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雪 第二卷 故国在京师 第三十三章 几度隔山川

小说:故国雪 作者:燕山飘零客 更新时间:2023-10-14 15:04:10 源网站:笔趣阁
  京师阴霾的冬日,雪花随风飘落着,就像江南四五月份的雨一样,永远也下不完。

  踩在软软的雪地上,楚流风轻松了许多。

  脑海中浮现起来,十岁那年刚刚到了明月山庄的时候。

  两个和他差不多大小的孩童站在山庄门口,看着他走了进来。

  师父牵着他的手,指着比他年长一些的孩童说到,校儿过来,这是枫儿,他最喜欢你做的弓箭了。

  叫做校儿的,递过来一张精巧细致的竹木弓,配着的皮套里面装着几支木箭,转身又走开了。

  这时那小一点的孩童就过来抢弓箭。

  “检儿!你不要胡闹,枫儿才来到这里,不要吓到他了,你们三个都是要好的小兄弟。”

  那一幕,仿佛就在昨日。

  校儿送的弓箭,我也带到了京师,这么多年,看到这弓箭,就会想起儿少时候的美好。

  当年的校儿,已经成了大明帝国的圣上,检儿也被封了信王,只是枫儿还是当年那个枫儿,师父却是不让再叫枫儿了。

  面前的雪花,似乎变成了江南的小雨滴,师父在哪呢?

  楚流风神思驰往,忽然觉得这京师有些陌生可怕了。

  一直卧在城墙根处的驼队不见了,高迎祥已经走了,他是那江山令幕后的人物吗?

  一阵凉意涌了上来,楚流风觉得有些冷,中原和西北饥荒干旱,都说瑞雪兆丰年,那些地方还是多下些雪吧,这天下就会好起来的,紫禁城里面的校儿也不会更累了。

  ——————

  一群群衣衫褴褛的人,挤在不远处的牌坊下面,不住地看着对面那紧紧关闭的庙门。

  他们是在等着庙里施舍的粥饭,饥民却是比刚到京师的时候又多了很多,一些说着关外辽东的口音,还有的就是西北和中原方言。

  求生的本能,让他们一路走上千万里,才到了这京师天子脚下,谁又能庇护于他们?

  江南过来的漕运粮草,多半都被索无常等人烧掉了,京师的普通人家也快断粮了,他们隔两天能喝上几口寺庙和大户人家施舍出来的清粥,饿不死,再熬过这个寒冬已是万幸。

  楚流风不忍再看。

  就要见到校儿了,快十年了,他还是和当年一样吗,不可能的。

  ——————

  天启四年冬,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夜。

  楚流风进了紫禁城,过了乾清门往坤宁宫走着,红墙殿宇,灯光映衬之下,即使夜晚仍然婆娑庄严。

  楚流风只觉得这紫禁城有些熟悉,说不上来的一份感觉,就像当年第一次到了明月山庄一样,有些亲切。

  这是校儿住的地方,当然感觉好一些了。

  却也不是,大明天下都是校儿的,从江南北上,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

  夜空中又传来了音律之声,凄婉哀怨,这皇城之内,也有不如意的人吗?

  楚流风加快了步伐走向坤宁宫,身旁金甲武士生冷的金戈交加声和杀气,却和这紫禁城显得格格不入。

  他不敢多看,前面的漆红大门开着,校儿已经坐在里面等着他了。

  坤宁宫内,温暖如春,灯火柔柔弱弱,茶香袭人,倒有些江南的气息。

  “少年时代的情谊,一直在我心里,这些年,茅师父这个时节都会到京师来的,今年茅师父没来,却是你来了,枫儿也长大了。”

  楚流风有些紧张,不敢去看天启帝朱由校,只是低头盯着面前的茶杯。

  “自从父皇仙逝后,坐在这龙椅几年时光,我就不自由了,我也想每年去江南走走,像信王一样,常常能够看到你们,还有外面的世界,可惜我是身不由己啊。”

  朱由校清叹一声,从龙椅上站起走了过来。

  楚流风这才抬起头去看天启帝朱由校。

  一张苍白的脸上,血色甚少,走过来的步伐,也是无力的。

  校儿的身体,那时候也是很好的,不,是皇上。

  楚流风赶紧纠正脑海中这个称呼,随即从怀里掏出了师父写给天启帝朱由校的信。

  朱由校拆开了用火漆封了几道的信笺,默默的看了两遍,走过去关上了宫门。

  “茅师父为国担忧,也为我指点迷津,这是社稷之福啊。”

  朱由校说完后若有所思,闭上了双目,过了一会睁开眼睛又道:

  “我身上担子重逾千斤,尤其这一两年,边关烽火,海内饥民,朝廷内部宦党之争,皆是动一身而引千发,我的身体这几年又是愈来愈差。”

  朱由校涨红了脸咳嗽着,又在桌上一个瓷瓶里拿出来几颗红色的药丸,泡在了水里一口喝下。

  “皇上喝下去的是什么药丸?”

  楚流风惊异着问到,忽然想起来听到王公公和那人的说话,也是药丸。

  “这是内廷帮我配制的丹药。”

  看着红药丸,楚流风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心里最想说出来,不要吃这红药丸了,却是不敢说出来,也没有充分理由说出来,反而会适得其反。

  楚流风又是垂下了头,心里难过,眼泪已经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这时朱由校又道:“茅师父担忧信王之事,我早有准备。

  九鼎之上,人人都是垂涎三尺,何况手握大权的王族。

  信王自小对我言听计从,这两年虽然有些改变,多是他身边的那些人的主意,一会他也要到坤宁宫来的。”

  朱由校看似羸弱不堪,内心仍然强大,更是心智机警,他和儿少时一样的聪明,只是身体不太好而已。

  楚流风想到,又想问起魏忠贤执掌朝政的事,却是不知道怎么开口,索性只能听朱由校说着。

  二人聊着,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这时一个柔美的声音从窗外传了过来。

  “皇上这么晚了还不休息,要不要我给你准备点吃的呀。”

  朱由校呵呵笑道:“让御厨弄几样点心给我和流风公子充饥,做好了你送进来就是。”

  窗外女子应了一声。

  过了一会,坤宁宫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个绿衣女子端着盛有几样点心的茶盘走了进来。

  看到绿衣女子,楚流风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绿衣女子竟然是在金陵秦淮河见到的永宁,还是那日初见的衣着。

  永宁把茶盘放下,眼波中流动着欣喜。

  “公子来了京师,也不去寻奴家,没想在这里遇见了。”

  楚流风有些窘迫,更是紧张,不知道说什么,看了一眼永宁,又向天启帝朱由校望去。

  “金陵一梦,而今京师相会,却也是有缘千里啊!”

  朱由校呵呵笑道。

  永宁的脸一下子绯红起来,扭过身说到:

  “皇兄不许取笑人家,小时候你没事就欺负我和二哥,整天板着个脸装做大哥的样子。”

  永宁竟然是当朝公主,楚流风只觉得是在梦中一样,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永宁别闹了,古语有云,长兄如父。

  楚流风!这下你知道在金陵遇上的是谁了吧,永宁虽然脾气犟了些,但是识大体,从不把自己当小女子看待。”

  朱由校说完了,又看着永宁道:“公主,我说的对不。”

  永宁支支吾吾:“你是皇兄,愿意咋说就咋说吧,天下唯你独尊,不让你说,你不砍了我的脑袋呀。”

  “你的永宁宫,无论你走多远,那里都是你的闺房,我会一直给你留着的,你在外面住不习惯了,就回来住。”

  永宁转过身来,已是泪流满面,用手帕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泪珠说到:

  “哥哥在,我就有个家,永宁谢谢皇兄这些年的照顾和宽容。”

  朱由校也有些动容,轻轻叹了口气。

  “你的伤好些了吗,不要大意了。

  我明天就回自己府里了,过两天我给你接风,到时候你和万大人一起去吧,不是你在金陵救了我,说不上这会我在盛京了,还是要谢谢你。”

  永宁接着说到。

  楚流风还是紧张,站起身来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时天启帝朱由校走了过去,推开了旁边的一扇门,又转身说到:

  “你们暂且聊聊,我和信王先说些事。”

  ——————

  隔壁时不时的传来了说话的声音,楚流风这会才好了一些,坐下来喝了口茶。

  “我给你弹一曲吧,看你第一次进宫,就紧张成这个样子,以后多来几次就好了。”

  楚流风笑了笑,看着永宁,甚至有些温暖的感觉。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永宁一边弹着,一边低声吟唱着。

  楚流风却是感慨万千,世间事,本就如梦如幻一般,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己和永宁不也是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之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悲苦,无论天子王侯,还是一介布衣。

  相逢是缘,重逢更是喜悦,而重逢也就意味着还会别离,谁和谁又能永远呢!

  忽然间,曲子停了,永宁站起身来道:“茶也凉了,我去帮你再泡一杯来。”

  楚流风回过神来,永宁已经走了出去。

  隔壁又传过来低沉的声音。

  “我身体从小就不好,到现在也没个传宗接代的,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我走了你就接过来,将来这天下就是你的。”

  正是天启帝朱由校的声音。

  信王朱由检的手有些发抖,听到哥哥的话,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到:

  “皇上千秋大业,龙体康健,不要说这些晦气的话,你要折杀小弟了。”

  信王说完了,狠狠的在地上叩着头。

  透过房门的缝隙,楚流风看到天启帝朱由校的眼神,竟是痛苦和无奈。

  这两兄弟说的是真心话,还是逢场作戏呢?

  信王还是跪在地上,天启帝朱由校丝毫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天启帝朱由校喃喃的说着,又推开了那扇门走了进来,只剩信王一个人跪在地上,还在不停磕着头。

  看到朱由校脸色阴冷,楚流风心中一惊,浑身汗透,急忙站起身来。

  这时外面传来了永宁的惊叫,还有打斗之声,楚流风纵身就出了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