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在潼关的防守战中取胜的第二日,安庆绪便率领着军队撤退了。</p>
城中士兵见此情形,纷纷喜上眉梢,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欢庆的声音。</p>
但真正洞悉全局的人,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p>
想要夺取天下,潼关是叛军必须要啃下的骨头。</p>
此次他们虽被击败,但元气未损。按理说应当略作整顿,准备再战。而李唐皇室统治多年,民心稳固,拖延下去,只会对叛军越发不利。</p>
因此,他们是万万没有道理就此放弃潼关的。</p>
除此之外,对此事心有疑虑的人们还有另一重担忧,那就是紫禁城里的皇帝会不会因为这场胜仗,再次催促哥舒翰出兵讨逆。</p>
明眼人都知道,唐军虽略有小胜,但军队的装备与素质与叛军相比还是远远不及。否则也不会坚守了数月才只有这一场小胜。</p>
毕竟来攻的叛军只有五万,而哥舒翰的麾下,足有二十万人。</p>
但可惜的是,京城里似乎真的没几个明眼人。</p>
…………</p>
天宝十五年五月,距离潼关之胜不过数日,京城中的皇帝便接连收到了两份奏报。其中一份是潜入敌军后方的斥候传来的密信,另一份则是征战于北方的郭子仪、李光弼传来的捷报。</p>
此时,这两份奏报正被高力士呈在托盘中,平稳地端回了皇帝的面前。</p>
皇帝高坐于紫宸殿的龙椅之上,漠然地看着高力士将奏报放到他的面前,而后将目光移向台阶的下方。</p>
偌大的紫宸殿中,此时只有四人。除了皇帝与高力士外,便是跪坐于下方的杨国忠与太子李亨了。</p>
皇帝的目光在二人的身上转了转,便开口道:“太子、右相,你们看完这两份奏报,可有什么感想?”</p>
“禀陛下,郭、李二位将军于河北连败叛将史思明,先后斩敌五万,连下数城,有猛士如此,真乃我大唐之幸啊!”杨国忠抢先说道,但接着他话锋一转:“但他们两人关于固守潼关的论调实有些胆小了。斥候的密报以写明,如今陕郡仅有四千守军,且都是老弱病残之辈,再加上前些日我军于潼关大胜,正是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叛乱之时,怎可裹足不前,贻误战机?所以微臣斗胆建议,立即请哥舒将军挥师东进,收复陕洛,”</p>
这一番慷慨陈词,杨国忠激动地面红耳赤,一副想亲率大军与叛军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p>
但高台上的皇帝却似乎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p>
杨国忠的心顿时一沉,他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为了逼迫哥舒翰出兵,若是细究起来,破绽可是不少。他原本想皇帝急于破敌,所以才如此建议。但看皇帝如今的表现,他却觉得自己拿不准圣意了。</p>
一想到哥舒翰太子太保的身份以及他统帅的二十万大军,杨国忠就不寒而栗,生怕他哪日以手中军权相胁,逼皇帝除掉自己。所以他才想着借皇帝之手逼哥舒翰出战,他倒也不是想让哥舒翰战败,只是想借此削弱他的实力与威望,这样他对自己就造成不了威胁了。</p>
就在杨国忠揣揣不安之际,只听皇帝向大殿另一侧的人问道:“太子,你觉得呢?”</p>
杨国忠只觉心底一凉,哥舒翰是太子的党羽,皇帝询问太子的意见,自然对自己的计划没什么好处。</p>
但就听太子李亨开口道:“禀父皇,儿臣以为,右相所言有理,我军既已取胜,自当乘胜追击,一举荡平叛逆。不过此等大事,自然还得听父皇决断!”</p>
杨国忠顿时一愣,他没想到李亨居然会支持自己逼迫哥舒翰出兵的计划。</p>
“难道哥舒翰已稳操胜券?太子觉得他能一举建功?”杨国忠心想。</p>
但他继而又一转念:“不可能啊,安禄山兵强马壮,几个月前我军在其面前还渺如蝼蚁,难不成哥舒翰真是神人?”</p>
“我懂了!”杨国忠自以为想通了其中的关窍,“太子如今是在向我示好啊!看来我之前设计将李泌那厮赶走,让他有些慌了,所以才不敢再与我作对,如此甚好!甚好!”想着想着,杨国忠的嘴角渐渐浮出一丝得意的微笑。</p>
皇帝再次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地说道:“那就这样吧,力士,回头将边令诚召来,让他去潼关传旨,令哥舒翰尽快出征。”</p>
“是!”高力士点头应道。</p>
“你们退下吧。”皇帝对杨国忠和李亨挥了挥手。</p>
两人叩首施礼、拜别皇帝后,便一齐退出了大殿。</p>
等出了宫门,杨国忠脸上的得意之色已溢于言表。他向太子拱了拱手,朗声道:“殿下,你我若早些如今日这般同心协力,那安禄山岂能有可乘之机?”他已认定太子对他心生畏惧,说起话来便愈发肆无忌惮了。</p>
“右相批评的是!往日是小王心胸狭隘,今后还望右相不计前嫌,多多帮扶。”太子很是恭敬地回礼道。</p>
听太子如此一说,杨国忠更是得意,他哈哈大笑了两声,转身扬长而去。</p>
凝视着他远去的背影,李亨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他的目光渐渐放空,喃喃道:“哥舒将军,对不起啦!”</p>
继而,他又垂下头,嘴唇开阖,无声地说道:“李先生,一切的发展果然都如你所说。看来这长安城,很快就要变成无主之物了!”</p>
言语间,一道利芒在他的眼中陡然亮起,转瞬又归于沉寂。</p>
…………</p>
两道圣旨并排摆在桌案上,明晃晃地有些刺眼。</p>
望着这两道圣旨,哥舒翰露出一丝苦笑。他缓缓地将目光移开,望向站在桌案另一侧的诸将:“诸位,你们觉得如何?”</p>
相互对视了几番后,将领中有人开口道:“末将以为,我军苦练数月,又大败敌军,乘胜追击也无不可。”说话的是将军王思礼,他看出哥舒翰不愿出兵,所以话才说得比较委婉。</p>
其它将领没有说话,但大多数人听到王思礼的话,都不禁微微颔首。</p>
哥舒翰笑了笑,将目光转向陆羽:“陆将军,你觉得呢?”</p>
“末将以为,安禄山久经战阵,如今陕郡貌似空虚,但极有可能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十有八九会中了叛军的计!”陆羽毫不迟疑地道。</p>
其它将领的脸上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神情,但哥舒翰却不住地点头,陆羽刚一说完他便接口道:“不错,我的判断也是如此。我已写了奏折呈于陛下,但奈何……”</p>
哥舒翰长长地叹了口气,不想再说下去了。</p>
这时,只听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传来,传令兵火急火燎地奔了过来。离着老远他便喊道:“哥舒元帅!监军边大人持第三道圣旨前来,令元帅即刻出兵!”</p>
一听这话,众将神色各异。大部分将领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但陆羽等少数将领却面色凝重,忧心忡忡。</p>
哥舒翰愣了片刻,而后抬起手,示意传令兵无需再言。</p>
他站起身来,在桌案前踱了两步,而后缓缓开口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p>
两行浑浊的泪,从他的眼角缓缓滑落……</p>
恢复更新,大家新春快乐!</p>
(本章完)</p>sxbiquge/read/70/70562/ )
城中士兵见此情形,纷纷喜上眉梢,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欢庆的声音。</p>
但真正洞悉全局的人,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p>
想要夺取天下,潼关是叛军必须要啃下的骨头。</p>
此次他们虽被击败,但元气未损。按理说应当略作整顿,准备再战。而李唐皇室统治多年,民心稳固,拖延下去,只会对叛军越发不利。</p>
因此,他们是万万没有道理就此放弃潼关的。</p>
除此之外,对此事心有疑虑的人们还有另一重担忧,那就是紫禁城里的皇帝会不会因为这场胜仗,再次催促哥舒翰出兵讨逆。</p>
明眼人都知道,唐军虽略有小胜,但军队的装备与素质与叛军相比还是远远不及。否则也不会坚守了数月才只有这一场小胜。</p>
毕竟来攻的叛军只有五万,而哥舒翰的麾下,足有二十万人。</p>
但可惜的是,京城里似乎真的没几个明眼人。</p>
…………</p>
天宝十五年五月,距离潼关之胜不过数日,京城中的皇帝便接连收到了两份奏报。其中一份是潜入敌军后方的斥候传来的密信,另一份则是征战于北方的郭子仪、李光弼传来的捷报。</p>
此时,这两份奏报正被高力士呈在托盘中,平稳地端回了皇帝的面前。</p>
皇帝高坐于紫宸殿的龙椅之上,漠然地看着高力士将奏报放到他的面前,而后将目光移向台阶的下方。</p>
偌大的紫宸殿中,此时只有四人。除了皇帝与高力士外,便是跪坐于下方的杨国忠与太子李亨了。</p>
皇帝的目光在二人的身上转了转,便开口道:“太子、右相,你们看完这两份奏报,可有什么感想?”</p>
“禀陛下,郭、李二位将军于河北连败叛将史思明,先后斩敌五万,连下数城,有猛士如此,真乃我大唐之幸啊!”杨国忠抢先说道,但接着他话锋一转:“但他们两人关于固守潼关的论调实有些胆小了。斥候的密报以写明,如今陕郡仅有四千守军,且都是老弱病残之辈,再加上前些日我军于潼关大胜,正是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叛乱之时,怎可裹足不前,贻误战机?所以微臣斗胆建议,立即请哥舒将军挥师东进,收复陕洛,”</p>
这一番慷慨陈词,杨国忠激动地面红耳赤,一副想亲率大军与叛军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p>
但高台上的皇帝却似乎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p>
杨国忠的心顿时一沉,他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为了逼迫哥舒翰出兵,若是细究起来,破绽可是不少。他原本想皇帝急于破敌,所以才如此建议。但看皇帝如今的表现,他却觉得自己拿不准圣意了。</p>
一想到哥舒翰太子太保的身份以及他统帅的二十万大军,杨国忠就不寒而栗,生怕他哪日以手中军权相胁,逼皇帝除掉自己。所以他才想着借皇帝之手逼哥舒翰出战,他倒也不是想让哥舒翰战败,只是想借此削弱他的实力与威望,这样他对自己就造成不了威胁了。</p>
就在杨国忠揣揣不安之际,只听皇帝向大殿另一侧的人问道:“太子,你觉得呢?”</p>
杨国忠只觉心底一凉,哥舒翰是太子的党羽,皇帝询问太子的意见,自然对自己的计划没什么好处。</p>
但就听太子李亨开口道:“禀父皇,儿臣以为,右相所言有理,我军既已取胜,自当乘胜追击,一举荡平叛逆。不过此等大事,自然还得听父皇决断!”</p>
杨国忠顿时一愣,他没想到李亨居然会支持自己逼迫哥舒翰出兵的计划。</p>
“难道哥舒翰已稳操胜券?太子觉得他能一举建功?”杨国忠心想。</p>
但他继而又一转念:“不可能啊,安禄山兵强马壮,几个月前我军在其面前还渺如蝼蚁,难不成哥舒翰真是神人?”</p>
“我懂了!”杨国忠自以为想通了其中的关窍,“太子如今是在向我示好啊!看来我之前设计将李泌那厮赶走,让他有些慌了,所以才不敢再与我作对,如此甚好!甚好!”想着想着,杨国忠的嘴角渐渐浮出一丝得意的微笑。</p>
皇帝再次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地说道:“那就这样吧,力士,回头将边令诚召来,让他去潼关传旨,令哥舒翰尽快出征。”</p>
“是!”高力士点头应道。</p>
“你们退下吧。”皇帝对杨国忠和李亨挥了挥手。</p>
两人叩首施礼、拜别皇帝后,便一齐退出了大殿。</p>
等出了宫门,杨国忠脸上的得意之色已溢于言表。他向太子拱了拱手,朗声道:“殿下,你我若早些如今日这般同心协力,那安禄山岂能有可乘之机?”他已认定太子对他心生畏惧,说起话来便愈发肆无忌惮了。</p>
“右相批评的是!往日是小王心胸狭隘,今后还望右相不计前嫌,多多帮扶。”太子很是恭敬地回礼道。</p>
听太子如此一说,杨国忠更是得意,他哈哈大笑了两声,转身扬长而去。</p>
凝视着他远去的背影,李亨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他的目光渐渐放空,喃喃道:“哥舒将军,对不起啦!”</p>
继而,他又垂下头,嘴唇开阖,无声地说道:“李先生,一切的发展果然都如你所说。看来这长安城,很快就要变成无主之物了!”</p>
言语间,一道利芒在他的眼中陡然亮起,转瞬又归于沉寂。</p>
…………</p>
两道圣旨并排摆在桌案上,明晃晃地有些刺眼。</p>
望着这两道圣旨,哥舒翰露出一丝苦笑。他缓缓地将目光移开,望向站在桌案另一侧的诸将:“诸位,你们觉得如何?”</p>
相互对视了几番后,将领中有人开口道:“末将以为,我军苦练数月,又大败敌军,乘胜追击也无不可。”说话的是将军王思礼,他看出哥舒翰不愿出兵,所以话才说得比较委婉。</p>
其它将领没有说话,但大多数人听到王思礼的话,都不禁微微颔首。</p>
哥舒翰笑了笑,将目光转向陆羽:“陆将军,你觉得呢?”</p>
“末将以为,安禄山久经战阵,如今陕郡貌似空虚,但极有可能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十有八九会中了叛军的计!”陆羽毫不迟疑地道。</p>
其它将领的脸上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神情,但哥舒翰却不住地点头,陆羽刚一说完他便接口道:“不错,我的判断也是如此。我已写了奏折呈于陛下,但奈何……”</p>
哥舒翰长长地叹了口气,不想再说下去了。</p>
这时,只听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传来,传令兵火急火燎地奔了过来。离着老远他便喊道:“哥舒元帅!监军边大人持第三道圣旨前来,令元帅即刻出兵!”</p>
一听这话,众将神色各异。大部分将领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但陆羽等少数将领却面色凝重,忧心忡忡。</p>
哥舒翰愣了片刻,而后抬起手,示意传令兵无需再言。</p>
他站起身来,在桌案前踱了两步,而后缓缓开口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p>
两行浑浊的泪,从他的眼角缓缓滑落……</p>
恢复更新,大家新春快乐!</p>
(本章完)</p>sxbiquge/read/70/7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