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正在都督府审查军中刑狱,一些官兵仗着背后勋贵,便敢强抢民女,而这种事,竟然发生在天子脚下,发生在热孝期间!
若不惩治处决,不足以震慑人心。
可是铁铉也清楚,那些官兵的背后,站着的可是武勋中的第二号人物:
李景隆!
李景隆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儿子,而李文忠,可是朱元璋唯一的亲外甥,甚至被朱元璋视为儿子,曾改名朱文忠。
朱元璋是李景隆的舅爷爷,朱棣等藩王是李景隆的表叔,而建文帝朱允炆则是他的表兄弟。如此人物,岂能是自己一个小小的五品都督府断事所能对抗的!
但铁铉不甘,不愿屈从!
于是,在判决文书中,铁铉下达了斩的命令!
或许,用不了多久,李景隆便会派人找上门来,质问自己,甚至会安排官员弹劾自己,落得一个狼狈下场。
但我铁铉,问心无愧!
门外传来了动静,铁铉傲然挺直腰板,盯着门口的方向。
行人司万贵手持圣旨,走入铁铉的房间,喊道:“有旨意。”
铁铉连忙起身,下跪,其他随从等人员,也纷纷跪了下来。
一些人以为铁铉倒霉了,在暗暗欢喜,但听着圣旨的内容,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铁铉听到了“擢令晋兵部左侍郎”,也有些发懵。
五品的自己,竟然一下子成为正三品官员?
直至万贵宣读结束之后,铁铉才领旨谢恩,满是疑惑。
万贵上前恭喜道:“铁侍郎可谓一步登天,小子贺喜大人。”
铁铉清楚这是在讨喜呢,随手抹了抹,只有三两碎银子,便给了万贵。
万贵嘴角抽了下,但也不好嫌弃,秉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信念收了下来,何况铁铉明显受宠,弄僵了也不好看,便闲谈了几句,匆匆离开。
需要说一句的是,后世很多电视剧中,负责传圣旨的总是太监,到了大臣府邸,扯着细嗓子几句“你升官了”或“你完蛋了”之类的话。
或者到妃嫔那里,喊一句“打入冷宫”,看似潇洒威风,但在明代,却是不太现实的。
明代负责传旨的,是一个专门的衙门,名为“行人司”,是专门负责传递皇上诏令的部门。
朱元璋对于太监的定位很清楚,那就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
一句话,太监只是家奴。
当然,像是朝堂之上宣读的内监,传个口谕,或皇上委派太监传旨等,对外主要还是由行人司来负责。
铁铉升了官,自然需要去兵部报道,兵部尚书茹瑺对于铁铉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寒暄了一阵子,便安排铁铉入宫。
“皇上遣人传了话,让你安顿好之后入宫。”
茹瑺欣慰地看着铁铉。
对于铁铉的才能,茹瑺还是十分肯定的,尤其是铁铉此时不过三十岁出头,正是少壮派,未来可期。
铁铉对于茹瑺十分敬重,早在洪武朝时,茹瑺便担任过右副都御史,后代理兵部尚书,并因为工作出众,正式被朱元璋任命为兵部尚书。
对于这位虽然只有四十岁的“老臣”,铁铉自是恭谨以待。
“茹大人,不知皇上此番调我入兵部,是为什么?”
铁铉有些不理解。
毕竟官场之上,像自己这样直接蹦上来的官员并不多,而那些人不是有人举荐,便是被皇上亲信。
举荐?
自己可不认识内阁大臣,也不熟悉六部官员,在都督府中做事,还得罪了一批人,相信没有人愿意举荐自己的。
亲信?
自己虽然见过皇上,可皇上没见过自己啊。
朝堂之上那么多人,谁会在意一个小小的五品官,自己不过勉强拥有上朝的资格罢了。
站在大殿之外,打个盹都没人知道。
茹瑺看着铁铉,呵呵笑了笑,说道:“我比起你来,也不过提前一个时辰接到消息罢了。听闻皇上十分器重你,你有疑惑,不妨直接对皇上说。”
“既然如此,那我这便拜见皇上,茹大人,告辞。”
铁铉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朱允炆正在武英殿的隔间中绘制世界地图,并严令任何人,任何时候,没有自己允许,不准进入房间之内。
双喜只好在门外候着,也不知道朱允炆在房间里做什么。
待铁铉来了,通报之后,朱允炆才走出来,让铁铉进来,赐座之后,朱允炆笑着问道:“铁爱卿可是有所疑惑?”
铁铉连连点头,说道:“臣惶恐不安,深怕辜负圣上恩典。”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说道:“这算什么,你日后本就是兵部尚书,你的本事,朕很自信。此番找你来,是为了一件事。”
铁铉眉头一抬,心中激动了一把。
没听明白“日后本就是兵部尚书”的隐藏含义,只感觉到了一点,自己用不了多少年,便会升迁到兵部尚书!
“还请皇上示下。”
铁铉说道。
朱允炆问道:“你在都督府,想必也知道裁兵十万的消息吧。你认为,朕的命令可有不妥之处?”
铁铉看着朱允炆,犹豫起来,最终说道:“臣认为皇上此举,有所妥,也有所不妥。”
“哈哈,不用顾忌,详细说吧,朕不会怪罪。”
朱允炆给了铁铉一个定心丸。
铁铉肃然回道:“皇上,裁兵十万,可节省大批物资与军饷,有利国本,且十万名额,看似虽众,但却并不会动摇京营实力,皆是去除老弱与空额。”
“还算是了解朕的打算,那不妥之处呢?”
朱允炆问道。
铁铉直言道:“裁兵十万,受损最大的是国之勋贵,一旦他们不满,恐生出事端,这是其一。当下藩王在外,手握重兵,陈列边塞,且又是善战之师,皇上此时削弱京营兵力,若藩王坐大,危及京师,恐会多出不少风波……”
“哦,你认为藩王必反吗?”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问道。
铁铉沉默了。
这个问题很是重要,也很难回答。
要知道这些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家人,说他们必反,自己又没有证据,空口白话,如何让皇上信服?
可若是说他们不会造反,铁铉又认为不可能。
尤其是当下藩王之首的燕王朱棣,他的野心虽然还不是昭然若揭,但也可窥见一二。
从朱允炆用遗诏拦住朱棣,不让朱棣入京奔丧便可以确定,朱允炆也认为朱棣是有反心的。
铁铉叹了一口气,严肃地回道:“皇上,塞王之中,野心勃勃者,不过燕王、宁王、秦王,其中又以燕王、宁王为甚,臣虽不敢断言,但据臣揣测,若再不行削藩之举,不出两年,燕王恐有动作。”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暗赞一声:
好厉害的铁铉!
按照历史的节奏,朱允炆在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开始削藩,朱棣建文元年六月造反,跨了两年,实则不到一年的光景!
铁铉虽在都督府做断事,但目光却并没有只盯着眼中的刑狱之事,而是环顾全国格局。
如此之人,有丞相之目光!
朱允炆暗暗惊叹,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多么**,不知道任用贤臣,就知道用几个书呆子,错过了几次打败朱棣的机会。
若是重用铁铉、盛庸、平安、徐辉祖等人,朱允炆可以断言,朱棣根本就走不到京师!
“朕裁兵十万,只是开始,精兵之策,不止在士兵个体的体能,还在士兵的信念,在武备,后勤等各方面。朕将你提至兵部,是希望你能担负起,京营新兵训练的重任。”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铁铉。
朱元璋时期,设置五军都督府来掌管军队,但为了避免五军都督府权力过大,将领专权,便规定五军都督府虽有统兵权,但却没有调遣权。
调遣权,收归皇帝所有。
兵部对军队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却没有统兵的权利。
一开始,五军都督府权力很大,兵部连个小弟都不配当,直接被忽视,后来,朱元璋几次修改,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才削弱了说五军都督府,赋予了兵部一定权利。
训练新兵的事,虽然五军都督府必然参与其中,但负责主导的,还是兵部。
铁铉终于明白了朱允炆的想法,站起来,挺直身躯,肃然喊道:“臣定不负天恩!”
朱允炆从桌子拿了一份文书,递给了铁铉,说道:“这里是朕拟定的新兵之策,你回去之后好好研读,朕要一份完整的可行的练兵方案,此事,可与兵部、魏国公等人商议。”
铁铉施礼之后离开,返回兵部,将文书放在桌子上,有些不以为然。
皇上能懂什么练兵之策?
要训练新兵,还是需要靠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才是。
毕竟是皇帝的劳动成果,不看一眼也对不起皇上大人的辛勤劳动,铁铉并没有抱什么希望,打开文书一看,顿时站了起来,越看,面色越是凝重,最后直接一拍桌子,喊道:“皇上,神人也!”
茹瑺皱了皱眉,看了一眼铁铉,心说,你小子就算是讨好皇上,也不应该在兵部大堂吧?
谁知道铁铉连忙拿着文书跑了过来,递给了茹瑺。
茹瑺看了看,看了又看,猛地站起来,一拍桌子,喝道:“皇上,神人也!”
若不惩治处决,不足以震慑人心。
可是铁铉也清楚,那些官兵的背后,站着的可是武勋中的第二号人物:
李景隆!
李景隆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儿子,而李文忠,可是朱元璋唯一的亲外甥,甚至被朱元璋视为儿子,曾改名朱文忠。
朱元璋是李景隆的舅爷爷,朱棣等藩王是李景隆的表叔,而建文帝朱允炆则是他的表兄弟。如此人物,岂能是自己一个小小的五品都督府断事所能对抗的!
但铁铉不甘,不愿屈从!
于是,在判决文书中,铁铉下达了斩的命令!
或许,用不了多久,李景隆便会派人找上门来,质问自己,甚至会安排官员弹劾自己,落得一个狼狈下场。
但我铁铉,问心无愧!
门外传来了动静,铁铉傲然挺直腰板,盯着门口的方向。
行人司万贵手持圣旨,走入铁铉的房间,喊道:“有旨意。”
铁铉连忙起身,下跪,其他随从等人员,也纷纷跪了下来。
一些人以为铁铉倒霉了,在暗暗欢喜,但听着圣旨的内容,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铁铉听到了“擢令晋兵部左侍郎”,也有些发懵。
五品的自己,竟然一下子成为正三品官员?
直至万贵宣读结束之后,铁铉才领旨谢恩,满是疑惑。
万贵上前恭喜道:“铁侍郎可谓一步登天,小子贺喜大人。”
铁铉清楚这是在讨喜呢,随手抹了抹,只有三两碎银子,便给了万贵。
万贵嘴角抽了下,但也不好嫌弃,秉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信念收了下来,何况铁铉明显受宠,弄僵了也不好看,便闲谈了几句,匆匆离开。
需要说一句的是,后世很多电视剧中,负责传圣旨的总是太监,到了大臣府邸,扯着细嗓子几句“你升官了”或“你完蛋了”之类的话。
或者到妃嫔那里,喊一句“打入冷宫”,看似潇洒威风,但在明代,却是不太现实的。
明代负责传旨的,是一个专门的衙门,名为“行人司”,是专门负责传递皇上诏令的部门。
朱元璋对于太监的定位很清楚,那就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
一句话,太监只是家奴。
当然,像是朝堂之上宣读的内监,传个口谕,或皇上委派太监传旨等,对外主要还是由行人司来负责。
铁铉升了官,自然需要去兵部报道,兵部尚书茹瑺对于铁铉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寒暄了一阵子,便安排铁铉入宫。
“皇上遣人传了话,让你安顿好之后入宫。”
茹瑺欣慰地看着铁铉。
对于铁铉的才能,茹瑺还是十分肯定的,尤其是铁铉此时不过三十岁出头,正是少壮派,未来可期。
铁铉对于茹瑺十分敬重,早在洪武朝时,茹瑺便担任过右副都御史,后代理兵部尚书,并因为工作出众,正式被朱元璋任命为兵部尚书。
对于这位虽然只有四十岁的“老臣”,铁铉自是恭谨以待。
“茹大人,不知皇上此番调我入兵部,是为什么?”
铁铉有些不理解。
毕竟官场之上,像自己这样直接蹦上来的官员并不多,而那些人不是有人举荐,便是被皇上亲信。
举荐?
自己可不认识内阁大臣,也不熟悉六部官员,在都督府中做事,还得罪了一批人,相信没有人愿意举荐自己的。
亲信?
自己虽然见过皇上,可皇上没见过自己啊。
朝堂之上那么多人,谁会在意一个小小的五品官,自己不过勉强拥有上朝的资格罢了。
站在大殿之外,打个盹都没人知道。
茹瑺看着铁铉,呵呵笑了笑,说道:“我比起你来,也不过提前一个时辰接到消息罢了。听闻皇上十分器重你,你有疑惑,不妨直接对皇上说。”
“既然如此,那我这便拜见皇上,茹大人,告辞。”
铁铉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朱允炆正在武英殿的隔间中绘制世界地图,并严令任何人,任何时候,没有自己允许,不准进入房间之内。
双喜只好在门外候着,也不知道朱允炆在房间里做什么。
待铁铉来了,通报之后,朱允炆才走出来,让铁铉进来,赐座之后,朱允炆笑着问道:“铁爱卿可是有所疑惑?”
铁铉连连点头,说道:“臣惶恐不安,深怕辜负圣上恩典。”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说道:“这算什么,你日后本就是兵部尚书,你的本事,朕很自信。此番找你来,是为了一件事。”
铁铉眉头一抬,心中激动了一把。
没听明白“日后本就是兵部尚书”的隐藏含义,只感觉到了一点,自己用不了多少年,便会升迁到兵部尚书!
“还请皇上示下。”
铁铉说道。
朱允炆问道:“你在都督府,想必也知道裁兵十万的消息吧。你认为,朕的命令可有不妥之处?”
铁铉看着朱允炆,犹豫起来,最终说道:“臣认为皇上此举,有所妥,也有所不妥。”
“哈哈,不用顾忌,详细说吧,朕不会怪罪。”
朱允炆给了铁铉一个定心丸。
铁铉肃然回道:“皇上,裁兵十万,可节省大批物资与军饷,有利国本,且十万名额,看似虽众,但却并不会动摇京营实力,皆是去除老弱与空额。”
“还算是了解朕的打算,那不妥之处呢?”
朱允炆问道。
铁铉直言道:“裁兵十万,受损最大的是国之勋贵,一旦他们不满,恐生出事端,这是其一。当下藩王在外,手握重兵,陈列边塞,且又是善战之师,皇上此时削弱京营兵力,若藩王坐大,危及京师,恐会多出不少风波……”
“哦,你认为藩王必反吗?”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问道。
铁铉沉默了。
这个问题很是重要,也很难回答。
要知道这些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家人,说他们必反,自己又没有证据,空口白话,如何让皇上信服?
可若是说他们不会造反,铁铉又认为不可能。
尤其是当下藩王之首的燕王朱棣,他的野心虽然还不是昭然若揭,但也可窥见一二。
从朱允炆用遗诏拦住朱棣,不让朱棣入京奔丧便可以确定,朱允炆也认为朱棣是有反心的。
铁铉叹了一口气,严肃地回道:“皇上,塞王之中,野心勃勃者,不过燕王、宁王、秦王,其中又以燕王、宁王为甚,臣虽不敢断言,但据臣揣测,若再不行削藩之举,不出两年,燕王恐有动作。”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暗赞一声:
好厉害的铁铉!
按照历史的节奏,朱允炆在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开始削藩,朱棣建文元年六月造反,跨了两年,实则不到一年的光景!
铁铉虽在都督府做断事,但目光却并没有只盯着眼中的刑狱之事,而是环顾全国格局。
如此之人,有丞相之目光!
朱允炆暗暗惊叹,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多么**,不知道任用贤臣,就知道用几个书呆子,错过了几次打败朱棣的机会。
若是重用铁铉、盛庸、平安、徐辉祖等人,朱允炆可以断言,朱棣根本就走不到京师!
“朕裁兵十万,只是开始,精兵之策,不止在士兵个体的体能,还在士兵的信念,在武备,后勤等各方面。朕将你提至兵部,是希望你能担负起,京营新兵训练的重任。”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铁铉。
朱元璋时期,设置五军都督府来掌管军队,但为了避免五军都督府权力过大,将领专权,便规定五军都督府虽有统兵权,但却没有调遣权。
调遣权,收归皇帝所有。
兵部对军队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却没有统兵的权利。
一开始,五军都督府权力很大,兵部连个小弟都不配当,直接被忽视,后来,朱元璋几次修改,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才削弱了说五军都督府,赋予了兵部一定权利。
训练新兵的事,虽然五军都督府必然参与其中,但负责主导的,还是兵部。
铁铉终于明白了朱允炆的想法,站起来,挺直身躯,肃然喊道:“臣定不负天恩!”
朱允炆从桌子拿了一份文书,递给了铁铉,说道:“这里是朕拟定的新兵之策,你回去之后好好研读,朕要一份完整的可行的练兵方案,此事,可与兵部、魏国公等人商议。”
铁铉施礼之后离开,返回兵部,将文书放在桌子上,有些不以为然。
皇上能懂什么练兵之策?
要训练新兵,还是需要靠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才是。
毕竟是皇帝的劳动成果,不看一眼也对不起皇上大人的辛勤劳动,铁铉并没有抱什么希望,打开文书一看,顿时站了起来,越看,面色越是凝重,最后直接一拍桌子,喊道:“皇上,神人也!”
茹瑺皱了皱眉,看了一眼铁铉,心说,你小子就算是讨好皇上,也不应该在兵部大堂吧?
谁知道铁铉连忙拿着文书跑了过来,递给了茹瑺。
茹瑺看了看,看了又看,猛地站起来,一拍桌子,喝道:“皇上,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