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阳城南二十里,颍水上忙忙碌碌,一群工匠正在搭建浮桥。万余将士在西岸列阵,等候渡水。
荀衍坐在胡床上,一手支颐,一手抚膝,看着面前的地图出神。他有点心神不宁,不时的站起身来看看。远处有骑士在游弋,不时发出平安的消息。三千胡骑在南侧不远处,大部分骑士站在地上,节省战马的体力,有的牵着马,在路边吃草,有的在互相打斗笑,气氛很轻松。他们都清楚孙策没有多少骑兵,董袭更是只有五十亲卫骑,不足以对他们形成威胁。
但荀衍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他非常紧张,却又不清担心什么,或者他什么都紧张。为了围攻颍阳城,他们必须渡过颍水,将颍阳四面围住。曹豹、许耽从上游渡水,他从下游渡水,分别阻断阳翟和临颍方面的援军。有两倍的兵力优势,尤其是是两千胡骑助阵,荀衍并不是很担心董袭。就算不能战胜董袭,他也能拖住董袭,等待麹义的增援。
但他还是很紧张。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初临战阵可以解释。第一次担负这么重的责任,直接指挥一场战事,有些紧张也是很正常的。可是他并不能服自己,他总觉得还有更大的危险。具体是什么,他又不上来。
颍水对面有骑士奔来,摇着手中的信号旗,隔着河大声喊了几句。离得远,荀衍听不到他在喊什么,但信号旗却表示有敌军正在接近,而且方向是正东。荀衍顿时心中一紧。董袭不可能从正东方向来,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而言,只有孙策在东面。他亲自赶来了?
传令兵奔了过来,将消息复述给荀衍,证实了荀衍的担心。孙策离开了颍阴,正向这边赶来,离此还有三十里左右。不过他的骑兵脱离了主力,正在加速赶来,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就能赶到。
荀衍暗自叫苦。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出现了。决定渡河之前,麹义就分析孙策可能会赶来增援,所以最好是分兵,让孙策难以两顾。遇到孙策的人要拖住他,等待增援。他们有骑兵优势,利于野战,如果能在野战重创孙策就能奠定胜局,比强攻颍阳更有利。
计划没问题,只是要拖住孙策的人必然要承受更大的代价。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面对孙策率领的主力。每个人都期望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但坏运气最后还是落在了荀衍头上。他一边苦笑,一边命人将消息通报给麹义,要求麹义做好包抄的准备。
他下令弓弩手临河列阵,掩护工匠建桥,并要求工匠们加快建桥速度。如果能在孙策赶到之前将几百人送到颍水东岸立阵,对后续的战斗有莫大的帮助。他熟读兵法,也看过从南阳讲武堂流出来的听课笔记,知道迅速投送兵力的重要性。鲁肃、董袭的做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境内的船只收罗一空,全部控制直来,荀衍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十来只船,只能用于运送斥候和工匠。
气氛紧张起来,弓弩手们在将旗的引导下临河立阵,调试弓弩,确定射程。工匠们也加快了速度,挥汗如寸。对岸的斥候出现得更加频繁,前一拨刚刚离开,后一拨又赶来了,报告着越来越近的敌人。
孙策从东而来的消息惊起的波澜还没有平息,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董袭正在赶来,与他随行的还有五十余艘战船,其中包括十余艘蒙冲斗舰。
荀衍更加紧张。蒙冲冲舰虽然不是楼船那样的庞然大物,却适合在颍水这样的河流上航行,每艘斗舰能载百余战士,十余艘斗舰一次可投入千人,如果当作弓弩手的射击台,千余弓弩手也能形成一个箭阵,掩护步卒突击。
自己现在建的浮桥会不会是为孙策造的?战船可以截断河上的浮桥,已经渡河的步卒会成为孤军,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荀衍迅速权衡了一下,下令停止建造浮桥,改为在河中立桩,阻碍战船行驶。之前他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远远不够,他要保证这些战船不能迅速上行,否则渡水作战就成了一句空话。
命令发出,工匠们停止了铺设桥板的工作,将一根根大腿粗的树干打入河床。
形势的连续变化让荀衍应接不暇,原本就紧张的情绪更加紧张,而即将与孙策对阵更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汗水一阵接着一阵,越布单衣已经湿透,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荀衍却没心情去体会。他不时的问巢车上的斥候,询问是否有敌人靠近的迹象。
在荀衍的盼望中,斥候终于传来了消息:对方的骑兵来了。
荀衍腾地站起,亲自来到水边,举目远眺。在地平线上,隐约可以看到一道又细又直的烟尖,有数量不少的骑兵正在高速接近。荀衍屏住了呼吸,猜测着孙策会不会在其郑据他所知,孙策有脱离步卒主力,率领骑兵先行的习惯,代替他指挥步卒主力的往往是郭嘉。一想到郭嘉,他就抑制不住艳羡之心。同为颍川人,一向因举止放荡的郭嘉居然得到了孙策的重视,真不知道该是他幸运,还是孙策无人可用。
荀衍让人叫来强弩校尉韩猛。韩猛是韩馥的族子,武艺不错,这次代表颍川韩氏助阵,手下有两千多弓弩手,还有几个射艺不错的射手。荀衍让他做好准备,如果有机会,直接用强弩狙杀孙策。这一段颍水河面较窄,只有百余步,四石弩就能射到对面。不过为了保证杀伤力,还是用最强的六石弩,几个射手同时射击,提高命中率。
韩猛连声答应,兴冲冲的去了。如果能隔河射杀孙策,这可是大功一件。
打算狙杀孙策的同时,荀衍也不敢大意,抓紧时间穿上甲胄,戴上头盔,又命卫士持大盾在身前掩护。战甲、头盔上身,他顿时觉得身子沉了很多,汗水流得更猛,而阳光也变得更加炙热,没一会儿功夫,髹了黑漆的甲片就被晒得发烫。
这仗可怎么打啊?荀衍看看远处的将士,心中苦笑。他的亲卫有越布单衣,那些普通将士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穿着厚厚的战袍不动都是一身汗,体质差一点的也许等不到交战就要中暑晕厥了。以前只知道孙策的军械好,却没有切身体会,现在才算明白好在哪儿。
这就是差距啊。
在荀衍的遗憾中,烟尘越来越近,斥候们报告完最后一次消息,纷纷跳上船,返回本阵。骑兵的面目越来越清楚,先是战旗,后是战马,最后是马背上的骑士。
在十余骑士的簇拥下,孙策来到了阵前,与荀衍隔水相望。
颍水以西鸦雀无声,只剩下沉重压抑的呼吸声和兵器相撞的脆响。
阳光从孙策的身后照过来,照在孙策的身上,打磨得明镜一般的战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刺痛了所有饶眼睛,让人不敢直视。
荀衍不自觉的眯起了眼睛,屏住了呼吸。
<center></center>sxbiquge/read/18/18678/ )
荀衍坐在胡床上,一手支颐,一手抚膝,看着面前的地图出神。他有点心神不宁,不时的站起身来看看。远处有骑士在游弋,不时发出平安的消息。三千胡骑在南侧不远处,大部分骑士站在地上,节省战马的体力,有的牵着马,在路边吃草,有的在互相打斗笑,气氛很轻松。他们都清楚孙策没有多少骑兵,董袭更是只有五十亲卫骑,不足以对他们形成威胁。
但荀衍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他非常紧张,却又不清担心什么,或者他什么都紧张。为了围攻颍阳城,他们必须渡过颍水,将颍阳四面围住。曹豹、许耽从上游渡水,他从下游渡水,分别阻断阳翟和临颍方面的援军。有两倍的兵力优势,尤其是是两千胡骑助阵,荀衍并不是很担心董袭。就算不能战胜董袭,他也能拖住董袭,等待麹义的增援。
但他还是很紧张。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初临战阵可以解释。第一次担负这么重的责任,直接指挥一场战事,有些紧张也是很正常的。可是他并不能服自己,他总觉得还有更大的危险。具体是什么,他又不上来。
颍水对面有骑士奔来,摇着手中的信号旗,隔着河大声喊了几句。离得远,荀衍听不到他在喊什么,但信号旗却表示有敌军正在接近,而且方向是正东。荀衍顿时心中一紧。董袭不可能从正东方向来,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而言,只有孙策在东面。他亲自赶来了?
传令兵奔了过来,将消息复述给荀衍,证实了荀衍的担心。孙策离开了颍阴,正向这边赶来,离此还有三十里左右。不过他的骑兵脱离了主力,正在加速赶来,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就能赶到。
荀衍暗自叫苦。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出现了。决定渡河之前,麹义就分析孙策可能会赶来增援,所以最好是分兵,让孙策难以两顾。遇到孙策的人要拖住他,等待增援。他们有骑兵优势,利于野战,如果能在野战重创孙策就能奠定胜局,比强攻颍阳更有利。
计划没问题,只是要拖住孙策的人必然要承受更大的代价。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面对孙策率领的主力。每个人都期望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但坏运气最后还是落在了荀衍头上。他一边苦笑,一边命人将消息通报给麹义,要求麹义做好包抄的准备。
他下令弓弩手临河列阵,掩护工匠建桥,并要求工匠们加快建桥速度。如果能在孙策赶到之前将几百人送到颍水东岸立阵,对后续的战斗有莫大的帮助。他熟读兵法,也看过从南阳讲武堂流出来的听课笔记,知道迅速投送兵力的重要性。鲁肃、董袭的做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境内的船只收罗一空,全部控制直来,荀衍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十来只船,只能用于运送斥候和工匠。
气氛紧张起来,弓弩手们在将旗的引导下临河立阵,调试弓弩,确定射程。工匠们也加快了速度,挥汗如寸。对岸的斥候出现得更加频繁,前一拨刚刚离开,后一拨又赶来了,报告着越来越近的敌人。
孙策从东而来的消息惊起的波澜还没有平息,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董袭正在赶来,与他随行的还有五十余艘战船,其中包括十余艘蒙冲斗舰。
荀衍更加紧张。蒙冲冲舰虽然不是楼船那样的庞然大物,却适合在颍水这样的河流上航行,每艘斗舰能载百余战士,十余艘斗舰一次可投入千人,如果当作弓弩手的射击台,千余弓弩手也能形成一个箭阵,掩护步卒突击。
自己现在建的浮桥会不会是为孙策造的?战船可以截断河上的浮桥,已经渡河的步卒会成为孤军,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荀衍迅速权衡了一下,下令停止建造浮桥,改为在河中立桩,阻碍战船行驶。之前他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远远不够,他要保证这些战船不能迅速上行,否则渡水作战就成了一句空话。
命令发出,工匠们停止了铺设桥板的工作,将一根根大腿粗的树干打入河床。
形势的连续变化让荀衍应接不暇,原本就紧张的情绪更加紧张,而即将与孙策对阵更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汗水一阵接着一阵,越布单衣已经湿透,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荀衍却没心情去体会。他不时的问巢车上的斥候,询问是否有敌人靠近的迹象。
在荀衍的盼望中,斥候终于传来了消息:对方的骑兵来了。
荀衍腾地站起,亲自来到水边,举目远眺。在地平线上,隐约可以看到一道又细又直的烟尖,有数量不少的骑兵正在高速接近。荀衍屏住了呼吸,猜测着孙策会不会在其郑据他所知,孙策有脱离步卒主力,率领骑兵先行的习惯,代替他指挥步卒主力的往往是郭嘉。一想到郭嘉,他就抑制不住艳羡之心。同为颍川人,一向因举止放荡的郭嘉居然得到了孙策的重视,真不知道该是他幸运,还是孙策无人可用。
荀衍让人叫来强弩校尉韩猛。韩猛是韩馥的族子,武艺不错,这次代表颍川韩氏助阵,手下有两千多弓弩手,还有几个射艺不错的射手。荀衍让他做好准备,如果有机会,直接用强弩狙杀孙策。这一段颍水河面较窄,只有百余步,四石弩就能射到对面。不过为了保证杀伤力,还是用最强的六石弩,几个射手同时射击,提高命中率。
韩猛连声答应,兴冲冲的去了。如果能隔河射杀孙策,这可是大功一件。
打算狙杀孙策的同时,荀衍也不敢大意,抓紧时间穿上甲胄,戴上头盔,又命卫士持大盾在身前掩护。战甲、头盔上身,他顿时觉得身子沉了很多,汗水流得更猛,而阳光也变得更加炙热,没一会儿功夫,髹了黑漆的甲片就被晒得发烫。
这仗可怎么打啊?荀衍看看远处的将士,心中苦笑。他的亲卫有越布单衣,那些普通将士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穿着厚厚的战袍不动都是一身汗,体质差一点的也许等不到交战就要中暑晕厥了。以前只知道孙策的军械好,却没有切身体会,现在才算明白好在哪儿。
这就是差距啊。
在荀衍的遗憾中,烟尘越来越近,斥候们报告完最后一次消息,纷纷跳上船,返回本阵。骑兵的面目越来越清楚,先是战旗,后是战马,最后是马背上的骑士。
在十余骑士的簇拥下,孙策来到了阵前,与荀衍隔水相望。
颍水以西鸦雀无声,只剩下沉重压抑的呼吸声和兵器相撞的脆响。
阳光从孙策的身后照过来,照在孙策的身上,打磨得明镜一般的战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刺痛了所有饶眼睛,让人不敢直视。
荀衍不自觉的眯起了眼睛,屏住了呼吸。
<center></center>sxbiquge/read/18/18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