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生产力出现快速的增加,进而导致行业变革乃至社会变革的事情。
如远古时期的青铜器出现,并逐渐取代石器,可以说青铜器的出现奠定了封建国家的基础,让人类从远古时期的部落形势逐渐过渡发展到了封建国家模式。
而后来的铁器出现并大规模运用,又催动了人类历史从奴隶时代发展到了封建农业时代。
然后人类就在封建农业时代里又过了几千年,一直到大楚帝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型的纺纱、织布机的出现,直接催动了工业的爆炸式发展,并且这种工业的爆炸式发展,又催动了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造船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
最终诸多行业的需求,又催生了蒸汽机这种生产力增幅利器,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嗯,必须再一次明确:原时空近代英国也好,当代大楚帝国也好,他们的工业革命并不是因蒸汽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是因为更高效率的纺纱机、织布机出现而开始。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不是说有了蒸汽机后才开启的工业革命!
这两者,差别是巨大的。
放在大楚帝国这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时间节点,是可以追溯到大楚帝国正式成立以前的保乡军时代所开启的一系列机械化生产。
正式标志,应该是保乡军时代所设立的襄阳纺织厂,早期保乡军为了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供应大量军服、帐篷等军需纺织品,开始使用襄阳机械厂专门研发生产的新式纺纱机以及织布机。
并在承顺元年正式成立了汉天纺织厂,也就是汉天纺织公司的前身后,因为采用新式纺织设备生产大量的布匹,并把这些布匹大量投入到民用市场里得到爆炸式的增长。
大楚帝国早些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厂,但是真正引起工业化的爆炸式增长,让各种机械设备的生产应用从军工业走向社会民生的实际上是纺织业。
并且在后续的二三十年来,纺织业的重要性从未下降过……纺织业在整个工业体系里,所直接以及间接贡献的经济产值长期稳定超过百分之三十。
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据。biqμgètν
同时纺织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整个工业体系的巨大进步,比如早些年大楚帝国的纺织业里开始大规模应用水动力生产纺织品,这直接导致了水动力机械行业得到了爆炸式增长,而机械设备又带动了钢铁,化工,矿务以及船运乃至早期的马车、轨道马车等发展。
等到承顺二十一年后,随着高压蒸汽机开始大规模应用,纺织行业陆续采用高压蒸汽机取代水动力,作为工厂的动力来源。
仅此一项,就让三大蒸汽机厂商吃的满嘴油,极大幅度的促进了蒸汽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大楚帝国里的纺织工厂可多了去,他们对高压蒸汽机的需求可是极其庞大的。
等到了现在,汉天机械公司又率先研发出来了技术更加先进的纺纱机,为纺织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推动力。
尽管新型纺纱机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并不算太大,但是其生产的新型棉纱依靠更低的生产成本,更优良的质量依旧给纺织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这必然会导致整个棉纺行业的巨大变革,而在这场巨大的变革里,王立清是幸运的……早早的就紧跟了那些大型综合纺织企业的步伐,提前下了新型棉纱设备的订单,成功让安华纺织公司成为了目前国内极少数能够生产新型棉纱的独立棉纱厂商,更是成为了松江城里第三家能够生产新型棉纱的独立棉纱厂商。
这让安华纺织公司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找上门来求购他们的新型棉纱,一开始还是只有松江府当地的纺织企业,很快就有了江北南通地区的纺织企业也找上门来了。
江北南通,这是大楚帝国里一个新型的纺织产业基地……之前安华纺织公司就曾经和合作伙伴尝试在南通地区建立新工厂,只是过程不顺利,结果更是悲剧,投资了二十几万楚元进去,却是因为合作伙伴被牵连,结果投资被深度套牢在债务纠纷里。
鬼知道还能不能把这些投资本金给拿回来,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来……而且就算能够最后拿回来,但是也会导致严重亏损,打官司也是要花钱的,这年头资深的商业律师可不便宜,更别说资金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这二十几万被套牢在债务纠纷了,光是资金成本一年都得好几万呢。
不说安华纺织公司自身的投资失败,且说江南南通,这地方在明朝时期本来就有着相当繁荣的手工纺织业了,当地出产的土布产量非常可观,一年可以达到上百万匹。
只不过在大楚帝国成立后大力扶持松江府,苏州府等江南省地区的工商业发展。
这些地方的纺织工业也在这个浪潮里,迅速转变为机械纺织,竞争力远超土布……而江北南通那边则是因为战争以及后续的税务等一系列的问题,当地纺织业的土布行业遭到重创,随后紧跟着也转型为机械化生产,在承顺七年的时候南通地区的多家本地的纺织工厂更是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当地多家士绅家族合作持股的南和纺织公司,在还一度扭转了江北南通地区的纺织业发展。
当地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也是让南通地区最终从州升级为府的重要因素,承顺十二年,南通州正式升格为南通府,领海门、崇明、如皋、泰兴四县以及南通第一工业区。
州升格为府,同时对各府的辖区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是大楚帝国在十年代时期里经常干的事,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地方行政区域调整,已经废除了所有州级行政模式,形成了标准的省-府-县/区-镇-村五级的地方行政模式。
没有了前朝时期的各种府隶州、省隶州等行政模式。
南通府的发展,是非常典型的纺织业发展,他们的龙头经济,或者说所有的工商业经济都是建立在纺织业之上的。
只不过在整体的竞争力上,还是不如长江南岸的松江和苏州……人家苏州有着号称民营资本第一企业的苏秦纺织公司,而松江虽然没有超大型的纺织企业,但是大型综合纺织企业却是有三家之多……此外还有一大票中小型纺织企业。bigétν
论纺织业综合实力,松江府乃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
南通地区的纺织行业,长期面临这两个强劲对手的竞争,虽然自身发展也一直非常迅速,但是始终被压了一头。
不过即便如此,江北南通府,依旧是整个大楚帝国范围内数得上名号的纺织基地,其纺织业产值全国范围内,能够进入前六之流。
而在它之前的前五,是松江,是苏州,是汉天以及广州和天津。
同时南通府也是纺织业排名前十的诸多城市里,唯一一个以纺织业为核心的城市,因为其他的城市全都是大型的综合工业城市,纺织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也只是他们工业体系当中的一环而已。
但是南通不一样,他们的纺织业就是他们的经济命脉,龙头行业,整个城市的所有工业布局都是围绕着纺织业而进行的,其内的其他产业,基本也都是给纺织业做配套的。
针对纺织行业,南通府也有着诸多优惠政策,力争和松江以及苏州竞争更多的资金以及人才。
之前安华纺织公司在南通进行投资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只不过王立清比较倒霉,选错了合作对象而已。
但是除了王立清这个倒霉蛋外,不少投资商在南通府里干纺织都是干的很不错的……而且当地的纺织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多而小!
他们虽然有一家大型的综合纺织公司,也就是南和纺织公司,但实际上南和纺织公司的规模也不算太大,远远无法和苏秦纺织公司这种庞然大物相提并论。
人家苏秦纺织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员工数量超过十万人,业务类型遍布所有纺织行业,从棉纺到毛纺,丝纺以及特种纺织一应俱全……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等,苏秦纺织公司还以投资持股的方式,投资了一大堆机械,交通,畜牧业,种植业等,全面渗透纺织业的原材料到运输,设备等各领域。
国内,可基本找不到第二个纺织企业能够和苏秦纺织公司这样的。
南和纺织公司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南通的纺织行业,南和纺织公司虽然是一面旗子,但是真正支撑起南通纺织行业的还是当地数不清的各种中小纺织工厂以及配套工厂。
而当地无数的中小型纺织工厂……也就意味着有着大量的中小型织布厂或综合纺织企业需要从市面上获得新型棉纱!
但是这年头能够提供新型棉纱的独立厂商可没多少,南通当地更是一家都没有……人家南和纺织公司倒是有新型棉纱出产,但是和几乎所有大型纺织企业一样,他们的新型棉纱根本不对外供货!
如此情况下,安华纺织公司作为松江府里第二家能够提供新型棉纱的独立厂商,受到南通纺织企业的追捧也就理所当然了!
王立清甚至试过一天之内,连续接待过三波来自南通府的纺织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无一例外都是想要求购新型棉纱,甚至想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的。
但是王立清最终不得不婉拒了他们……不是不愿意,而是实在没有剩下的新型棉纱产能了。
如今安华纺纱公司的新型棉纱产能,早就被诸多合作伙伴瓜分干净了……而且为了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建立更多的未来稳定的出货渠道,避免卵蛋被某一家大客户给直接拿捏住。
王立清挑选的合作伙伴总数有二十多家,基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仅仅看价格和对方的实力,还要看对方所处的地区,商品的主要销售区域。
除了对松江本地的五家纺织公司供货外,王立清还向南通的两家工厂供货,又对镇江、苏州、常州、扬州、杭州各地的工厂都有供货。
由此,他们安华纺织公司的新型棉纱客户,从以往的松江府一地,扩展到了多个地方,遍布长江下游南北各地,而且这些客户的销售渠道也是不一样。
和这些客户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后,王立清工厂里现有的新型棉纱产能基本就彻底没有了。
不仅仅是现有产能,未来三个月的预估产能都给先卖了出去……
想要新的多余产能,只能等到三个月后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新型棉纱设备到来后。
只是最后一批的设备到位后所形成的产能也不算多,对于三个月后才有的新产能,王立清必须更加谨慎……biqμgètν
他还是希望利用这些新型棉纱为自家工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赚快钱……
这也是他并没有盲目的把新型棉纱临时散卖,虽然散卖的价格比较高……而是宁愿以相对平价的价格和一个个选中的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长期的稳定战略合作伙伴,这才是王立清所追求的。
毕竟新型棉纱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可能卖出高价赚得多一些,但是两三年后呢?
新型棉纱不可能一直都供不应求的,他已经听闻业内消息,汉天机械公司已经正式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敲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传根据协议,松江第三机械公司将会根据专利授权,生产新型棉纱设备并应用市场……可以想象的,不用几个月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新型设备进入市场。
而他不知道的是,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掠夺市场上的利润,抢在一系列竞争对手之前就把新型棉纱设备的利润吃进更多,汉天机械公司并没有盲目自己生产……哪怕他们自己天天扩产,加班加点也无法短时间内满足全国诸多纺织工业的需求。
他们采取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非常少见的撒网式专利授权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十多家合作厂商,利用合作伙伴的产能来迅速占领市场……合作伙伴每卖出去一台设备,他们都能获得高额的专利授权金。
而且利用合作伙伴抢占市场的行为,还能有效的打击竞争对手……毕竟市场就这么大,被汉天机械公司以及合作伙伴吃了前期最肥的一口肉后,李氏机床公司这些竞争对手辛辛苦苦搞出来新型纺纱机后,估计也就只能啃一些骨头渣子了。
这些纺织设备厂商之间的剧烈竞争,也会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纺织行业。
王立清听到这些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预料到了,自家工厂的好日子,乐观估计也就那么两三年,甚至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只有区区一年多时间的话,光靠新型棉纱的产能,赚得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新型棉纱的两大特征就是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当然了,现在几乎没有新型棉纱工厂会利用这些设备生产廉价货,都是奔着质量更好的高端棉纱去的,这样才能卖出来更高的价格。
但是高端棉纱市场是有限的,而更好的质量有时候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卖出来更高的价格……就算有,市场需求也就那样。
所以王立清认为,光靠高端市场卖高价,本身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让自己的资产迅速暴涨……能多赚一些,但是还不够多!
但是凭借着现在市场上新型棉纱的稀缺性,挑选并发展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到一两年后新型设备大量出现,新型棉纱市场趋向于平稳的时候,那么这些战略合作伙伴就为成为安华纺织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这也是为什么王立清更倾向于和良好的合作伙伴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缘故……因为短时间内是客户需要他……但是长则两三年,短不过一年就是他需要这些客户了。
趁着市场特殊,先抢客户……这是王立清在这一轮纺织业变革浪潮里敲定的主要目标。
目前来说,做的还不错……现有的二十多家主要战略客户都非常不错。
但是这还是不够……市场上有无数的独立纺织厂商,而他王立清只拉了二十几个而已……
他王立清还在持续订购新型棉纱设备呢,今年二月份听闻汉天机械公司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签订专利授权后,他已经正式向松江第三机械公司下了订单……他的订单还是松江机械公司新棉纱设备业务的第一批订单呢。
没办法,当其他人还不知道消息,或者是知道了消息还在犹豫,或者说开会商量,汇报总部等诸多操作的时候,王立清已经当天带着支票找上门去直接签订了采购订单了,连价格都没有多废话。
乐观估计,等六月份汉天机械公司交付最后一批设备后,再到两三个月,也就是八月份或九月份的时候,王立清就能从松江第三机械公司里获得首批新型设备!
而这些设备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王立清几乎把现有以及未来三年内新型棉纱的所有利润全部都准备砸进去。
更多的设备意味着更庞大的产能,而更庞大的产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客户!
所以现阶段而言,如何挖掘并维持更多的客户,是王立清的首要问题。
不过看到历史机遇,并进行快速发展的并不只有王立清的安华纺织公司,还有其他纺织公司,那些大型综合纺织企业不用说了,人家去年开始就搞出来了轰轰烈烈的新型棉纱变革了。
严格来讲,安华纺织公司也不过是后来的效仿者而已……
哪怕是在独立纺纱厂商里,安华纺织公司也不是第一个,甚至都不是松江府里的第一家采用新型棉纱设备生产新型棉纱的厂商,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家去年之前还不怎么起眼,但是今年以来风头极为强劲,比安华纺织公司更风光的‘吕泰纺织公司’。
(本章完)
如远古时期的青铜器出现,并逐渐取代石器,可以说青铜器的出现奠定了封建国家的基础,让人类从远古时期的部落形势逐渐过渡发展到了封建国家模式。
而后来的铁器出现并大规模运用,又催动了人类历史从奴隶时代发展到了封建农业时代。
然后人类就在封建农业时代里又过了几千年,一直到大楚帝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型的纺纱、织布机的出现,直接催动了工业的爆炸式发展,并且这种工业的爆炸式发展,又催动了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造船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
最终诸多行业的需求,又催生了蒸汽机这种生产力增幅利器,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嗯,必须再一次明确:原时空近代英国也好,当代大楚帝国也好,他们的工业革命并不是因蒸汽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是因为更高效率的纺纱机、织布机出现而开始。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不是说有了蒸汽机后才开启的工业革命!
这两者,差别是巨大的。
放在大楚帝国这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时间节点,是可以追溯到大楚帝国正式成立以前的保乡军时代所开启的一系列机械化生产。
正式标志,应该是保乡军时代所设立的襄阳纺织厂,早期保乡军为了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供应大量军服、帐篷等军需纺织品,开始使用襄阳机械厂专门研发生产的新式纺纱机以及织布机。
并在承顺元年正式成立了汉天纺织厂,也就是汉天纺织公司的前身后,因为采用新式纺织设备生产大量的布匹,并把这些布匹大量投入到民用市场里得到爆炸式的增长。
大楚帝国早些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厂,但是真正引起工业化的爆炸式增长,让各种机械设备的生产应用从军工业走向社会民生的实际上是纺织业。
并且在后续的二三十年来,纺织业的重要性从未下降过……纺织业在整个工业体系里,所直接以及间接贡献的经济产值长期稳定超过百分之三十。
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据。biqμgètν
同时纺织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整个工业体系的巨大进步,比如早些年大楚帝国的纺织业里开始大规模应用水动力生产纺织品,这直接导致了水动力机械行业得到了爆炸式增长,而机械设备又带动了钢铁,化工,矿务以及船运乃至早期的马车、轨道马车等发展。
等到承顺二十一年后,随着高压蒸汽机开始大规模应用,纺织行业陆续采用高压蒸汽机取代水动力,作为工厂的动力来源。
仅此一项,就让三大蒸汽机厂商吃的满嘴油,极大幅度的促进了蒸汽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大楚帝国里的纺织工厂可多了去,他们对高压蒸汽机的需求可是极其庞大的。
等到了现在,汉天机械公司又率先研发出来了技术更加先进的纺纱机,为纺织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推动力。
尽管新型纺纱机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并不算太大,但是其生产的新型棉纱依靠更低的生产成本,更优良的质量依旧给纺织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这必然会导致整个棉纺行业的巨大变革,而在这场巨大的变革里,王立清是幸运的……早早的就紧跟了那些大型综合纺织企业的步伐,提前下了新型棉纱设备的订单,成功让安华纺织公司成为了目前国内极少数能够生产新型棉纱的独立棉纱厂商,更是成为了松江城里第三家能够生产新型棉纱的独立棉纱厂商。
这让安华纺织公司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找上门来求购他们的新型棉纱,一开始还是只有松江府当地的纺织企业,很快就有了江北南通地区的纺织企业也找上门来了。
江北南通,这是大楚帝国里一个新型的纺织产业基地……之前安华纺织公司就曾经和合作伙伴尝试在南通地区建立新工厂,只是过程不顺利,结果更是悲剧,投资了二十几万楚元进去,却是因为合作伙伴被牵连,结果投资被深度套牢在债务纠纷里。
鬼知道还能不能把这些投资本金给拿回来,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来……而且就算能够最后拿回来,但是也会导致严重亏损,打官司也是要花钱的,这年头资深的商业律师可不便宜,更别说资金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这二十几万被套牢在债务纠纷了,光是资金成本一年都得好几万呢。
不说安华纺织公司自身的投资失败,且说江南南通,这地方在明朝时期本来就有着相当繁荣的手工纺织业了,当地出产的土布产量非常可观,一年可以达到上百万匹。
只不过在大楚帝国成立后大力扶持松江府,苏州府等江南省地区的工商业发展。
这些地方的纺织工业也在这个浪潮里,迅速转变为机械纺织,竞争力远超土布……而江北南通那边则是因为战争以及后续的税务等一系列的问题,当地纺织业的土布行业遭到重创,随后紧跟着也转型为机械化生产,在承顺七年的时候南通地区的多家本地的纺织工厂更是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当地多家士绅家族合作持股的南和纺织公司,在还一度扭转了江北南通地区的纺织业发展。
当地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也是让南通地区最终从州升级为府的重要因素,承顺十二年,南通州正式升格为南通府,领海门、崇明、如皋、泰兴四县以及南通第一工业区。
州升格为府,同时对各府的辖区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是大楚帝国在十年代时期里经常干的事,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地方行政区域调整,已经废除了所有州级行政模式,形成了标准的省-府-县/区-镇-村五级的地方行政模式。
没有了前朝时期的各种府隶州、省隶州等行政模式。
南通府的发展,是非常典型的纺织业发展,他们的龙头经济,或者说所有的工商业经济都是建立在纺织业之上的。
只不过在整体的竞争力上,还是不如长江南岸的松江和苏州……人家苏州有着号称民营资本第一企业的苏秦纺织公司,而松江虽然没有超大型的纺织企业,但是大型综合纺织企业却是有三家之多……此外还有一大票中小型纺织企业。bigétν
论纺织业综合实力,松江府乃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
南通地区的纺织行业,长期面临这两个强劲对手的竞争,虽然自身发展也一直非常迅速,但是始终被压了一头。
不过即便如此,江北南通府,依旧是整个大楚帝国范围内数得上名号的纺织基地,其纺织业产值全国范围内,能够进入前六之流。
而在它之前的前五,是松江,是苏州,是汉天以及广州和天津。
同时南通府也是纺织业排名前十的诸多城市里,唯一一个以纺织业为核心的城市,因为其他的城市全都是大型的综合工业城市,纺织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也只是他们工业体系当中的一环而已。
但是南通不一样,他们的纺织业就是他们的经济命脉,龙头行业,整个城市的所有工业布局都是围绕着纺织业而进行的,其内的其他产业,基本也都是给纺织业做配套的。
针对纺织行业,南通府也有着诸多优惠政策,力争和松江以及苏州竞争更多的资金以及人才。
之前安华纺织公司在南通进行投资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只不过王立清比较倒霉,选错了合作对象而已。
但是除了王立清这个倒霉蛋外,不少投资商在南通府里干纺织都是干的很不错的……而且当地的纺织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多而小!
他们虽然有一家大型的综合纺织公司,也就是南和纺织公司,但实际上南和纺织公司的规模也不算太大,远远无法和苏秦纺织公司这种庞然大物相提并论。
人家苏秦纺织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员工数量超过十万人,业务类型遍布所有纺织行业,从棉纺到毛纺,丝纺以及特种纺织一应俱全……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等,苏秦纺织公司还以投资持股的方式,投资了一大堆机械,交通,畜牧业,种植业等,全面渗透纺织业的原材料到运输,设备等各领域。
国内,可基本找不到第二个纺织企业能够和苏秦纺织公司这样的。
南和纺织公司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南通的纺织行业,南和纺织公司虽然是一面旗子,但是真正支撑起南通纺织行业的还是当地数不清的各种中小纺织工厂以及配套工厂。
而当地无数的中小型纺织工厂……也就意味着有着大量的中小型织布厂或综合纺织企业需要从市面上获得新型棉纱!
但是这年头能够提供新型棉纱的独立厂商可没多少,南通当地更是一家都没有……人家南和纺织公司倒是有新型棉纱出产,但是和几乎所有大型纺织企业一样,他们的新型棉纱根本不对外供货!
如此情况下,安华纺织公司作为松江府里第二家能够提供新型棉纱的独立厂商,受到南通纺织企业的追捧也就理所当然了!
王立清甚至试过一天之内,连续接待过三波来自南通府的纺织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无一例外都是想要求购新型棉纱,甚至想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的。
但是王立清最终不得不婉拒了他们……不是不愿意,而是实在没有剩下的新型棉纱产能了。
如今安华纺纱公司的新型棉纱产能,早就被诸多合作伙伴瓜分干净了……而且为了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建立更多的未来稳定的出货渠道,避免卵蛋被某一家大客户给直接拿捏住。
王立清挑选的合作伙伴总数有二十多家,基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仅仅看价格和对方的实力,还要看对方所处的地区,商品的主要销售区域。
除了对松江本地的五家纺织公司供货外,王立清还向南通的两家工厂供货,又对镇江、苏州、常州、扬州、杭州各地的工厂都有供货。
由此,他们安华纺织公司的新型棉纱客户,从以往的松江府一地,扩展到了多个地方,遍布长江下游南北各地,而且这些客户的销售渠道也是不一样。
和这些客户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后,王立清工厂里现有的新型棉纱产能基本就彻底没有了。
不仅仅是现有产能,未来三个月的预估产能都给先卖了出去……
想要新的多余产能,只能等到三个月后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新型棉纱设备到来后。
只是最后一批的设备到位后所形成的产能也不算多,对于三个月后才有的新产能,王立清必须更加谨慎……biqμgètν
他还是希望利用这些新型棉纱为自家工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赚快钱……
这也是他并没有盲目的把新型棉纱临时散卖,虽然散卖的价格比较高……而是宁愿以相对平价的价格和一个个选中的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长期的稳定战略合作伙伴,这才是王立清所追求的。
毕竟新型棉纱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可能卖出高价赚得多一些,但是两三年后呢?
新型棉纱不可能一直都供不应求的,他已经听闻业内消息,汉天机械公司已经正式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敲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传根据协议,松江第三机械公司将会根据专利授权,生产新型棉纱设备并应用市场……可以想象的,不用几个月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新型设备进入市场。
而他不知道的是,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掠夺市场上的利润,抢在一系列竞争对手之前就把新型棉纱设备的利润吃进更多,汉天机械公司并没有盲目自己生产……哪怕他们自己天天扩产,加班加点也无法短时间内满足全国诸多纺织工业的需求。
他们采取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非常少见的撒网式专利授权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十多家合作厂商,利用合作伙伴的产能来迅速占领市场……合作伙伴每卖出去一台设备,他们都能获得高额的专利授权金。
而且利用合作伙伴抢占市场的行为,还能有效的打击竞争对手……毕竟市场就这么大,被汉天机械公司以及合作伙伴吃了前期最肥的一口肉后,李氏机床公司这些竞争对手辛辛苦苦搞出来新型纺纱机后,估计也就只能啃一些骨头渣子了。
这些纺织设备厂商之间的剧烈竞争,也会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纺织行业。
王立清听到这些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预料到了,自家工厂的好日子,乐观估计也就那么两三年,甚至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只有区区一年多时间的话,光靠新型棉纱的产能,赚得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新型棉纱的两大特征就是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当然了,现在几乎没有新型棉纱工厂会利用这些设备生产廉价货,都是奔着质量更好的高端棉纱去的,这样才能卖出来更高的价格。
但是高端棉纱市场是有限的,而更好的质量有时候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卖出来更高的价格……就算有,市场需求也就那样。
所以王立清认为,光靠高端市场卖高价,本身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让自己的资产迅速暴涨……能多赚一些,但是还不够多!
但是凭借着现在市场上新型棉纱的稀缺性,挑选并发展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到一两年后新型设备大量出现,新型棉纱市场趋向于平稳的时候,那么这些战略合作伙伴就为成为安华纺织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这也是为什么王立清更倾向于和良好的合作伙伴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缘故……因为短时间内是客户需要他……但是长则两三年,短不过一年就是他需要这些客户了。
趁着市场特殊,先抢客户……这是王立清在这一轮纺织业变革浪潮里敲定的主要目标。
目前来说,做的还不错……现有的二十多家主要战略客户都非常不错。
但是这还是不够……市场上有无数的独立纺织厂商,而他王立清只拉了二十几个而已……
他王立清还在持续订购新型棉纱设备呢,今年二月份听闻汉天机械公司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签订专利授权后,他已经正式向松江第三机械公司下了订单……他的订单还是松江机械公司新棉纱设备业务的第一批订单呢。
没办法,当其他人还不知道消息,或者是知道了消息还在犹豫,或者说开会商量,汇报总部等诸多操作的时候,王立清已经当天带着支票找上门去直接签订了采购订单了,连价格都没有多废话。
乐观估计,等六月份汉天机械公司交付最后一批设备后,再到两三个月,也就是八月份或九月份的时候,王立清就能从松江第三机械公司里获得首批新型设备!
而这些设备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王立清几乎把现有以及未来三年内新型棉纱的所有利润全部都准备砸进去。
更多的设备意味着更庞大的产能,而更庞大的产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客户!
所以现阶段而言,如何挖掘并维持更多的客户,是王立清的首要问题。
不过看到历史机遇,并进行快速发展的并不只有王立清的安华纺织公司,还有其他纺织公司,那些大型综合纺织企业不用说了,人家去年开始就搞出来了轰轰烈烈的新型棉纱变革了。
严格来讲,安华纺织公司也不过是后来的效仿者而已……
哪怕是在独立纺纱厂商里,安华纺织公司也不是第一个,甚至都不是松江府里的第一家采用新型棉纱设备生产新型棉纱的厂商,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家去年之前还不怎么起眼,但是今年以来风头极为强劲,比安华纺织公司更风光的‘吕泰纺织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