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观打开功劳簿,审视了几眼,阴沉着脸,锐利的目光带着逼人的威势,对张辅道:“告诉我,是不是杀降了?”
张辅还没说话,身后的潘成便走了出来,单膝下跪,高声喊道:“都司大人,杀降之事与指挥无关,是我下的命令,是我放纵军纪,要惩罚就惩罚我吧!”
“是我等所为,与张指挥无关!”
黄桂、王远兴走出,肃然喊道。
韩观没有说话,目光从几个千户身上移开,盯着张辅。
张辅只淡然一笑,坦然地回道:“没错,我不仅杀降了,还砍了他们的人头,筑了一座京观,大人要不要去欣赏下?”
韩观脸色一变。
黄广成嗓子有些难受,伸手指着张辅,哆嗦地说道:“你,你怎敢如此胡来!”
京观!
京,谓高丘也;
观,阙型也。
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
说白了,就是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这种陈尸的行为,一方面是炫耀武功,一方面是处理战场。
虽然在一些战争之后会有京观出现,但绝大多数的战争,那是管杀也管埋的……
死了那么多人不埋,且不说恶臭不消,就是人看了也不敢走这一条路不是,何况中国人向来主张入土为安,即使是敌人,也会拉去肥田,直接暴露在外的,在中原并不常见。
而像张辅这种用人头筑京观的,那就更残忍了……
黄广成是思明府知府,一介文官,虽然广西不太平吧,但毕竟也轮不到他黄家人去打仗,抬尸体,听张辅说得话,不由有些反胃。
“我听闻你崇尚诗书,想来是知道杀降不祥的道理,为何还要如此做?”
韩观冷漠地看着张辅。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张辅虽然是个武将,却绝不是粗人,他确实是知晓经义之人,甚至颇有文采。但这位被儒家学问熏陶的汉子,同时也有着狠厉决绝的一面,杀戮敌人从不手软。
张辅冷笑一声,道:“杀降不祥?呵,我是大明的军人,无论他们投降与否,都是我大明的敌人,杀了还需要缘由吗?”
杀降不祥的说法,在古代确实是存在的。
按理说,人家丢下武器投降了,就不算是军人了,再动手干掉,在道义上有点说不过去,似乎也算不得光荣。
杀神白起战功卓著,杀敌百万余,可谓几千年战神之最!
可他的名声似乎还不如韩信,究其原因,便是白起杀降,尤其是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军士,让他背负了屠夫之名。
白起的结局并不好,为秦昭襄王赐剑,落了一个自刎身陨。
于是很多人便借此宣传杀降不祥,不信看看白起的下场……
明代也有一个杀降的厉害人物,那就是常遇春,而他的下场是四十暴亡。
似乎一切都坐实了杀降不祥这句话。
可张辅不信,一点都不相信。
为国杀敌,为民杀敌,天经地义,若有什么报应,那就让它来试试!潘成见张辅毫不退让,韩观都司脸色难看,连忙喊道:“大人,杀降是因为虎山岭中的安南士兵,以残忍手段虐杀了大明妇孺!故此筑出京观,以消怨气。”
韩观听闻此话,脸色终于好看一点,将功劳簿递了出去,道:“这份功劳簿错乱百出,毫不规整,现命南宁卫重新整写功劳簿!”
黄广成惊讶地看着韩观,这家伙是摆明了放水啊。
什么叫功劳簿错乱百出,不就是告诉张辅,回去再写一份功劳簿,把杀降的人算到军功里面去……
韩观看着黄广成,缓声道:“黄知府,此事如此了结,莫要再起纷争,如何?”
黄广成舔了下干燥的嘴唇,堆出不自然的笑意,道:“什么纷争?我根本就不知道。张指挥立了大功,应该给朝廷报功。”
韩观见黄广成识趣,便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张辅等人上了虎山岭。
当韩观、黄广成等人见到死去的妇人与女子时,明白了京观所在的意义。
韩观下令,寻址掩埋死去的大明百姓,安排黄广成安抚百姓,并召张辅等人商议下一步的战事。
“永平寨与虎山岭有变,用不了多久便会传到了胡杜耳中,我们必须进军,将胡杜大军留下。张指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攻取逐象山,还是绕过逐象山,直取石西州?”
韩观摊开广西舆图,询问道。
张辅低头看着舆图,手指点在了逐象山位置,道:“逐象山有两千安南军,皆是驻扎在山上,易守难攻,若强行攻取,损失必大。而绕过逐象山,直抵上石西州或下石西州,则可以直接找到胡杜的主力,于这一片山丘之地决一胜负。”
“一旦胡杜主力溃败而退,逐象山也好,禄州也好,必失后援,只需封山便可解决战事。只是绕过象山石,便需多耗至少三日行程,若逐象山安南军畏惧之下,退至石西州,便会壮大胡杜大军,到时候决战怕不好打。”
韩观微微点头,询问道:“若是安插一部分军队牵制逐象山之敌,让其无法撤出,大军绕路而行,应可打胡杜一个措手不及。”
张辅认可韩观的想法,只是看着舆图,担忧地说道:“朝廷旨意是若可全歼,不放一人。若我们直入石西州,胡杜担忧之下仓皇退走,如何是好?”
韩观眉头紧皱,一脸愁容。
朱允炆发来的旨意写得很清楚,此番安南进犯大明,必给其迎头痛击,若事可为,务必全灭安南大军,不让一人返回安南。
可现在的问题是,胡杜他有腿啊……
他手下的一万余将士,也不是残障人士,一旦打起来,很可能会跑路。
而进出大明的要地镇南关,现在还在胡杜手里。
韩观叹了一口气,面色凝重地说道:“广西除了桂林三卫外,就只有南宁卫、柳州卫、驯象卫、梧州千户所,总计不到三万五千人。除镇守各地之外,所能调动兵力,不到两万人。以两万打一万三四,还想要全歼,实在是不太可能。”
“待胡杜退出镇南关,我会亲自写奏折陈说。若皇上治罪下来,都司衙门一力承担,与南宁卫无关。”
张辅看着颇有担当的韩观,微微摇了摇头,伸出手指,越过逐象山、石西州等地,点在了镇南关上,道:“只要拿下镇南关,胡杜便插翅难逃!皇上所想要的结果,自然而然便会成为现实!”
韩观低头看了看舆图,牙齿一酸,无奈地说道:“拿下镇南关,凭祥关又在我军手中,安南大军是无路可退,只能在西石洲接受他们最后的命运!但是张指挥,不说镇南关是一道险关,必然有大军把守,就一个问题,前往镇南关必会经过西石洲,而那里有胡杜大军,如何过得去?”
人不是鸟,飞不过去。
张辅指了指西石洲附近的群山,道:“若是在山中小心穿行,必可绕过胡杜防线,直抵镇南关。”
韩观连连摆手,拒绝道:“绝不可行,群山穿行便意味着只能走人,不能走马,耗时长久,粮食供应也成问题,加之一些深山老林毒虫遍野,道路不明,一旦在山中迷路,更会带来灾难。”
“这是实现大战略唯一可行的方法。”
张辅严肃地看着韩观。
韩观摇头,坚决不同意:“皇上的大战略,并非是我的大战略,我为都司,绝不会让士兵冒如此风险。”
张辅盯着舆图上的镇南关,沉默不语。
韩观拍了拍张辅的肩膀,道:“我知道你想要封锁安南退路,并不全是朝廷旨意,而是想要彻底消灭胡杜大军。只是山路绝不可行,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张辅抬起头,看着韩观,说道:“都司大人,虎山岭被掠百姓中,只剩下了妇孺老弱。”
韩观愣住了,不解地看着张辅。
张辅咬牙道:“男人去哪里了?”
韩观抬动眉头,低头看着舆图,面色阴晴不定,道:“你是说胡杜大军进入大明,最大的目的不是抢夺思明府,而是掠夺青壮劳力?”
张辅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只有这一种可能,所以若是选择正面在西石洲与胡杜交战,胡杜必然会挟百姓南下,到时候我们赶走了安南大军,也失去了青壮百姓!那这思明府还如何立足?”
没有百姓,空有土地,那这一片土地是不牢固的,也是没有人间气息的。
韩观明白了,想要救回百姓,就不能直接进入西石洲,必须先封锁安南大军的退路。
可是,拿下镇南关,难!
“都司大人,我愿率南宁卫三千人,携三日口粮,闯大山,走险路,以求出现在西石洲以南,先一步夺下镇南关!”
张辅肃然请命。
韩观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南宁卫的千户黄桂、潘成、王远兴,见三人皆挺直胸膛,目光坚毅,便对张辅说道:“你可想清楚了,此行可不容易。”
张辅嘴角微微一笑,道:“若是容易,还需要南宁卫吗?”
张辅还没说话,身后的潘成便走了出来,单膝下跪,高声喊道:“都司大人,杀降之事与指挥无关,是我下的命令,是我放纵军纪,要惩罚就惩罚我吧!”
“是我等所为,与张指挥无关!”
黄桂、王远兴走出,肃然喊道。
韩观没有说话,目光从几个千户身上移开,盯着张辅。
张辅只淡然一笑,坦然地回道:“没错,我不仅杀降了,还砍了他们的人头,筑了一座京观,大人要不要去欣赏下?”
韩观脸色一变。
黄广成嗓子有些难受,伸手指着张辅,哆嗦地说道:“你,你怎敢如此胡来!”
京观!
京,谓高丘也;
观,阙型也。
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
说白了,就是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这种陈尸的行为,一方面是炫耀武功,一方面是处理战场。
虽然在一些战争之后会有京观出现,但绝大多数的战争,那是管杀也管埋的……
死了那么多人不埋,且不说恶臭不消,就是人看了也不敢走这一条路不是,何况中国人向来主张入土为安,即使是敌人,也会拉去肥田,直接暴露在外的,在中原并不常见。
而像张辅这种用人头筑京观的,那就更残忍了……
黄广成是思明府知府,一介文官,虽然广西不太平吧,但毕竟也轮不到他黄家人去打仗,抬尸体,听张辅说得话,不由有些反胃。
“我听闻你崇尚诗书,想来是知道杀降不祥的道理,为何还要如此做?”
韩观冷漠地看着张辅。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张辅虽然是个武将,却绝不是粗人,他确实是知晓经义之人,甚至颇有文采。但这位被儒家学问熏陶的汉子,同时也有着狠厉决绝的一面,杀戮敌人从不手软。
张辅冷笑一声,道:“杀降不祥?呵,我是大明的军人,无论他们投降与否,都是我大明的敌人,杀了还需要缘由吗?”
杀降不祥的说法,在古代确实是存在的。
按理说,人家丢下武器投降了,就不算是军人了,再动手干掉,在道义上有点说不过去,似乎也算不得光荣。
杀神白起战功卓著,杀敌百万余,可谓几千年战神之最!
可他的名声似乎还不如韩信,究其原因,便是白起杀降,尤其是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军士,让他背负了屠夫之名。
白起的结局并不好,为秦昭襄王赐剑,落了一个自刎身陨。
于是很多人便借此宣传杀降不祥,不信看看白起的下场……
明代也有一个杀降的厉害人物,那就是常遇春,而他的下场是四十暴亡。
似乎一切都坐实了杀降不祥这句话。
可张辅不信,一点都不相信。
为国杀敌,为民杀敌,天经地义,若有什么报应,那就让它来试试!潘成见张辅毫不退让,韩观都司脸色难看,连忙喊道:“大人,杀降是因为虎山岭中的安南士兵,以残忍手段虐杀了大明妇孺!故此筑出京观,以消怨气。”
韩观听闻此话,脸色终于好看一点,将功劳簿递了出去,道:“这份功劳簿错乱百出,毫不规整,现命南宁卫重新整写功劳簿!”
黄广成惊讶地看着韩观,这家伙是摆明了放水啊。
什么叫功劳簿错乱百出,不就是告诉张辅,回去再写一份功劳簿,把杀降的人算到军功里面去……
韩观看着黄广成,缓声道:“黄知府,此事如此了结,莫要再起纷争,如何?”
黄广成舔了下干燥的嘴唇,堆出不自然的笑意,道:“什么纷争?我根本就不知道。张指挥立了大功,应该给朝廷报功。”
韩观见黄广成识趣,便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张辅等人上了虎山岭。
当韩观、黄广成等人见到死去的妇人与女子时,明白了京观所在的意义。
韩观下令,寻址掩埋死去的大明百姓,安排黄广成安抚百姓,并召张辅等人商议下一步的战事。
“永平寨与虎山岭有变,用不了多久便会传到了胡杜耳中,我们必须进军,将胡杜大军留下。张指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攻取逐象山,还是绕过逐象山,直取石西州?”
韩观摊开广西舆图,询问道。
张辅低头看着舆图,手指点在了逐象山位置,道:“逐象山有两千安南军,皆是驻扎在山上,易守难攻,若强行攻取,损失必大。而绕过逐象山,直抵上石西州或下石西州,则可以直接找到胡杜的主力,于这一片山丘之地决一胜负。”
“一旦胡杜主力溃败而退,逐象山也好,禄州也好,必失后援,只需封山便可解决战事。只是绕过象山石,便需多耗至少三日行程,若逐象山安南军畏惧之下,退至石西州,便会壮大胡杜大军,到时候决战怕不好打。”
韩观微微点头,询问道:“若是安插一部分军队牵制逐象山之敌,让其无法撤出,大军绕路而行,应可打胡杜一个措手不及。”
张辅认可韩观的想法,只是看着舆图,担忧地说道:“朝廷旨意是若可全歼,不放一人。若我们直入石西州,胡杜担忧之下仓皇退走,如何是好?”
韩观眉头紧皱,一脸愁容。
朱允炆发来的旨意写得很清楚,此番安南进犯大明,必给其迎头痛击,若事可为,务必全灭安南大军,不让一人返回安南。
可现在的问题是,胡杜他有腿啊……
他手下的一万余将士,也不是残障人士,一旦打起来,很可能会跑路。
而进出大明的要地镇南关,现在还在胡杜手里。
韩观叹了一口气,面色凝重地说道:“广西除了桂林三卫外,就只有南宁卫、柳州卫、驯象卫、梧州千户所,总计不到三万五千人。除镇守各地之外,所能调动兵力,不到两万人。以两万打一万三四,还想要全歼,实在是不太可能。”
“待胡杜退出镇南关,我会亲自写奏折陈说。若皇上治罪下来,都司衙门一力承担,与南宁卫无关。”
张辅看着颇有担当的韩观,微微摇了摇头,伸出手指,越过逐象山、石西州等地,点在了镇南关上,道:“只要拿下镇南关,胡杜便插翅难逃!皇上所想要的结果,自然而然便会成为现实!”
韩观低头看了看舆图,牙齿一酸,无奈地说道:“拿下镇南关,凭祥关又在我军手中,安南大军是无路可退,只能在西石洲接受他们最后的命运!但是张指挥,不说镇南关是一道险关,必然有大军把守,就一个问题,前往镇南关必会经过西石洲,而那里有胡杜大军,如何过得去?”
人不是鸟,飞不过去。
张辅指了指西石洲附近的群山,道:“若是在山中小心穿行,必可绕过胡杜防线,直抵镇南关。”
韩观连连摆手,拒绝道:“绝不可行,群山穿行便意味着只能走人,不能走马,耗时长久,粮食供应也成问题,加之一些深山老林毒虫遍野,道路不明,一旦在山中迷路,更会带来灾难。”
“这是实现大战略唯一可行的方法。”
张辅严肃地看着韩观。
韩观摇头,坚决不同意:“皇上的大战略,并非是我的大战略,我为都司,绝不会让士兵冒如此风险。”
张辅盯着舆图上的镇南关,沉默不语。
韩观拍了拍张辅的肩膀,道:“我知道你想要封锁安南退路,并不全是朝廷旨意,而是想要彻底消灭胡杜大军。只是山路绝不可行,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张辅抬起头,看着韩观,说道:“都司大人,虎山岭被掠百姓中,只剩下了妇孺老弱。”
韩观愣住了,不解地看着张辅。
张辅咬牙道:“男人去哪里了?”
韩观抬动眉头,低头看着舆图,面色阴晴不定,道:“你是说胡杜大军进入大明,最大的目的不是抢夺思明府,而是掠夺青壮劳力?”
张辅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只有这一种可能,所以若是选择正面在西石洲与胡杜交战,胡杜必然会挟百姓南下,到时候我们赶走了安南大军,也失去了青壮百姓!那这思明府还如何立足?”
没有百姓,空有土地,那这一片土地是不牢固的,也是没有人间气息的。
韩观明白了,想要救回百姓,就不能直接进入西石洲,必须先封锁安南大军的退路。
可是,拿下镇南关,难!
“都司大人,我愿率南宁卫三千人,携三日口粮,闯大山,走险路,以求出现在西石洲以南,先一步夺下镇南关!”
张辅肃然请命。
韩观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南宁卫的千户黄桂、潘成、王远兴,见三人皆挺直胸膛,目光坚毅,便对张辅说道:“你可想清楚了,此行可不容易。”
张辅嘴角微微一笑,道:“若是容易,还需要南宁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