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李二耳中,加上李承乾眉飞色舞的将当日徐淼召集长安城各行行头劝捐的过程说了一遍。
李二听罢之后自然也很是欣慰,徐淼这一个主意,仅仅只是在长安城之中,就从商贾手里为他搜罗到了两万多贯,另外还搜罗到了一批粮食,这就大大缓解了朝廷赈济饥民的压力。
而且这还不是最终结果,现在长安城中的商贾,还在陆续前往户部捐钱捐粮,甚至于连有些胡商,听闻了消息之后,也纷纷前往户部,想要捐钱领一块良善之家的牌牌挂在铺面门口。
但是这些胡商却无一例外都被户部的官员给赶了出去,说大唐不接受他们这些胡人的捐助,胡人没有资格给大唐捐助,想领那块良善之家的牌牌想都别想。
在这方面,唐人是骄傲的,我们有麻烦,唐人可以自己解决,用不着你们这些胡人帮忙,这让听闻消息的徐淼撇了撇嘴,但是却没有发表什么言论。
除此之外,有些商贾也听从了徐淼的劝说,开始招纳饥民在他们工坊做工,以工代赈解决一部分饥民吃饭的问题,这对于接下来减轻朝廷压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次徐淼出头代朝廷向商贾劝捐之事,做的让李二很是满意,虽然他借了太子承乾的名头,但是这种事却并没有损害皇家的颜面。
如果是让李二亲自出面的话,那么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让堂堂一国之君向商贾低头募捐,这必定会令天下人耻笑,说不定史官还会重重的在史书上写下一笔,讽刺李二的无能。
但是嚷嚷李承乾这个太子出面,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李承乾虽然现如今贵为太子,但是却毕竟年纪尚幼,只不过是个十岁的少年,尚未参与到国家政务之中。
由他出面向商贾募捐,不但不会损害他的声誉,反倒还会让人说他年纪轻轻,便知道为父分忧,还会给他塑造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民众之中刷一波好感度。
所以这次徐淼把事情办得相当漂亮,李二自然而然非常满意。
至于那个跳出来哭穷不愿意捐钱的冯掌柜,却成为此事件之中最大的受害者,名声不佳而且还一毛不拔的他,这次被徐淼拎出来做了娃样子。
徐淼杀鸡儆猴将姓冯的赶了出去之后,他听闻他走后剩下的那些行头们,纷纷捐钱,获得了当今太子的褒赞,每个人都得了太子一幅“良善之家”的字,准其刻成牌匾悬于他们家或者店铺的门头之上,作为荣耀。
姓冯的听罢之后后悔的是捶胸顿足,先是直奔他在刑部为官的那个亲戚家,把事情给亲戚诉说了一遍,希望他能够出面从中斡旋,哪怕是多捐些钱都无妨。
但是他在刑部的那个亲戚听罢之后,顿时就勃然大怒,当场就把茶碗砸到了他的脑瓜上,大骂他是个蠢货,命他立即滚出去,休要再提和他的关系。
如果单单只是徐淼的话,事情倒还好办,但是这姓冯的明明知道太子也在座,居然不给太子面子,那就是纯属找死了,现在别说是他这样的一个员外郎了,就算是刑部尚书李道宗也救不了他。
更何况李道宗本身就是皇室,这件事更不可能替他说话,要是他去找李道宗的话,估计连他也要跟着倒霉。
于是姓冯的一脸血就被扔了出去,哭天无泪,掉头去找徐淼告罪,希望徐淼能放过他这次。
但是徐淼哪儿可能还搭理他,根本不见他,而且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事情了,李承乾肯定会把当天的事情回去告诉李二。
以李二的小心眼,绝对会杀鸡儆猴,把这个姓冯的当娃样子收拾,现在哪怕是他出面,也救不了这个姓冯的了。
所以姓冯的求告无门之下,便拖了一车的钱,足足三千贯,拉到了户部,试图挽回。
但是户部负责接收捐助钱粮的官员一听是姓冯的,直接就把他赶了出去,拉去的钱一文都不要,将他逐出了户部衙门。
第二天户部的税吏就到了冯家的铺子,封了冯家的账目,说是要查账,并且把冯家的铺面给查封。
没几天冯家就被刑部长安县令派人给抄了,姓冯的也被拿下打入到了大牢之中。
因为自从冯家开始倒霉之后,顿时墙倒众人推,以前姓冯的得罪过的人,纷纷到长安县衙状告冯家欺行霸市,另外还有人状告冯家拐卖人口,总而言之,官府很快就把姓冯的犯过的事情一件件的给查实,迅速的就抄没了冯家。
这个事情在长安城里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原本还想要装聋作哑,打算一毛不拔的商贾听闻消息之后,顿时就吓得屁滚尿流,二话不说就拉了钱赶往了户部捐给了朝廷。
虽然这件事有人私下议论,觉得徐淼强行劝捐太过分了,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姓冯的自找的!
姓冯的把钱看得太重,连太子的面子都敢驳,这不是纯粹找死吗?
另外各行的行头们,在这次事件之中,都得了好处,拿到了一张当今太子亲笔给他们题写的墨宝,令他们脸上有光,可以光耀门楣了。
所以这些行头们都认为这次捐出去的这点钱非常值,非但不恼恨徐淼逼捐,反倒是对徐淼感恩戴德,如果徐淼这次不劝捐的话,他们这辈子也没有这种机会。
另外他们也意识到,徐淼这么做,确确实实对商贾们重塑形象有很大的好处,此次捐助事件在长安城里闹得是沸沸扬扬,各家商贾捐钱的时候,都大张旗鼓,拉着装钱的马车,在长安城之中兜一个大圈,生怕别人看不到他们捐钱。
长安人基本上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对商贾这个群体,印象稍稍有了一些改观。
甚至于连读书人闲暇之际在酒馆之中和朋友们小酌的时候,提起这件事,也都称赞一声,说这些商贾此次捐助乃是义举,值得褒赞。
所以聪明点的商贾,从这件事之中,看出了对商贾阶层带来的好处,故此并未记恨徐淼出头劝捐。
反倒是姓冯的在同行之中,口碑极差,这次落得这样的下场,感觉大快人心,纷纷说这厮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一时间长安城中的店铺门口,都纷纷挂上了户部统一制作的“良善之家”的木牌,谁要是门口没挂这么一块木牌,少不了会被路过之人啐一口唾沫,骂一句奸商。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连城中一些走街串巷叫卖的小商小贩,都纷纷跑去捐点钱,换一块牌子挂货担上亦或是推车上,生怕被人骂他们也是奸商。
而徐淼这个点火的家伙,在点完了火之后,就彻底撒手不管了,掉头开始去忙活他的事情去了。
李二听罢之后自然也很是欣慰,徐淼这一个主意,仅仅只是在长安城之中,就从商贾手里为他搜罗到了两万多贯,另外还搜罗到了一批粮食,这就大大缓解了朝廷赈济饥民的压力。
而且这还不是最终结果,现在长安城中的商贾,还在陆续前往户部捐钱捐粮,甚至于连有些胡商,听闻了消息之后,也纷纷前往户部,想要捐钱领一块良善之家的牌牌挂在铺面门口。
但是这些胡商却无一例外都被户部的官员给赶了出去,说大唐不接受他们这些胡人的捐助,胡人没有资格给大唐捐助,想领那块良善之家的牌牌想都别想。
在这方面,唐人是骄傲的,我们有麻烦,唐人可以自己解决,用不着你们这些胡人帮忙,这让听闻消息的徐淼撇了撇嘴,但是却没有发表什么言论。
除此之外,有些商贾也听从了徐淼的劝说,开始招纳饥民在他们工坊做工,以工代赈解决一部分饥民吃饭的问题,这对于接下来减轻朝廷压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次徐淼出头代朝廷向商贾劝捐之事,做的让李二很是满意,虽然他借了太子承乾的名头,但是这种事却并没有损害皇家的颜面。
如果是让李二亲自出面的话,那么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让堂堂一国之君向商贾低头募捐,这必定会令天下人耻笑,说不定史官还会重重的在史书上写下一笔,讽刺李二的无能。
但是嚷嚷李承乾这个太子出面,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李承乾虽然现如今贵为太子,但是却毕竟年纪尚幼,只不过是个十岁的少年,尚未参与到国家政务之中。
由他出面向商贾募捐,不但不会损害他的声誉,反倒还会让人说他年纪轻轻,便知道为父分忧,还会给他塑造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民众之中刷一波好感度。
所以这次徐淼把事情办得相当漂亮,李二自然而然非常满意。
至于那个跳出来哭穷不愿意捐钱的冯掌柜,却成为此事件之中最大的受害者,名声不佳而且还一毛不拔的他,这次被徐淼拎出来做了娃样子。
徐淼杀鸡儆猴将姓冯的赶了出去之后,他听闻他走后剩下的那些行头们,纷纷捐钱,获得了当今太子的褒赞,每个人都得了太子一幅“良善之家”的字,准其刻成牌匾悬于他们家或者店铺的门头之上,作为荣耀。
姓冯的听罢之后后悔的是捶胸顿足,先是直奔他在刑部为官的那个亲戚家,把事情给亲戚诉说了一遍,希望他能够出面从中斡旋,哪怕是多捐些钱都无妨。
但是他在刑部的那个亲戚听罢之后,顿时就勃然大怒,当场就把茶碗砸到了他的脑瓜上,大骂他是个蠢货,命他立即滚出去,休要再提和他的关系。
如果单单只是徐淼的话,事情倒还好办,但是这姓冯的明明知道太子也在座,居然不给太子面子,那就是纯属找死了,现在别说是他这样的一个员外郎了,就算是刑部尚书李道宗也救不了他。
更何况李道宗本身就是皇室,这件事更不可能替他说话,要是他去找李道宗的话,估计连他也要跟着倒霉。
于是姓冯的一脸血就被扔了出去,哭天无泪,掉头去找徐淼告罪,希望徐淼能放过他这次。
但是徐淼哪儿可能还搭理他,根本不见他,而且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事情了,李承乾肯定会把当天的事情回去告诉李二。
以李二的小心眼,绝对会杀鸡儆猴,把这个姓冯的当娃样子收拾,现在哪怕是他出面,也救不了这个姓冯的了。
所以姓冯的求告无门之下,便拖了一车的钱,足足三千贯,拉到了户部,试图挽回。
但是户部负责接收捐助钱粮的官员一听是姓冯的,直接就把他赶了出去,拉去的钱一文都不要,将他逐出了户部衙门。
第二天户部的税吏就到了冯家的铺子,封了冯家的账目,说是要查账,并且把冯家的铺面给查封。
没几天冯家就被刑部长安县令派人给抄了,姓冯的也被拿下打入到了大牢之中。
因为自从冯家开始倒霉之后,顿时墙倒众人推,以前姓冯的得罪过的人,纷纷到长安县衙状告冯家欺行霸市,另外还有人状告冯家拐卖人口,总而言之,官府很快就把姓冯的犯过的事情一件件的给查实,迅速的就抄没了冯家。
这个事情在长安城里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原本还想要装聋作哑,打算一毛不拔的商贾听闻消息之后,顿时就吓得屁滚尿流,二话不说就拉了钱赶往了户部捐给了朝廷。
虽然这件事有人私下议论,觉得徐淼强行劝捐太过分了,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姓冯的自找的!
姓冯的把钱看得太重,连太子的面子都敢驳,这不是纯粹找死吗?
另外各行的行头们,在这次事件之中,都得了好处,拿到了一张当今太子亲笔给他们题写的墨宝,令他们脸上有光,可以光耀门楣了。
所以这些行头们都认为这次捐出去的这点钱非常值,非但不恼恨徐淼逼捐,反倒是对徐淼感恩戴德,如果徐淼这次不劝捐的话,他们这辈子也没有这种机会。
另外他们也意识到,徐淼这么做,确确实实对商贾们重塑形象有很大的好处,此次捐助事件在长安城里闹得是沸沸扬扬,各家商贾捐钱的时候,都大张旗鼓,拉着装钱的马车,在长安城之中兜一个大圈,生怕别人看不到他们捐钱。
长安人基本上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对商贾这个群体,印象稍稍有了一些改观。
甚至于连读书人闲暇之际在酒馆之中和朋友们小酌的时候,提起这件事,也都称赞一声,说这些商贾此次捐助乃是义举,值得褒赞。
所以聪明点的商贾,从这件事之中,看出了对商贾阶层带来的好处,故此并未记恨徐淼出头劝捐。
反倒是姓冯的在同行之中,口碑极差,这次落得这样的下场,感觉大快人心,纷纷说这厮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一时间长安城中的店铺门口,都纷纷挂上了户部统一制作的“良善之家”的木牌,谁要是门口没挂这么一块木牌,少不了会被路过之人啐一口唾沫,骂一句奸商。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连城中一些走街串巷叫卖的小商小贩,都纷纷跑去捐点钱,换一块牌子挂货担上亦或是推车上,生怕被人骂他们也是奸商。
而徐淼这个点火的家伙,在点完了火之后,就彻底撒手不管了,掉头开始去忙活他的事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