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 第287章 洪熙

小说:胡善围 作者:暮兰舟 更新时间:2022-04-30 13:15:59 源网站:新笔趣阁
  永乐帝戎马一生, 青少年时作为藩王守护燕地, 保家卫国;中年时起兵靖难, 夺得皇位;之后对内励精图治, 对外以战为防守, 在位二十一年,就有六次亲征, 最终, 他死在征途, 而非病床上,算是死得其所。</p>

  榆木川远在蒙古,得知永乐帝死讯, 太子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以迎接皇帝的龙舆为名, 把皇太孙朱瞻基打发出去,还把一枚小印给了长子:</p>

  “此乃大行皇帝初授我者,今吾以授汝, 但有事报来, 即用此识。”</p>

  已经去世的皇帝叫大行皇帝,因为此时礼部还未给永乐帝选谥号, 是在去世和确定谥号期间的临时尊称。</p>

  这是太子监国用的印章。</p>

  朱瞻基接过印章,太子又道:“北上凶险, 除了要防范瓦剌人惊扰龙舆,也要防着汉王和赵王的残余势力乘机作乱,故, 你出城时,将两万八千幼军带上,一路保护。”</p>

  两万八千幼军经历了倭寇之战后变得强悍起来,有了军魂,从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三年前跟着皇太孙来到北京,一直在紫禁城作为禁军之一的府军前卫巡逻大内,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p>

  朱瞻基有些犹豫,说道:“大行皇帝在北征中去世,带走六十万大军,如今京城防守空虚,且赵王还在京城,尚未就藩,赵王府就有两队护卫,人数近两万人,万一……父亲,就留下幼军守护宫廷吧,儿子不用带那么多护卫。”</p>

  此乃朱瞻基肺腑之言,如今的局势,只要太子顺利登基,无论皇室和国家都会平稳过度,免于动荡。</p>

  但是太子被亲爹压制太久了,永乐帝去世,皇室有两个储君等着继承皇位!</p>

  赵王已经被太子暗地里设计“收拾”过了,虽然赵王还没有就藩,但是赵王是藩王,皇太孙是储君,对于太子而言,谁的威胁更大?</p>

  当然是皇太孙了。</p>

  所以,太子忌惮皇太孙,在继承皇位的关键时刻,赶紧把皇太孙和幼军打发出京城。</p>

  太子心中如此想,嘴上却说道:“孝字当先,迎接大行皇帝的龙舆要紧,孤已经下令,命宁阳侯和阳武侯先率三千骑兵回北京防护,还派了驸马沐昕去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还有西宁侯宋琥(也是一个驸马)协助魏国公守备南京,孤已经安排妥当,你莫要担心,专心迎接大行皇帝。”</p>

  其实英国公张辅也在亲征大军里,论威望和武力,这几个侯爵和驸马如何比得过永乐朝最出众的将星英国公?</p>

  但是太子就是不敢召英国公入京城,明显是害怕英国公和汉王有旧,虽然英国公张辅已经把小女儿献给太子当侧妃来表示忠心了,但太子还是不敢相信英国公,宁可退而求其次召回宁阳侯和阳武侯。</p>

  这种的道道,皇太孙心如明镜,见太子执意如此,想起太子妃的叮嘱,莫要和父亲唱反调,便不再提,领命而去。</p>

  现在的父亲,已经不是过去的父亲了。</p>

  对于父亲而言,我,汉王,赵王,都是威胁。</p>

  临行前,皇太孙抱着三岁的女儿亲了亲,叮嘱阿雷,“你每日去太子妃那里晨昏定省,不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有人若要试探你,不用理会,只管为大行皇帝举哀便是,等我回来。”</p>

  皇太孙和幼军都要走了,阿雷如何不明白太子的意思?只叹皇室之内无新事,后辈人重复着前辈的做的事情,哪怕当年对此多么痛恨,等到自己成为上位者,便会不由自主的重复、甚至,变本加厉。</p>

  阿雷预感到艰难的日子要来了,当皇太孙变成新的太子,当年东宫吃的苦头、遇到的困难,估摸要全部走一遍了。</p>

  两人过了六年神仙眷侣般的日子,说好了共甘共苦,甜了六年,到了苦的时候了。</p>

  阿雷如临大敌,“我知道的,你不用担心,我会稳住皇太孙宫。你在外头要自己保重。”</p>

  朱瞻基遂带着幼军连夜出城,往漠北方向而去。</p>

  皇太孙一走,太子就开始预备登基了。</p>

  八月十一,京城文武百官集体上书,劝太子朱高炽登基,其辞曰:</p>

  “自昔帝王之垂统,皆传嫡长以兴邦(肯定太子无可挑剔的出身)……恭维大行皇帝文武圣神,高明广大……诚以皇太子殿下嫡长仁明……受抚军、监国之大权,摄尊祖配天之大祀(肯定太子监国时的优秀表现)……大行皇帝遗命殿下早登大宝(肯定太子合法继承皇位)……”</p>

  这份劝进书其实不是给太子看的,而是发在邸报里,给天下人看的,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继承皇位是出身独一无二、治国有道、且合法继承三大理由。</p>

  按照规矩,第一次劝进肯定要以正在丧父的哀伤之中而拒绝的。</p>

  太子当然想登基了,不过形式还是要走的。</p>

  次日,文武百官开始第二次上书劝进,太子依然以哀伤的理由拒绝。</p>

  八月十三,在京城的赵王朱高燧单独上了劝进表,连同文武百官的第三张劝进书一起送入东宫。</p>

  赵王单独上书,实属无奈。</p>

  赵王被太子大哥收拾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他疯了才会用给父亲投毒、弑父的方法谋反,捏造继位诏书的拙劣方法去谋反!</p>

  他没有做。</p>

  可是,赵王的岳父大人是黔国公沐晟,镇守西南多年。赵王这些年来,一直镇守在北京,无论军政都有根基,势力强大。赵王当然有争一争的心思,但是弑父杀兄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他有底线的。</p>

  不过太子忌惮赵王啊,他被汉王弄得杯弓蛇影,根本不相信三弟。</p>

  于是,太子趁着永乐帝第五次亲征,他负责监国,大权在握的时候对赵王下手了,栽赃弑父谋反的罪名,将赵王在京城的军政势力连根拔起,连宫廷的耳目都一并除了。</p>

  然后,故技重施,跪地乞求永乐帝放过赵王,“都是下面人的错”。</p>

  太子得名又得利,赵王从此对太子刮目相看,胆小窝囊、妇人之仁都是假象,大哥的隐忍谋略,他和汉王加起来都比不上。</p>

  你大哥永远是你大哥。我们兄弟两个都玩不过大哥。</p>

  现在亲爹死了,唯一保护伞倒了,再一瞧,哟,连皇太孙和幼军都被打发出京城去了漠北。</p>

  连亲儿子的防备,赵王顿时有种危机感,害怕太子登基后来个秋后算账,找他这个三弟的麻烦,赶紧上书劝太子大哥登基,说“天位不可久虚,生民不可无主”,表示臣服,没有二心。</p>

  除了这个,赵王还捎信给山东乐安州的二哥汉王,要汉王赶紧上书劝太子继位,争一个从龙之功,将来兄弟两个要在大哥手里讨生活了,要有眼色啊!</p>

  赵王从小就将汉王视为榜样,觉得二哥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兵法卓绝,可是汉王收到信后,立刻</p>

  焚毁,就像没收到似的,只是一味在王府举哀,根本没有写劝进表。</p>

  经历了丧子之痛,汉王依然是骄傲的性格,心想老子跪天跪地跪父母,才不会跪大哥,老子就不肯上书,有本事你登基之后给老子按上一个谋反杀了我啊!</p>

  杀了倒干净,让世人看清你虚伪!</p>

  由于汉王不肯上书,太子有些尴尬,他一直等二弟的反应,等两个弟弟都上书了,他就答应登基。</p>

  现在怎么办?尴尬了。</p>

  太子没得办法,只得三请三辞,说“夫国有大戚,四海生民如丧考妣,况于父子情当何如?予惟亮汝之忠,汝尚体予之哀恳,所请不允。”</p>

  八月十四日,大臣,京城名士老人等继续劝进,说“夫为天下国家者,其孝在于安宗社、固基业以为重。忽其重计,圣贤之孝,殆不如此。”</p>

  说你把社稷江山治理好,这就是最大的孝了,赶紧登基吧!</p>

  都第四次了,不能再推了。</p>

  八月十五,正值中秋节,太子朱高炽登基,大赦天下。宣布父亲永乐帝的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与妻子仁孝皇后合葬长陵(后来明世宗,也就是喜欢修仙嗑/药的嘉靖皇帝时改庙号为成祖,后人把永乐帝统称明成祖,但由于本书写不到嘉靖年间,所以只称太宗皇帝)。</p>

  同时,也颁布了明年的年号——洪熙,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启用新年号,目前还是永乐二十一年,所以朱高炽成为洪熙帝。</p>

  除此之外,洪熙帝还封了妻子张氏为皇后,良娣郭氏为皇贵妃,嫡长子朱瞻基为太子,嫡长媳胡氏为太子妃,三岁的大孙女封为顺德郡主。</p>

  除了太子朱瞻基以外,所有的儿子都亲王,所有的女儿都封公主,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p>

  另外,洪熙帝还没有忘记自己兄弟姐妹,反正都是仁孝皇后一个娘生的,洪熙帝大手一挥,所有姐妹都升了长公主,两个不省心的弟弟也都加了俸禄。</p>

  此时朱瞻基还在送太宗皇帝龙舆在京城的途中,中途迎来敕封的圣旨,皇太孙转身变太子。</p>

  长陵再次开启,太宗皇帝棺椁抬进墓室,终与仁孝皇后合葬。</p>

  太宗皇帝葬礼结束,洪熙帝赶紧把赵王打发到藩地河南安阳,彻底结束了赵王在京城当钉子户的想法。</p>

  不过,汉王和赵王远在藩地,洪熙帝反而对两个亲弟弟亲厚起来了,各种赏赐不断,世人皆赞洪武帝宽厚仁慈,兄友弟恭。</p>

  洪熙帝搞定了“位置”的问题,随即发布了治国新政,一共三十五条。</p>

  一看到洪熙帝登基诏书的长度,太子朱瞻基,群臣都看得头晕,实在太长了!</p>

  建文帝登基时诏书的新政是八条。</p>

  太宗皇帝登基诏书新政一共二十四条。</p>

  洪熙帝搞出了足足三十五条!真是内容之丰富,和他庞大的体型极其相称。</p>

  可是一看诏书内容,太子朱瞻基的面上平静,心中却起了骇然大波:</p>

  三十五条,其中就有十四条完全和皇爷爷太宗皇帝的积极进取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p>

  表面上看,是停止下西洋宝船、云南取宝石、交趾采金珠、撒马尔罕取马匹等等是,是为了减少皇室享乐开支。</p>

  实际上是郑和下西洋是了大明开拓官营海外贸易、云南不是宝石,交趾不为采金珠,都是为了扩宽西南疆土,防止交趾再次割裂出去,去撒马尔罕也不是为了马匹,是为了西北边疆安全,以攻为守。</p>

  而现在,洪熙帝要放弃大明海外贸易、放弃叛乱不断的交趾、同时不再发动军队出征,国防策略从攻击改为防守了!</p>

  太子朱瞻基久久不得平静,他自幼跟随太宗皇帝北伐,耳提面命的得到皇爷爷的指点,深受太宗皇帝的影响,无论下西洋、征交趾、亲征漠北,还是迁都,以及开辟大运河,朱瞻基是认同这些做法的。</p>

  他觉得太宗皇帝的功绩足以成为千古明君,并以此为偶像,希望将来成为皇爷爷这样的盖世雄主。</p>

  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一登基,立马就将太宗皇帝的治国策略全部毁掉了。</p>

  朱瞻基热血沸腾,恨不得将诏书撕毁。</p>

  这时,洪熙帝身边的太监来请,说有事和太子商议。</p>

  乾清宫,洪熙帝问太子:“你对朕的登极诏书三十五条有何意见?你我父子,畅所欲言便是,你在太宗皇帝膝下长大,深谙治国之术,你的意见对朕很重要。”</p>

  来时朱瞻基还热血沸腾,有一肚子话要说,反驳三十五条,这时看着龙椅上的父亲,耳边响起母亲张皇后的叮嘱:“以后……立场一定要和太子保持一致,他是你父亲。”</p>

  朱瞻基心想,父亲是怎么熬过二十一年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心里如何反感,遭遇何种磨难和为难,立场都和太宗皇帝保持一致,从来不忤逆太宗皇帝,由此,才得以战胜了汉王和赵王两个战功累累的亲弟弟,和皇帝的猜忌,最终顺利登基。</p>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父亲,走他走的路,父亲是摸石头过河,我按照他的足迹走一遍即可。</p>

  所以,朱瞻基将一肚子反对的话吞进去,说道:“儿臣觉得三十五条皆是爱民务实,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皇上圣明。”</p>

  “很好。”洪熙帝点点头,“既然如此,太子就替朕跑一趟,要郑和太监去守备南京吧,他如今年纪也大了,受不住海上风浪,北京气候干燥寒冷,他也不适应这里,就让他回南京颐养天年。”</p>

  郑和太监是二十四监之首掌印太监,如今一□□天子一朝臣,郑和太监才华再高,洪熙帝万不敢再留太宗皇帝的忠臣在宫中,正好找个借口打发郑和。</p>

  这种得罪的人的事情,交给太子去做。</p>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倒计时,大家一起喊:七!</p>

  今晚送200个红包,本文完结后没有番外,直接开新文,所以所有人结局都会在正文里交代,主要人物都会写清楚,不过前面有些小配角可能舟隔得太远忘记了,如果大家想知道某小人物结局的,可以留言提醒舟抽空交代。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p>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wendyyyyy 1个;</p>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呣呣、璎珞 1个;</p>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p>

  瓶色魔 28瓶;安bati、草莓柠檬啊 20瓶;wendyyyyy 10瓶;三千 7瓶;长歌当舞 5瓶;酒窝 2瓶;蝈蝈、陌上咲、、青玄朱白粥19、在追书的西西 1瓶;</p>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p>sxbiquge/read/65/65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