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运,对于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p>
往上的几个朝代,比如唐、宋、元都非常重视漕运。</p>
而到了现在的明王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p>
自从朱棣定都幽州城后,明廷历代都极端重视漕运工作,因为他们需要依托漕运来解决多大数百万石的的粮食, 以供京畿以及边军使用。</p>
而漕运里,又以南直隶以及浙江的漕运最为重要,因为来自南直隶和浙江的漕粮,占据了所有漕粮的百分之六十以上。</p>
而南直隶以及浙江地区,细算下来,又以江南和浙北为主。</p>
毕竟南直隶的辖区看似很多,但是南直隶的江北地区,也就是凤阳府, 淮安府、扬州府都不是什么产粮区。</p>
凤阳府、徐州因为淮水、黄河洪灾泛滥,当地民众其实过的很苦逼。</p>
毕竟农业一向来都是看天吃饭,稍有不慎就是洪涝继而减产,而凤阳府以及徐州府这些地方,老天爷一般不给什么面子,年年小涝,三年大涝那是常态。</p>
当地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向外供应啊。</p>
扬州府和淮安府,一样受到洪涝的困扰外。</p>
这地方之所以表面上还算比较富裕,纯粹是因为这地方产盐,并汇集了大量的盐商,搞出来了畸形的纯消费城市扬州、淮安两城。</p>
当时当地普通民众们,其实日子也非常的苦逼。</p>
扬州府和淮安府,这是一片很畸形,大量穷苦盐丁和极少数富豪盐商同处一地的地方。</p>
要不然,也不会搞出来大量奢华的园林, 还有大名鼎鼎的扬州瘦马了。</p>
瘦马怎么来?当地的穷苦民众,比如说盐丁!</p>
瘦马卖给谁?当地的盐商们。</p>
这年头的江北,其实不是什么好地方,相反大片地方还是穷乡僻壤,这也是王家祯之前为什么不在江南募兵,而是选择在徐淮一带招募兵员组建新标军的缘故。</p>
穷乡僻壤出刁民,但是穷山恶水也出精兵!</p>
基于同样的理由,后世李鸿章也是选择了在这一片地方募兵组建淮军。</p>
要知道,人家李鸿章可是合肥人,他不跑自己老家里募兵,而是跑到徐淮一带募兵,就是看中了这穷地方里的青壮更加容易招募们,也更加原因为了一口吃的拼命。</p>
说这些,只是想说,南直隶看似很大,但是占据大片地方的江北其实不是啥鱼米之乡,难以贡献出大量漕粮来。</p>
如果不是大运河从这片地方过,那么漕运这事,都和他们没啥事了。</p>
真正大量供应漕粮的是,是江南和浙北地区。</p>
每年从这些地方供应的漕粮,往往占据全国漕粮的半数以上。</p>
而这些漕粮通过江南水网汇集京杭大运河里的江南段,再通过运河运输到镇江, 再从镇江过长江抵达扬州府,再沿着扬州段运河继续北上。</p>
如今,镇江却是被楚军占领了,也就意味着大量江南以及浙北地区的漕粮,就无法通过镇江过长江北上了。</p>
半数漕粮,直接被楚军给截断了!</p>
此外楚军之前控制的湖广、江西地区,也是供应了份额不少的漕粮。</p>
再加上这一部分的话,楚军实际上已经切断了明廷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漕粮份额。</p>
过上几个月,京师等部分依赖漕粮的北方的大城池,恐怕都要开始缺粮了,而且是大面积缺粮。</p>
这对于本来就已经风雨交加的明廷来说,将会寒上加霜。</p>
第七师汇同第十五守备师拿下镇江后,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行动。</p>
他们继续东进,继而兵不血刃直接拿下了丹阳。</p>
说拿下也不对,因为丹阳县是主动投诚的。</p>
丹阳城本身就没什么明军驻防,不过只有数百卫所兵而已加上一群临时征召的县勇青壮罢了,丹阳县令面对金陵城陷落,镇江完蛋,江南局势彻底败坏的情况下,丹阳县令很果断的选择了献城投诚……</p>
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大楚帝国镇江府丹阳县县令,嗯,品级还往上升了两级,变成了正六品。</p>
毕竟李元魁这种工部右侍郎的大佬都主动投诚了,前些时候还有安庐巡抚史可法,江西巡抚解学龙都投诚大楚帝国了。</p>
他一个丹阳县令投诚大楚王师,也是很正常的吧!</p>
而丹阳县的主动投诚,在江南并不是例外。</p>
楚军第六师杀到溧阳的时候,当地的文武官员们也是很干脆的投诚了,甚至当地的士绅大户们也都学聪明了,直接来了个全面投诚,楚军士兵还没过来呢,就已经提前备好了大批钱粮准备犒军。</p>
如此的江南局势,实际上楚军在江南地区的持续行动,并没有因为寒冬受到太多的阻碍。</p>
因为当地明军根本就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要么是望风而逃,要么是就地投降,要么干脆是提前反正投诚,转身当大楚的官,大楚的兵去了。</p>
这一场楚军高层预估行动会比较迟缓的冬季江南攻势,就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江南冬季行军……</p>
楚军所到之处,根本就没有遭到什么实际上的抵抗。</p>
哪怕是在常州城、苏州城、松江城这几个大府城,都没有遭到什么太大的抵抗。</p>
第一师杀到常州府城,也就是武进的时候,当地三千多守军只是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然后就迅速投降了。</p>
在苏州城,楚军还没杀过去呢,他们自己内部矛盾重重,一边要投诚,一边要顽抗,结果他们自己就打起来了,最终楚军杀到的时候,城内也没剩下多少顽抗兵力了。</p>
等到十二月份打松江府城华亭县的时候,同样也是干净利落。</p>
这个时候,第一师的东进战略任务已经是完成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成功的杀到了大海边。</p>
至于剩下的一些还没拿下来的县城,集镇之类的再慢慢收拾掌控,但是基本上不用担心再遭到什么实际性的反抗了。</p>
而且这些收尾的事情,自然有第十五守备师以及新编成的第十六守备师去做。</p>
第十六守备师,就是东进过程里,以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四府之地的降兵为基础整编起来的新守备师,兵力暂时不足,只有七千多人,但是和第十五守备师配合起来也足够初步掌控这四府之地了。</p>
至于第一师,他们作为大楚帝国的核心主力部队,自然是任务繁忙的,拿下松江府后,第一师就马不停蹄继续南下直奔浙江嘉兴府去了。</p>
第一师为首的东进战事打的很顺利,而以第六师为首的南下战事也算比较顺利。</p>
顺风顺水拿下溧水、溧阳后,又拿下了宜兴,最后兵临广德州。</p>
攻打上述地方,其实都没和明军发生大规模战斗,当地明军或逃或降,基本没怎么进行抵抗。</p>
只是继续南下,杀到了浙北湖州府后,却是遭到了浙军的顽抗。</p>
浙江早早就在湖州城一带构筑了防线,防御工事厚实,而且驻军里还有新标军,拥有不少的枪炮。</p>
因为天寒地冻,当地又下了雪,加上第六师南下陆地补给比较麻烦,所以第六师稍微进攻失利后,也就暂缓了攻势,准备让连续行军赶路多日的将士们以及骡马好好休息休息,最重要的是等待后续的补给,尤其是弹药补给抵达。</p>
反正他们也不用太着急。</p>>
如今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东进战役的战略目标,大部分都已经达成了,甚至现在连江南都已经南下了。</p>
后续虽然还剩下一个浙北,但是早一些晚一些也不打紧,反正迟早都能拿下来。</p>
更何况,第六师还准备等一等第一师那边。</p>
第一师现在正在杀向嘉兴府呢。</p>
等第一师杀到嘉兴府的时候,浙军就要首尾难顾了,他们的兵力可是有限的。</p>
根据楚军军情司提供的情报,浙江巡抚麾下的新标军,数量也就四五千人而已。</p>
除了新标军外,浙江巡抚麾下的普通卫所兵也不多,哪怕是到处抽调了,但是浙江巡抚也就抽调了两万人左右的卫所兵而已。</p>
这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这些先不去说,光光是兵力就严重不足。</p>
要知道杀入浙北的楚军,光是主力师就有两支,总兵力超过三万人。</p>
更别说,后头还有几个守备师随时可以参战,以减轻主力师的压力。</p>
如今第六师在湖州城牵制了大批浙军,也就足以给第一师在东线创造机会了。</p>
如今湖州城内,卫所兵至少也有一万四千多人,新标军三千多人,总计兵力一万八千人左右。</p>
嗯,没有这总数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他们也挡不住来势凶猛的第六师啊,哪怕当初第六师只是打了一场的试探性进攻而已!</p>
第六师可不是空架子部队,而是一支兵力达到一万四千多人的楚军主力部队呢。</p>
哪怕是因为天气恶劣,距离过远导致补给困难。</p>
哪怕是湖州城的城防工事不错,附近地形也不错。</p>
让第六师打起来缩手缩脚,但是基本战斗力摆着,如果浙江不在湖州城一线堆了超过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他们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第六师的前期试探性进攻。</p>
而问题来了,当浙江巡抚喻思恂把大量兵力都调往湖州城抵抗楚军的时候,嘉兴府那边的守军自然也就少了……</p>
于是乎,刚拿下松江府就转头南下直奔嘉兴府的第一师,就势如破竹直接拿下来嘉兴城……</p>
浙北门户大开,杭州城直接暴露在了楚军兵锋之下。</p>
同时更重要的是,湖州城内的一万八千多守军也是面临着被前后夹击的巨大风险。</p>
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浙北基本可以说已经被楚军南下了。</p>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一师从嘉兴继续前进,他们没有去杭州,而是朝着湖州城而去,并和第六师联手围歼了湖州城内顽抗的明军。</p>
率军在湖州城顽抗的浙江巡抚喻思恂,在城破之际,严词拒绝了楚军的数次投降,言之:“宁断吾首,不可曲志以事之”。</p>
言罢,遭麾下武将袭杀而殉。</p>
其首级旋即被作为投名状送往楚师营地。</p>
湖州城被楚军彻底攻占,城内一万八千明军,被击毙两千余人,逃散一千余人,余者皆成了楚军俘虏。</p>
四天后,明崇祯十年,楚承顺三年,正月初八。</p>
楚军第六师杀入只有区区两三千兵力的杭州城,攻占了这个浙江省城。</p>
至此,大楚帝国全面实现了东进战略的所有战略目标:全面占领江西北部、中部、南直隶江南地区、浙江之浙北地区。</p>
此时局面,正是华夏九鼎,楚握其六。</p>
第六师攻占杭州的消息,在数天后传回金陵城,罗志学大喜过望,当即摆下宴席,大宴群臣。</p>
并下旨晋第六师师长徐建为陆军中将,兼任浙江守备司令部司令。</p>
晋第一师师长曹洪胜为陆军中将,兼任江南守备司令部司令。</p>
同时获得晋升的还有其他一批将领。</p>
不仅仅是军衔上有所提升,在爵位上也有有所提升。</p>
哪怕是部分文官们,也是因为东进战役里获得了一些军功,进而获封爵位。</p>
当大楚帝国这边因为拿下杭州,完成整个东进战役而欢腾的时候,北方明廷却是陷入了一片哀愁之中。</p>
虽然这个时候杭州失陷的消息还没有那么快传到紫禁城,但是之前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地失陷的消息,已经是陆续传递到了紫禁城。</p>
这些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送到紫禁城后,更是让崇祯天天都处于暴怒之中。</p>
而且暴怒之意,还有些神经质不断的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然后想逮捕这个想杀那个……</p>
嗯,他不只是想,还真这么干,这个把月来,被崇祯下令斩杀的臣子少说也有十几个了,被逮捕下狱的就更多了,这可都是清一色京畿里任职的京官要员……</p>
为了保全自身,已经不少朝堂大臣上书乞骸骨了。</p>
当官虽然重要,但是小命更重要了,崇祯天天这么杀人抓人,谁顶得住啊。</p>
偌大江南地区彻底沦为楚贼之手,这给过去十年来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维持局势的崇祯巨大的心理打击。</p>
为什么朕已经这么努力了,局势却依旧一天比一天的坏?</p>
东掳那边就不说了,陕西一带的流贼一年比一年多,八年下半年开始好不容易把流贼的势头给压了下去,九年更是把高迎祥给逮住了。</p>
结果南边冒出来了更加凶猛的楚贼,八年的时候占据楚北。</p>
九年上半年占据楚南,下半年就东进占据了江西以及江南!</p>
崇祯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是更加恶化,甚至是到了亡国前夕。</p>
这不禁让崇祯疑惑!</p>
为什么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p>
是朕还不够努力吗?</p>
不,朕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奈何朝堂上总有人拖自己的后腿,那些文臣武将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该杀!</p>
被南方持续坏消息刺激到有些神经质的崇祯,在批阅奏章的时候,甚至都忍不住直接挥笔疾书:“朝堂诸臣,皆可杀!”</p>
那旁边的内监吓了个半死,好说好歹才劝崇祯把这写出来文字给一把火烧了。</p>
这要是传出去让外头的大臣们知道了……那可不得了!</p>
以后楚军杀到京师的时候,估计从城外一路到皇宫,都会有人帮着楚军打开城门开路吧……</p>
到那时候,崇祯真的只能上吊去了。</p>
</p>sxbiquge/read/60/60572/ )
漕运,对于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p>
往上的几个朝代,比如唐、宋、元都非常重视漕运。</p>
而到了现在的明王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p>
自从朱棣定都幽州城后,明廷历代都极端重视漕运工作,因为他们需要依托漕运来解决多大数百万石的的粮食, 以供京畿以及边军使用。</p>
而漕运里,又以南直隶以及浙江的漕运最为重要,因为来自南直隶和浙江的漕粮,占据了所有漕粮的百分之六十以上。</p>
而南直隶以及浙江地区,细算下来,又以江南和浙北为主。</p>
毕竟南直隶的辖区看似很多,但是南直隶的江北地区,也就是凤阳府, 淮安府、扬州府都不是什么产粮区。</p>
凤阳府、徐州因为淮水、黄河洪灾泛滥,当地民众其实过的很苦逼。</p>
毕竟农业一向来都是看天吃饭,稍有不慎就是洪涝继而减产,而凤阳府以及徐州府这些地方,老天爷一般不给什么面子,年年小涝,三年大涝那是常态。</p>
当地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向外供应啊。</p>
扬州府和淮安府,一样受到洪涝的困扰外。</p>
这地方之所以表面上还算比较富裕,纯粹是因为这地方产盐,并汇集了大量的盐商,搞出来了畸形的纯消费城市扬州、淮安两城。</p>
当时当地普通民众们,其实日子也非常的苦逼。</p>
扬州府和淮安府,这是一片很畸形,大量穷苦盐丁和极少数富豪盐商同处一地的地方。</p>
要不然,也不会搞出来大量奢华的园林, 还有大名鼎鼎的扬州瘦马了。</p>
瘦马怎么来?当地的穷苦民众,比如说盐丁!</p>
瘦马卖给谁?当地的盐商们。</p>
这年头的江北,其实不是什么好地方,相反大片地方还是穷乡僻壤,这也是王家祯之前为什么不在江南募兵,而是选择在徐淮一带招募兵员组建新标军的缘故。</p>
穷乡僻壤出刁民,但是穷山恶水也出精兵!</p>
基于同样的理由,后世李鸿章也是选择了在这一片地方募兵组建淮军。</p>
要知道,人家李鸿章可是合肥人,他不跑自己老家里募兵,而是跑到徐淮一带募兵,就是看中了这穷地方里的青壮更加容易招募们,也更加原因为了一口吃的拼命。</p>
说这些,只是想说,南直隶看似很大,但是占据大片地方的江北其实不是啥鱼米之乡,难以贡献出大量漕粮来。</p>
如果不是大运河从这片地方过,那么漕运这事,都和他们没啥事了。</p>
真正大量供应漕粮的是,是江南和浙北地区。</p>
每年从这些地方供应的漕粮,往往占据全国漕粮的半数以上。</p>
而这些漕粮通过江南水网汇集京杭大运河里的江南段,再通过运河运输到镇江, 再从镇江过长江抵达扬州府,再沿着扬州段运河继续北上。</p>
如今,镇江却是被楚军占领了,也就意味着大量江南以及浙北地区的漕粮,就无法通过镇江过长江北上了。</p>
半数漕粮,直接被楚军给截断了!</p>
此外楚军之前控制的湖广、江西地区,也是供应了份额不少的漕粮。</p>
再加上这一部分的话,楚军实际上已经切断了明廷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漕粮份额。</p>
过上几个月,京师等部分依赖漕粮的北方的大城池,恐怕都要开始缺粮了,而且是大面积缺粮。</p>
这对于本来就已经风雨交加的明廷来说,将会寒上加霜。</p>
第七师汇同第十五守备师拿下镇江后,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行动。</p>
他们继续东进,继而兵不血刃直接拿下了丹阳。</p>
说拿下也不对,因为丹阳县是主动投诚的。</p>
丹阳城本身就没什么明军驻防,不过只有数百卫所兵而已加上一群临时征召的县勇青壮罢了,丹阳县令面对金陵城陷落,镇江完蛋,江南局势彻底败坏的情况下,丹阳县令很果断的选择了献城投诚……</p>
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大楚帝国镇江府丹阳县县令,嗯,品级还往上升了两级,变成了正六品。</p>
毕竟李元魁这种工部右侍郎的大佬都主动投诚了,前些时候还有安庐巡抚史可法,江西巡抚解学龙都投诚大楚帝国了。</p>
他一个丹阳县令投诚大楚王师,也是很正常的吧!</p>
而丹阳县的主动投诚,在江南并不是例外。</p>
楚军第六师杀到溧阳的时候,当地的文武官员们也是很干脆的投诚了,甚至当地的士绅大户们也都学聪明了,直接来了个全面投诚,楚军士兵还没过来呢,就已经提前备好了大批钱粮准备犒军。</p>
如此的江南局势,实际上楚军在江南地区的持续行动,并没有因为寒冬受到太多的阻碍。</p>
因为当地明军根本就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要么是望风而逃,要么是就地投降,要么干脆是提前反正投诚,转身当大楚的官,大楚的兵去了。</p>
这一场楚军高层预估行动会比较迟缓的冬季江南攻势,就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江南冬季行军……</p>
楚军所到之处,根本就没有遭到什么实际上的抵抗。</p>
哪怕是在常州城、苏州城、松江城这几个大府城,都没有遭到什么太大的抵抗。</p>
第一师杀到常州府城,也就是武进的时候,当地三千多守军只是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然后就迅速投降了。</p>
在苏州城,楚军还没杀过去呢,他们自己内部矛盾重重,一边要投诚,一边要顽抗,结果他们自己就打起来了,最终楚军杀到的时候,城内也没剩下多少顽抗兵力了。</p>
等到十二月份打松江府城华亭县的时候,同样也是干净利落。</p>
这个时候,第一师的东进战略任务已经是完成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成功的杀到了大海边。</p>
至于剩下的一些还没拿下来的县城,集镇之类的再慢慢收拾掌控,但是基本上不用担心再遭到什么实际性的反抗了。</p>
而且这些收尾的事情,自然有第十五守备师以及新编成的第十六守备师去做。</p>
第十六守备师,就是东进过程里,以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四府之地的降兵为基础整编起来的新守备师,兵力暂时不足,只有七千多人,但是和第十五守备师配合起来也足够初步掌控这四府之地了。</p>
至于第一师,他们作为大楚帝国的核心主力部队,自然是任务繁忙的,拿下松江府后,第一师就马不停蹄继续南下直奔浙江嘉兴府去了。</p>
第一师为首的东进战事打的很顺利,而以第六师为首的南下战事也算比较顺利。</p>
顺风顺水拿下溧水、溧阳后,又拿下了宜兴,最后兵临广德州。</p>
攻打上述地方,其实都没和明军发生大规模战斗,当地明军或逃或降,基本没怎么进行抵抗。</p>
只是继续南下,杀到了浙北湖州府后,却是遭到了浙军的顽抗。</p>
浙江早早就在湖州城一带构筑了防线,防御工事厚实,而且驻军里还有新标军,拥有不少的枪炮。</p>
因为天寒地冻,当地又下了雪,加上第六师南下陆地补给比较麻烦,所以第六师稍微进攻失利后,也就暂缓了攻势,准备让连续行军赶路多日的将士们以及骡马好好休息休息,最重要的是等待后续的补给,尤其是弹药补给抵达。</p>
反正他们也不用太着急。</p>>
如今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东进战役的战略目标,大部分都已经达成了,甚至现在连江南都已经南下了。</p>
后续虽然还剩下一个浙北,但是早一些晚一些也不打紧,反正迟早都能拿下来。</p>
更何况,第六师还准备等一等第一师那边。</p>
第一师现在正在杀向嘉兴府呢。</p>
等第一师杀到嘉兴府的时候,浙军就要首尾难顾了,他们的兵力可是有限的。</p>
根据楚军军情司提供的情报,浙江巡抚麾下的新标军,数量也就四五千人而已。</p>
除了新标军外,浙江巡抚麾下的普通卫所兵也不多,哪怕是到处抽调了,但是浙江巡抚也就抽调了两万人左右的卫所兵而已。</p>
这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这些先不去说,光光是兵力就严重不足。</p>
要知道杀入浙北的楚军,光是主力师就有两支,总兵力超过三万人。</p>
更别说,后头还有几个守备师随时可以参战,以减轻主力师的压力。</p>
如今第六师在湖州城牵制了大批浙军,也就足以给第一师在东线创造机会了。</p>
如今湖州城内,卫所兵至少也有一万四千多人,新标军三千多人,总计兵力一万八千人左右。</p>
嗯,没有这总数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他们也挡不住来势凶猛的第六师啊,哪怕当初第六师只是打了一场的试探性进攻而已!</p>
第六师可不是空架子部队,而是一支兵力达到一万四千多人的楚军主力部队呢。</p>
哪怕是因为天气恶劣,距离过远导致补给困难。</p>
哪怕是湖州城的城防工事不错,附近地形也不错。</p>
让第六师打起来缩手缩脚,但是基本战斗力摆着,如果浙江不在湖州城一线堆了超过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他们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第六师的前期试探性进攻。</p>
而问题来了,当浙江巡抚喻思恂把大量兵力都调往湖州城抵抗楚军的时候,嘉兴府那边的守军自然也就少了……</p>
于是乎,刚拿下松江府就转头南下直奔嘉兴府的第一师,就势如破竹直接拿下来嘉兴城……</p>
浙北门户大开,杭州城直接暴露在了楚军兵锋之下。</p>
同时更重要的是,湖州城内的一万八千多守军也是面临着被前后夹击的巨大风险。</p>
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浙北基本可以说已经被楚军南下了。</p>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一师从嘉兴继续前进,他们没有去杭州,而是朝着湖州城而去,并和第六师联手围歼了湖州城内顽抗的明军。</p>
率军在湖州城顽抗的浙江巡抚喻思恂,在城破之际,严词拒绝了楚军的数次投降,言之:“宁断吾首,不可曲志以事之”。</p>
言罢,遭麾下武将袭杀而殉。</p>
其首级旋即被作为投名状送往楚师营地。</p>
湖州城被楚军彻底攻占,城内一万八千明军,被击毙两千余人,逃散一千余人,余者皆成了楚军俘虏。</p>
四天后,明崇祯十年,楚承顺三年,正月初八。</p>
楚军第六师杀入只有区区两三千兵力的杭州城,攻占了这个浙江省城。</p>
至此,大楚帝国全面实现了东进战略的所有战略目标:全面占领江西北部、中部、南直隶江南地区、浙江之浙北地区。</p>
此时局面,正是华夏九鼎,楚握其六。</p>
第六师攻占杭州的消息,在数天后传回金陵城,罗志学大喜过望,当即摆下宴席,大宴群臣。</p>
并下旨晋第六师师长徐建为陆军中将,兼任浙江守备司令部司令。</p>
晋第一师师长曹洪胜为陆军中将,兼任江南守备司令部司令。</p>
同时获得晋升的还有其他一批将领。</p>
不仅仅是军衔上有所提升,在爵位上也有有所提升。</p>
哪怕是部分文官们,也是因为东进战役里获得了一些军功,进而获封爵位。</p>
当大楚帝国这边因为拿下杭州,完成整个东进战役而欢腾的时候,北方明廷却是陷入了一片哀愁之中。</p>
虽然这个时候杭州失陷的消息还没有那么快传到紫禁城,但是之前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地失陷的消息,已经是陆续传递到了紫禁城。</p>
这些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送到紫禁城后,更是让崇祯天天都处于暴怒之中。</p>
而且暴怒之意,还有些神经质不断的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然后想逮捕这个想杀那个……</p>
嗯,他不只是想,还真这么干,这个把月来,被崇祯下令斩杀的臣子少说也有十几个了,被逮捕下狱的就更多了,这可都是清一色京畿里任职的京官要员……</p>
为了保全自身,已经不少朝堂大臣上书乞骸骨了。</p>
当官虽然重要,但是小命更重要了,崇祯天天这么杀人抓人,谁顶得住啊。</p>
偌大江南地区彻底沦为楚贼之手,这给过去十年来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维持局势的崇祯巨大的心理打击。</p>
为什么朕已经这么努力了,局势却依旧一天比一天的坏?</p>
东掳那边就不说了,陕西一带的流贼一年比一年多,八年下半年开始好不容易把流贼的势头给压了下去,九年更是把高迎祥给逮住了。</p>
结果南边冒出来了更加凶猛的楚贼,八年的时候占据楚北。</p>
九年上半年占据楚南,下半年就东进占据了江西以及江南!</p>
崇祯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是更加恶化,甚至是到了亡国前夕。</p>
这不禁让崇祯疑惑!</p>
为什么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p>
是朕还不够努力吗?</p>
不,朕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奈何朝堂上总有人拖自己的后腿,那些文臣武将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该杀!</p>
被南方持续坏消息刺激到有些神经质的崇祯,在批阅奏章的时候,甚至都忍不住直接挥笔疾书:“朝堂诸臣,皆可杀!”</p>
那旁边的内监吓了个半死,好说好歹才劝崇祯把这写出来文字给一把火烧了。</p>
这要是传出去让外头的大臣们知道了……那可不得了!</p>
以后楚军杀到京师的时候,估计从城外一路到皇宫,都会有人帮着楚军打开城门开路吧……</p>
到那时候,崇祯真的只能上吊去了。</p>
</p>sxbiquge/read/60/60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