书出版后,也有不少熟悉唐复礼的人提出异议。
不过,唐复礼已经死了,死无对证啊。
而唐元贞夫妇又一口咬死了这是根据先父遗留的手札汇总而成,别人就算再怀疑,也只能埋在心里。
在这些人(包括萧德音)看来,这件事,极有可能是唐元贞借着先父的名义出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给先父继续刷声望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自家夫君扬名。
因为同样是一本书,如果打着唐太府的旗号出版,定能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相反,如果以唐元贞或是王怀瑾的名号推出来,外人有多少肯买账,那就不好说了。
一开始,唐元贞也确实借着父亲的名头,让自己和丈夫齐齐闻名天下。
但渐渐的,唐元贞夫妇出了名,成为士子们追捧、热议的焦点,再提及唐太府的时候,反倒是帮他巩固名声了。
所以,萧德音才会认为唐元贞厚道、孝顺,父亲都过世这么多年了,她也借着父亲的名义在文人圈子里站稳了脚跟,却还不忘继续给先父刷存在感!
“当年唐氏坞堡被付之一炬,很多人都断言,六百年兰陵唐将成为历史,”
李克己颇为感慨的说道,“结果呢,唐夫人不但保住了唐氏基业,经过多年奋斗,还将唐氏的诸多产业扩大了三倍不止。”
唐元贞又将自己的女儿过继给唐氏,让唐氏得以继续传承。
李克己看了眼自家女学生,暗暗点头,以他家猫儿的智慧与才能,定能将唐氏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这不,唐宓才多大年纪,就开始为唐氏建功立业了?!
开书院啊,这件事若是办好了,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事啊。
唐宓的东庐书院如果成功,兰陵唐将会在《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些,李克己都为唐宓感到高兴,他拿着一支笔,开始一条条的帮唐宓拟定校规、校训。
李克己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名师,每一条都能切中要点。
他说一条,唐宓用力点点头,嘴里还不忘称赞两句。
她这么一夸,李克己更来劲儿了,逐条逐条的规定侃侃而谈。
这对师生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萧德音坐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好笑的摇了摇头,又转头去跟李寿聊天。
“听说你家老祖宗要整顿家学?”萧德音的声音不似女人般娇柔,反而透着一股中性的低沉。
李寿有些奇怪,萧德音刚进京,怎么就知道李家的事?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萧德音冷笑一声,声音压得很低,“他这么忙,居然还有工夫指使走狗去杀人?”
李寿心里突突直跳,扫了眼还在热议的李克己和唐宓,也小小声的问道:“萧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否据实相告?”
事关李家,且又是杀人灭口的大事,萧德音也不想节外生枝。
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一个多月前,我与李先生行至河东某小镇。李先生不耐烦路途劳顿,又染了风寒,我外出为他寻找大夫,恰巧遇到了一伙黑衣人追杀一家农户。”
萧德音侠义心肠,路见不平当然要踩一踩。
一柄剑,将几个黑衣人逼退。
萧德音顺利救下农户一家,其中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汉感激的对萧德音连连叩首。
“那老汉似乎曾是李家的下人,因为某件事,父母兄长全都被杀,只他一个人隐姓埋名的远遁他乡。”
萧德音低声说着,“我曾经问过那老汉,可知是谁要追杀他。他咬牙切齿的说道,‘除了李家老祖宗,再无第二个人’。”
李寿一听“某件事”,心里咯噔一下,急急的追问了一句,“那位老汉呢?”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那个老汉将是解开李家谜团的关健。
萧德音看着李寿,摊了摊手,“我只负责救人,救下人后,人家去了哪里,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寿有些丧气。
萧德音见状,好心的补了一句,“送走那家人的时候,我曾经听那老汉嘀咕了一句,她的女儿远嫁去了河南。”
其它的,萧德音就没再多说。
但这对李寿而言,已经足够了。
他抱起双拳,恭敬的向她行了一礼。
郑重了谢了萧德音,李寿看向她的目光又有些犹豫。
萧德音也是富贵人家出身,自然知道李寿在顾虑什么,她豪爽的一笑,轻声道:“此事我只说这一遍,自此,再不与我相干!”sxbiquge/read/57/57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