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流水线成功后,我们又调回了各边镇部分的熟练工匠,效率大大提升。x33
目前火器研究院的颗粒化火药每日产出已经达到了五百左右,月产出一万五千斤,从三月至今,火器研究院**出颗粒化火药九万五千斤,
按照陛下要求,一成备用,一成做成定装药管,大约是十五万颗,但各军都需要训练,估计也没有剩余多少。
两成是掌心雷,三万八千颗,但前几日被御雷营调走五千颗,目前三万三千颗,
两成做成轰天雷和两成飞雷炮弹,数量都是一千八百颗,
两成燧发地雷,数量是九千五百颗,但因为地雷不稳定,没有添加火石头,如果要用,得三四天的时间添加火石。
因为燧发枪的出现,现在已经停产了火绳枪,全部改成了燧发枪的流水线,
但火枪制造最大的限制是铳管,所以效率一直提升不起来,每天大概能生产一百二十柄燧发枪,
目前已经制造出的燧发枪,全部调拨给了腾骧四卫和禁军、京营。
佛郎机炮和虎蹲炮等每天也能产出门,目前各有四五百门。
至于以前普通的火药,只要原料够,一个月生产五十万斤都不是问题,而且会比之前更好一些。”
一项项数据从徐光启口中说出,众人听的心神摇曳,更多的是震动。
他们没有想到火器研究院竟然产出了这么多的火器,而且都是改良之后的,这近半年的制造是以往三四年的总和了。
“可惜了,时间不对,若是现在是七月份,臣一定请战,亲率大军直指沈阳!”
“是呀,现在是九月中旬,北京到宁远一千多里地,大军行军得大半个月,等到宁远都到十月初了,
近些年十月份北京都已经结冰了,更何况再往北千余里地,宁远那边现在白天倒还算好,晚上都点水滴冻,
若是再下一两场大雪,数十万大军的战力可就要降到最低点了,而自幼生活在东北的建奴已经习惯了严寒,对明军很是不利。”
“为什么蒙古诸部都是在秋冬时间南下,一是因为秋收粮食多,二是战**秋膘,状态最好,三则是天气,影响明军但却影响不了蒙古诸部。”
“有道是六腊不兴兵,天气太冷对士兵影响很大,且对运输是极大的考验,如果大雪导致补给迟到几天,那就不战自溃了!”
“也不急在一时,按照火器研究院的这个制造进度,开春之后,只要建奴、扶桑、蒙古诸部敢攻击宁远,他们就能让对方来多少死多少。”
……
崇祯在一边听的也是直点头,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尴尬了。
早一两个月,军需储备不够,晚个把月天气又制约着,只能等着,好在再拖几个月对明军是有利的。
看着众人震撼的神色,崇祯嘴角挂着一丝莫名的笑意。
若是他们知道,真实的数据在现在报出的数据上再增加两成,他们会更震惊了。
火器研究院的大明最高机密所在,那句话说的好,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你了解的都是我想让你了解的。
即便是内阁大臣也不能全部知晓底蕴,不是不信任,是以防万一,预留的部分也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之所以没有调配给宁远、毛文龙等四部,就是示敌以弱,不给他们防备的机会!
即便三个月后铁模铸炮技术完善不了,按照目前的制造速度,明年开春之后,这个数据还能翻一倍,x33
如果必须要反击时,我们军士的战损会高一些,但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到那个时候,朕只能顾全大局了,舍小家保大家了。”
说到这里后,崇祯看向袁可立等人:“袁爱卿,按照郑芝奇之前所禀报的扶桑情报以及我们的推测、火器研究院火器的存储量,你们内阁做一份详尽的进攻计划出来,
其次,天已经冷了,要保证锦州孙传庭、辽东半岛马祥麟两部的军需,严防建奴趁着风雪天气偷袭两部,
好了,除了徐爱卿外,都先退下吧!”
众人行礼之后,慢慢的退出东暖阁,眼中皆是兴奋之色。
东暖阁内只剩下了徐光启一人,崇祯轻声道:“徐爱卿,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们的功劳朕都记着呢,但为了保密起见,待覆灭建奴之后,朕再论功行赏!”
“臣明白!”
“留下你是有两件事情要嘱咐你,第一、燧发地雷由原来的两成调整为一成半,多出的半成制造成定装药管,
以后你自己算一下,除去各军训练所需的外,一柄燧发枪必须配备三十发药管的储备。
第二,火器的研发,你要记住三个一代,即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生产一代,
生产一代就是军中已经使用的,准备一代就是已经研究出来了,但还没有装备的,但随时都能装备,开发一代就是正在研究的。
威力、性能是一代比一代高,三个一代要写进大明火器研究院研究者的骨子里,如此,我们才不会落后。”x33
“陛下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臣不及万一!”
徐光启话语中满是敬佩之色。
对于徐光启的恭维,崇祯只是笑了笑:“徐爱卿,半个月后飞雷炮,你可得给朕惊喜呀!”
“等完善后,臣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请陛下前去观摩!”
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徐光启才离开东暖阁。
东暖阁内,崇祯看了看桌上的抱式大筒,让王承恩撤走,随即端了一杯茶就着糕点慢慢的吃着,缓解着疲劳。
郑芝奇带回的扶桑的消息,虽然让他有些紧迫,但也不怎么放在心上,还是那句话,一切的恐惧都源于火力不足。
但现在的火器已经让他无惧一切。
待一盘糕点下肚后,崇祯满血复活,起身回到龙案后,沉思了片刻后,提笔在宣纸上画了起来。
只是片刻的功夫,两个形状奇怪的东西跃然纸上。
看着还未干的墨迹,崇祯眼中满是笑意:“是时候将这两件东西弄出来。”
目前火器研究院的颗粒化火药每日产出已经达到了五百左右,月产出一万五千斤,从三月至今,火器研究院**出颗粒化火药九万五千斤,
按照陛下要求,一成备用,一成做成定装药管,大约是十五万颗,但各军都需要训练,估计也没有剩余多少。
两成是掌心雷,三万八千颗,但前几日被御雷营调走五千颗,目前三万三千颗,
两成做成轰天雷和两成飞雷炮弹,数量都是一千八百颗,
两成燧发地雷,数量是九千五百颗,但因为地雷不稳定,没有添加火石头,如果要用,得三四天的时间添加火石。
因为燧发枪的出现,现在已经停产了火绳枪,全部改成了燧发枪的流水线,
但火枪制造最大的限制是铳管,所以效率一直提升不起来,每天大概能生产一百二十柄燧发枪,
目前已经制造出的燧发枪,全部调拨给了腾骧四卫和禁军、京营。
佛郎机炮和虎蹲炮等每天也能产出门,目前各有四五百门。
至于以前普通的火药,只要原料够,一个月生产五十万斤都不是问题,而且会比之前更好一些。”
一项项数据从徐光启口中说出,众人听的心神摇曳,更多的是震动。
他们没有想到火器研究院竟然产出了这么多的火器,而且都是改良之后的,这近半年的制造是以往三四年的总和了。
“可惜了,时间不对,若是现在是七月份,臣一定请战,亲率大军直指沈阳!”
“是呀,现在是九月中旬,北京到宁远一千多里地,大军行军得大半个月,等到宁远都到十月初了,
近些年十月份北京都已经结冰了,更何况再往北千余里地,宁远那边现在白天倒还算好,晚上都点水滴冻,
若是再下一两场大雪,数十万大军的战力可就要降到最低点了,而自幼生活在东北的建奴已经习惯了严寒,对明军很是不利。”
“为什么蒙古诸部都是在秋冬时间南下,一是因为秋收粮食多,二是战**秋膘,状态最好,三则是天气,影响明军但却影响不了蒙古诸部。”
“有道是六腊不兴兵,天气太冷对士兵影响很大,且对运输是极大的考验,如果大雪导致补给迟到几天,那就不战自溃了!”
“也不急在一时,按照火器研究院的这个制造进度,开春之后,只要建奴、扶桑、蒙古诸部敢攻击宁远,他们就能让对方来多少死多少。”
……
崇祯在一边听的也是直点头,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尴尬了。
早一两个月,军需储备不够,晚个把月天气又制约着,只能等着,好在再拖几个月对明军是有利的。
看着众人震撼的神色,崇祯嘴角挂着一丝莫名的笑意。
若是他们知道,真实的数据在现在报出的数据上再增加两成,他们会更震惊了。
火器研究院的大明最高机密所在,那句话说的好,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你了解的都是我想让你了解的。
即便是内阁大臣也不能全部知晓底蕴,不是不信任,是以防万一,预留的部分也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之所以没有调配给宁远、毛文龙等四部,就是示敌以弱,不给他们防备的机会!
即便三个月后铁模铸炮技术完善不了,按照目前的制造速度,明年开春之后,这个数据还能翻一倍,x33
如果必须要反击时,我们军士的战损会高一些,但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到那个时候,朕只能顾全大局了,舍小家保大家了。”
说到这里后,崇祯看向袁可立等人:“袁爱卿,按照郑芝奇之前所禀报的扶桑情报以及我们的推测、火器研究院火器的存储量,你们内阁做一份详尽的进攻计划出来,
其次,天已经冷了,要保证锦州孙传庭、辽东半岛马祥麟两部的军需,严防建奴趁着风雪天气偷袭两部,
好了,除了徐爱卿外,都先退下吧!”
众人行礼之后,慢慢的退出东暖阁,眼中皆是兴奋之色。
东暖阁内只剩下了徐光启一人,崇祯轻声道:“徐爱卿,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们的功劳朕都记着呢,但为了保密起见,待覆灭建奴之后,朕再论功行赏!”
“臣明白!”
“留下你是有两件事情要嘱咐你,第一、燧发地雷由原来的两成调整为一成半,多出的半成制造成定装药管,
以后你自己算一下,除去各军训练所需的外,一柄燧发枪必须配备三十发药管的储备。
第二,火器的研发,你要记住三个一代,即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生产一代,
生产一代就是军中已经使用的,准备一代就是已经研究出来了,但还没有装备的,但随时都能装备,开发一代就是正在研究的。
威力、性能是一代比一代高,三个一代要写进大明火器研究院研究者的骨子里,如此,我们才不会落后。”x33
“陛下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臣不及万一!”
徐光启话语中满是敬佩之色。
对于徐光启的恭维,崇祯只是笑了笑:“徐爱卿,半个月后飞雷炮,你可得给朕惊喜呀!”
“等完善后,臣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请陛下前去观摩!”
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徐光启才离开东暖阁。
东暖阁内,崇祯看了看桌上的抱式大筒,让王承恩撤走,随即端了一杯茶就着糕点慢慢的吃着,缓解着疲劳。
郑芝奇带回的扶桑的消息,虽然让他有些紧迫,但也不怎么放在心上,还是那句话,一切的恐惧都源于火力不足。
但现在的火器已经让他无惧一切。
待一盘糕点下肚后,崇祯满血复活,起身回到龙案后,沉思了片刻后,提笔在宣纸上画了起来。
只是片刻的功夫,两个形状奇怪的东西跃然纸上。
看着还未干的墨迹,崇祯眼中满是笑意:“是时候将这两件东西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