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失败者,几乎不怎么注意阳光灿烂还是不灿烂,因为没有时间。
“我的父母没法给我提供支持,我的学历也不高,孤身一人在城市里寻找着未来。
“我找了很多份工作,但都没能被雇佣,可能是没谁喜欢一个不擅长说话,不爱交流,也未表现出足够能力的人。
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星文阅读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文阅读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我有整整三天只吃了两个面包,饥饿让我在夜里无法入睡,幸运的是,我提前交了一个月房租,还能继续住在那个黑暗的地下室里,不用去外面承受冬季那异常寒冷的风。
“终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医院守夜,为停尸房守夜。
“医院的夜晚比我想象得还要冷,走廊的壁灯没有点亮,到处都很昏暗,只能靠房间内渗透出去的那一点点光芒帮我看见脚下。
“那里的气味很难闻,时不时有死者被塞在装尸袋里送来,我们配合着帮他搬进停尸房内。
“这不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至少能让我买得起面包,夜晚的空闲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毕竟没什么人愿意到停尸房来,除非有尸体需要送来或者运走焚烧,当然,我还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书籍,目前也看不到攒下钱的希望。
“我得感谢我的前任同事,如果不是他突然离职,我可能连这样一份工作都没法获得。
“我梦想着可以轮换负责白天,现在总是太阳出来时睡觉,夜晚来临后起床,让我的身体变得有点虚弱,我的脑袋偶尔也会抽痛。
“有一天,搬工送来了一具新的尸体。
“听别人讲,这是我那位突然离职的前同事。
“我对他有点好奇,在所有人离开后,抽出柜子,悄悄打开了装尸袋。
“他是個老头,脸又青又白,到处都是皱纹,在非常暗的灯光下显得很吓人。
“他的头发不多,大部分都白了,衣服全部被脱掉,连一块布料都没有给他剩下。
网站内容更新慢,请下载星文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
“我看到他的胸口有一个奇怪的印记,青黑色的,具体样子我没法描述,当时的灯光实在是太暗了。
“我伸手触碰了下那个印记,没什么特别。
“看着这位前同事,我在想,如果我一直这么下去,等到老了,是不是会和他一样……
“我对他说,明天我会陪他去火葬场,亲自把他的骨灰带到最近的免费公墓,免得那些负责这些事的人嫌麻烦,随便找条河找个荒地就扔了。
“这会牺牲我一个上午的睡眠,但还好,马上就是周日了,可以补回来。
“说完那句话,我弄好装尸袋,重新把它塞进了柜子。
“房间内的灯光似乎更暗了……
“那天之后,每次睡觉,我总会梦见一片大雾。
“我预感到不久之后会有些事情发生,预感到迟早会有些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人的东西来找我,可没人愿意相信我,觉得我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工作里,精神变得不太正常了,需要去看医生……”
坐在吧台前的一位男性客人望向突然停下来的讲述者:
“然后呢?”
这位男性客人三十多岁,穿着棕色的粗呢上衣和浅黄色的长裤,头发压得很平,手边有一顶简陋的深色圆礼帽。
他看起来地,用劲磕头,央求曹丰,“从事,俺们的日子也是已经没法过了!求求你,收下俺们吧!”
王莽诸多新政中的一个,是把奴婢改名为私属,并禁止买卖奴婢。biqμgètν
这条政措,出发点是好的,表面看来是为了保护贫苦百姓,但实际上,在同时做不到保证贫寒百姓基本衣食的前提下,这个禁令却是断绝了贫民的最后一条求生出路。
——说来也是讽刺,正是意为保护贫民的一条政措,结果却成了压倒贫民,致使一些贫民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狗子那头磕的,真是不要命,才两三下,额头就出了血,把曹幹看到直皱眉毛,他一把将狗子拽起,又叫那两个跟着跪下磕头的年轻人也起来,回顾曹丰,说道:“阿兄?”
曹丰嗟叹了会儿,吩咐曹幹,说道:“阿幹,去拿些钱来,给他们。”
狗子抹着眼泪,说道:“从事,俺们不要钱!俺们要跟着你干!”
这院子比高长住的院子小些,但也有好几间屋,从两个屋里出了两人。
这两人听到了曹丰对曹幹的吩咐,不等曹幹去拿钱,两人中个子高的那个就拿了钱过来。
皆是五铢钱,没有王莽新创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新币。
曹丰将这些钱分给狗子等人,说道:“你们先拿着用,等把那田家的坞堡打下来后,我再多分些给你们。现在官家不禁止买田了,你们去买几亩地。”指了指半空飘下,渐渐密集的雪花,笑道,“这雪一下,明年会有个好收成!你们啊,好好过你们的日子。”
——官家不禁止买田,此话指的还是王莽的那个“王田制”。
王田制规定,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私人不许买卖;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的分给宗族邻里,原无土地的,按上述制度受田。
而实际的操作中,这项政措明显是难以落实的。
一则,大地主怎甘心把自己的田分出去?二者,没有土地的,又怎么分地给他们?拿哪里的地分?靠谁来施行?既不现实,也缺乏具体的设计和强有力的执行。
所以,此政实行了三年之后,王莽就被迫地把之取消了。
但虽已取消,在社会上却已形成了相当深远的负面影响。
曹幹在了解到王莽的此政后,对之有过思考。农耕社会中,无论大地主、抑或平民,哪怕是贫民,对土地的渴望都是强烈的,王莽的这一条政措和他禁止买卖奴婢的那条政措一样,看似是在照顾底层百姓的利益,而其实却是不但得罪了大地主,同时也伤害到了平民。
这些却也不必多说。
只说狗子等见曹丰坚决不肯接纳他们入伙,亦无办法,只好把钱收下,暂且算了。
拜别曹丰,出到院外,有个年轻人说道:“曹从事不肯收咱们,要不咱们投田从事他们去?”
“田从事”,说的是田武。
狗子说道:“田从事动不动就打人,今天攻坞堡,你不还被田从事拿矛杆抽了好几下么?他怎么能投!这要是投到他手底下,咱们还不得天天挨打?曹从事仁厚,只有投到曹从事手底下,咱们才不会吃亏、挨打。”
“可曹从事不要咱们,怎么办?”
狗子想了想,说道:“曹从事这伙人里头,除了曹从事,就是他弟弟小曹从事主事。我看小曹从事并不排斥咱们来投,下次,咱们求小曹从事!”
那两人便听了他的话,都道:“好!下次求小曹从事。”
……
曹幹不太明白曹丰为何拒绝狗子等人的来投,等狗子等走后,问道:“阿兄,在高从事屋里议事的时候,高从事不是说‘得人为要’么?狗子他们主动来投,阿兄你却为何拒绝?”
“这是做贼啊!阿幹,不到不得已,谁愿意走这条路?成贼做寇的,有几个能有好下场?别的人我管不着,至少我这里,能少害一个,就少害一个!”
曹幹五味杂陈,呆了片刻,笑道:“阿兄,你是个好人。”
“我是个好人?”
“你是个大好人!”
从屋里出来的那两人里头,个子较高,也即刚才去拿钱的那个,使着铜锣般的嗓子说道:“之前在‘里’中时,谁人不夸曹大兄仁厚?曹大兄的好,那是远近几个乡都有名的!”
这人挨着李顺站,年龄看起来与李顺相差不大,也是三十来岁,却实则他只有二十三四,满脸横肉,脸上油腻腻的。
此人名叫郭赦之,造反前,他家与曹丰、曹幹家是邻居。
和郭赦之一同出来的另一个人,个头不高,叫曹德,是曹丰的族兄。
郭赦之、曹德,和曹幹、李顺一样,都是曹丰这支小队伍中的骨干。
“好人,好人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成了贼寇!唉,死了也没脸见祖宗啊!”曹丰叹着气,背手往西厢的屋里去。
这个屋里住的是伤员,多是这几次打坞堡时负伤的,共有三人。到了屋里,曹丰分别看了看他们伤势,问了问部中的郭医有无再来给他们疗治,安慰了他们几句。
随后,众人出来,入到正屋。
坐下后,曹丰严肃地对曹幹说道:“阿幹,我不是叫你不要把你投河北的念头,说给高从事么?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今日还是说了?”
“阿兄,我反复的想过了,除掉去河北,咱们是真的没有别的好出路了!”
曹丰说道:“到了河北,咱们就是外乡人,怎立得住脚?阿幹,你这个念头,以后别再有了。”
曹幹不是执拗的人,相反,他是一个灵活,能够适应形势,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人。
早在刚才高长屋中,见上到高长,下到曹丰、田武、田壮等,一致反对去河北时,他就已经知道他的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了,因已是不再纠缠於此念,已经把之丢到一边,准备改而寻找新的出路,故对曹丰的交代,他痛快应诺,说道:“我知道了,阿兄。”
曹丰与郭赦之、曹德说了一遍适才与高长等议论出来的结果,最后说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高从事已经决定,后日咱们还去打坞堡,并且他断定,后天,这坞堡肯定能打下来。明天,咱们就按高从事的吩咐,做长梯!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儿,一定要造的结实些、牢靠些。”
诸人齐声应是。
却这“加重长梯”,倒是勾起了曹幹的另一桩忧虑。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曹幹前世时,见过古代攻城云梯的样子。高长所建议的“给长梯加重底座”,固然是个针对目前之困境而可行的办法,但这“加重的长梯”,显还是无法和真正的云梯相比的。
曹幹想道:“高长虽很有信心,但也不知后日,到底能不能把坞堡打下?若仍不能,如李顺所忧,郡兵怕是很快就要到了,……这些人中,虽然有的此前在郡里服过兵役,可大都没学到什么东西,不通实战,兵械又差,比起郡中的精兵,那可是差之太远,如何能是郡兵对手?一旦坞堡未下,郡兵又至?生死险境,就在眼前了啊!”
险境或许很快将至,可该怎么应对这种险境?
他又毫无办法。
曹幹按着膝盖,站起身来,踱步到门口,看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刺骨的寒风掀开他的衣襟,却这寒意,不能驱散他满腹的郁闷和深深的忧虑。
郁闷和忧虑的,细细来说,事实上,已并不仅仅只是为其自身的安危。
和曹丰等人相识已有数月,这些人尽管各有缺点,如那族兄曹德,是个极吝啬的,如那郭赦之,是个粗莽的,但本质上都是淳朴、善良的,这已使曹幹对他们产生了多多少少的好感,特别曹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更是使“孤身到此、举目无亲”的曹幹对其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某种程度上,曹幹已经认他做了兄长,此刻的郁闷和忧虑,也是为曹丰等人的安危。
“希望后日,能果如高长所料,可把坞堡打下罢!”
当晚,董次仲派人送来了几十斤牛肉,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分到了一碗香喷喷的牛肉汤。
本村的人也有分到的,比如戴黑,高长就特别命令那个叫小四的,给她也送去了一碗。
——这倒不是高长对她有什么心思,而是作为豪侠,首先一条,就得讲义,戴黑献了两张饼,那高长便以这一碗肉,来作回报。
对高长的这份“义”,田武等人知后,无不交口传颂。
……
次日一大早,在曹丰、田武等各个小头领的带领下,高长这支队伍的百余人,分成三四股,开始冒着雪,制作梯子。
制作梯子需要的原材料,皆是从村外的小树林砍来的。
人手不太够用,狗子等本村的不少青壮年人积极地主动帮忙。
中午又吃了一顿牛肉。
狗子几个有幸,各分得了半碗,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双眼放光,汤都喝干净了,不舍得放下碗,有的伸出舌头再去舔,却是更加坚定了投到曹丰手下入伙的决心,——狗子的那半碗肉汤,他只喝了一口,余下的拿回家孝敬他老母了。
等到下午,还没有收到董次仲叫他们明天继续参与攻打坞堡的命令,高长担心有变,带上田武、曹丰,骑上驴子,赶去数里外的董次仲驻地,面见董次仲,请求明天还让他们上。
将近傍晚,高长等人回来。
曹丰回到自己的住院,与等得着急的郭赦之等人说道:“这坞堡,明天肯定能打下来了!”
曹幹为明日到底能否打下坞堡此事,担心的昨晚觉都没睡好,忽然听到曹丰这笃定的话语,顿时不禁诧异,问道:“阿兄,缘何有此把握?”
“董三老已经决定,明日打坞堡,咱们所有的人全都上!刘从事部要上,他的本部也上!此前几次打,都是最多动用了一半的人,明天咱们全伙儿压上,又按高从事的话说,田家的宗兵已经疲惫,这坞堡还能打不下来么?”曹丰充满了信心。
郭赦之纳闷地说道:“那还真是奇怪了,刘小虎部也就算了,董三老咋舍得调他本部上了?”bigétν
曹丰答道:“高从事猜是因为下雪的缘故,董三老没法再等了,所以明天全伙压上。”问曹幹,“阿幹,梯子造成了么?”
曹丰随着高长去见董次仲后,打造梯子这件事,就由曹幹负责。
曹幹说道:“造好了。我刚叫李大兄带着人,把梯子推出去,架到里墙边上试试,看底座加得够不够重。”
时下的乡野村里,不像后世的乡村没有围墙,为防贼寇、流民,却是都有围墙的。
只这围墙,能挡住小股的贼寇,挡不住董次仲、高长他们这种大股的贼寇,因当高长他们到后,这个村子在知他们要打的是田家的坞堡后,便干脆连反抗也没有,直接放他们进来了。
曹丰说道:“走,看看去。”
出了院子,到了村子的围墙边,看见李顺与几个人,果然正在试造出的梯子好用不好用。
梯子靠在墙边放着,李顺趴在围墙上头,用力地在推,连推了好几下,梯子纹丝不动。
顺着梯子爬下来,李顺跑到曹丰、曹幹身前,开心笑道:“大兄、小郎,加得够重了!我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也推不倒!”
雪落了李顺满肩,曹丰帮他掸了掸,然后亲攀上墙头,也试了试,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的父母没法给我提供支持,我的学历也不高,孤身一人在城市里寻找着未来。
“我找了很多份工作,但都没能被雇佣,可能是没谁喜欢一个不擅长说话,不爱交流,也未表现出足够能力的人。
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星文阅读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文阅读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我有整整三天只吃了两个面包,饥饿让我在夜里无法入睡,幸运的是,我提前交了一个月房租,还能继续住在那个黑暗的地下室里,不用去外面承受冬季那异常寒冷的风。
“终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医院守夜,为停尸房守夜。
“医院的夜晚比我想象得还要冷,走廊的壁灯没有点亮,到处都很昏暗,只能靠房间内渗透出去的那一点点光芒帮我看见脚下。
“那里的气味很难闻,时不时有死者被塞在装尸袋里送来,我们配合着帮他搬进停尸房内。
“这不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至少能让我买得起面包,夜晚的空闲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毕竟没什么人愿意到停尸房来,除非有尸体需要送来或者运走焚烧,当然,我还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书籍,目前也看不到攒下钱的希望。
“我得感谢我的前任同事,如果不是他突然离职,我可能连这样一份工作都没法获得。
“我梦想着可以轮换负责白天,现在总是太阳出来时睡觉,夜晚来临后起床,让我的身体变得有点虚弱,我的脑袋偶尔也会抽痛。
“有一天,搬工送来了一具新的尸体。
“听别人讲,这是我那位突然离职的前同事。
“我对他有点好奇,在所有人离开后,抽出柜子,悄悄打开了装尸袋。
“他是個老头,脸又青又白,到处都是皱纹,在非常暗的灯光下显得很吓人。
“他的头发不多,大部分都白了,衣服全部被脱掉,连一块布料都没有给他剩下。
网站内容更新慢,请下载星文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
“我看到他的胸口有一个奇怪的印记,青黑色的,具体样子我没法描述,当时的灯光实在是太暗了。
“我伸手触碰了下那个印记,没什么特别。
“看着这位前同事,我在想,如果我一直这么下去,等到老了,是不是会和他一样……
“我对他说,明天我会陪他去火葬场,亲自把他的骨灰带到最近的免费公墓,免得那些负责这些事的人嫌麻烦,随便找条河找个荒地就扔了。
“这会牺牲我一个上午的睡眠,但还好,马上就是周日了,可以补回来。
“说完那句话,我弄好装尸袋,重新把它塞进了柜子。
“房间内的灯光似乎更暗了……
“那天之后,每次睡觉,我总会梦见一片大雾。
“我预感到不久之后会有些事情发生,预感到迟早会有些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人的东西来找我,可没人愿意相信我,觉得我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工作里,精神变得不太正常了,需要去看医生……”
坐在吧台前的一位男性客人望向突然停下来的讲述者:
“然后呢?”
这位男性客人三十多岁,穿着棕色的粗呢上衣和浅黄色的长裤,头发压得很平,手边有一顶简陋的深色圆礼帽。
他看起来地,用劲磕头,央求曹丰,“从事,俺们的日子也是已经没法过了!求求你,收下俺们吧!”
王莽诸多新政中的一个,是把奴婢改名为私属,并禁止买卖奴婢。biqμgètν
这条政措,出发点是好的,表面看来是为了保护贫苦百姓,但实际上,在同时做不到保证贫寒百姓基本衣食的前提下,这个禁令却是断绝了贫民的最后一条求生出路。
——说来也是讽刺,正是意为保护贫民的一条政措,结果却成了压倒贫民,致使一些贫民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狗子那头磕的,真是不要命,才两三下,额头就出了血,把曹幹看到直皱眉毛,他一把将狗子拽起,又叫那两个跟着跪下磕头的年轻人也起来,回顾曹丰,说道:“阿兄?”
曹丰嗟叹了会儿,吩咐曹幹,说道:“阿幹,去拿些钱来,给他们。”
狗子抹着眼泪,说道:“从事,俺们不要钱!俺们要跟着你干!”
这院子比高长住的院子小些,但也有好几间屋,从两个屋里出了两人。
这两人听到了曹丰对曹幹的吩咐,不等曹幹去拿钱,两人中个子高的那个就拿了钱过来。
皆是五铢钱,没有王莽新创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新币。
曹丰将这些钱分给狗子等人,说道:“你们先拿着用,等把那田家的坞堡打下来后,我再多分些给你们。现在官家不禁止买田了,你们去买几亩地。”指了指半空飘下,渐渐密集的雪花,笑道,“这雪一下,明年会有个好收成!你们啊,好好过你们的日子。”
——官家不禁止买田,此话指的还是王莽的那个“王田制”。
王田制规定,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私人不许买卖;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的分给宗族邻里,原无土地的,按上述制度受田。
而实际的操作中,这项政措明显是难以落实的。
一则,大地主怎甘心把自己的田分出去?二者,没有土地的,又怎么分地给他们?拿哪里的地分?靠谁来施行?既不现实,也缺乏具体的设计和强有力的执行。
所以,此政实行了三年之后,王莽就被迫地把之取消了。
但虽已取消,在社会上却已形成了相当深远的负面影响。
曹幹在了解到王莽的此政后,对之有过思考。农耕社会中,无论大地主、抑或平民,哪怕是贫民,对土地的渴望都是强烈的,王莽的这一条政措和他禁止买卖奴婢的那条政措一样,看似是在照顾底层百姓的利益,而其实却是不但得罪了大地主,同时也伤害到了平民。
这些却也不必多说。
只说狗子等见曹丰坚决不肯接纳他们入伙,亦无办法,只好把钱收下,暂且算了。
拜别曹丰,出到院外,有个年轻人说道:“曹从事不肯收咱们,要不咱们投田从事他们去?”
“田从事”,说的是田武。
狗子说道:“田从事动不动就打人,今天攻坞堡,你不还被田从事拿矛杆抽了好几下么?他怎么能投!这要是投到他手底下,咱们还不得天天挨打?曹从事仁厚,只有投到曹从事手底下,咱们才不会吃亏、挨打。”
“可曹从事不要咱们,怎么办?”
狗子想了想,说道:“曹从事这伙人里头,除了曹从事,就是他弟弟小曹从事主事。我看小曹从事并不排斥咱们来投,下次,咱们求小曹从事!”
那两人便听了他的话,都道:“好!下次求小曹从事。”
……
曹幹不太明白曹丰为何拒绝狗子等人的来投,等狗子等走后,问道:“阿兄,在高从事屋里议事的时候,高从事不是说‘得人为要’么?狗子他们主动来投,阿兄你却为何拒绝?”
“这是做贼啊!阿幹,不到不得已,谁愿意走这条路?成贼做寇的,有几个能有好下场?别的人我管不着,至少我这里,能少害一个,就少害一个!”
曹幹五味杂陈,呆了片刻,笑道:“阿兄,你是个好人。”
“我是个好人?”
“你是个大好人!”
从屋里出来的那两人里头,个子较高,也即刚才去拿钱的那个,使着铜锣般的嗓子说道:“之前在‘里’中时,谁人不夸曹大兄仁厚?曹大兄的好,那是远近几个乡都有名的!”
这人挨着李顺站,年龄看起来与李顺相差不大,也是三十来岁,却实则他只有二十三四,满脸横肉,脸上油腻腻的。
此人名叫郭赦之,造反前,他家与曹丰、曹幹家是邻居。
和郭赦之一同出来的另一个人,个头不高,叫曹德,是曹丰的族兄。
郭赦之、曹德,和曹幹、李顺一样,都是曹丰这支小队伍中的骨干。
“好人,好人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成了贼寇!唉,死了也没脸见祖宗啊!”曹丰叹着气,背手往西厢的屋里去。
这个屋里住的是伤员,多是这几次打坞堡时负伤的,共有三人。到了屋里,曹丰分别看了看他们伤势,问了问部中的郭医有无再来给他们疗治,安慰了他们几句。
随后,众人出来,入到正屋。
坐下后,曹丰严肃地对曹幹说道:“阿幹,我不是叫你不要把你投河北的念头,说给高从事么?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今日还是说了?”
“阿兄,我反复的想过了,除掉去河北,咱们是真的没有别的好出路了!”
曹丰说道:“到了河北,咱们就是外乡人,怎立得住脚?阿幹,你这个念头,以后别再有了。”
曹幹不是执拗的人,相反,他是一个灵活,能够适应形势,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人。
早在刚才高长屋中,见上到高长,下到曹丰、田武、田壮等,一致反对去河北时,他就已经知道他的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了,因已是不再纠缠於此念,已经把之丢到一边,准备改而寻找新的出路,故对曹丰的交代,他痛快应诺,说道:“我知道了,阿兄。”
曹丰与郭赦之、曹德说了一遍适才与高长等议论出来的结果,最后说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高从事已经决定,后日咱们还去打坞堡,并且他断定,后天,这坞堡肯定能打下来。明天,咱们就按高从事的吩咐,做长梯!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儿,一定要造的结实些、牢靠些。”
诸人齐声应是。
却这“加重长梯”,倒是勾起了曹幹的另一桩忧虑。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曹幹前世时,见过古代攻城云梯的样子。高长所建议的“给长梯加重底座”,固然是个针对目前之困境而可行的办法,但这“加重的长梯”,显还是无法和真正的云梯相比的。
曹幹想道:“高长虽很有信心,但也不知后日,到底能不能把坞堡打下?若仍不能,如李顺所忧,郡兵怕是很快就要到了,……这些人中,虽然有的此前在郡里服过兵役,可大都没学到什么东西,不通实战,兵械又差,比起郡中的精兵,那可是差之太远,如何能是郡兵对手?一旦坞堡未下,郡兵又至?生死险境,就在眼前了啊!”
险境或许很快将至,可该怎么应对这种险境?
他又毫无办法。
曹幹按着膝盖,站起身来,踱步到门口,看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刺骨的寒风掀开他的衣襟,却这寒意,不能驱散他满腹的郁闷和深深的忧虑。
郁闷和忧虑的,细细来说,事实上,已并不仅仅只是为其自身的安危。
和曹丰等人相识已有数月,这些人尽管各有缺点,如那族兄曹德,是个极吝啬的,如那郭赦之,是个粗莽的,但本质上都是淳朴、善良的,这已使曹幹对他们产生了多多少少的好感,特别曹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更是使“孤身到此、举目无亲”的曹幹对其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某种程度上,曹幹已经认他做了兄长,此刻的郁闷和忧虑,也是为曹丰等人的安危。
“希望后日,能果如高长所料,可把坞堡打下罢!”
当晚,董次仲派人送来了几十斤牛肉,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分到了一碗香喷喷的牛肉汤。
本村的人也有分到的,比如戴黑,高长就特别命令那个叫小四的,给她也送去了一碗。
——这倒不是高长对她有什么心思,而是作为豪侠,首先一条,就得讲义,戴黑献了两张饼,那高长便以这一碗肉,来作回报。
对高长的这份“义”,田武等人知后,无不交口传颂。
……
次日一大早,在曹丰、田武等各个小头领的带领下,高长这支队伍的百余人,分成三四股,开始冒着雪,制作梯子。
制作梯子需要的原材料,皆是从村外的小树林砍来的。
人手不太够用,狗子等本村的不少青壮年人积极地主动帮忙。
中午又吃了一顿牛肉。
狗子几个有幸,各分得了半碗,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双眼放光,汤都喝干净了,不舍得放下碗,有的伸出舌头再去舔,却是更加坚定了投到曹丰手下入伙的决心,——狗子的那半碗肉汤,他只喝了一口,余下的拿回家孝敬他老母了。
等到下午,还没有收到董次仲叫他们明天继续参与攻打坞堡的命令,高长担心有变,带上田武、曹丰,骑上驴子,赶去数里外的董次仲驻地,面见董次仲,请求明天还让他们上。
将近傍晚,高长等人回来。
曹丰回到自己的住院,与等得着急的郭赦之等人说道:“这坞堡,明天肯定能打下来了!”
曹幹为明日到底能否打下坞堡此事,担心的昨晚觉都没睡好,忽然听到曹丰这笃定的话语,顿时不禁诧异,问道:“阿兄,缘何有此把握?”
“董三老已经决定,明日打坞堡,咱们所有的人全都上!刘从事部要上,他的本部也上!此前几次打,都是最多动用了一半的人,明天咱们全伙儿压上,又按高从事的话说,田家的宗兵已经疲惫,这坞堡还能打不下来么?”曹丰充满了信心。
郭赦之纳闷地说道:“那还真是奇怪了,刘小虎部也就算了,董三老咋舍得调他本部上了?”bigétν
曹丰答道:“高从事猜是因为下雪的缘故,董三老没法再等了,所以明天全伙压上。”问曹幹,“阿幹,梯子造成了么?”
曹丰随着高长去见董次仲后,打造梯子这件事,就由曹幹负责。
曹幹说道:“造好了。我刚叫李大兄带着人,把梯子推出去,架到里墙边上试试,看底座加得够不够重。”
时下的乡野村里,不像后世的乡村没有围墙,为防贼寇、流民,却是都有围墙的。
只这围墙,能挡住小股的贼寇,挡不住董次仲、高长他们这种大股的贼寇,因当高长他们到后,这个村子在知他们要打的是田家的坞堡后,便干脆连反抗也没有,直接放他们进来了。
曹丰说道:“走,看看去。”
出了院子,到了村子的围墙边,看见李顺与几个人,果然正在试造出的梯子好用不好用。
梯子靠在墙边放着,李顺趴在围墙上头,用力地在推,连推了好几下,梯子纹丝不动。
顺着梯子爬下来,李顺跑到曹丰、曹幹身前,开心笑道:“大兄、小郎,加得够重了!我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也推不倒!”
雪落了李顺满肩,曹丰帮他掸了掸,然后亲攀上墙头,也试了试,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