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会上转了大半天之后,朱棣一行人才回到曾经的燕王府。
而接下来的几天,朱棣也是一刻钟都没有闲着。
不仅带着朱瞻墉两兄弟将新都主要的工地都跑了一圈,还专门去长城上视察边防。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是不折不扣的边城。
往北而去,就是大草原了。
虽然靠近大明的这些草原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胡人了。
但是大草原上没有任何的障碍物,一旦草原上的鞑靼人大举进攻,很快就可以兵临城下。
一般的帝王,还真是不敢把都城从南京城迁移到北京。
“瞻基、瞻墉,大明的大好河山,以后就靠着你们去守护了。”
站在长城制高点,朱棣望着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有感而发。
“爷爷,我大明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
“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如此盛哉,这都是爷爷您的功劳!”
“永乐盛世,历朝历代也无出其右者!”
关键时刻,朱瞻墉拍马屁的水平绝对是杠杠的。
不说朱棣,就连旁边的朱瞻基都听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嫉妒。
至于朱棣,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自从靖难之役夺得了江山,朝中其实是一直有大臣不大听话的。
或者是表面上听话,心里面不听话。
觉得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正。
所以朱棣即位之后,一直都在对外用兵。
想要通过征服蒙元残余势力来证明自己的雄才大略。
这跟朱元章在位的时候,把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大明国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现在从自己的孙子口中听到如此霸气,如此高的评价,他能不激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既然身为大明皇帝,自然是要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迁都北京城,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可笑南京城中有不少官员还以为朕当年是燕王,所以才迁都北京城!”
在朱瞻墉的刺激之下,朱棣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朝历代,还真就是大明做到了。
当然了,叫门天子这种角色例外。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我大明贵为世界之尊,必定是可以征服四夷,日月照耀着之地,皆为我大明国土。”
装十三嘛,谁不会?
朱棣的话音刚刚落地,朱瞻墉就来了一个更加让人热血沸腾的总结之语。
这让朱棣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此时此刻,朱棣第一次在心中有了让朱瞻墉继承大明江山的想法。
…“好!说的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我大明就应该如此!”
朱棣说这话的时候,浑身充满了斗志。
此时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能够再活五百年,让大明的国土遍布世界各地。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日月照耀之地,皆为我大明国土!爷爷,孙儿以后一定牢记这一点!”
一旁的朱瞻基也赶紧刷了刷存在感。
再不出声,他觉得朱棣都要被朱瞻墉给洗脑了。
自己这个皇太孙的位置,还稳得住吗?
“等迁都北京城之后,在出征大漠就容易很多了。如今土豆在北京城试种植也比较顺利,将来也不用担心缺粮食。这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将会作为大明的祖训,一直传承下去。”
朱棣此时可谓是信心十足。
以前,迁都北京城除了担心安全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了。
毕竟,作为大明的首都,北京城注定是会有大量的人口流入。
但是正常情况下,四周的土地出产地粮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南方运输粮食过去。
就这个年代的运输效率,再加上粮食又是属于那种比较重,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
这运输成本和运输的损耗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数字。
可现在有了土豆,北京城的粮食有望实现自给自足。
甚至将来如果能够在附近的草原上种植土豆的话,那么粮食产量就更可以上一个台阶。
这对于大明的意义,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后世鞭子朝为何能够有四万万人口呢?
还不是因为土豆、地瓜、玉米这些高产粮食的普及,让这片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并不是因为鞭子朝真的更加强盛,更加伟大。
“爷爷,这北京城到南京的水泥道路已经开始修建了,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民夫,孙儿觉得可以鼓励一些商家从海外购买奴仆,在大明各处售卖。”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我们修路的人工问题,甚至还可以让这些人帮忙种地。”
大明的人口虽然相比汉唐时期,已经算是多的了。
但显然还是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借着这个机会,朱瞻墉又在怂恿朱棣同意奴隶贸易。
不管是朝鲜还是倭国,亦或是南洋那边,其实都是有不少的人力资源可以动用的。
只不过之前很少有商家去从事这方面的贸易工作。
没有朝廷的默许,这种贸易的风险显然也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朝廷鼓励,或者是默许了的话,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那些商家为了挣钱,肯定会使出浑身力气去贩卖奴仆到大明售卖。
去的时候运输大明的特产,回来的时候运输奴仆。
这样子不用空船而去,想要亏钱都难啊。
“瞻墉,这贩卖人口,终归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大明贵为天朝上国,不应该去做这样子的事情啊。”
朱瞻基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指摘朱瞻墉的地方。
毕竟,礼义廉耻,这是大明很讲究的东西。
“大哥,对于这些奴仆来说,他们在原来的地方连饭都吃不饱,如果他们能够来大明,不仅不用担心饿肚子,还能有机会接受我大明先进文化的熏陶,这是他们的福报啊。”
“怎么到了你嘴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呢?”
朱瞻墉一点也不客气的反驳了一句。
朱瞻基:???
南山堂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而接下来的几天,朱棣也是一刻钟都没有闲着。
不仅带着朱瞻墉两兄弟将新都主要的工地都跑了一圈,还专门去长城上视察边防。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是不折不扣的边城。
往北而去,就是大草原了。
虽然靠近大明的这些草原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胡人了。
但是大草原上没有任何的障碍物,一旦草原上的鞑靼人大举进攻,很快就可以兵临城下。
一般的帝王,还真是不敢把都城从南京城迁移到北京。
“瞻基、瞻墉,大明的大好河山,以后就靠着你们去守护了。”
站在长城制高点,朱棣望着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有感而发。
“爷爷,我大明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
“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如此盛哉,这都是爷爷您的功劳!”
“永乐盛世,历朝历代也无出其右者!”
关键时刻,朱瞻墉拍马屁的水平绝对是杠杠的。
不说朱棣,就连旁边的朱瞻基都听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嫉妒。
至于朱棣,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自从靖难之役夺得了江山,朝中其实是一直有大臣不大听话的。
或者是表面上听话,心里面不听话。
觉得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正。
所以朱棣即位之后,一直都在对外用兵。
想要通过征服蒙元残余势力来证明自己的雄才大略。
这跟朱元章在位的时候,把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大明国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现在从自己的孙子口中听到如此霸气,如此高的评价,他能不激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既然身为大明皇帝,自然是要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迁都北京城,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可笑南京城中有不少官员还以为朕当年是燕王,所以才迁都北京城!”
在朱瞻墉的刺激之下,朱棣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朝历代,还真就是大明做到了。
当然了,叫门天子这种角色例外。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我大明贵为世界之尊,必定是可以征服四夷,日月照耀着之地,皆为我大明国土。”
装十三嘛,谁不会?
朱棣的话音刚刚落地,朱瞻墉就来了一个更加让人热血沸腾的总结之语。
这让朱棣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此时此刻,朱棣第一次在心中有了让朱瞻墉继承大明江山的想法。
…“好!说的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我大明就应该如此!”
朱棣说这话的时候,浑身充满了斗志。
此时此刻,他恨不得自己能够再活五百年,让大明的国土遍布世界各地。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日月照耀之地,皆为我大明国土!爷爷,孙儿以后一定牢记这一点!”
一旁的朱瞻基也赶紧刷了刷存在感。
再不出声,他觉得朱棣都要被朱瞻墉给洗脑了。
自己这个皇太孙的位置,还稳得住吗?
“等迁都北京城之后,在出征大漠就容易很多了。如今土豆在北京城试种植也比较顺利,将来也不用担心缺粮食。这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将会作为大明的祖训,一直传承下去。”
朱棣此时可谓是信心十足。
以前,迁都北京城除了担心安全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了。
毕竟,作为大明的首都,北京城注定是会有大量的人口流入。
但是正常情况下,四周的土地出产地粮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南方运输粮食过去。
就这个年代的运输效率,再加上粮食又是属于那种比较重,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
这运输成本和运输的损耗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数字。
可现在有了土豆,北京城的粮食有望实现自给自足。
甚至将来如果能够在附近的草原上种植土豆的话,那么粮食产量就更可以上一个台阶。
这对于大明的意义,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后世鞭子朝为何能够有四万万人口呢?
还不是因为土豆、地瓜、玉米这些高产粮食的普及,让这片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并不是因为鞭子朝真的更加强盛,更加伟大。
“爷爷,这北京城到南京的水泥道路已经开始修建了,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民夫,孙儿觉得可以鼓励一些商家从海外购买奴仆,在大明各处售卖。”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我们修路的人工问题,甚至还可以让这些人帮忙种地。”
大明的人口虽然相比汉唐时期,已经算是多的了。
但显然还是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借着这个机会,朱瞻墉又在怂恿朱棣同意奴隶贸易。
不管是朝鲜还是倭国,亦或是南洋那边,其实都是有不少的人力资源可以动用的。
只不过之前很少有商家去从事这方面的贸易工作。
没有朝廷的默许,这种贸易的风险显然也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朝廷鼓励,或者是默许了的话,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那些商家为了挣钱,肯定会使出浑身力气去贩卖奴仆到大明售卖。
去的时候运输大明的特产,回来的时候运输奴仆。
这样子不用空船而去,想要亏钱都难啊。
“瞻墉,这贩卖人口,终归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大明贵为天朝上国,不应该去做这样子的事情啊。”
朱瞻基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指摘朱瞻墉的地方。
毕竟,礼义廉耻,这是大明很讲究的东西。
“大哥,对于这些奴仆来说,他们在原来的地方连饭都吃不饱,如果他们能够来大明,不仅不用担心饿肚子,还能有机会接受我大明先进文化的熏陶,这是他们的福报啊。”
“怎么到了你嘴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呢?”
朱瞻墉一点也不客气的反驳了一句。
朱瞻基:???
南山堂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