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营这样人数只有几百的精锐营自然是无所谓,可是,兵力规模达到五千的黄金火骑兵,以及兵力规模两万五千的黑骑,这两支部队可不能不将他们视为军团了!
就算是几百人的陷阵营,如果用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点,那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要说是几千人的黄金火骑兵,甚至是几万人的黑骑了,这种规模的精锐兵马,他们只要出现,就是一种威慑。
他们都不用像陷阵营用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点,这种规模的精锐兵马,他们只要一出现,就已经直接拥有能够影响到战局的力量了。
至少,黑骑的规模,虽然只有五大野战军之一,其中的飞羽军团的一半,但是,战斗能力却绝对不在整支飞羽军团之下。甚至,如果是在平原地形之中,黑骑的战斗能力,不在任何一支主力军团之下。
当然,兵力规模两万五千的黑骑,并没有全部都参与到征南之战中。
黑骑最开始确实是有三万兵**编制的,分成三部,每部一万。
但是,考虑到近几年大战连连,尤其是黑骑担任了数次血战险战的主力,产生了大量的损伤。
如王羽最早的一次打入东夷国都,当时薛仁贵的那一部分黑骑,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因为黑骑的预备役补充了回来,但也让这一部分黑骑成为三部黑骑之中战斗力最弱的一支,远不如其巅峰时期。
而河东山阳之道,黑骑同样担当了各个战场作战的主力,尤其是在张辽封锁中心山脉的过程之中,再一次产生了惨烈的伤亡。
并且,接二连三之下,黑骑的预备役已经消耗殆尽,照这样继续打下去的话,再产生这样的伤亡,短时间之内也再无法补充其足够的人手。
又考虑到,因为这几年大量的预备役被补充进黑骑主力部队,以至黑骑战力下降了不少。
故而,在叶继阳担任新任黑骑统领的同一时间,王羽也对黑骑进行了整编,从各部筛选出了五千最弱的黑骑兵马,将他们重新打入了预备役之内,确保可以补充预备役的数量也可以跟得上。
同时,将这部分战力相对较弱的黑骑主动筛选出去,是为了确保剩下的黑骑的战斗力。
九个战斗力为十的士兵和一个战斗力为六的士兵配合,不要说是发挥出一百的战斗力了,甚至很有可能,连九十六的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甚至连九十,八十的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
黑骑的各种战术是讲究配合的,除了像赤血战卒这种完全靠玩命的部队之外,剩下的那些精锐,他们的强大是各方面构成的,士兵的强大,装备的强大,以及战术的配合。
而这部分素质较差的士兵,就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黑骑各部之间的配合。这一点,才是对于黑骑战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故而,王羽宁愿砍掉这部分人,将他们打回预备役,作为日后黑骑战损之后的补充,也不愿意继续表面上维持完整的编制。表面上的强大,远不如实际上真正的强大来的有意义。
此外,又对黑骑进行了考核机制,实行优者上,劣者下的机制,有一些不达标的将会重新被打入预备役,预备役之中能力突出的将会提前转正。
而原本的三部黑骑,现在也成为了五部黑骑,实行三 二的分配,每部各有五千人。
前三部,和五大野战主力军团一样,是随时可以参战的机动兵马。
而剩下的那两部,一部常驻天狼关,另一部则是常驻于皇都邺城。前三部与后二部,不定时实行轮换。
故而,名义上是动用了五十万兵马,但是,真正参与到这一站的兵马,却不止五十万。
甚至,背后潜在的兵马,甚至还能够拉出个小几十万。
蓝星之中,打起仗来,都是几万兵马,为壮声势,号称十万大军,甚至是百万大军。毕竟,正规的兵马只有几万,可这一路上,为了保证这几万兵**战斗力而拉起来的壮丁民众,或许就是兵**好几倍。
但天启之中,在交战的时候,就算需要调动一部分百姓壮丁,但也基本只需要极少的一部分就可以满足需求。最主要的一个运粮,就可以依靠用运兵车来解决至少七成的需求。
故而,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而天启之中,他要是号称十万大军的话,至少也得有个八万大军,甚至,十二三万的兵马也可以号称为十万大军,可是实诚多了。
正是因为黑骑以及飞羽军团的存在,所以才会让高欢这么发愁,周围都是平原地形,黑骑以及飞羽军团,完全就让他们失去了野战的能力,甚至,一旦对方大军正式压上,各部相互之间调动的时候,也会被动无比。
河南道,斛律光不过三万先锋军,但是,在种种计谋之下,就轻取虎头山,为这一场征南之战,直接打了一个开门红。
在这之后,皇甫古渊的支援大军,以及王羽的中军主力,也先后抵达了前线。
与此同时,蒙恬的十万蛮雄军,再加上两万飞羽军,在韩信的带领之下,悍然杀向了广阴之地。
广阴,这块地方虽然不像四河之地那般富庶,但这块地方和两青之地,也是仅次于四河之地的地方了。尤其是两青之地,因为沿海的原因,商业和盐业发达,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比四河之地各有千秋。
只不过,广阴这块地方,这些年也是饱受摧残的一块地方。
当年三王初乱的时候,三王的兵马和朝廷的禁军兵马,就在这广阴之内,双方展开了长久的厮杀,饱受战争的创伤。
而在这之后,靖王皇甫古渊和威王皇甫古瀚以及天师道联盟之间对峙的战场,在河阳道丢失之后,也一度被拉到了广阴之内。
如今,这眼看着又要受到战火的摧残了。
韩信亲自领兵,这可是让已经时任镇军大将军的江水寒紧张不已。
当年他们几家合力对抗皇甫明昭朝廷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韩信,就是联军的主帅,而江水寒在那个时候,理论上也是受到韩信的指挥的。
正因为那个时候的接触不少,江水寒才更加知道韩信的恐怖。
数十万大军,在其手中,如指臂使。
这种能力,在当时整个几方势力联盟之中,除了一个韩信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了。
就算是杨素和轩辕黄,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几十万兵马如果放到他们手中的话,让他们来指挥,他们也会感觉到吃力的,而没办法像韩信那样轻轻松松。
十万兵马,这已经是大规模军团之间的交战。而几十万兵马之间的交战,完全可以说是超大规模军团之间的交战了。能够达到这一点的,普通的神级统帅,也不可能是轻轻松松的。能相对得心应手做到那一点的,在神级统帅之中也算高级的了。
而韩信,他在所有的神级统帅之中,是最擅长操控大规模军团作战的那一个。
这么一个对手,即将向他们杀来,江水寒整个人都是寒毛一乍,韩信的兵马还在路上,都还没有真的杀来,这场大战还没有真的打起来,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
而就在江水寒积极调兵遣将,一副压力山大的准备迎战韩信的时候。
但是,他还没有等到韩信的兵马真正的到来,却先一步传来了青北皇甫古瀚那里遭受了汉军兵马攻打的消息。
元始元年。
五月二十一日,大汉上将军,蛮熊军团主将蒙恬率两万兵马,并五千黄金火骑兵,悍然杀入青北之地。
而这一战,调动的兵马,可不仅仅只有这两万五千兵马,还包括半个烈鲸军团。
甚至,在最开始的这一战,并不是蒙恬的那两万五千兵马打的,而是以烈鲸军团为主力打的。蒙恬的那部分兵马,经过了海上的颠簸之后,等到了他们上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快散架了,根本就不剩多少战斗力了。
所以,这开头的第一战,只能够以烈鲸军团为主力。
蒙恬的这两万五千兵马,在烈鲸军团主将莫鹏亲自带领三万燕北水师的护送之下,走海路,正式杀入了青北。
蒙恬杀入青北的消息传过来之后,韩信军团也立马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直接调转方向,折返回了燕南,坐上了运兵车之后,一路向东边的青北而去。
反而是原本压迫向了青北的燕南府军,在大河沿岸建立防线,形成一片防御态势。
王羽对于韩信的命令是,取广阴,威胁河南道的东面方向,至于青北道的话,那就是能取则取,有机会的话,那就直接拿下。
而韩信的理解就是,自然就是将广阴和青北这两道一起拿下来。
那既然是都要拿下的话,无非就是先拿哪一个,后拿哪一个的问题了!
在韩信看来,威王皇甫古瀚虽然占据了一个青北之地,半个青南之地,再加上小半个河阳之地,各地加起来总兵力高达二十五万。
但是,在二十五万兵马,有不少都是刚入伍没几年的兵马,战斗力参差不齐。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的威王,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明明拥兵二十五万,但之前帮助天师道对抗皇甫古渊的时候,却顶多只能出动五万的兵马,可见,这一位这个时候虚弱到了什么程度!
拥兵二十五万的皇甫古瀚,可是比广阴和河阳那块威王皇甫古渊的十五万兵马好对付多了。
故而,韩信就制定了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攻广阴,实取青北的计划。有心算无心之下,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
他很清楚他在大苍各势力之中的威慑力,只要他领兵马正面出现的话,绝对可以将广阴、河阳、青北,甚至是东海道的天师道,这些地方的力量的目光全部都集中过来。
尤其是,在王羽的主力军团已经大举南下的时候,这个时候,韩信以广阴和河阳作为目标,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而在这个时候,蒙恬分出一小部分兵力,在烈鲸军团的护送之下,走海路先一步杀入青北道,那就大有可为。
尤其是在青北道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西面和南面的情况之下,东面正是最空虚的时候,这几万兵马虽然人数或许听起来不多,但在这种情况之下,绝对会事半功倍。
也正是因为韩信的威慑力太大,以至于,有韩信顶在前面的情况之下,所有人都忽视了蒙恬这个人的存在。
甚至,虽然这两个人同样作为一个军团的主将,可是,在韩信来到燕南的这半年里,就连蒙恬也不自觉地处处以韩信为主。
韩信,他一出场就光芒璀璨,锋芒毕露,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脱颖而出,甚至,超越了一个又一个他的前辈,极短的时间之内,就站在了那些老人的前面。
在之后,几方势力联合攻打皇甫明昭朝廷的一战之中,正式将他推向了一个巅峰。
反观蒙恬,他出世的时间虽然最长,可他出世的时候的年龄,却也只有十六岁左右。相比韩信一出来就是巅峰,这些年,他是一步又一步慢慢的成长起来的。
并没有像韩信那样威名赫赫的大功劳,并没有像他那样的滔天之功,而是凭借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小功劳的积累,再加上他作为最早的几人之一的资历,这才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故而,在几个军团主将之中,蒙恬本身就是最难引起人注意的那一个,这个时候还有韩信顶在前面,他就更容易抽出身来避实就虚了。
东面的沿海区域才刚出事,皇甫古瀚这里一收到消息,能反应就是调动兵马向后支援。有运兵车的便利在,六七天的时间,第一批的兵马就可以过去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也同样受到了韩信折返兵马杀过来的消息。同样也是因为有运兵车的便利,只怕六七天的时间,韩信的兵马就可以杀过来了。
一时间,威王小朝廷上上下下,人心动荡。
就算是几百人的陷阵营,如果用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点,那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要说是几千人的黄金火骑兵,甚至是几万人的黑骑了,这种规模的精锐兵马,他们只要出现,就是一种威慑。
他们都不用像陷阵营用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点,这种规模的精锐兵马,他们只要一出现,就已经直接拥有能够影响到战局的力量了。
至少,黑骑的规模,虽然只有五大野战军之一,其中的飞羽军团的一半,但是,战斗能力却绝对不在整支飞羽军团之下。甚至,如果是在平原地形之中,黑骑的战斗能力,不在任何一支主力军团之下。
当然,兵力规模两万五千的黑骑,并没有全部都参与到征南之战中。
黑骑最开始确实是有三万兵**编制的,分成三部,每部一万。
但是,考虑到近几年大战连连,尤其是黑骑担任了数次血战险战的主力,产生了大量的损伤。
如王羽最早的一次打入东夷国都,当时薛仁贵的那一部分黑骑,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因为黑骑的预备役补充了回来,但也让这一部分黑骑成为三部黑骑之中战斗力最弱的一支,远不如其巅峰时期。
而河东山阳之道,黑骑同样担当了各个战场作战的主力,尤其是在张辽封锁中心山脉的过程之中,再一次产生了惨烈的伤亡。
并且,接二连三之下,黑骑的预备役已经消耗殆尽,照这样继续打下去的话,再产生这样的伤亡,短时间之内也再无法补充其足够的人手。
又考虑到,因为这几年大量的预备役被补充进黑骑主力部队,以至黑骑战力下降了不少。
故而,在叶继阳担任新任黑骑统领的同一时间,王羽也对黑骑进行了整编,从各部筛选出了五千最弱的黑骑兵马,将他们重新打入了预备役之内,确保可以补充预备役的数量也可以跟得上。
同时,将这部分战力相对较弱的黑骑主动筛选出去,是为了确保剩下的黑骑的战斗力。
九个战斗力为十的士兵和一个战斗力为六的士兵配合,不要说是发挥出一百的战斗力了,甚至很有可能,连九十六的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甚至连九十,八十的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
黑骑的各种战术是讲究配合的,除了像赤血战卒这种完全靠玩命的部队之外,剩下的那些精锐,他们的强大是各方面构成的,士兵的强大,装备的强大,以及战术的配合。
而这部分素质较差的士兵,就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黑骑各部之间的配合。这一点,才是对于黑骑战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故而,王羽宁愿砍掉这部分人,将他们打回预备役,作为日后黑骑战损之后的补充,也不愿意继续表面上维持完整的编制。表面上的强大,远不如实际上真正的强大来的有意义。
此外,又对黑骑进行了考核机制,实行优者上,劣者下的机制,有一些不达标的将会重新被打入预备役,预备役之中能力突出的将会提前转正。
而原本的三部黑骑,现在也成为了五部黑骑,实行三 二的分配,每部各有五千人。
前三部,和五大野战主力军团一样,是随时可以参战的机动兵马。
而剩下的那两部,一部常驻天狼关,另一部则是常驻于皇都邺城。前三部与后二部,不定时实行轮换。
故而,名义上是动用了五十万兵马,但是,真正参与到这一站的兵马,却不止五十万。
甚至,背后潜在的兵马,甚至还能够拉出个小几十万。
蓝星之中,打起仗来,都是几万兵马,为壮声势,号称十万大军,甚至是百万大军。毕竟,正规的兵马只有几万,可这一路上,为了保证这几万兵**战斗力而拉起来的壮丁民众,或许就是兵**好几倍。
但天启之中,在交战的时候,就算需要调动一部分百姓壮丁,但也基本只需要极少的一部分就可以满足需求。最主要的一个运粮,就可以依靠用运兵车来解决至少七成的需求。
故而,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而天启之中,他要是号称十万大军的话,至少也得有个八万大军,甚至,十二三万的兵马也可以号称为十万大军,可是实诚多了。
正是因为黑骑以及飞羽军团的存在,所以才会让高欢这么发愁,周围都是平原地形,黑骑以及飞羽军团,完全就让他们失去了野战的能力,甚至,一旦对方大军正式压上,各部相互之间调动的时候,也会被动无比。
河南道,斛律光不过三万先锋军,但是,在种种计谋之下,就轻取虎头山,为这一场征南之战,直接打了一个开门红。
在这之后,皇甫古渊的支援大军,以及王羽的中军主力,也先后抵达了前线。
与此同时,蒙恬的十万蛮雄军,再加上两万飞羽军,在韩信的带领之下,悍然杀向了广阴之地。
广阴,这块地方虽然不像四河之地那般富庶,但这块地方和两青之地,也是仅次于四河之地的地方了。尤其是两青之地,因为沿海的原因,商业和盐业发达,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比四河之地各有千秋。
只不过,广阴这块地方,这些年也是饱受摧残的一块地方。
当年三王初乱的时候,三王的兵马和朝廷的禁军兵马,就在这广阴之内,双方展开了长久的厮杀,饱受战争的创伤。
而在这之后,靖王皇甫古渊和威王皇甫古瀚以及天师道联盟之间对峙的战场,在河阳道丢失之后,也一度被拉到了广阴之内。
如今,这眼看着又要受到战火的摧残了。
韩信亲自领兵,这可是让已经时任镇军大将军的江水寒紧张不已。
当年他们几家合力对抗皇甫明昭朝廷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韩信,就是联军的主帅,而江水寒在那个时候,理论上也是受到韩信的指挥的。
正因为那个时候的接触不少,江水寒才更加知道韩信的恐怖。
数十万大军,在其手中,如指臂使。
这种能力,在当时整个几方势力联盟之中,除了一个韩信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了。
就算是杨素和轩辕黄,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几十万兵马如果放到他们手中的话,让他们来指挥,他们也会感觉到吃力的,而没办法像韩信那样轻轻松松。
十万兵马,这已经是大规模军团之间的交战。而几十万兵马之间的交战,完全可以说是超大规模军团之间的交战了。能够达到这一点的,普通的神级统帅,也不可能是轻轻松松的。能相对得心应手做到那一点的,在神级统帅之中也算高级的了。
而韩信,他在所有的神级统帅之中,是最擅长操控大规模军团作战的那一个。
这么一个对手,即将向他们杀来,江水寒整个人都是寒毛一乍,韩信的兵马还在路上,都还没有真的杀来,这场大战还没有真的打起来,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
而就在江水寒积极调兵遣将,一副压力山大的准备迎战韩信的时候。
但是,他还没有等到韩信的兵马真正的到来,却先一步传来了青北皇甫古瀚那里遭受了汉军兵马攻打的消息。
元始元年。
五月二十一日,大汉上将军,蛮熊军团主将蒙恬率两万兵马,并五千黄金火骑兵,悍然杀入青北之地。
而这一战,调动的兵马,可不仅仅只有这两万五千兵马,还包括半个烈鲸军团。
甚至,在最开始的这一战,并不是蒙恬的那两万五千兵马打的,而是以烈鲸军团为主力打的。蒙恬的那部分兵马,经过了海上的颠簸之后,等到了他们上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快散架了,根本就不剩多少战斗力了。
所以,这开头的第一战,只能够以烈鲸军团为主力。
蒙恬的这两万五千兵马,在烈鲸军团主将莫鹏亲自带领三万燕北水师的护送之下,走海路,正式杀入了青北。
蒙恬杀入青北的消息传过来之后,韩信军团也立马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直接调转方向,折返回了燕南,坐上了运兵车之后,一路向东边的青北而去。
反而是原本压迫向了青北的燕南府军,在大河沿岸建立防线,形成一片防御态势。
王羽对于韩信的命令是,取广阴,威胁河南道的东面方向,至于青北道的话,那就是能取则取,有机会的话,那就直接拿下。
而韩信的理解就是,自然就是将广阴和青北这两道一起拿下来。
那既然是都要拿下的话,无非就是先拿哪一个,后拿哪一个的问题了!
在韩信看来,威王皇甫古瀚虽然占据了一个青北之地,半个青南之地,再加上小半个河阳之地,各地加起来总兵力高达二十五万。
但是,在二十五万兵马,有不少都是刚入伍没几年的兵马,战斗力参差不齐。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的威王,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明明拥兵二十五万,但之前帮助天师道对抗皇甫古渊的时候,却顶多只能出动五万的兵马,可见,这一位这个时候虚弱到了什么程度!
拥兵二十五万的皇甫古瀚,可是比广阴和河阳那块威王皇甫古渊的十五万兵马好对付多了。
故而,韩信就制定了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攻广阴,实取青北的计划。有心算无心之下,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
他很清楚他在大苍各势力之中的威慑力,只要他领兵马正面出现的话,绝对可以将广阴、河阳、青北,甚至是东海道的天师道,这些地方的力量的目光全部都集中过来。
尤其是,在王羽的主力军团已经大举南下的时候,这个时候,韩信以广阴和河阳作为目标,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而在这个时候,蒙恬分出一小部分兵力,在烈鲸军团的护送之下,走海路先一步杀入青北道,那就大有可为。
尤其是在青北道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西面和南面的情况之下,东面正是最空虚的时候,这几万兵马虽然人数或许听起来不多,但在这种情况之下,绝对会事半功倍。
也正是因为韩信的威慑力太大,以至于,有韩信顶在前面的情况之下,所有人都忽视了蒙恬这个人的存在。
甚至,虽然这两个人同样作为一个军团的主将,可是,在韩信来到燕南的这半年里,就连蒙恬也不自觉地处处以韩信为主。
韩信,他一出场就光芒璀璨,锋芒毕露,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脱颖而出,甚至,超越了一个又一个他的前辈,极短的时间之内,就站在了那些老人的前面。
在之后,几方势力联合攻打皇甫明昭朝廷的一战之中,正式将他推向了一个巅峰。
反观蒙恬,他出世的时间虽然最长,可他出世的时候的年龄,却也只有十六岁左右。相比韩信一出来就是巅峰,这些年,他是一步又一步慢慢的成长起来的。
并没有像韩信那样威名赫赫的大功劳,并没有像他那样的滔天之功,而是凭借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小功劳的积累,再加上他作为最早的几人之一的资历,这才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故而,在几个军团主将之中,蒙恬本身就是最难引起人注意的那一个,这个时候还有韩信顶在前面,他就更容易抽出身来避实就虚了。
东面的沿海区域才刚出事,皇甫古瀚这里一收到消息,能反应就是调动兵马向后支援。有运兵车的便利在,六七天的时间,第一批的兵马就可以过去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也同样受到了韩信折返兵马杀过来的消息。同样也是因为有运兵车的便利,只怕六七天的时间,韩信的兵马就可以杀过来了。
一时间,威王小朝廷上上下下,人心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