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李世民就已将那新型粮种下发各灾区,督促灾区官民种植下去。</p>
灾区的土地情况并不乐观,是以李世民一直担忧这新型粮种能否产出粮食。</p>
如今陇右来了奏报,李世民立时高兴起来。</p>
从王德手里接过了陇右的奏章,李世民展开扫了一眼。</p>
陇右地方官员奏报,最早种植的土豆,现在已经成熟,当地百姓正组织收获粮食。</p>
李世民估摸着时间,从发下粮种到现在,也不过四个月不到的时间。</p>
他不禁感叹一声:“这新型粮食竟有如此厉害,这么短便有成果了。”</p>
王德脸上挂着笑:“太子殿下不是早说了么,这粮食几个月时间便可成熟……”</p>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又低头看了下去。</p>
当他看到这土豆的产量时,不禁“咦”了一声。</p>
揉了揉眼,又来回看了两遍,他再将奏章递给王德:“你来替朕瞧瞧,这上面写的是,亩产千斤?”</p>
这奏章上面所书的粮食产量,实在夸张得不太像话。</p>
要知道,寻常田地,能达到亩产百斤,已是极为上乘的土地了。</p>
而这灾区的田地,本就是肥力流失,质量较差的土地,按说种粮产量,绝不会太高。</p>
如今这土豆竟在这种土地里,有这般产量,李世民自然不敢相信。</p>
王德将奏章接了过去,看了一眼后,也略带疑惑地点了点头:“倒是没错,的确写的是亩产千斤。”</p>
李世民愣了片刻:“这陇右的地方官员,该不是写错了吧?还是他们在谎报产粮情况?”</p>
王德笑着摇头:“这该不会的,这粮种乃是太子献上的,谎报收成又有什么好处?”</p>
寻常年间,地方官员常有谎报收成的情况,因为粮食收成,会影响官员的考绩。</p>
可这陇右地区,刚刚经受灾情,官员考绩要重新衡定,这般虚报收成,压根没有意义。</p>
再说,谎报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没有人会谎报一个这么假的数值。</p>
李世民正自纳闷,那王德已在刚刚送来的奏章堆里翻了起来:“陛下,老奴方才瞧见,关内地区也有奏报粮食收成,咱们比对一番,便知真伪。”</p>
说着,他已从那堆奏章中,翻出另一份来,呈给了李世民。</p>
李世民展开奏章,直接翻到收成产量一页。</p>
那上面赫然也写着,新型粮食,亩产近千斤,实乃骇人至极。</p>
“这……竟是真的?”</p>
这时候,李世民先前的担忧,全都转作了喜悦和震惊。</p>
亩产千斤,这已是以前粮产的十倍。</p>
再结合灾区土地问题,这土豆的产量,显然还要高于这个数字。</p>
“在灾区都有如此高的产量,若是推广至其他地方……”</p>
李世民这时候已魂飞天外,幻想着这高产作物在那些土地优渥地区的产出。</p>
老太监王德也很是激动:“陛下,咱们大唐……恐怕再不会缺粮食了……”</p>
“不会……再缺粮食?”</p>
李世民有些愣神,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李世民决没有想到,这个难题竟这么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p>
李承乾当初曾说过,这些新型作物,都是极为高产的优良品种。</p>
对此李世民倒并不怀疑,他相信李承乾不会在这种民生大计上说谎。</p>
但即便早有预想,李世民也没想到,这所谓的“高产”,竟是远超普通粮食十倍的产出!</p>
“好,太好了!”</p>
李世民忍不住振声称赞,这一刻,他已等了太久太久了。</p>
有了这高产粮食,大唐便再无饥荒了,他李世民,也不用再受那些世家掣肘了。</p>
再往远了看,只靠这高产粮食一项功绩,他李世民便足以青史留名了。</p>
想到这里,李世民赶忙叫道:“快,快召太子晋见,朕……朕要当面嘉奖!”</p>
“陛下。”王德上得前来,又拾起桌上的另外几封奏章,“要不要先看完这些,这是北境诸州发来的奏报,该是呈报那望远镜之事……”</p>
李世民顿了一顿:“北境战事?这望远镜似乎也是承乾献上的宝贝……”</p>
他立马接过奏章,打了开来。</p>
第一份奏章,乃是幽州长史呈上来的,奏章中提到,望远镜一到幽州,立时起到了大作用。</p>
边关将领利用这望远镜,组织起相隔数里的防线,很快遏止了突厥游骑犯边闹事。</p>
最近这一个月来,已连续阻挡了近十次突厥犯关,捉拿突厥散骑近百人。</p>
放下奏章,李世民已是大喜过望:“好,看来承乾又立一天功,有了这望远镜,北境边防终于能稳住了。”</p>
再接过剩余的几封奏章,都是北境各州的地方官员上呈的奏报,内容多是如此,这望远镜在抗击突厥游骑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p>
将这些奏章一一阅览完毕,李世民再也等不及了:“快,召见太子晋见!”</p>
……</p>
李承乾一脸懵逼地从东宫赶到甘露殿,入眼便见李世民正在甘露殿中走来走去。</p>
见李世民这般表现,李承乾满心好奇,这又是遇着什么事了?</p>
“父皇,您找我……”</p>
一走了进去,还没顾得上见礼,那李世民已大步冲了上来。</p>
“承乾,你可知……”</p>
李世民噼里啪啦说了一通,差点没将李承乾说懵。</p>
仔细听了下来,他才知道,原来李世民今日召自己,是要来报喜的。</p>
第一批粮食已有收获,而望远镜也在北境战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p>
看李世民与老太监王德那一脸的笑意,李承乾忍不住要吐槽,这两人当真是大惊小怪,自己不早就给他们提过醒了么……</p>
洋洋洒洒地夸赞了一通,李世民终于正常了些,坐回自己的书桌后,他这才整了整衣冠,拍了桌子,豪迈问道:“说吧,你要朕如何赏你?”</p>
“赏?”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当初献上望远镜的时候,李世民的确保证过,只要能防住突厥游骑,便要嘉奖于他。</p>
这阵子忙于处理舆论风波,李承乾已将这事给忘了个干净。</p>
这么说来,是得好好想一想,要个什么奖赏了……?</p>
<!--17K::--></p>sxbiquge/read/61/61959/ )
灾区的土地情况并不乐观,是以李世民一直担忧这新型粮种能否产出粮食。</p>
如今陇右来了奏报,李世民立时高兴起来。</p>
从王德手里接过了陇右的奏章,李世民展开扫了一眼。</p>
陇右地方官员奏报,最早种植的土豆,现在已经成熟,当地百姓正组织收获粮食。</p>
李世民估摸着时间,从发下粮种到现在,也不过四个月不到的时间。</p>
他不禁感叹一声:“这新型粮食竟有如此厉害,这么短便有成果了。”</p>
王德脸上挂着笑:“太子殿下不是早说了么,这粮食几个月时间便可成熟……”</p>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又低头看了下去。</p>
当他看到这土豆的产量时,不禁“咦”了一声。</p>
揉了揉眼,又来回看了两遍,他再将奏章递给王德:“你来替朕瞧瞧,这上面写的是,亩产千斤?”</p>
这奏章上面所书的粮食产量,实在夸张得不太像话。</p>
要知道,寻常田地,能达到亩产百斤,已是极为上乘的土地了。</p>
而这灾区的田地,本就是肥力流失,质量较差的土地,按说种粮产量,绝不会太高。</p>
如今这土豆竟在这种土地里,有这般产量,李世民自然不敢相信。</p>
王德将奏章接了过去,看了一眼后,也略带疑惑地点了点头:“倒是没错,的确写的是亩产千斤。”</p>
李世民愣了片刻:“这陇右的地方官员,该不是写错了吧?还是他们在谎报产粮情况?”</p>
王德笑着摇头:“这该不会的,这粮种乃是太子献上的,谎报收成又有什么好处?”</p>
寻常年间,地方官员常有谎报收成的情况,因为粮食收成,会影响官员的考绩。</p>
可这陇右地区,刚刚经受灾情,官员考绩要重新衡定,这般虚报收成,压根没有意义。</p>
再说,谎报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没有人会谎报一个这么假的数值。</p>
李世民正自纳闷,那王德已在刚刚送来的奏章堆里翻了起来:“陛下,老奴方才瞧见,关内地区也有奏报粮食收成,咱们比对一番,便知真伪。”</p>
说着,他已从那堆奏章中,翻出另一份来,呈给了李世民。</p>
李世民展开奏章,直接翻到收成产量一页。</p>
那上面赫然也写着,新型粮食,亩产近千斤,实乃骇人至极。</p>
“这……竟是真的?”</p>
这时候,李世民先前的担忧,全都转作了喜悦和震惊。</p>
亩产千斤,这已是以前粮产的十倍。</p>
再结合灾区土地问题,这土豆的产量,显然还要高于这个数字。</p>
“在灾区都有如此高的产量,若是推广至其他地方……”</p>
李世民这时候已魂飞天外,幻想着这高产作物在那些土地优渥地区的产出。</p>
老太监王德也很是激动:“陛下,咱们大唐……恐怕再不会缺粮食了……”</p>
“不会……再缺粮食?”</p>
李世民有些愣神,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李世民决没有想到,这个难题竟这么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p>
李承乾当初曾说过,这些新型作物,都是极为高产的优良品种。</p>
对此李世民倒并不怀疑,他相信李承乾不会在这种民生大计上说谎。</p>
但即便早有预想,李世民也没想到,这所谓的“高产”,竟是远超普通粮食十倍的产出!</p>
“好,太好了!”</p>
李世民忍不住振声称赞,这一刻,他已等了太久太久了。</p>
有了这高产粮食,大唐便再无饥荒了,他李世民,也不用再受那些世家掣肘了。</p>
再往远了看,只靠这高产粮食一项功绩,他李世民便足以青史留名了。</p>
想到这里,李世民赶忙叫道:“快,快召太子晋见,朕……朕要当面嘉奖!”</p>
“陛下。”王德上得前来,又拾起桌上的另外几封奏章,“要不要先看完这些,这是北境诸州发来的奏报,该是呈报那望远镜之事……”</p>
李世民顿了一顿:“北境战事?这望远镜似乎也是承乾献上的宝贝……”</p>
他立马接过奏章,打了开来。</p>
第一份奏章,乃是幽州长史呈上来的,奏章中提到,望远镜一到幽州,立时起到了大作用。</p>
边关将领利用这望远镜,组织起相隔数里的防线,很快遏止了突厥游骑犯边闹事。</p>
最近这一个月来,已连续阻挡了近十次突厥犯关,捉拿突厥散骑近百人。</p>
放下奏章,李世民已是大喜过望:“好,看来承乾又立一天功,有了这望远镜,北境边防终于能稳住了。”</p>
再接过剩余的几封奏章,都是北境各州的地方官员上呈的奏报,内容多是如此,这望远镜在抗击突厥游骑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p>
将这些奏章一一阅览完毕,李世民再也等不及了:“快,召见太子晋见!”</p>
……</p>
李承乾一脸懵逼地从东宫赶到甘露殿,入眼便见李世民正在甘露殿中走来走去。</p>
见李世民这般表现,李承乾满心好奇,这又是遇着什么事了?</p>
“父皇,您找我……”</p>
一走了进去,还没顾得上见礼,那李世民已大步冲了上来。</p>
“承乾,你可知……”</p>
李世民噼里啪啦说了一通,差点没将李承乾说懵。</p>
仔细听了下来,他才知道,原来李世民今日召自己,是要来报喜的。</p>
第一批粮食已有收获,而望远镜也在北境战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p>
看李世民与老太监王德那一脸的笑意,李承乾忍不住要吐槽,这两人当真是大惊小怪,自己不早就给他们提过醒了么……</p>
洋洋洒洒地夸赞了一通,李世民终于正常了些,坐回自己的书桌后,他这才整了整衣冠,拍了桌子,豪迈问道:“说吧,你要朕如何赏你?”</p>
“赏?”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当初献上望远镜的时候,李世民的确保证过,只要能防住突厥游骑,便要嘉奖于他。</p>
这阵子忙于处理舆论风波,李承乾已将这事给忘了个干净。</p>
这么说来,是得好好想一想,要个什么奖赏了……?</p>
<!--17K::--></p>sxbiquge/read/61/6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