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浓烈,伸手不见五指。
阴沉的天空,时不时闪烁过一道刺眼的光芒,随后是滚滚而来的雷。
沈一元站在门口,凝视着夜空。
一道闪电撕开阴云,裂纹显现在长空,如同想撕毁一切。可闪电终还是消失了,留下的是更黑暗的夜。
润娘拿着蒲扇,走至沈一元身旁,扇着风,看着夜色,轻声说:“都说闪电有毁天灭地之能,可现在来看,再多闪电,再多闷雷,也不过是在苍天之下挣扎。与其说闪电在反抗苍天,倒不如说是苍天在毁灭什么,这才造就了闪电,滚雷不过是——绝死的哀鸣。”
沈一元侧过身,淡淡一笑:“润娘这话似有所指,我们夫妻二十余年,什么话不可直说?”
润娘看着沈一元黑白相间的鬓发,叹了一口气:“自从代王、辽王的请柬送到家里,你就有了心事,昨日还将沈家宗族之人的牌位取了出来,非祭祀之日取出牌位,二十多年来,我是头一次见。你有心事,为何不直说?”
沈一元伸手,拉过润**手,收敛了笑意,轻声说:“你不知道,眼下金陵城中的局势,远远比边关更为凶险,比前线更为致命。我有一种直觉,在不久之后,有人会逼迫我们站队,我拿不准主意,心神不宁,昨日才请了牌位。”
润娘仰着头看着沈一元,情深一辈子,他没负过自己:“金陵凶险,那咱们就离开金陵。王掌柜来信说,渤泥岛上的田庄修好了,正好可以带全家人去南洋。”
沈一元看着润娘苦涩一笑:“若什么事都可以一走了之,哪还有什么烦恼。润娘,这次我们走不得,也不能走。”
润娘不理解,什么事会让一向果决,不畏一切的丈夫,变得犹豫不决,畏手畏脚。
哗啦啦。
雨倾盆而下。
沈修德撑着油纸伞跑了过来,看着母亲也在,不由地看向父亲,沈一元无奈地点了点头:“她是你娘,不需要瞒着,说吧。”
润娘翻白眼,感情这两个最亲近的人还有事瞒着自己。
沈修德面色凝重,警惕地看了看周围,低声说:“父亲,码头的伙计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进入京师的商人大户陡增,这些人带了不少随从。伙计问过,他们说是做买卖的,但随行船上并没有携带任何货物,显得十分怪异。”
沈一元长叹一口气:“果然如此,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润娘皱眉。
商人,做买卖的,都是精明人,从地方上到金陵,不可能空着手来。
真正的商人,必然会从地方上采购一批货,然后拉至金陵,卖掉之后,从金陵再买货物运至地方,赚两头钱,这样才是行商之道,才是合理安排。
贼还不走空趟,何况比贼都精的商人……
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刚入行,没经验的商人,但也不可能多了。
“难道说,这些人不是商人?”
润娘有些疑惑地说。
沈一元微微点头,润娘聪慧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这些年来更是跟着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是待在闺房不出门的富态之人。
沈修德严肃地说:“父亲,这件事太过诡异。明日英烈商会,有辽王、代王在,是否找个机会将这件事告诉他们,让他们转给皇帝,也好早点安排人查清。”
沈一元沉吟许久,摇了摇头:“外地大户、商人集中进入金陵,这事背后若说没有人操纵,我是不信。是谁有这么大能量,我们不知。若仓促行事,反而惹来麻烦,恐怕会有灾祸。”
沈修德吃惊地看着父亲,这话隐藏的含义是:辽王、代王也未必可信。
这怎么可能,他们可是建文皇帝的皇叔!
沈一元看着外面的大雨,轻声问:“孩子,你认为建文皇帝如何?”
沈修德不解地看着沈一元,那双深邃的目光里,似乎隐藏着一些无人知晓的秘密。
“父亲,在我看来,建文皇帝不输汉武唐宗,才智谋略且不说,但其拥有的开创新事物的魄力,任何王朝皇帝都无法可比,其远见卓识,宏观布局,规划未来,践行未来的智慧、手段,史书中难见。他对百姓好,对军士好,对商人好,对文武官员好,深受爱戴。”
沈修德肃然道。
沈一元微微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你认为,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人可以接替他吗?”
沈修德脸色大变。
润娘更是捂着嘴,震惊地看着沈一元。
这种话一旦传出去,那可是灭门之罪!
闪电劈来,滚雷飞过。
沈修德有些惊恐,手中的油纸伞跌落,雨水瞬间打湿身体。
沈一元弯腰,将油纸伞捡起来,撑在沈修德头顶:“若是没了这伞,你就会淋湿。若天下没了那把伞,所有人都会淋湿。个人的恩怨不算什么,该放下的,就放下吧,留子孙后代一把好伞遮蔽风雨,是族人最大的渴望。润娘啊,你不是问过我,父母可曾给我留过话。”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父亲被抓之前,告诉我一定要好好活着,母亲给我梳了头发,希望我不要记恨,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几十年过去了,父母的模样都记不真切了,但我相信,若是他们还在的话,一定也不希望我为了私人仇恨,蒙蔽了良知。”
“父亲。”
沈修德有些不安。
父亲从来都没谈论过祖辈的事,母亲也没说起过,只是从父亲入赘,再无亲人这一点来看,沈修德也清楚,自家很可能在洪武时期卷入过什么大案,导致家破人亡。
只不过,无人说,无人谈,沈修德也就没多想,只是对朝廷有些说不清的抵触与不满。
后来进入国子监,沈修德才真正了解大明,了解建文皇帝,发现朝廷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不堪,国子监的革新与新思想,建文皇帝的几次演讲,更让沈修德成为了建文皇帝的忠实拥护者。
洪武时期的腥风血雨,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除了凭吊时的悲伤,平日里没有谁在谈起,都在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沈一元将伞交给沈修德,平静地说:“做商先做人,做人应忠孝。无论过去种种是否含冤,都已经结束了,现如今的我们,是建文皇帝的子民。修德,我记得你认识李老三的儿子李晟。”
沈修德点头道:“没错,我与他算得上是好友。”
沈一元凝重地看着沈修德:“你去找李晟,让李晟带你找到李老三,告诉他,皇帝有危险,让他入宫提醒皇帝。”
“皇帝有危险?”
沈修德震惊不已。
沈一元伸出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将这封信带给李老三,让他亲自交给皇帝。”
沈修德接过,追问之下,沈一元又不细说,只好问:“为何找李老三,他只是个农夫。”
沈一元呵呵笑了笑:“你可莫要小看了李老三,他这个老头子对于建文皇帝而言,也算是老相识了,他入宫求见,皇帝必会答应。”
沈修德有些疑惑:“直接找黄夫人不就可以了,要知道她的儿子黄二月,儿媳陈余,都在为宫里办事。”
沈一元摇头道:“正因为他们在为宫里办事才不能找他们,孩子,现在我们不知道能相信谁。虽说,或许建文皇帝已经有了警觉,但我们既然知道了一些事,就得想尽办法去表个态,唯有如此,风波之后,沈家还能存在。”
沈修德看着手中的信,答应下来,转身去换来了一套衣服,踩着夜雨离开了家门,出门还打了酒水,登门的理由都想好了,庆贺李晟即将当父亲。
润娘有些担忧地看着沈一元:“皇帝有危险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世上还有人能伤害了皇帝不成?还有那些进入京城不像商人的商人,不会是刺客吧?”
沈一元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谁知道呢,现在一切都不清楚,但我想,一切都是利益闹腾的,朝廷抑制土地兼并,严控田亩数量,还有商业浮动税率,都极大伤害了大户、富户、士绅利益,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他们未必不敢出来主张自己的诉求。”
“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润娘喊道。
沈一元点了点头。
可不是,这就是一场趁火打劫,只不过,会不会玩火自焚,就不太清楚了。
一点人进入京师,自己并不会怀疑到与皇权有关,但朱植、朱桂的请柬,让自己不得不怀疑这幕后有什么动作。
请柬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集商议事,商讨浮动税率的利弊,商议朝廷田亩数量是否有失公允。
沈一元看到之后,只感觉汗毛直立。
一个商会,什么时候敢公开议论朝廷大事了,什么时候敢公开质疑朝廷政策了?
这不是僭越,这是找死。
可朱植是个聪明人,他可是下过南洋的人,见识过海洋的辽阔,也清楚建文皇帝比大海还凶猛!
兴许问题出在朱桂身上。
此人虽有些头脑,可也有一些野心,曾试图垄断山西所有煤矿,独吞利益。这些年来,他手中的煤矿越来越多,手下的矿工也越来越多,听说他还购走了大量奴隶,这些奴隶的前身是帖木儿军队!
阴沉的天空,时不时闪烁过一道刺眼的光芒,随后是滚滚而来的雷。
沈一元站在门口,凝视着夜空。
一道闪电撕开阴云,裂纹显现在长空,如同想撕毁一切。可闪电终还是消失了,留下的是更黑暗的夜。
润娘拿着蒲扇,走至沈一元身旁,扇着风,看着夜色,轻声说:“都说闪电有毁天灭地之能,可现在来看,再多闪电,再多闷雷,也不过是在苍天之下挣扎。与其说闪电在反抗苍天,倒不如说是苍天在毁灭什么,这才造就了闪电,滚雷不过是——绝死的哀鸣。”
沈一元侧过身,淡淡一笑:“润娘这话似有所指,我们夫妻二十余年,什么话不可直说?”
润娘看着沈一元黑白相间的鬓发,叹了一口气:“自从代王、辽王的请柬送到家里,你就有了心事,昨日还将沈家宗族之人的牌位取了出来,非祭祀之日取出牌位,二十多年来,我是头一次见。你有心事,为何不直说?”
沈一元伸手,拉过润**手,收敛了笑意,轻声说:“你不知道,眼下金陵城中的局势,远远比边关更为凶险,比前线更为致命。我有一种直觉,在不久之后,有人会逼迫我们站队,我拿不准主意,心神不宁,昨日才请了牌位。”
润娘仰着头看着沈一元,情深一辈子,他没负过自己:“金陵凶险,那咱们就离开金陵。王掌柜来信说,渤泥岛上的田庄修好了,正好可以带全家人去南洋。”
沈一元看着润娘苦涩一笑:“若什么事都可以一走了之,哪还有什么烦恼。润娘,这次我们走不得,也不能走。”
润娘不理解,什么事会让一向果决,不畏一切的丈夫,变得犹豫不决,畏手畏脚。
哗啦啦。
雨倾盆而下。
沈修德撑着油纸伞跑了过来,看着母亲也在,不由地看向父亲,沈一元无奈地点了点头:“她是你娘,不需要瞒着,说吧。”
润娘翻白眼,感情这两个最亲近的人还有事瞒着自己。
沈修德面色凝重,警惕地看了看周围,低声说:“父亲,码头的伙计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进入京师的商人大户陡增,这些人带了不少随从。伙计问过,他们说是做买卖的,但随行船上并没有携带任何货物,显得十分怪异。”
沈一元长叹一口气:“果然如此,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润娘皱眉。
商人,做买卖的,都是精明人,从地方上到金陵,不可能空着手来。
真正的商人,必然会从地方上采购一批货,然后拉至金陵,卖掉之后,从金陵再买货物运至地方,赚两头钱,这样才是行商之道,才是合理安排。
贼还不走空趟,何况比贼都精的商人……
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刚入行,没经验的商人,但也不可能多了。
“难道说,这些人不是商人?”
润娘有些疑惑地说。
沈一元微微点头,润娘聪慧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这些年来更是跟着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是待在闺房不出门的富态之人。
沈修德严肃地说:“父亲,这件事太过诡异。明日英烈商会,有辽王、代王在,是否找个机会将这件事告诉他们,让他们转给皇帝,也好早点安排人查清。”
沈一元沉吟许久,摇了摇头:“外地大户、商人集中进入金陵,这事背后若说没有人操纵,我是不信。是谁有这么大能量,我们不知。若仓促行事,反而惹来麻烦,恐怕会有灾祸。”
沈修德吃惊地看着父亲,这话隐藏的含义是:辽王、代王也未必可信。
这怎么可能,他们可是建文皇帝的皇叔!
沈一元看着外面的大雨,轻声问:“孩子,你认为建文皇帝如何?”
沈修德不解地看着沈一元,那双深邃的目光里,似乎隐藏着一些无人知晓的秘密。
“父亲,在我看来,建文皇帝不输汉武唐宗,才智谋略且不说,但其拥有的开创新事物的魄力,任何王朝皇帝都无法可比,其远见卓识,宏观布局,规划未来,践行未来的智慧、手段,史书中难见。他对百姓好,对军士好,对商人好,对文武官员好,深受爱戴。”
沈修德肃然道。
沈一元微微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你认为,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人可以接替他吗?”
沈修德脸色大变。
润娘更是捂着嘴,震惊地看着沈一元。
这种话一旦传出去,那可是灭门之罪!
闪电劈来,滚雷飞过。
沈修德有些惊恐,手中的油纸伞跌落,雨水瞬间打湿身体。
沈一元弯腰,将油纸伞捡起来,撑在沈修德头顶:“若是没了这伞,你就会淋湿。若天下没了那把伞,所有人都会淋湿。个人的恩怨不算什么,该放下的,就放下吧,留子孙后代一把好伞遮蔽风雨,是族人最大的渴望。润娘啊,你不是问过我,父母可曾给我留过话。”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父亲被抓之前,告诉我一定要好好活着,母亲给我梳了头发,希望我不要记恨,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几十年过去了,父母的模样都记不真切了,但我相信,若是他们还在的话,一定也不希望我为了私人仇恨,蒙蔽了良知。”
“父亲。”
沈修德有些不安。
父亲从来都没谈论过祖辈的事,母亲也没说起过,只是从父亲入赘,再无亲人这一点来看,沈修德也清楚,自家很可能在洪武时期卷入过什么大案,导致家破人亡。
只不过,无人说,无人谈,沈修德也就没多想,只是对朝廷有些说不清的抵触与不满。
后来进入国子监,沈修德才真正了解大明,了解建文皇帝,发现朝廷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不堪,国子监的革新与新思想,建文皇帝的几次演讲,更让沈修德成为了建文皇帝的忠实拥护者。
洪武时期的腥风血雨,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除了凭吊时的悲伤,平日里没有谁在谈起,都在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沈一元将伞交给沈修德,平静地说:“做商先做人,做人应忠孝。无论过去种种是否含冤,都已经结束了,现如今的我们,是建文皇帝的子民。修德,我记得你认识李老三的儿子李晟。”
沈修德点头道:“没错,我与他算得上是好友。”
沈一元凝重地看着沈修德:“你去找李晟,让李晟带你找到李老三,告诉他,皇帝有危险,让他入宫提醒皇帝。”
“皇帝有危险?”
沈修德震惊不已。
沈一元伸出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将这封信带给李老三,让他亲自交给皇帝。”
沈修德接过,追问之下,沈一元又不细说,只好问:“为何找李老三,他只是个农夫。”
沈一元呵呵笑了笑:“你可莫要小看了李老三,他这个老头子对于建文皇帝而言,也算是老相识了,他入宫求见,皇帝必会答应。”
沈修德有些疑惑:“直接找黄夫人不就可以了,要知道她的儿子黄二月,儿媳陈余,都在为宫里办事。”
沈一元摇头道:“正因为他们在为宫里办事才不能找他们,孩子,现在我们不知道能相信谁。虽说,或许建文皇帝已经有了警觉,但我们既然知道了一些事,就得想尽办法去表个态,唯有如此,风波之后,沈家还能存在。”
沈修德看着手中的信,答应下来,转身去换来了一套衣服,踩着夜雨离开了家门,出门还打了酒水,登门的理由都想好了,庆贺李晟即将当父亲。
润娘有些担忧地看着沈一元:“皇帝有危险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世上还有人能伤害了皇帝不成?还有那些进入京城不像商人的商人,不会是刺客吧?”
沈一元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谁知道呢,现在一切都不清楚,但我想,一切都是利益闹腾的,朝廷抑制土地兼并,严控田亩数量,还有商业浮动税率,都极大伤害了大户、富户、士绅利益,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他们未必不敢出来主张自己的诉求。”
“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润娘喊道。
沈一元点了点头。
可不是,这就是一场趁火打劫,只不过,会不会玩火自焚,就不太清楚了。
一点人进入京师,自己并不会怀疑到与皇权有关,但朱植、朱桂的请柬,让自己不得不怀疑这幕后有什么动作。
请柬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集商议事,商讨浮动税率的利弊,商议朝廷田亩数量是否有失公允。
沈一元看到之后,只感觉汗毛直立。
一个商会,什么时候敢公开议论朝廷大事了,什么时候敢公开质疑朝廷政策了?
这不是僭越,这是找死。
可朱植是个聪明人,他可是下过南洋的人,见识过海洋的辽阔,也清楚建文皇帝比大海还凶猛!
兴许问题出在朱桂身上。
此人虽有些头脑,可也有一些野心,曾试图垄断山西所有煤矿,独吞利益。这些年来,他手中的煤矿越来越多,手下的矿工也越来越多,听说他还购走了大量奴隶,这些奴隶的前身是帖木儿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