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想不起来和谁说过琉璃的事,但他肯定说过。
琉璃就是玻璃。
后世很多人好奇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早就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术,却一直没能造出望远镜、显微器,走上现代科学发展之路。有很多种解释,有的说是原料不同,无法制出真正的光学琉璃,有的说是自从儒学成为主流,读书人视望远镜、显微器为奇技淫巧,不能说没道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中国人制琉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当作工具,而且为了仿玉,作为玉器的替代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玉器是身份的象征,使用玉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玉料和能够加工玉器的工匠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人除了得到赏赐是不太可能得到玉器的。即使是在三国时代,孙权称帝,因为没有玉匠,吴国就一直没有玉印,只有金银材质的玺印。
没有真玉器,就用琉璃代替。琉璃二字从玉,就是这个原因,从一开始,琉璃就是作为玉器的替代品,最好的琉璃就是拥有近似玉器的温润,而不是透明如水晶。方向错了,自然不会往那个方向努力,就算偶尔造出了清澈透明的水晶也会被认为失败。弃之不顾,自然谈不上去把玩,去发现。
孙策如今是南阳之主,不缺送礼的人,玉器不能随便送,琉璃却少不了,但他对那种模糊不清的琉璃真没什么兴趣,评价不高。只是不知道怎么就传到冯宛耳朵里,现在又用来戳他的软肋。
孙微微微一笑,面不改色。“这就是姑娘你的不对了。我只是说张子夫不是俗人,可没说我不是俗人啊,我怎么能和她比?张子夫不以貌取人,我却最喜欢以貌取人。”
面对孙策的坦诚,冯宛无言以对,只得调皮地翻了个白眼。
“既然姑娘说起这事,那我就多说一句,姑娘以貌取人吗?”
冯宛眨眨眼睛,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孙策。孙策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是俗人,她却做不到这么无耻。可是让她自认不是俗人,似乎又有些自矜,不合为人当谦逊为本的准则。她妙目流转,浅笑道:“我和阿楚妹妹的眼光一般。”
孙策拍拍手,哈哈大笑。冯宛这句话回答得漂亮,和黄月英一般,你说我是俗人,就等于说黄月英是俗人。你说黄月英不是俗人,她看中了相貌出众的你,我也可以像她一样选一个相貌出众的夫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冯宛的确遗传了冯方的口才,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
“可惜你是个女子,要不然令尊一定会很欣慰后继有人。话又说回来,令尊去长安这么久,可曾有书信回来?”
冯宛摇摇头,笑容散去,灵动的眼神也变得黯淡起来。冯方去长安为使,结果好处没讨来,徐荣、牛辅却带着五万大军来了,险些将南阳毁掉。现在他在长安是生是死,谁也不清楚,要说不担心肯定不是事实,但是冯方差使办得不好,孙策心里怎么想,她也不清楚,不能轻易替冯方解脱。
“你别担心了,令尊应该不会有事。提前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吧,长安可能要变天了。”
“变天?”蔡邕吃了一惊。冯宛也吓了一跳,抬起白玉一般的手掩着唇,眼神惶惶不安。
孙策把庞山民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点,没全说,只是露出了一点口风。牛辅突然撤退,而且一下子放弃了整个洛阳,自然是关中出现了对他们极为不利的事情。虽然还不清楚是不是董卓死了,可能性却极大。原本西凉兵在侧,王允还把这件办成了,如今西凉兵精锐俱出,王允没道理反而失手。
孙策虽然说得含糊,但蔡邕却猜到了,不由得一声长叹。
孙策没吭声,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蔡邕果然还是为董卓叹息了,不过他运气好,现在坐在他面前的不是王允,要不然他这颗脑袋肯定保不住了。
“先生是为董卓感到担心吗?”
“担心倒不至于,他做了那么多恶事,是不可能善终的。我只是……觉得他有些可惜了。”蔡邕自知不妥,立刻为自己解释。“他原本有机会成为中兴之臣的。”
孙策沉吟半晌,突然问了一句:“先生觉得大汉还有机会中兴吗?”
蔡邕眉头微蹙,抚着胡须,似乎很为难,几次张口欲言,却又最终没有说成。他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反问道:“你以为呢?”
“我以为可以,但是绝不是几位党人名士登朝就行的。”
“你是说王允吧?”蔡邕轻笑一声,眼神意味难明。“他可是郭林宗称许的王佐之才。”
孙策笑笑,不以为然,又加了一味猛药。“不仅是他。”
“那你说谁行?”蔡邕挑起了眉,有些怒了。“你?”
孙策笑而不语。他知道蔡邕不信,但他想在理论上辩倒蔡邕是不可能的。蔡邕读了一辈子书,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又名闻天下,自视甚高,想让他这连儒家经典都没有通读过的文盲武夫凭几句大白话说服蔡邕,简直比再穿越一回都难。
“先生,空口无凭,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孙策说道。话一出口,他心里突然平静下来。因为历史走向与预期不同带来的焦躁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算西凉兵实力不行,王允掌握了朝政,他就能中兴汉朝吗?不可能的。大汉走到今天,外戚、宦官之流固然无法推脱责任,这些以清流自居的党人何尝就没有责任?蔡邕最多是书生气,写两篇文章,无法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王允却是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王佐之才。他们其实是两种典型,要么是百无一用,要么是意气用事,吹吹牛逼还行,真让他们治理朝政,结果未必就比外戚、宦官好。
别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清楚吗,且不说眼前的党人,后世的宋朝、明朝哪个是书生误国的典型。两千年的历史证明,武夫治不了国,书生同样不行。武夫治国毁于内忧,书生治国亡于外患,很难说哪一个结果更惨。如果一定要选的话,他宁愿选择武夫治国,自相残杀、胜者为王总比亡国亡种的好。
老子有的是时间,何必急于一时,且坐高台,赏潮起潮落,春花秋月,看名士粉墨,英雄登场,唱一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大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乃知顽石非金。
吾有何惧哉?
自信的人最有魅力,更何况孙策原本就是相貌出众的美男子。冯宛看着孙策眼中淡淡的笑意,忽然心跳加速,仿佛怀里揣了两只小白兔,不停的挠着她的心房。sxbiquge/read/18/18678/ )
琉璃就是玻璃。
后世很多人好奇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早就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术,却一直没能造出望远镜、显微器,走上现代科学发展之路。有很多种解释,有的说是原料不同,无法制出真正的光学琉璃,有的说是自从儒学成为主流,读书人视望远镜、显微器为奇技淫巧,不能说没道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中国人制琉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当作工具,而且为了仿玉,作为玉器的替代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玉器是身份的象征,使用玉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玉料和能够加工玉器的工匠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人除了得到赏赐是不太可能得到玉器的。即使是在三国时代,孙权称帝,因为没有玉匠,吴国就一直没有玉印,只有金银材质的玺印。
没有真玉器,就用琉璃代替。琉璃二字从玉,就是这个原因,从一开始,琉璃就是作为玉器的替代品,最好的琉璃就是拥有近似玉器的温润,而不是透明如水晶。方向错了,自然不会往那个方向努力,就算偶尔造出了清澈透明的水晶也会被认为失败。弃之不顾,自然谈不上去把玩,去发现。
孙策如今是南阳之主,不缺送礼的人,玉器不能随便送,琉璃却少不了,但他对那种模糊不清的琉璃真没什么兴趣,评价不高。只是不知道怎么就传到冯宛耳朵里,现在又用来戳他的软肋。
孙微微微一笑,面不改色。“这就是姑娘你的不对了。我只是说张子夫不是俗人,可没说我不是俗人啊,我怎么能和她比?张子夫不以貌取人,我却最喜欢以貌取人。”
面对孙策的坦诚,冯宛无言以对,只得调皮地翻了个白眼。
“既然姑娘说起这事,那我就多说一句,姑娘以貌取人吗?”
冯宛眨眨眼睛,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孙策。孙策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是俗人,她却做不到这么无耻。可是让她自认不是俗人,似乎又有些自矜,不合为人当谦逊为本的准则。她妙目流转,浅笑道:“我和阿楚妹妹的眼光一般。”
孙策拍拍手,哈哈大笑。冯宛这句话回答得漂亮,和黄月英一般,你说我是俗人,就等于说黄月英是俗人。你说黄月英不是俗人,她看中了相貌出众的你,我也可以像她一样选一个相貌出众的夫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冯宛的确遗传了冯方的口才,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
“可惜你是个女子,要不然令尊一定会很欣慰后继有人。话又说回来,令尊去长安这么久,可曾有书信回来?”
冯宛摇摇头,笑容散去,灵动的眼神也变得黯淡起来。冯方去长安为使,结果好处没讨来,徐荣、牛辅却带着五万大军来了,险些将南阳毁掉。现在他在长安是生是死,谁也不清楚,要说不担心肯定不是事实,但是冯方差使办得不好,孙策心里怎么想,她也不清楚,不能轻易替冯方解脱。
“你别担心了,令尊应该不会有事。提前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吧,长安可能要变天了。”
“变天?”蔡邕吃了一惊。冯宛也吓了一跳,抬起白玉一般的手掩着唇,眼神惶惶不安。
孙策把庞山民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点,没全说,只是露出了一点口风。牛辅突然撤退,而且一下子放弃了整个洛阳,自然是关中出现了对他们极为不利的事情。虽然还不清楚是不是董卓死了,可能性却极大。原本西凉兵在侧,王允还把这件办成了,如今西凉兵精锐俱出,王允没道理反而失手。
孙策虽然说得含糊,但蔡邕却猜到了,不由得一声长叹。
孙策没吭声,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蔡邕果然还是为董卓叹息了,不过他运气好,现在坐在他面前的不是王允,要不然他这颗脑袋肯定保不住了。
“先生是为董卓感到担心吗?”
“担心倒不至于,他做了那么多恶事,是不可能善终的。我只是……觉得他有些可惜了。”蔡邕自知不妥,立刻为自己解释。“他原本有机会成为中兴之臣的。”
孙策沉吟半晌,突然问了一句:“先生觉得大汉还有机会中兴吗?”
蔡邕眉头微蹙,抚着胡须,似乎很为难,几次张口欲言,却又最终没有说成。他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反问道:“你以为呢?”
“我以为可以,但是绝不是几位党人名士登朝就行的。”
“你是说王允吧?”蔡邕轻笑一声,眼神意味难明。“他可是郭林宗称许的王佐之才。”
孙策笑笑,不以为然,又加了一味猛药。“不仅是他。”
“那你说谁行?”蔡邕挑起了眉,有些怒了。“你?”
孙策笑而不语。他知道蔡邕不信,但他想在理论上辩倒蔡邕是不可能的。蔡邕读了一辈子书,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又名闻天下,自视甚高,想让他这连儒家经典都没有通读过的文盲武夫凭几句大白话说服蔡邕,简直比再穿越一回都难。
“先生,空口无凭,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孙策说道。话一出口,他心里突然平静下来。因为历史走向与预期不同带来的焦躁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算西凉兵实力不行,王允掌握了朝政,他就能中兴汉朝吗?不可能的。大汉走到今天,外戚、宦官之流固然无法推脱责任,这些以清流自居的党人何尝就没有责任?蔡邕最多是书生气,写两篇文章,无法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王允却是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王佐之才。他们其实是两种典型,要么是百无一用,要么是意气用事,吹吹牛逼还行,真让他们治理朝政,结果未必就比外戚、宦官好。
别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清楚吗,且不说眼前的党人,后世的宋朝、明朝哪个是书生误国的典型。两千年的历史证明,武夫治不了国,书生同样不行。武夫治国毁于内忧,书生治国亡于外患,很难说哪一个结果更惨。如果一定要选的话,他宁愿选择武夫治国,自相残杀、胜者为王总比亡国亡种的好。
老子有的是时间,何必急于一时,且坐高台,赏潮起潮落,春花秋月,看名士粉墨,英雄登场,唱一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大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乃知顽石非金。
吾有何惧哉?
自信的人最有魅力,更何况孙策原本就是相貌出众的美男子。冯宛看着孙策眼中淡淡的笑意,忽然心跳加速,仿佛怀里揣了两只小白兔,不停的挠着她的心房。sxbiquge/read/18/18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