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章 扩军?不,朕要裁军十万

小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时间:2022-09-25 03:08:30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武英殿。

  徐辉祖进入大殿,行大礼之后,恭谨地对朱允炆说道:“陛下,高阳郡王赢得了一把金刀。”

  高阳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四叔的儿子确实厉害,有四叔风采。只不过,宗勋比试这种事,还不值得卿家亲自入宫吧?”

  徐辉祖低头,踌躇了下,跪了下来,肃然说道:“陛下,臣曾见过燕王卫,朝廷经制之兵,俨然成为燕王私兵,唯命是从,臣日夜惶恐。又见燕王三子各有所长,尤以朱高煦善战。”

  “臣以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难达四海,于朝廷不利。恳请陛下,执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M.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眉头微皱。

  看来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让徐辉祖误以为是想要将燕王扣在京师,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跑过来请求削藩。

  一可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拉近关系,表明立场。

  毕竟齐泰、黄子澄不断要求削藩,而这件事虽然保密,但再保密,也很难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错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我的几位叔叔,还是可以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煦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混沌。

  朱允炆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意见,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只要陛下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精锐有多少?”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精锐有五十万,陛下可是打算扩军?臣建议从两广、西北调兵,那里的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中央的军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减弱下去。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到了建文初年,京营规模已达到了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也有三十多万兵马。

  “裁军十万如何?”

  朱允炆严肃地问道。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

  此时不增强实力,如何能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反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也并非是一些家奴家丁,更不是养一群兵爷,朕要的是,能战之师!”

  军队腐败问题,始终是各朝代一个顽疾。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役?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M.

  一群操练都很少的人,凭什么称自己是精锐?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兵在精而不在多!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猛然惊讶,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消化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都可以对京师军队动手,那改日,若是对你们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这可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啊。”

  如今太平,诸将、勋贵、豪强、外戚等,都想发财,只靠朱元璋定下来的那点俸禄,大家早饿死了。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发财之路,便是吃军饷。

  这一下子裁军十万,未必是减少了十万人数,而是将那些吃空饷,冒领军饷的人,踢了出去。

  按照徐辉祖的估计,真正裁掉的士兵,恐怕不会超过五万。

  “大哥,还有一件麻烦事……”

  徐增寿看着徐辉祖,揉了揉眉心。

  “什么事?”

  徐辉祖感觉有些不妙。

  徐增寿叹息道:“今日早间,妙锦入宫陪伴坤极,被皇上授予了国子监学正。如今满朝震惊,已有言官,准备弹劾……”

  “什么?妙锦?妙锦如何能入国子监?如何能做学正?”

  徐辉祖感觉眼前有点黑,有点晕。

  国子监那可是学府重地,天下学子聚集之地,很多官员都来自于国子监。

  且不说这些读书人认死理,桀骜不驯,动不动就满嘴仁义道德,三纲五常,如何能看得起一介女子?

  皇帝这是出的哪一招,这不是没事找骂吗?

  言官都是吃盐的,正愁着这段时间国丧,闲得没事,这听闻女子入国子监,还不蹦起来,吐吐口水,便准备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