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并不是一帆风顺。
四年来,出现的大大小小暴乱足足有二百多次,最大一次超出了两万余人,结果都被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了。
马穆鲁克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挖河,大明不答应,挖河,百姓不答应。
一些贵族想要反对国王,反对大明,强力要求放百姓回去种田,而不是无休止地劳作,但这些贵族的结果和暴乱的百姓一样。
马穆鲁克的国王纳斯尔丁·法拉吉拿到了大明的火器援助,见识到了火器的可怕,也清楚大明想要消灭马穆鲁克实在是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加上朱能、骆冠英、燕王等大型船队出现在红海之上,数万人军队从遥远的大明说来就来的气势,让法拉吉根本生不起反抗大明的心思。
一旦朱权的水师受到攻击,那马穆鲁克将面对的不再是朱权这部分水师,而是更为庞大、更为精锐的大明主力!
开罗城。
法拉吉见到了朱权、郑和、沈伟等人。
郑和送上了精美的陶瓷与黄金打造、宝石点缀的王冠,肃然道:“尊敬的马穆鲁克国王,感谢你们为开挖苏伊士运河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这将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一条留名千古的河流,大明现在也有一条河流,名为京杭大运河,隋时皇帝开挖时,背负了无数骂名,但河流一直存在,无数百姓为之受益……”m.bīQikμ.ИěΤ
法拉吉不知道隋朝皇帝是谁,但郑和的话很是中听。
现在马穆鲁克王朝内部确实出了很大问题,年年镇压,矛盾越来越大,军队承受的压力与煎熬也不断增加,照这个进度下去,不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的坟墓先挖好了。
眼下的付出,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
一旦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王朝将会控制这一条运河,坐收运河之利,只要收税,便足以带来无尽财富,现在的牺牲与付出,是为了日后的好处。
法拉吉面对郑和,笑道:“睿智且勇猛的大明公爵,马穆鲁克将会不留余力,推动运河开挖。愿你们转告伟大的大明皇帝,我们愿意臣服大明,并派出使臣前往大明。”
郑和当即答应道:“大明包容天下,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若国王派使臣随我等一起返回大明,皇帝定会高兴,好好接待。”
法拉吉很是高兴,安排道:“既是如此,那就让诺鲁孜·哈菲齐带人与公爵同行而去,如何?”
“善。”
郑和答应下来,然后说道:“马穆鲁克是大明的朋友,修运河是为了东西方贸易,大明理应出一些力。若国王有所请,可以写书信或让我等带话给皇帝。”
法拉吉重重点头,叹了口气:“不瞒公爵,修运河确实遇到了诸多困难,最难之处还是粮食。为了筹备粮食,我们用尽了手段,增加了税赋,可依旧难以满足运河粮食所需。威尼斯国虽全力支持,大量购买粮食,甚至用三千船只日夜运粮,可如此庞大的粮食供应,依旧让其后力不足,供应时常跟不上……”
郑和眉头微皱。
这倒是事实,也是最大问题。
听宁王朱权说,威尼斯国为了筹备更多的粮食,结果米兰公国不卖,两国起了战争,威尼斯国将米兰公国给打的大败,不得不帮助威尼斯国筹粮以求自保。
而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威尼斯国也开始了水师扩张,曾经前往大明的商人亚当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贵族,并进入了十人委员会,后被委任为水军将领,如今正带着八百多艘小船在地中海上游荡。
朱权的预判是,亚当想要凭借水师朝着东部进发,一是为了配合帖木儿国的西征,二是想要扫荡拜占庭、奥斯曼的残存海上力量,确保威尼斯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三是为了筹粮。
哈里西征抢掠的一部分粮食,便被送到了马穆鲁克王朝以供运河百姓。可即便如此,粮食依旧不够吃。
郑和对法拉吉道:“我回去之后,会将此事奏报上去,一旦收到许可,将会有大批粮食从遥远的东方运来,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也不会看着你们受苦,只是运河事大,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必须挖下去!”
法拉吉听清楚通事的翻译后,笑容满面:“我们一定保证运河可以顺利开挖,直至通航。”
郑和在开罗停留了两日,便带人返回港口。
朱权将一份文书交给郑和,凝重地说:“告诉皇上,一定要运来一批粮食,没有粮食,运河很难持续下去,大明将会充当发放粮食的救世主,让这里的百姓看到大明的仁慈与富庶。”
郑和接下文书,商议一番后,带领船队离开。
目送郑和船队走远,朱权忍不住叹了几口气。
护卫周海询问:“王爷似是不高兴。”
朱权呵呵摇头:“如何能高兴得起来?随着蒸汽机船经历过远航的洗礼,跨海航行不再是遥不可及,也不会是动辄数年的远航。从红海到旧港万里之遥,他们需要多久?呵,不会超过一个月,甚至只需要二十日。旧港有大明水师主力,二十日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洪武时,金陵文书送到嘉峪关,都需要二十几日!”
蒸汽机船的出现改变了太多,大明水师不仅可以无视季节与洋流,还实现了昼夜兼程。它们比八百里加急的驿使还要快,大明朝廷对海外的控制,将会因此大大增强。筆趣庫
朱允炆对红海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在朱能、朱棣离开红海之后,朝廷在建文十三年里送到自己手里的文书竟然高达六封!
而在几年前,朝廷的文书主要是李素运矿归来时带回来的,两年一封。
这说明朝廷对本土之外飞地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强到了俨如本土边陲的地步!
最可怕的是,朝廷还在推动火车建设,一旦建成,朝廷对边陲的掌控能力将会达到空前地步,曾经来回动辄三个月的地方,将会在一个月内走个来回。
朝廷越是强大,手伸得越长,野心越显得可笑。
说到底,适合野心家的时代已经在朱允炆手中彻底结束了,强大的朝廷足以碾压一切不敬的敌人。
朱权彻底死心了,只要这运河开挖出来,自己以后去非洲南面钓鱼去也好,热是热了一些,可以自己王爷的地位,弄个小花园过日子还是没问题。
郑和的船队在海面之上全速前进。
古里补充物资之后,没有更多停留,直奔旧港。在旧港,郑和听到了朱能、骆冠英船队安全返回大明的消息。
抵达勃固岛时,郑和听到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大明南海水师的一艘宝船因操作不当,军士失误,导致意外在吕宋岛滩涂搁浅,强大的蒸汽机动力直接将半个宝船送到了岸上,蒸汽机过载出现了故障,彻底失去了动力。
毛舟泰听着消息,总感觉其中问题不同寻常,尤其南海与南洋水师同时出动了不少军士去拯救,依旧没有拯救出来,不少军士被迫驻留在那里。
吕宋王国怎么反应的,没人知道,反正大明下了决心,一定要将宝船带到海上去,只不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军士不能住在宝船上,需要找个地方住,然后找更多的人过来一起商议对策。
于是修房子的修房子,弄篱笆的弄篱笆。
等郑和带船队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好嘛,竟然还有人运输了水泥,这是打算筑造城池了?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宝船事故。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朝廷如何想的不好说,但郑和、毛舟泰等人都清楚“多多益善”的可不只是兵,还有地盘。
船队在建文十四年十月五日,顺利抵达了金陵。
朱允炆、朱文奎与诸大臣在龙江码头迎候归来,又免不了一番礼仪与庆贺。
郑和船队的回归,意味着第一次全球大航海的完美结束,两支队伍,均实现了环球之旅,最重要的是,这次航行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尤其是毛舟泰的崛起,让朱允炆断言水师未来三十年不缺统帅。
朱允炆看着郑和带来的朱棣的信,朱棣在信里面并没有请求援助,也没有渴望贸易,只是寻常地嘘寒问暖,报告下燕国的开发情况与计划。
看似平淡的书信背后,是朱棣的戒心,那意思是:燕国是我和我子孙的,朝廷少操点心。
朱允炆并不在意这些,大明需要解决的事还有很多,本土还没有达到盛世,哪里有心思去找朱棣的麻烦。
在金陵的这两个月时间里,朱允炆时刻关注着北京的动态,安全局一日一奏,将二皇子接触的官员名单一一送来,甚至连对话都写得清清楚楚。
水师的人都回来了,该回北京了。
只不过这次返回,朱允炆选择了微服私访,看一看大明的底层,到底有没有一改登基初期的落魄与窘困。
洪武朝,用了三十一年打造地基,建文朝,用了十四年来建筑。
盛世,终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再次降临华夏大地。
四年来,出现的大大小小暴乱足足有二百多次,最大一次超出了两万余人,结果都被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了。
马穆鲁克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挖河,大明不答应,挖河,百姓不答应。
一些贵族想要反对国王,反对大明,强力要求放百姓回去种田,而不是无休止地劳作,但这些贵族的结果和暴乱的百姓一样。
马穆鲁克的国王纳斯尔丁·法拉吉拿到了大明的火器援助,见识到了火器的可怕,也清楚大明想要消灭马穆鲁克实在是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加上朱能、骆冠英、燕王等大型船队出现在红海之上,数万人军队从遥远的大明说来就来的气势,让法拉吉根本生不起反抗大明的心思。
一旦朱权的水师受到攻击,那马穆鲁克将面对的不再是朱权这部分水师,而是更为庞大、更为精锐的大明主力!
开罗城。
法拉吉见到了朱权、郑和、沈伟等人。
郑和送上了精美的陶瓷与黄金打造、宝石点缀的王冠,肃然道:“尊敬的马穆鲁克国王,感谢你们为开挖苏伊士运河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这将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一条留名千古的河流,大明现在也有一条河流,名为京杭大运河,隋时皇帝开挖时,背负了无数骂名,但河流一直存在,无数百姓为之受益……”m.bīQikμ.ИěΤ
法拉吉不知道隋朝皇帝是谁,但郑和的话很是中听。
现在马穆鲁克王朝内部确实出了很大问题,年年镇压,矛盾越来越大,军队承受的压力与煎熬也不断增加,照这个进度下去,不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的坟墓先挖好了。
眼下的付出,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
一旦等运河挖出来,马穆鲁克王朝将会控制这一条运河,坐收运河之利,只要收税,便足以带来无尽财富,现在的牺牲与付出,是为了日后的好处。
法拉吉面对郑和,笑道:“睿智且勇猛的大明公爵,马穆鲁克将会不留余力,推动运河开挖。愿你们转告伟大的大明皇帝,我们愿意臣服大明,并派出使臣前往大明。”
郑和当即答应道:“大明包容天下,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若国王派使臣随我等一起返回大明,皇帝定会高兴,好好接待。”
法拉吉很是高兴,安排道:“既是如此,那就让诺鲁孜·哈菲齐带人与公爵同行而去,如何?”
“善。”
郑和答应下来,然后说道:“马穆鲁克是大明的朋友,修运河是为了东西方贸易,大明理应出一些力。若国王有所请,可以写书信或让我等带话给皇帝。”
法拉吉重重点头,叹了口气:“不瞒公爵,修运河确实遇到了诸多困难,最难之处还是粮食。为了筹备粮食,我们用尽了手段,增加了税赋,可依旧难以满足运河粮食所需。威尼斯国虽全力支持,大量购买粮食,甚至用三千船只日夜运粮,可如此庞大的粮食供应,依旧让其后力不足,供应时常跟不上……”
郑和眉头微皱。
这倒是事实,也是最大问题。
听宁王朱权说,威尼斯国为了筹备更多的粮食,结果米兰公国不卖,两国起了战争,威尼斯国将米兰公国给打的大败,不得不帮助威尼斯国筹粮以求自保。
而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威尼斯国也开始了水师扩张,曾经前往大明的商人亚当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贵族,并进入了十人委员会,后被委任为水军将领,如今正带着八百多艘小船在地中海上游荡。
朱权的预判是,亚当想要凭借水师朝着东部进发,一是为了配合帖木儿国的西征,二是想要扫荡拜占庭、奥斯曼的残存海上力量,确保威尼斯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三是为了筹粮。
哈里西征抢掠的一部分粮食,便被送到了马穆鲁克王朝以供运河百姓。可即便如此,粮食依旧不够吃。
郑和对法拉吉道:“我回去之后,会将此事奏报上去,一旦收到许可,将会有大批粮食从遥远的东方运来,大明绝不会亏待你们,也不会看着你们受苦,只是运河事大,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必须挖下去!”
法拉吉听清楚通事的翻译后,笑容满面:“我们一定保证运河可以顺利开挖,直至通航。”
郑和在开罗停留了两日,便带人返回港口。
朱权将一份文书交给郑和,凝重地说:“告诉皇上,一定要运来一批粮食,没有粮食,运河很难持续下去,大明将会充当发放粮食的救世主,让这里的百姓看到大明的仁慈与富庶。”
郑和接下文书,商议一番后,带领船队离开。
目送郑和船队走远,朱权忍不住叹了几口气。
护卫周海询问:“王爷似是不高兴。”
朱权呵呵摇头:“如何能高兴得起来?随着蒸汽机船经历过远航的洗礼,跨海航行不再是遥不可及,也不会是动辄数年的远航。从红海到旧港万里之遥,他们需要多久?呵,不会超过一个月,甚至只需要二十日。旧港有大明水师主力,二十日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洪武时,金陵文书送到嘉峪关,都需要二十几日!”
蒸汽机船的出现改变了太多,大明水师不仅可以无视季节与洋流,还实现了昼夜兼程。它们比八百里加急的驿使还要快,大明朝廷对海外的控制,将会因此大大增强。筆趣庫
朱允炆对红海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在朱能、朱棣离开红海之后,朝廷在建文十三年里送到自己手里的文书竟然高达六封!
而在几年前,朝廷的文书主要是李素运矿归来时带回来的,两年一封。
这说明朝廷对本土之外飞地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强到了俨如本土边陲的地步!
最可怕的是,朝廷还在推动火车建设,一旦建成,朝廷对边陲的掌控能力将会达到空前地步,曾经来回动辄三个月的地方,将会在一个月内走个来回。
朝廷越是强大,手伸得越长,野心越显得可笑。
说到底,适合野心家的时代已经在朱允炆手中彻底结束了,强大的朝廷足以碾压一切不敬的敌人。
朱权彻底死心了,只要这运河开挖出来,自己以后去非洲南面钓鱼去也好,热是热了一些,可以自己王爷的地位,弄个小花园过日子还是没问题。
郑和的船队在海面之上全速前进。
古里补充物资之后,没有更多停留,直奔旧港。在旧港,郑和听到了朱能、骆冠英船队安全返回大明的消息。
抵达勃固岛时,郑和听到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大明南海水师的一艘宝船因操作不当,军士失误,导致意外在吕宋岛滩涂搁浅,强大的蒸汽机动力直接将半个宝船送到了岸上,蒸汽机过载出现了故障,彻底失去了动力。
毛舟泰听着消息,总感觉其中问题不同寻常,尤其南海与南洋水师同时出动了不少军士去拯救,依旧没有拯救出来,不少军士被迫驻留在那里。
吕宋王国怎么反应的,没人知道,反正大明下了决心,一定要将宝船带到海上去,只不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军士不能住在宝船上,需要找个地方住,然后找更多的人过来一起商议对策。
于是修房子的修房子,弄篱笆的弄篱笆。
等郑和带船队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好嘛,竟然还有人运输了水泥,这是打算筑造城池了?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宝船事故。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朝廷如何想的不好说,但郑和、毛舟泰等人都清楚“多多益善”的可不只是兵,还有地盘。
船队在建文十四年十月五日,顺利抵达了金陵。
朱允炆、朱文奎与诸大臣在龙江码头迎候归来,又免不了一番礼仪与庆贺。
郑和船队的回归,意味着第一次全球大航海的完美结束,两支队伍,均实现了环球之旅,最重要的是,这次航行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尤其是毛舟泰的崛起,让朱允炆断言水师未来三十年不缺统帅。
朱允炆看着郑和带来的朱棣的信,朱棣在信里面并没有请求援助,也没有渴望贸易,只是寻常地嘘寒问暖,报告下燕国的开发情况与计划。
看似平淡的书信背后,是朱棣的戒心,那意思是:燕国是我和我子孙的,朝廷少操点心。
朱允炆并不在意这些,大明需要解决的事还有很多,本土还没有达到盛世,哪里有心思去找朱棣的麻烦。
在金陵的这两个月时间里,朱允炆时刻关注着北京的动态,安全局一日一奏,将二皇子接触的官员名单一一送来,甚至连对话都写得清清楚楚。
水师的人都回来了,该回北京了。
只不过这次返回,朱允炆选择了微服私访,看一看大明的底层,到底有没有一改登基初期的落魄与窘困。
洪武朝,用了三十一年打造地基,建文朝,用了十四年来建筑。
盛世,终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再次降临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