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归后的丁云,很顺利的将试用报告和任务分别提交上去,然后就又继续选择随机了一个金手指以及任务。</p>
并且迅速进入了任务位面中。</p>
……</p>
【委托人:安平公主赵平安</p>
委托任务:复仇,我要复仇,我恨赵钧,恨那满朝文武,我要赵家灭国!</p>
委托奖励:百点气运。】</p>
刚一看完委托任务,丁云就立刻感觉到原身的身体当中,明显还残留着一股极为浓烈的悲伤和怨恨,这股悲伤和怨恨,甚至都能隐约影响到她的灵魂。</p>
最终她是花了好一会儿功夫。</p>
这才勉强压抑住这股情绪。</p>
然后又检查了一下原身身体,发现原身并没有什么外伤和严重的疾病,只有心脏和脑部神经似乎受到极大刺激。</p>
很有可能是悲伤愤怒到心肝俱裂。</p>
精神崩溃而死。</p>
这才放心开始迅速梳理原身记忆。</p>
既然没有外伤,也没有疾病,那明显证明原身暂时没什么外在危险,至少生命无忧,因此自然没必要强行睁开眼睛打量情况,而是索性直接梳理记忆。</p>
然后,丁云也被气到了。</p>
恨不得手刃原身提到的那些人。</p>
事情要从原身的母亲开始说起,原身母亲姓戚,是镇国公家的嫡长女,十六岁那年被指婚给太子赵钧,十八岁大婚,正式成为当朝太子妃,皇亲国戚。</p>
除此之外,赵钧还在他父亲,就是先帝的指示之下,纳了左丞相的嫡长孙女为侧妃,安国公小女儿为另一侧妃。</p>
以及数位大臣勋贵女儿为妾。</p>
先帝这么做的意思很明显,无非就是希望他儿子在纳了那么多大臣和手握兵权的国公家女儿孙女之后,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日后登基顺利稳定朝堂。</p>
免得出现权臣,君权沦丧。</p>
实际上,如果先帝能多活一些年的话,他肯定不会去做这种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际后患无穷的操作,可奈何他以前御驾出征的时候受了重伤,御医都说他命不久矣,而他儿子年纪又太小。</p>
远达不到掌控朝堂的程度。</p>
所以只能使了这个招数,想办法把朝堂当中的重臣闺女和孙女,全都捆绑到了他儿子的后宫中,借此稳定朝堂。</p>
原身母亲能够成为皇后。</p>
镇国公的国公爵位反在其次,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镇国公手握三十万边疆大军,而镇国公的长子掌管京都的防卫。</p>
这样手握大军的存在,在先帝眼中自然是远比左右丞相来的重要,所以他宠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也是理所当然。</p>
大婚之后没两年先帝就驾崩了。</p>
赵钧顺利登基,改元昭盛。</p>
原身母亲也顺理成章成为皇后。</p>
之后便是原身出生,并且原身母亲在生原身的时候招人暗算大出血,差点去世,之后虽然抢救了回来,但是身体也有了极大亏损,需要长期调理才行。</p>
具体是谁暗算的不知道。</p>
反正最终只处理了稳婆和太监。</p>
这些是原身打听到的消息,并不是原身的亲身经历,而原身有记忆的亲身经历是直到她四五岁之后才开始出现。</p>
十岁那年,她外祖父战死沙场。</p>
也就消息刚传来的时候,赵钧象征意义的安慰了一下原身母亲和原身,并且赐了她外祖父陪葬先帝陵寝,之后原身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伺候的人变少了。</p>
也没有以前那么恭敬了。</p>
没过半年,赵钧就以原身母亲体弱多病为由夺了凤印交给四个妃子掌管。</p>
后来原身才知道,那一年赵钧以守孝为名,顺利收回了京都守卫的兵权。</p>
四年后,明明已经过了三年守孝期一年,赵钧也没有再起复镇国公府,直到边疆再次失守,沦陷七座城池,死了几个将军,士兵损失过十万,他才不得已,虚情假意的重新起复新任镇国公。</p>
也就是原身的舅舅。</p>
为了让新镇国公忠心帮他打仗,他甚至还连续半个月去了皇后宫殿睡觉。</p>
跟个卖身的似的。</p>
战争僵持了一年多,新镇国公才好不容易把入侵的魏国打出去,然后还没来得及追击过去,金帐王庭又南下了。</p>
本来刚打了一年多仗的士兵就已经很是疲倦,正准备追击一波就回,结果上面又让他们继续迎击金帐王庭,与此同时,时间还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p>
后勤也跟不上,不知道是真的跟不上,还是故意跟不上,反正最终结果是败了,原身舅舅被杀,五马分尸,率领的队伍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p>
收到这一消息的赵钧立刻翻脸。</p>
先是下旨斥责镇国公无用,然后又罔顾事实,故意隐瞒他下旨命令极速进攻的消息,反过来污蔑镇国公不遵他的旨意,贸然进攻,害了无数士兵性命。</p>
总之大体就一个意思,镇国公兵败被杀都是他的错,他这个皇帝和朝廷诸公一点错都没有,那么多士兵的死亡也都是镇国公的错,他作为皇帝很痛惜。</p>
然后还表示虽然镇国公死了。</p>
但是也绝不姑息其家属。</p>
紧接着便是抄家流放,以及废后。</p>
就这还是他故意装好人,说老镇国公为国也有功劳,不能断了香火,这才是个流放,不然左丞相奏的可是族灭。</p>
然后原身母亲就被废了。</p>
原身虽然没有被废,但是也被撵出了皇宫,并且圈禁在了原镇国公府里。</p>
而赵钧则是彻底掌握边疆三军。</p>
左丞相孙女,则晋升为皇后。</p>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彻底掌握边疆三军的赵钧自以为击退金帐王庭轻轻松松,但实际结果却是,他派出去的几个将军压根就不敢跟那些骑兵正面对抗。</p>
与此同时先前被击退了的魏国也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再次入侵。</p>
这下子赵钧无疑就更难了。</p>
最后迫于无奈,他只能在左丞相的建议之下与魏国求和,希望暂停争端。</p>
好让他全力击退金帐王庭。</p>
魏国那边先前其实也损失惨重,此时只是想能捞点就捞点,因此并没狮子大开口,最终只是索要割让三座城池。</p>
并且要赵国公主入魏国皇宫为嫔。</p>
前一个要求索要的是利益,后一个无疑是在折辱,发泄先前失败的怒火。</p>
赵国朝堂争吵了一番后,就决定同意了这事,而和亲的公主自然是废后之女,原身赵平安,魏国那在知道赵平安是害他们先前失败的镇国公外甥女后。</p>
也不嫌弃原身先前没有封号。</p>
甚至还表示非她不可。</p>
而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只要有脑子的应该都能想得出来,无非就是在无法报复镇国公的情况下带个人回去泄愤。</p>
原身这个既与镇国公有血缘关系。</p>
又是赵国皇室的存在无疑最合适。</p>
一旦原身和亲,怕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要死也会死的很惨,这一点赵钧和满朝文武都清楚,只是没人阻止。</p>
原身也很清楚。</p>
同时原身母亲更清楚。</p>
原身出于担心自己拒绝或者求死会害了母亲,所以即便内心畏惧不已,也还是只能同意,并且还不敢妄自求死。</p>
而原身母亲为了原身,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只要她死了,她女儿就应该守孝,说不定能有机会不去和亲。</p>
所以结果就是原身为母亲不敢死。</p>
原身母亲为女儿则是连夜自殉。</p>
只是相关消息被赵钧压了下去,他想等他这个刚刚被封为安平公主的女儿和亲结束后,再宣布废后死亡的消息。</p>
原身母亲拼了性命的一搏。</p>
终究还是做了无用功。</p>
但她母亲好歹做了十来年皇后,即便被废也还是有点人脉的,所以临死之前特地托人传消息给她女儿,告诉她女儿自己已经死了,让她回头安心守孝。</p>
而原身不敢自杀的原因只有一个。</p>
那就是赵钧用她母亲威胁她。</p>
现在她母亲竟然已经死了,甚至还是为了她而死,她又如何不悲痛欲绝。</p>
怨恨不已。</p>
悲痛怨恨到肝胆俱裂而亡。</p>
即便死,也要狠狠诅咒赵钧!!!</p>sxbiquge/read/59/59977/ )
并且迅速进入了任务位面中。</p>
……</p>
【委托人:安平公主赵平安</p>
委托任务:复仇,我要复仇,我恨赵钧,恨那满朝文武,我要赵家灭国!</p>
委托奖励:百点气运。】</p>
刚一看完委托任务,丁云就立刻感觉到原身的身体当中,明显还残留着一股极为浓烈的悲伤和怨恨,这股悲伤和怨恨,甚至都能隐约影响到她的灵魂。</p>
最终她是花了好一会儿功夫。</p>
这才勉强压抑住这股情绪。</p>
然后又检查了一下原身身体,发现原身并没有什么外伤和严重的疾病,只有心脏和脑部神经似乎受到极大刺激。</p>
很有可能是悲伤愤怒到心肝俱裂。</p>
精神崩溃而死。</p>
这才放心开始迅速梳理原身记忆。</p>
既然没有外伤,也没有疾病,那明显证明原身暂时没什么外在危险,至少生命无忧,因此自然没必要强行睁开眼睛打量情况,而是索性直接梳理记忆。</p>
然后,丁云也被气到了。</p>
恨不得手刃原身提到的那些人。</p>
事情要从原身的母亲开始说起,原身母亲姓戚,是镇国公家的嫡长女,十六岁那年被指婚给太子赵钧,十八岁大婚,正式成为当朝太子妃,皇亲国戚。</p>
除此之外,赵钧还在他父亲,就是先帝的指示之下,纳了左丞相的嫡长孙女为侧妃,安国公小女儿为另一侧妃。</p>
以及数位大臣勋贵女儿为妾。</p>
先帝这么做的意思很明显,无非就是希望他儿子在纳了那么多大臣和手握兵权的国公家女儿孙女之后,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日后登基顺利稳定朝堂。</p>
免得出现权臣,君权沦丧。</p>
实际上,如果先帝能多活一些年的话,他肯定不会去做这种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际后患无穷的操作,可奈何他以前御驾出征的时候受了重伤,御医都说他命不久矣,而他儿子年纪又太小。</p>
远达不到掌控朝堂的程度。</p>
所以只能使了这个招数,想办法把朝堂当中的重臣闺女和孙女,全都捆绑到了他儿子的后宫中,借此稳定朝堂。</p>
原身母亲能够成为皇后。</p>
镇国公的国公爵位反在其次,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镇国公手握三十万边疆大军,而镇国公的长子掌管京都的防卫。</p>
这样手握大军的存在,在先帝眼中自然是远比左右丞相来的重要,所以他宠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也是理所当然。</p>
大婚之后没两年先帝就驾崩了。</p>
赵钧顺利登基,改元昭盛。</p>
原身母亲也顺理成章成为皇后。</p>
之后便是原身出生,并且原身母亲在生原身的时候招人暗算大出血,差点去世,之后虽然抢救了回来,但是身体也有了极大亏损,需要长期调理才行。</p>
具体是谁暗算的不知道。</p>
反正最终只处理了稳婆和太监。</p>
这些是原身打听到的消息,并不是原身的亲身经历,而原身有记忆的亲身经历是直到她四五岁之后才开始出现。</p>
十岁那年,她外祖父战死沙场。</p>
也就消息刚传来的时候,赵钧象征意义的安慰了一下原身母亲和原身,并且赐了她外祖父陪葬先帝陵寝,之后原身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伺候的人变少了。</p>
也没有以前那么恭敬了。</p>
没过半年,赵钧就以原身母亲体弱多病为由夺了凤印交给四个妃子掌管。</p>
后来原身才知道,那一年赵钧以守孝为名,顺利收回了京都守卫的兵权。</p>
四年后,明明已经过了三年守孝期一年,赵钧也没有再起复镇国公府,直到边疆再次失守,沦陷七座城池,死了几个将军,士兵损失过十万,他才不得已,虚情假意的重新起复新任镇国公。</p>
也就是原身的舅舅。</p>
为了让新镇国公忠心帮他打仗,他甚至还连续半个月去了皇后宫殿睡觉。</p>
跟个卖身的似的。</p>
战争僵持了一年多,新镇国公才好不容易把入侵的魏国打出去,然后还没来得及追击过去,金帐王庭又南下了。</p>
本来刚打了一年多仗的士兵就已经很是疲倦,正准备追击一波就回,结果上面又让他们继续迎击金帐王庭,与此同时,时间还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p>
后勤也跟不上,不知道是真的跟不上,还是故意跟不上,反正最终结果是败了,原身舅舅被杀,五马分尸,率领的队伍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p>
收到这一消息的赵钧立刻翻脸。</p>
先是下旨斥责镇国公无用,然后又罔顾事实,故意隐瞒他下旨命令极速进攻的消息,反过来污蔑镇国公不遵他的旨意,贸然进攻,害了无数士兵性命。</p>
总之大体就一个意思,镇国公兵败被杀都是他的错,他这个皇帝和朝廷诸公一点错都没有,那么多士兵的死亡也都是镇国公的错,他作为皇帝很痛惜。</p>
然后还表示虽然镇国公死了。</p>
但是也绝不姑息其家属。</p>
紧接着便是抄家流放,以及废后。</p>
就这还是他故意装好人,说老镇国公为国也有功劳,不能断了香火,这才是个流放,不然左丞相奏的可是族灭。</p>
然后原身母亲就被废了。</p>
原身虽然没有被废,但是也被撵出了皇宫,并且圈禁在了原镇国公府里。</p>
而赵钧则是彻底掌握边疆三军。</p>
左丞相孙女,则晋升为皇后。</p>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彻底掌握边疆三军的赵钧自以为击退金帐王庭轻轻松松,但实际结果却是,他派出去的几个将军压根就不敢跟那些骑兵正面对抗。</p>
与此同时先前被击退了的魏国也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再次入侵。</p>
这下子赵钧无疑就更难了。</p>
最后迫于无奈,他只能在左丞相的建议之下与魏国求和,希望暂停争端。</p>
好让他全力击退金帐王庭。</p>
魏国那边先前其实也损失惨重,此时只是想能捞点就捞点,因此并没狮子大开口,最终只是索要割让三座城池。</p>
并且要赵国公主入魏国皇宫为嫔。</p>
前一个要求索要的是利益,后一个无疑是在折辱,发泄先前失败的怒火。</p>
赵国朝堂争吵了一番后,就决定同意了这事,而和亲的公主自然是废后之女,原身赵平安,魏国那在知道赵平安是害他们先前失败的镇国公外甥女后。</p>
也不嫌弃原身先前没有封号。</p>
甚至还表示非她不可。</p>
而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只要有脑子的应该都能想得出来,无非就是在无法报复镇国公的情况下带个人回去泄愤。</p>
原身这个既与镇国公有血缘关系。</p>
又是赵国皇室的存在无疑最合适。</p>
一旦原身和亲,怕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要死也会死的很惨,这一点赵钧和满朝文武都清楚,只是没人阻止。</p>
原身也很清楚。</p>
同时原身母亲更清楚。</p>
原身出于担心自己拒绝或者求死会害了母亲,所以即便内心畏惧不已,也还是只能同意,并且还不敢妄自求死。</p>
而原身母亲为了原身,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只要她死了,她女儿就应该守孝,说不定能有机会不去和亲。</p>
所以结果就是原身为母亲不敢死。</p>
原身母亲为女儿则是连夜自殉。</p>
只是相关消息被赵钧压了下去,他想等他这个刚刚被封为安平公主的女儿和亲结束后,再宣布废后死亡的消息。</p>
原身母亲拼了性命的一搏。</p>
终究还是做了无用功。</p>
但她母亲好歹做了十来年皇后,即便被废也还是有点人脉的,所以临死之前特地托人传消息给她女儿,告诉她女儿自己已经死了,让她回头安心守孝。</p>
而原身不敢自杀的原因只有一个。</p>
那就是赵钧用她母亲威胁她。</p>
现在她母亲竟然已经死了,甚至还是为了她而死,她又如何不悲痛欲绝。</p>
怨恨不已。</p>
悲痛怨恨到肝胆俱裂而亡。</p>
即便死,也要狠狠诅咒赵钧!!!</p>sxbiquge/read/59/59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