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七百零二章 一脚踹飞一个土著

小说: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时间:2024-01-24 02:06:21 源网站:2k小说网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七百零二章一脚踹飞一个土著楚军就在城外,而且城内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层已经下定决心顽抗到底,试图通过坚守很长一段时间,逼得楚军无以为继自行退兵。

  这种事并非是不可能的,毕竟大楚帝国是劳师远征,哪怕可以就近从隔壁的苏门答腊岛调兵过来,但是很多东西尤其是武器装备弹药这些依旧是需要从国内本土补给的。

  一旦战事僵持不下,那么对于围攻巴达维亚城的楚军而言就会非常难受。

  到时候,未必没有进行和谈的机会。

  在海外动兵,尤其是大规模的动兵,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哪怕对于大楚帝国而言都是同样如此。

  尽管大楚帝国国内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连火车和轮船都有了,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即便如此,楚军在海外大规模动兵依旧不容易。

  这也是早些年的时候,大楚帝国会通过设立西洋贸易公司、东洋贸易公司这两家垄断性武装贸易公司分别进行印度、美洲殖民活动的缘故。

  为的就是通过垄断殖民地的贸易获得足够的利润,进而支撑殖民活动,从而减轻官方的海外扩张成本。

  因此荷兰人如果真的能够在巴达维亚城守上一年半载,甚至两三年的话,大楚帝国方面可能还真就会考虑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通过谈判。

  但是荷兰人真的能够守上一年半载甚至好几年吗?

  荷兰人自己是有这个自信,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武器弹药以及粮食等各种物资都应有尽有,同时兵力也相当充足,有着大约三千名荷兰人士兵以及五千多名的爪哇人土着士兵。

  总兵力达到八千多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尤其是对于一个殖民公司而言!

  而各种火炮也不少,城内驻防兵力以及港口炮台,本身就有大小火炮三十多门,后来他们又从港口里弃之不用的战舰里搬上来了五十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

  光是火炮加起来就有八十多门,城内的荷兰人甚至都找不到足够的炮手来使用这么多的火炮。

  充足的兵力再加上数量众多的火炮,还有坚固的城防工事以及充足的弹药以及粮食等补给。

  城内的荷兰人对于守住巴达维亚城有着极大的自信。

  在他们看来,哪怕是楚国人调集三五万兵力来围攻也是打不下来的。

  至于说之前楚军攻打南洋各国土着的时候,每一次攻城都是势如破竹,对此荷兰人表示:老子又不是那些土着,土着的战斗力岂能和我们荷兰人相提并论的?

  荷兰人是如此的自信,而城外的楚军更自信!

  万炳林陆军少将说说话,都没把这些红毛蛮夷放在眼里,至于什么红毛蛮夷的战斗力比土着更高这种事,他也是表示纯属扯澹。

  那些土着们固然不咋地,但是红毛蛮夷同样也不咋地,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在武器装备上,步兵武器同样都是装备火绳枪以及长矛为主,红毛蛮夷的火绳枪顶多就是多一些,或许还会装备一些性能不咋地的燧发枪,但是这种区别在楚军看来都没啥区别……

  因为他们的步兵战斗方式还是停留在同样的层次里:把火枪手和长矛手进行混编,采用密集大纵深方阵进行作战。

  早些年楚军也玩过这种战术,但那都是统一战争中前期的时候了,统一战争后期里,楚军就已经开始列装燧发枪,部分主力部队已经开始采用线列战术了。

  等到承顺二十三年的今天,那就更不用说了,楚军的主力部队都已经开始列装火帽击发枪了,各种线列战术更是玩了二十年,早已经是熟练无比了。

  而在线列步兵的排枪之下,那些混合密集队形的火绳枪手和长矛手们就是活靶子。

  在炮兵装备上,虽然双方使用的都是前装滑膛炮,但即便是前装滑膛炮那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就和原时空里的第一次**战争一样,清军和英军都是使用前装滑膛炮,但是英军的前装滑膛炮全程吊打清军的前装滑膛炮。

  因为双方的火炮性能差距极大。

  而这种性能上的差距,是工业实力所导致的,当清军还在使用各种传统手段铸造生铁火炮的时候,英国已经使用各种工业设备玩钻孔扩径来生产火炮了。

  再加上冶炼技术上的差距,那么就会导致了双方火炮在重量、承受膛压的能力、射击精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原时空里的清军和英军之间的火炮差距,也正是今天荷兰人和楚军之间的差距。

  他们的火炮虽然都是前装滑膛炮,但是性能差距极大。

  甚至实际差距还要更大一些,因为原时空里英军可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木制弹托加金属圆盘引信的榴弹,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实心炮弹以及木制引信榴弹,也没有弹托。

  但是楚军,可是大规模列装了木制弹托加金属圆盘引信的榴弹。

  楚军一向来都非常重视火炮发展,也非常重视榴弹的发展的,打仗的时候一般也是榴弹不要钱一样往外打。

  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军如今的火炮技术,是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到现在,其整体技术水准已经相当于原时空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了。

  相对来说,步兵武器的发展反倒是要缓慢一些,其火帽击发枪大概也就相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水准。

  火炮也好,火枪也好,楚军的装备至少领先荷兰人好几代以上!

  荷兰人现在连靠谱的成熟燧发枪都没有装备,连线列战术都还没开始搞呢,但是楚军都已经开始玩火帽击发枪了。

  早期燧发枪和火帽击发枪之间的差距,按照原时空的说法,那就是至少两百年的差距!

  上述仅仅是武器上的领先,而万炳林陆军少将的自信也不仅仅来源于武器上的领先,还有武器领先所带来的先进战术。

  武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单独的。

  新武器的出现,是能够带来战术上的变革的。

  火绳枪的出现,导致了西班牙方阵、荷兰方阵、瑞典古斯塔夫方阵这种经典的战术。

  燧发枪的出现,导致了线列战术的出现,并在火帽击发枪时代、米尼**时代里发展到巅峰。

  而等到后装**的成熟并使用,那么散兵战术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然后随着弹仓**,机枪,半自动**,自动**等逐步出现,步兵的作战宽度也就越来越大,从间隔三米左右扩大到五米,六米甚至十多米。

  线列时代里,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只有一两千米甚至几百米;而到了普法战争时期,一个师的作战作战只有几公里;但是到了二战时期,一个师的作战宽度可以达到十多公里;至于现代战争里那就更宽了,一个高度机械化的合成师控制数十公里宽,上百公里纵深的战场区域也是常有的事。

  先进武器给楚军,同样带来了战术上的极大变化。

  当荷兰人等一大票欧洲国家还停留在古斯塔夫方阵,顶多就是增加火枪手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八十左右,开始采用不太靠谱的燧发枪师,楚军已经是把线列战术玩出花来了。

  当欧洲那些军队的炮兵部队,还在玩辅助步兵作战,战斗的时候单纯发射实心炮弹攻击数百米外的敌人,甚至连专门的炮兵部队编制都不多的时候,楚军的炮兵部队已经玩了十多年的步炮协同,早已经建立起来各种专业化的炮兵部队。

  并且在战斗中广泛采用榴弹,野战中的炮击距离更是扩大到了一千多米。

  陆军里使用最多的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战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千三百米,其最新生产的改进型,即十三年式甲二型115毫米野战炮,因为加大了仰角,提升了炮膛精度,改进了发射药,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更是可以达到一千九米百米。

  而当代欧洲各国,包括荷兰人他们使用的同级别野战火炮,也就是十二磅野战炮,有效射程还停留在五六百米,多不过七八百米的阶段……就这样往往还比楚军里的十三年式改进型野战炮更加沉重……

  双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从武器再到战术,甚至是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都是全方位的。

  万炳林可不相信对面荷兰人的士兵们能够天天敞开了肚皮随便吃,然后长年累月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这从对面那些荷兰人的体型就能够看的出来。

  尽管距离还有些远,但是万炳林陆军少将通过单筒望远镜,依旧可以清晰的看见对方在城头上的部分士兵。

  这些士兵的身高普遍都不算高,而且也比较瘦弱,不像是楚军这边的士兵,一个个全都是一米七以上,而且身材都非常的壮实。

  这士兵的战斗力强不强,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体型上就能够看的出来。

  不是说牛高马大就一定战斗力强悍,而是说身形瘦弱的士兵们,肯定是伙食不咋地,伙食不咋地就无法接受高强度的日常训练。

  如果日常训练都不充分,非要说他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你信吗?

  而对面的荷兰人士兵,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天天吃饱饭,天天能接受高强度训练的样子。

  连荷兰人士兵都如此,边上的那些爪哇人土着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瘦弱的很,就这种爪哇土着士兵,赤手空拳的情况下,万炳林麾下第十四师的士兵不敢说一个打十个,但是一脚踹过去,踹实了肯定是一脚踹飞一个!

  毕竟他第十四乃是大楚帝国里少数的甲等战备师,选拔新兵的时候条件相对要更高一些。

  同时现在军中的新兵都是帝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可比老一辈强得多,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一米七以上的多了去。

  因此第十四师里的士兵们,平均身高达到了一米七二,比普通部队里的一米六七左右要高不少。

  可比对面的那些荷兰士兵高多了,更比那些爪哇人土着士兵高多了。

  比如现在已经偷偷摸摸逃入城区躲起来的劳伦斯,他具有很典型的荷兰人长相,有着一头浅金色,看上去像是红色一样的头发,蓝色眼睛,鼻子高挺,面孔的轮廓清晰。

  如果身高和后世的北欧人一样高,再穿着得体,注意卫生的话,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欧洲帅哥。

  可惜的是常年在海外殖民地服役讨生活的劳伦斯,浑身上下都是脏兮兮的,并且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而散发着让常人难以忍受的馊臭味,红色的头发都已经油腻的打结,皱巴巴的贴在额头上。

  最重要的是他不高,身高不过一米六三而已,和后世的全球平均身高最高的荷兰人是两码事!

  而其他的荷兰士兵同样也不高,普遍一米六多点,超过一米七的都少。

  协同作战的一些爪哇土着士兵就更矮了,普遍在一米五多左右,达到一米六的都少。

  当然,这也不能真的说他们矮,毕竟这玩意要对比来看……实际上这年头的荷兰人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因为当代全球人类的平均身高都不咋地。

  身高这东西,是建立在丰富而均衡的营养供应上的,在现代社会里除了特殊地区里的贫穷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人们基本都能吃饱饭,一些国家的民众更是能够做到营养均衡,尤其是给孩子补个钙什么的。

  而这样,才能够让人们的身高长起来,吃都吃不饱那是长不高的。

  营养是决定个人身高的最大因素!

  除了人种基因外,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决定了这个地区人们的平均身高。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同辈、父辈的身高,再去看看现在那些零零后的身高,会发现差距很大。

  现在零零后的身高很吓人的,哪怕十几岁的时候普遍都已经超过八零后父母的身高了。

  才十来岁还在上初中的孩子,达到一米八以上的比比皆是,远超过父辈的身高。

  为什么?

  你看看现在零零后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再去看看八零后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就知道了。

  八零后里,除了少数家庭的孩子外,有几个小时候想吃肉就能吃肉的?有几个能从小补钙补到大的?恐怕绝大部分八零后小时候连碳酸钙d3都没见过吧……

  而现在的孩子,不敢说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但是基本的米面肉鱼绝对是想吃就能吃到吐,各种补钙补维生素的东西直接当零食吃……不对,现在的家长一个个都还得哄着吃……

  这种生活,放在二三十年前不敢想象!

  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再加上华夏父母都喜欢给孩子各种补补补,以至于让现代华夏的孩子的身高迅速飙涨。

  这一代年轻人的平均身高,达到了一米七五点七,亚洲第一。

  再过二十年,估计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都能奔着一米八去!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优握的生活水平上的。

  吃都吃不饱,谈何长个子!

  后世人所习以为常的欧美男性动不动就一米八,那是工业革命之后,准确的说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情况。

  欧美地区生活水平持续增高,一代又一代的基因持续优化,最终才出现了动不动就一米八多的平均身高。

  但是在十七世纪中期的现在,这些荷兰人的生活水平可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充足,哪怕是有着北欧人种的基因加持,但实际上身高也就那样,一米六多左右才是常态,超过一米七都少。

  这说的还是平均数据……

  毕竟,你不能拿一些挖墓出来的古代欧洲贵族尸体的身高,作为古代欧洲人的平均身高。

  特定高生活水平群体的个体身高,对于整个社会的平均身高而言没有参考意义!

  就和楚军第十四师的士兵们的平均一米七二的身高,不能代表全军士兵的平均身高,更不能代表全帝国的平均身高一样。

  说实话,如今大楚帝国里除了年轻人比较高外,中老年群体其实都不算高,成年男性一米六多才是普遍。

  具体下来北方身份的偏高一些,南方省份的偏矮一些。

  嗯,这说的还是包括广大贫穷人口在内的平均数据……你非要和我说兵马俑人均一米九,所以秦汉时期也人均一米九,那也是你对的!

  毕竟楚军里很多军官,也都是一米八几的高大帅哥呢……谁家还没几个高个子啊!

  在大楚帝国里,那些年轻一代的军官们基本都是长腿欧巴,要身高有身高,要身材有身材,颜值一般也不太差。

  自古以来报考科举都对考生有颜值要求的,相貌太丑或身体残缺的话都不行。

  大楚帝国也不例外,文官科举有体检,报考军方的三大军校,也要体检。

  长得太丑人家不要……

  所以,大楚帝国里的军官们基本都不丑……再加上身材和**优势,颜值还能再多加好几分。

  同时这些帅哥们,要么是学霸,要么是家庭优握,甚至两者兼备。

  在大楚帝国里要当军官,就要先报考陆军军官学校或海军军官学校或皇家军校,要报考上述三所军校,得拥有高等中学学历。

  而这年头能够上得起高等中学的年轻学子,除了部分一路拿奖学金过来的学霸外,大部分人其实家庭都差不到那里去。

  大楚帝国的高中学费还是挺贵的……

  很多家庭普通,学习也不是特别顶尖,拿不到奖学金的学生,往往会在上了初中后就去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以学习某种专业技能后方便就业。

  不过就算是中专,在大楚帝国里其学历也等同于高中,也能够参加省级科举的。

  实际上,大楚帝国里最近五六年来,新进入官场的年轻一代基层官员里,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中专或高中出身……

  这倒不是说大楚帝国不想要招收更多大学生官员,而是大学生,包括大专生的总数量太少!

  哪怕是施行教育改革这么多年,各种大学也建立起来了几十所了,但是大楚帝国的大学生数量依旧很有限,并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分流到了到了科研、教育序列了。

  就算入仕的大学士官员,大多也直接走省级甚至京畿机构入仕,人家考不中一甲,但是考个三甲还是可以的,就算考不中会试,人家也可以跑去参加省级乡试,入仕后直接从省级衙门里做起,用不着跑到府县基层起步。

  ————

  万炳林就是属于家庭不错,个子也高,颜值也能打的军官群体,他年少的时候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所以才得以入读陆军军官学校。

  从军后运气不错,被分配到了南方地区里服役,先后参加过缅甸战役,南洋一系列的扩张战役,多次立下巨大战功,因此其晋升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一票同龄人。

  当他的一票同学们还是校官的时候,他已经是在今年顺利跨过了准将的门槛,成为了陆军少将,并且还一上来就担任第十四师这个甲等战备师的师长。

  上头对他还是很看重的!

  让他当这个第十四师的师长,就是想要让王炳林拿下巴达维亚城乃至整个爪哇岛。

  毕竟万炳林是陆军里年轻一代将领里最熟悉热带丛林作战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而且军衔也适合,任职履历也适合。

  这是万炳林能够越过一大票人,出任第十四师这个甲等战备师师长的重要原因。

  陆军里准将和少将一大堆,但是熟悉热带丛林作战,并且过往战功资历也能拿得出手的人,那可没真几个!

  万炳林很清楚这一次领兵作战对自己的未来从军生涯很重要,一切顺风顺水的话,那么一切都好说,再过个几年他甚至都有把握更进一步。

  如果作战不利,那么后果可就不太好了,属于典型的迈了大步子扯着蛋,往后恐怕都无法翻身。。

  大楚帝国陆军里的内部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尤其是将官之间的竞争。

  一个将军如果在前线打了败仗,那些明显违法军机军令上军事法庭的不说,只说看似没啥违反军纪的,只是单纯打败仗的基本也会被勒令退役转入预备队,情节轻一些的可能会被调入地方守备部队养老。

  基本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因为陆军里实权位置就这么点,甲等战备师师长的位置更不多,你上了人家就上不去……你上去了如果干的不行,打了败仗后还想要第二次机会?做梦呢!

  后头还有一大堆同样是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等着上位呢,上头不可能给你第二次机会的。

  就一次机会,能干就干,干不了滚蛋!

  万炳林也很清楚,自己只有一次机会!

  成则稳定下来,再积累多几年资历和带兵经验,然后就可以运作去京畿任职,最好是在参谋部里谋取一个职务。

  在京畿里熬几年后,也就可以谋图更进一步了。

  败……这辈子的军事生涯基本也就算结束了!

  上头的大老们,是不会容忍一支甲等战备师打任何性质的败仗的。

  谁要是敢带着一个甲等师打败仗,大老们就敢让谁永世不得翻身!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就是调往地方守备部队养老……万炳林到时候说他宁愿给自己来一枪,也不愿意去地方守备养老!

  他万炳林身为陆军里最为出色的年轻一代将领之一,他丢不起那脸!

  所以,他不会让自己至于那种情况,一旦战败,他就没打算回国,直接在前线**算了,实在是无颜面对家乡父老。

  这一战,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兴许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事,但是对于万炳林陆军少将这个军中新秀而已,这不仅仅是一场上位之战,还是一场生死之战。

  关乎自己的前途未来甚至性命,万炳林自然是谨慎再谨慎,哪怕是率军抵达了巴达维亚城下后,他也没有任何浪战的想法,而是扎扎实实的修筑工事驻防起来等待援军。

  他要做足准备,以狮子搏兔的姿态对巴达维亚城发起进攻!

  所以,他还要等自己麾下的第二批部队以及从国内增援过来的第十三重型炮兵团。

  第十三重型炮兵团里,乃是典型的攻城专用的炮兵团,辖有二十多门两百毫米的重型短管榴弹炮。

  手里没个二十几门两百毫米以上的大家伙,万炳林是绝对不会贸然攻城的。

  杜绝任何意外,不给荷兰人任何希望!

  这就是万炳林的打算!

  而万炳林陆军少将的晋升,让海面上飘着的一群海军将领很不爽……一开始万炳林说要在三十多公里外登陆,让海军等他们几天。

  海军等了,一大票战舰在巴达维亚港口外无所事事漂了五六天。

  这万炳林好不容易抵达城下了,海军还以为他要开始进攻了,没想到还是说要等第二批援军抵达后才开始行动。

  虽然第二批援军已经开始登陆了,但是这些援军可没那么快到位呢。

  尤其是那二十多门两百毫米口径的攻城重炮,现在虽然已经登陆了,但是移动速度跟蜗牛一样在地上慢慢爬着,估计还要好多天才能够抵达巴达维亚城下了。

  如此,海军将领们掐指一算:得,这些陆军土鳖们至少还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够对巴达维亚城发动总攻。

  海军哪有这闲工夫陪他们等下去啊,于是乎留下一部分战舰继续封锁,又拍了一部分小舰队搭载着陆战队跑去东边的香料群岛去了。

  巴达维亚城这边让陆军打,他们海军陆战队去打香料群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