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吃鲜桃一个,不吃酸巴梨半北斗。
——撒尔塔人谚语
尔撒一家人沿着带着半圆弧度的山脊梁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尕阴屲。
尕阴屲的情况和本康差不多,也是一个黄土塬,拥有十来户撒尔塔人和汉人人家、十几块面积不大种着各种庄稼的农田。
尔撒在村里找到了先前从轿子沟迁移到这里定居的撒尔塔朋友马哈散的家。
马哈散看到尔撒全家人衣衫褴褛、风尘仆仆,赶紧热情地请他们进了自己的小院子,先用汤瓶里的清水洗去脸上的尘土,再让进房子里,围坐在土炕上,端上来热茶和煮熟的洋芋。
马哈散一边招呼尔撒、麦里燕和尕娃们吃洋芋(即土豆、马铃薯),一边说道:“这间房子旁边有一间堆放杂物的乔也格。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我就打扫出来。今天晚上你们先将就地住下,等到明天我们在山坡上挖上个窑洞,你们一家子就可以美美地住上自己的格尔了。”
尔撒感激地说道:“给你添麻烦了。”
马哈散笑着说道:“都是一个庄子里乡亲,勃客气了。”
第二天上午,马哈散叫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来到尕阴屲东头的北山坡。他们选择了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先把坡上的黄土铲到坡脚,然后挖出一个竖立的平面,再在这个平面上横向掏洞。
年轻的男人们挥汗如雨地挖掘黄土窑洞。年老的男人们用羊毛加工毡子。女人们在那边用麦秸杆编织帘子,嘴里头还哼唱着民歌“花儿”。
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一间宽敞的窑洞便挖好了。大自然把尕阴屲的黄土夯得很瓷实,质地细密厚实。窑洞的墙面用锄头刮平即刻,不需要再用泥巴糊墙了。
马哈散带着众人把织好的羊毛毡子钉在窑洞的入口处,既可以当作门板,又可以当作门帘。
尔撒和麦里燕把窑洞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用黄土块垒起一个土台子,再铺上麦秸和羊毛毡子就是睡觉的床铺了。他们又在窑洞外边挖了一个小坑,再在坑上放上那口小铁锅,便成为了烧水做饭的灶台。
一个撒尔塔人的新家在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就这样建成了。
晚上,尔撒一家人躺在新家的土炕上面,好像待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满足。
老二、老三和老四很快进入了梦乡。
尔撒、麦里燕和易卜拉欣在昏暗的豆油灯光照下,愉快地说着话。
尔撒心满意足地说道:“易卜拉欣,尕阴屲有睡觉的地方,又有做饭的地方,还有可以开垦的荒地。我们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
易卜拉欣此刻的脑海里却是喧嚣和繁华的河州城:一座座青砖砌墙的大院子,一栋栋明亮宽敞的大瓦房,一条条红砖铺成的街道,一个个摆满了商品的铺子。
易卜拉欣听到父亲的话,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阿达,我咋还是觉得河州城里好。”
麦里燕笑着说道:“尕娃这下开眼界了,心里头也像跑马一样野掉了。尔撒,看你以后咋样管理这个尕娃?”
尔撒认真地说道:“不用管。尕娃将来还要到京城去呢。传说我们的先人阿里就埋在京城里呢。喂,撒马尔罕的小石头呢?”
麦里燕打了一个哈欠,说道:“放心吧,我早就放在衣裳的空空里了。”
尕阴屲村四周的土地全都开垦出来了,属于早先来到这里的人家。
尔撒和麦里燕只有走到更远一点的地方,选择好一点的地方开荒种地。他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筑一块块小梯田,种上冬小麦作为来年的口粮;再在山崖上整理出小小的边角料,种上洋芋、白菜等蔬菜。
尔撒听说村里的阿洪愿意接收小满拉,便让易卜拉欣跟着阿洪继续学习经文。他希望儿子将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闯荡。因此,他打算给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官名(汉语名字)。于是,他仿照汉人起名字排辈分的做法,给易卜拉欣取了一个气势不凡的官名,叫作牛占原,分别给其他几个儿子取名叫作牛占祥、牛占川和牛占海。
尔撒和麦里燕省吃俭用,用省出来的钱供易卜拉欣上学,希望儿子将来做一个光宗耀祖的大官,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人了。
易卜拉欣每天要在山梁上步行3、4里路,到西南庄的汉人私学里识字念书。
一天下午,易卜拉欣放学归来,急急忙忙地跑到自家的地里,认真地询问正在干活的父亲:“阿达,西南庄里的汉人尕娃说我们撒尔塔人是从外国来的,到底是不是啊?”
尔撒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是的。听老人们传说,我们撒尔塔人的祖先是几百年前从西域过来的。”
易卜拉欣显然很不喜欢这个结论,小嘴巴一撅,默默地走到一旁,蹲在地里拔起杂草来。
有一次,易卜拉欣和私学里的几个小伙伴相约要爬上附近最高的山梁,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结果,他们爬上了平时眼中最高的山梁,却意外地发现前面的山梁更高。他们又继续攀爬下一座高峰,结果还是发现前面的山峰更高。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小腿又酸又胀,再也跑不动了。
他们只好坐在山梁上,呆呆地遥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峦。
易卜拉欣的弟弟牛占祥用小手指着东方的一座高山,好奇地问道:“阿哥,那是什么山呀?”
易卜拉欣回答道:“那是凤凰山。我给你们大家背诵一首描写凤凰山的古诗吧。”
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好着呢。”
易卜拉欣站了起来,大声地背诵起来:
“东城指顾凤凰巅,凤去山名不记年。
周室鸣歧归圣化,汉时棂凤自人传。
德裹狂接犹歌圣,毛美超宗谁认贤。
舜日仪庭今又是,西陲遥颂四灵篇。”
小伙伴们纷纷问道:“易卜拉欣,你念的是什么呀?给我们说一说!”
易卜拉欣告诉小伙伴们:“凤凰山坐落在大夏河和牛津河的东岸,从阿娄池梁鸟瞰山形,恰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头东尾西,交、毛、牙三沟之间夹着翅膀,色彩斑斓的地貌就像它美丽的羽毛。
“明代的时候,一个名叫刘承学的山东举人游览了我们河州的山川,高兴之余写下了赞颂河州的凤林八景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站在河州的城头上,指点河州城东的凤凰山巅,讲述凤凰的故事。周朝的时候,凤凰曾经落在歧山。汉朝的时候,美丽的凤凰光顾过这里。狂氏、毛氏这样的俊才也曾欢欣鼓舞。舜、尧这样的盛世如今再现,依然歌颂着麒麟、凤凰、乌龟和巨龙这样的象征太平盛世的灵物。”
小伙伴们无不敬慕地看着易卜拉欣,赞叹道:“你懂的东西真多啊!”
易卜拉欣自豪地说道:“歌颂凤凰山最著名的诗要算明代兵部尚书王竑的《凤凰山》了。
十年不见凤凰山,如今承恩暂得还。
快睹朝阳丹凤翥,争如出岫白云闲。
河源来自昆仑境,地势遥连积石关。
寄语吾乡钟秀者,好临绝顶共跻攀。
“意思是说,由于皇帝的恩德我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了多年未见的凤凰山,快来看啊,火红的丹凤迎着朝阳腾空而起,在白云的衬托下更加多彩多姿。黄河来自巍峨的昆仑山,地势连着雄壮的积石关,家乡优秀的人才快快来吧,让我们共同攀上这壮丽的山顶。”
小伙伴们凝神聆听着易卜拉欣动人的讲述,沐浴在夕阳万道金色的光芒之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写的美丽景色中。
他们眺望着东南方向大山下的河州城,向往着大山以外那个神秘莫测的人世间。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
麦里燕给易卜拉欣穿上了一件黑布挂面的羊皮长袄,在腰间系上用羊毛编织的腰带,在腰带上挂上一把精致的小刀,脚上穿着用牛羊皮制作的里面、填着草末保暖的粗糙皮鞋,把他打扮成一个穿着撒尔塔典型衣服的少年。
学习空余的时间,易卜拉欣跟上父亲一起到远处的塬上放羊。
羊儿低头吃着地上残留的干草。
易卜拉欣和父亲坐在阳面的山坡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唱起了悠扬的“花儿”:
“一买了鞭子二买了马,
三买了梅花的镫了。
一想了大大二想了妈,
三想了连心的肉了。”
尔撒的歌声还在山谷间回荡着,从对面山坡上的本康村里传来了对唱的“花儿”:
“天上的云彩黑下了,
地上的雨点大了。
走在半路上哭下了,
想起个你说下的话了。”
大山里的人们性格内敛,因此心中埋藏了很多的心事。因为无处去诉说心事,他们就会经常对着山川、蓝天和花草吟唱山歌“花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打发自己的孤单和寂寞。
远处的人们听到传过来的“花儿”,不免触景生情,也不管彼此互相认识不认识,便会接着前者的内容续唱起来。
这么一唱一和、连续不断地串联下去,整个山川里到处都响起了幽怨哀伤或者满怀思恋的“花儿”歌声。
尕阴屲干燥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洋芋。种出来的洋芋个头又大,肉质又沙。洋芋可以当做主食,也可以做出名目繁多的菜肴:煮洋芋,炒洋芋丝,炒洋芋片,洋芋饺子,洋芋炖肉,等等。洋芋还可以制作粉条和凉粉。
撒尔塔人把洋芋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尔撒特别喜欢吃洋芋。
易卜拉欣和弟弟们好奇地问道:“阿达,你天天吃洋芋,从来也不破烦啊?”
尔撒哈哈大笑起来。他给孩子们讲起了撒尔塔人和洋芋的故事。
传说撒尔塔人东迁中原汉地的时候,在马背上驮的最贵重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经文,一个就是洋芋。他们千里迢迢地把洋芋带到了河州,既可以作为吃的粮食和蔬菜,又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成为了人畜共享的命蛋蛋。
从那个时候起传授到现今,撒尔塔人与洋芋相依为命,情真意切,难分难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洋芋,就没有撒尔塔人。
河州四周的海拔2000米左右贫瘠干旱的山地,山坡层叠,阴山阳坡交替,日照的时间长,通风透气性好,土质松散,地温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洋芋的生长。
洋芋的产量有多有少,或大或小,阳坡不成阴山有,见苗三分收,土地不亏待人,多少总是有收获的。即使在灾年里,小麦、豆类颗粒无收,洋芋还是可以养育撒尔塔人的。
这里出产的洋芋含淀粉足,营养相当丰富,没有麻辣怪味。那里的小伙子们穿的单薄,体质却个个硬棒,脸蛋黑里透红,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哩。那些丫头们高挑个儿,粉嘟嘟的脸蛋,漂亮又好看,说话声脆音亮。据说除了人种之外,就是因为吃了大量的洋芋。
在河州四周的山区,五斤洋芋可顶替一斤小麦或者玉米。
尔撒继续讲述道。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我们撒尔塔人的英雄米拉尕黑为了国家出征抗敌。
在保卫京城的战斗打得非常吃紧的时候,后方的粮草供应却没有跟上。
统帅米拉尕黑一筹莫展。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的战马开始用前蹄刨土,刨出来许多个洋芋蛋,同时不停地嘶鸣,向战将们报告挖出了久藏在地下、当时人们并不认识的洋芋,补充了军粮和马料。
战将们打败了入侵的敌人,赢得了战争的重大胜利,拯救了城堡、国家和人民。
易卜拉欣和弟弟们瞪着大眼睛,盯着碗里毫不起眼的洋芋,想不到丑不拉几的洋芋竟然有这么大的功效。
每一天的清晨,尔撒带着孩子们到寺里做礼拜去了。麦里燕在炕洞滚烫的灰里埋上几个洋芋。
过上半个时辰,洋芋就烤熟了。
麦里燕用耙子把洋芋掏出来,装到一个筛子里,用嘴吹掉上面的灰尘,然后分给礼拜回来的丈夫和孩子当早餐吃。
每一年的秋后,尕阴屲满山满坡盛开着洋芋的白花和紫花,地愣上面野葱也花开芳香。
这时,尔撒就会从土地里掏出来一些新鲜的洋芋,让麦里燕放到锅里蒸熟,让大家尝鲜,品味一下丰收的喜悦。
麦里燕揭开锅盖的时候,满房子馨香扑鼻,蒸笼里的洋芋裂开了大口子,露出白灿灿、沙乎乎的肉质,像是绽放的牡丹花。
秋末冬初收洋芋的时候,山坡上的果树披着一身金闪闪的黄叶,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远近的山野。
尔撒带着一家老小到地头抢收洋芋。
他们从地埂上薅来一堆干柴草,在地头的塄坎上挖上-个土坑,在安放锅口的地方用干土块堆砌成底大顶小的百孔塔,封顶以后用柴草点火猛烧宝塔。
柴火噼啪爆响,炎炎烈火,袅袅青烟。
等到土块烧得通红的时候,尔撒先掏出灶堂内的柴灰燃物,堵死烧火门,再敲开塔顶的土块,一面用木棒敲碎土块,一面向里面放洋芋。装满洋芋荡平以后用湿土厚厚地封住焐严,不让灶里的热量外泄。
半个小时以后,尔撒从灶门挖开,掏出来洋芋。
那些洋芋外皮金黄,里面洁白透明,散发着浑然野味的香气。
他们一家六口人坐在地头上,开始享用美味的午饭——土闷洋芋。123xyq/read/4/4918/ )
——撒尔塔人谚语
尔撒一家人沿着带着半圆弧度的山脊梁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尕阴屲。
尕阴屲的情况和本康差不多,也是一个黄土塬,拥有十来户撒尔塔人和汉人人家、十几块面积不大种着各种庄稼的农田。
尔撒在村里找到了先前从轿子沟迁移到这里定居的撒尔塔朋友马哈散的家。
马哈散看到尔撒全家人衣衫褴褛、风尘仆仆,赶紧热情地请他们进了自己的小院子,先用汤瓶里的清水洗去脸上的尘土,再让进房子里,围坐在土炕上,端上来热茶和煮熟的洋芋。
马哈散一边招呼尔撒、麦里燕和尕娃们吃洋芋(即土豆、马铃薯),一边说道:“这间房子旁边有一间堆放杂物的乔也格。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我就打扫出来。今天晚上你们先将就地住下,等到明天我们在山坡上挖上个窑洞,你们一家子就可以美美地住上自己的格尔了。”
尔撒感激地说道:“给你添麻烦了。”
马哈散笑着说道:“都是一个庄子里乡亲,勃客气了。”
第二天上午,马哈散叫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来到尕阴屲东头的北山坡。他们选择了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先把坡上的黄土铲到坡脚,然后挖出一个竖立的平面,再在这个平面上横向掏洞。
年轻的男人们挥汗如雨地挖掘黄土窑洞。年老的男人们用羊毛加工毡子。女人们在那边用麦秸杆编织帘子,嘴里头还哼唱着民歌“花儿”。
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一间宽敞的窑洞便挖好了。大自然把尕阴屲的黄土夯得很瓷实,质地细密厚实。窑洞的墙面用锄头刮平即刻,不需要再用泥巴糊墙了。
马哈散带着众人把织好的羊毛毡子钉在窑洞的入口处,既可以当作门板,又可以当作门帘。
尔撒和麦里燕把窑洞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用黄土块垒起一个土台子,再铺上麦秸和羊毛毡子就是睡觉的床铺了。他们又在窑洞外边挖了一个小坑,再在坑上放上那口小铁锅,便成为了烧水做饭的灶台。
一个撒尔塔人的新家在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就这样建成了。
晚上,尔撒一家人躺在新家的土炕上面,好像待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满足。
老二、老三和老四很快进入了梦乡。
尔撒、麦里燕和易卜拉欣在昏暗的豆油灯光照下,愉快地说着话。
尔撒心满意足地说道:“易卜拉欣,尕阴屲有睡觉的地方,又有做饭的地方,还有可以开垦的荒地。我们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
易卜拉欣此刻的脑海里却是喧嚣和繁华的河州城:一座座青砖砌墙的大院子,一栋栋明亮宽敞的大瓦房,一条条红砖铺成的街道,一个个摆满了商品的铺子。
易卜拉欣听到父亲的话,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阿达,我咋还是觉得河州城里好。”
麦里燕笑着说道:“尕娃这下开眼界了,心里头也像跑马一样野掉了。尔撒,看你以后咋样管理这个尕娃?”
尔撒认真地说道:“不用管。尕娃将来还要到京城去呢。传说我们的先人阿里就埋在京城里呢。喂,撒马尔罕的小石头呢?”
麦里燕打了一个哈欠,说道:“放心吧,我早就放在衣裳的空空里了。”
尕阴屲村四周的土地全都开垦出来了,属于早先来到这里的人家。
尔撒和麦里燕只有走到更远一点的地方,选择好一点的地方开荒种地。他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筑一块块小梯田,种上冬小麦作为来年的口粮;再在山崖上整理出小小的边角料,种上洋芋、白菜等蔬菜。
尔撒听说村里的阿洪愿意接收小满拉,便让易卜拉欣跟着阿洪继续学习经文。他希望儿子将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闯荡。因此,他打算给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官名(汉语名字)。于是,他仿照汉人起名字排辈分的做法,给易卜拉欣取了一个气势不凡的官名,叫作牛占原,分别给其他几个儿子取名叫作牛占祥、牛占川和牛占海。
尔撒和麦里燕省吃俭用,用省出来的钱供易卜拉欣上学,希望儿子将来做一个光宗耀祖的大官,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人了。
易卜拉欣每天要在山梁上步行3、4里路,到西南庄的汉人私学里识字念书。
一天下午,易卜拉欣放学归来,急急忙忙地跑到自家的地里,认真地询问正在干活的父亲:“阿达,西南庄里的汉人尕娃说我们撒尔塔人是从外国来的,到底是不是啊?”
尔撒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是的。听老人们传说,我们撒尔塔人的祖先是几百年前从西域过来的。”
易卜拉欣显然很不喜欢这个结论,小嘴巴一撅,默默地走到一旁,蹲在地里拔起杂草来。
有一次,易卜拉欣和私学里的几个小伙伴相约要爬上附近最高的山梁,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结果,他们爬上了平时眼中最高的山梁,却意外地发现前面的山梁更高。他们又继续攀爬下一座高峰,结果还是发现前面的山峰更高。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小腿又酸又胀,再也跑不动了。
他们只好坐在山梁上,呆呆地遥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峦。
易卜拉欣的弟弟牛占祥用小手指着东方的一座高山,好奇地问道:“阿哥,那是什么山呀?”
易卜拉欣回答道:“那是凤凰山。我给你们大家背诵一首描写凤凰山的古诗吧。”
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好着呢。”
易卜拉欣站了起来,大声地背诵起来:
“东城指顾凤凰巅,凤去山名不记年。
周室鸣歧归圣化,汉时棂凤自人传。
德裹狂接犹歌圣,毛美超宗谁认贤。
舜日仪庭今又是,西陲遥颂四灵篇。”
小伙伴们纷纷问道:“易卜拉欣,你念的是什么呀?给我们说一说!”
易卜拉欣告诉小伙伴们:“凤凰山坐落在大夏河和牛津河的东岸,从阿娄池梁鸟瞰山形,恰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头东尾西,交、毛、牙三沟之间夹着翅膀,色彩斑斓的地貌就像它美丽的羽毛。
“明代的时候,一个名叫刘承学的山东举人游览了我们河州的山川,高兴之余写下了赞颂河州的凤林八景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站在河州的城头上,指点河州城东的凤凰山巅,讲述凤凰的故事。周朝的时候,凤凰曾经落在歧山。汉朝的时候,美丽的凤凰光顾过这里。狂氏、毛氏这样的俊才也曾欢欣鼓舞。舜、尧这样的盛世如今再现,依然歌颂着麒麟、凤凰、乌龟和巨龙这样的象征太平盛世的灵物。”
小伙伴们无不敬慕地看着易卜拉欣,赞叹道:“你懂的东西真多啊!”
易卜拉欣自豪地说道:“歌颂凤凰山最著名的诗要算明代兵部尚书王竑的《凤凰山》了。
十年不见凤凰山,如今承恩暂得还。
快睹朝阳丹凤翥,争如出岫白云闲。
河源来自昆仑境,地势遥连积石关。
寄语吾乡钟秀者,好临绝顶共跻攀。
“意思是说,由于皇帝的恩德我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了多年未见的凤凰山,快来看啊,火红的丹凤迎着朝阳腾空而起,在白云的衬托下更加多彩多姿。黄河来自巍峨的昆仑山,地势连着雄壮的积石关,家乡优秀的人才快快来吧,让我们共同攀上这壮丽的山顶。”
小伙伴们凝神聆听着易卜拉欣动人的讲述,沐浴在夕阳万道金色的光芒之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写的美丽景色中。
他们眺望着东南方向大山下的河州城,向往着大山以外那个神秘莫测的人世间。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
麦里燕给易卜拉欣穿上了一件黑布挂面的羊皮长袄,在腰间系上用羊毛编织的腰带,在腰带上挂上一把精致的小刀,脚上穿着用牛羊皮制作的里面、填着草末保暖的粗糙皮鞋,把他打扮成一个穿着撒尔塔典型衣服的少年。
学习空余的时间,易卜拉欣跟上父亲一起到远处的塬上放羊。
羊儿低头吃着地上残留的干草。
易卜拉欣和父亲坐在阳面的山坡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唱起了悠扬的“花儿”:
“一买了鞭子二买了马,
三买了梅花的镫了。
一想了大大二想了妈,
三想了连心的肉了。”
尔撒的歌声还在山谷间回荡着,从对面山坡上的本康村里传来了对唱的“花儿”:
“天上的云彩黑下了,
地上的雨点大了。
走在半路上哭下了,
想起个你说下的话了。”
大山里的人们性格内敛,因此心中埋藏了很多的心事。因为无处去诉说心事,他们就会经常对着山川、蓝天和花草吟唱山歌“花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打发自己的孤单和寂寞。
远处的人们听到传过来的“花儿”,不免触景生情,也不管彼此互相认识不认识,便会接着前者的内容续唱起来。
这么一唱一和、连续不断地串联下去,整个山川里到处都响起了幽怨哀伤或者满怀思恋的“花儿”歌声。
尕阴屲干燥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洋芋。种出来的洋芋个头又大,肉质又沙。洋芋可以当做主食,也可以做出名目繁多的菜肴:煮洋芋,炒洋芋丝,炒洋芋片,洋芋饺子,洋芋炖肉,等等。洋芋还可以制作粉条和凉粉。
撒尔塔人把洋芋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尔撒特别喜欢吃洋芋。
易卜拉欣和弟弟们好奇地问道:“阿达,你天天吃洋芋,从来也不破烦啊?”
尔撒哈哈大笑起来。他给孩子们讲起了撒尔塔人和洋芋的故事。
传说撒尔塔人东迁中原汉地的时候,在马背上驮的最贵重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经文,一个就是洋芋。他们千里迢迢地把洋芋带到了河州,既可以作为吃的粮食和蔬菜,又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成为了人畜共享的命蛋蛋。
从那个时候起传授到现今,撒尔塔人与洋芋相依为命,情真意切,难分难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洋芋,就没有撒尔塔人。
河州四周的海拔2000米左右贫瘠干旱的山地,山坡层叠,阴山阳坡交替,日照的时间长,通风透气性好,土质松散,地温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洋芋的生长。
洋芋的产量有多有少,或大或小,阳坡不成阴山有,见苗三分收,土地不亏待人,多少总是有收获的。即使在灾年里,小麦、豆类颗粒无收,洋芋还是可以养育撒尔塔人的。
这里出产的洋芋含淀粉足,营养相当丰富,没有麻辣怪味。那里的小伙子们穿的单薄,体质却个个硬棒,脸蛋黑里透红,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哩。那些丫头们高挑个儿,粉嘟嘟的脸蛋,漂亮又好看,说话声脆音亮。据说除了人种之外,就是因为吃了大量的洋芋。
在河州四周的山区,五斤洋芋可顶替一斤小麦或者玉米。
尔撒继续讲述道。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我们撒尔塔人的英雄米拉尕黑为了国家出征抗敌。
在保卫京城的战斗打得非常吃紧的时候,后方的粮草供应却没有跟上。
统帅米拉尕黑一筹莫展。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的战马开始用前蹄刨土,刨出来许多个洋芋蛋,同时不停地嘶鸣,向战将们报告挖出了久藏在地下、当时人们并不认识的洋芋,补充了军粮和马料。
战将们打败了入侵的敌人,赢得了战争的重大胜利,拯救了城堡、国家和人民。
易卜拉欣和弟弟们瞪着大眼睛,盯着碗里毫不起眼的洋芋,想不到丑不拉几的洋芋竟然有这么大的功效。
每一天的清晨,尔撒带着孩子们到寺里做礼拜去了。麦里燕在炕洞滚烫的灰里埋上几个洋芋。
过上半个时辰,洋芋就烤熟了。
麦里燕用耙子把洋芋掏出来,装到一个筛子里,用嘴吹掉上面的灰尘,然后分给礼拜回来的丈夫和孩子当早餐吃。
每一年的秋后,尕阴屲满山满坡盛开着洋芋的白花和紫花,地愣上面野葱也花开芳香。
这时,尔撒就会从土地里掏出来一些新鲜的洋芋,让麦里燕放到锅里蒸熟,让大家尝鲜,品味一下丰收的喜悦。
麦里燕揭开锅盖的时候,满房子馨香扑鼻,蒸笼里的洋芋裂开了大口子,露出白灿灿、沙乎乎的肉质,像是绽放的牡丹花。
秋末冬初收洋芋的时候,山坡上的果树披着一身金闪闪的黄叶,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远近的山野。
尔撒带着一家老小到地头抢收洋芋。
他们从地埂上薅来一堆干柴草,在地头的塄坎上挖上-个土坑,在安放锅口的地方用干土块堆砌成底大顶小的百孔塔,封顶以后用柴草点火猛烧宝塔。
柴火噼啪爆响,炎炎烈火,袅袅青烟。
等到土块烧得通红的时候,尔撒先掏出灶堂内的柴灰燃物,堵死烧火门,再敲开塔顶的土块,一面用木棒敲碎土块,一面向里面放洋芋。装满洋芋荡平以后用湿土厚厚地封住焐严,不让灶里的热量外泄。
半个小时以后,尔撒从灶门挖开,掏出来洋芋。
那些洋芋外皮金黄,里面洁白透明,散发着浑然野味的香气。
他们一家六口人坐在地头上,开始享用美味的午饭——土闷洋芋。123xyq/read/4/4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