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谢恒和潘子钰以及崔柏礼三人,逃命似的背影,众学子:“……”
“羲和乡君是何人?”
“青薇草又是何物?”
一名新来的监生,目睹了谢恒被围堵的全过程,但还是搞不清楚谢恒口中的羲和乡君是谁,青薇草是什么东西。
话刚出口,监生便收到了很多同窗异样的目光。
“书呆子就是书呆子,连羲和乡君都不知道。”有人鄙夷道。
监生生好似听不懂,还不耻下问道,“还请这位师兄解惑!”
那位师兄傲娇的抬起下巴,“羲和乡君的名号,你不知道,那你总知道万牲草和水车吧?”
监生点点头,表示知道。
“羲和乡君又发现了青薇草的妙用,她送与谢恒的那些吃食,便是青薇草制作的。”‘师兄’见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优越感十足。
“我还听我姨母说,羲和乡君正在大量收购青薇草呢。”
有人好奇了,“你怎么知道?”
“反正我就是知道!”‘师兄’傲娇的哼了一声,施然然的走开了,只留给众人一个背影。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知道‘师兄’的姨母是谁,怎么就知道羲和乡君的事。
‘师兄’走了一段路,悄悄回头,见没人跟来之后,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他是潘家的远亲,寄住在潘家,此事他也是昨晚去给潘母请安的时候,无意中听见的。
而这些,潘子钰并不知道。
此时,他们三人来到山长的书房,却扑了个空。
书童告诉他们:“山长进宫去了。”
“可知山长去了多久?”谢恒问道。
书童想了想,“估摸有半个时辰了。”
三人听言,便知道今天碰不到山长了。
谢恒把把食盒留下,“待山长回来,麻烦转告山长,这是青微草制作而成的吃食,请他尝尝鲜。”
尝尝鲜的林山长,此刻正与元隆帝,帝师,谢国公一同用午膳。
满桌的佳肴,像个摆设般,没人动筷,倒是一旁的糕点,少了小半。
“这糕点不错。”林山长半开玩笑的对元隆帝说,“陛下,内子喜食软糯的糕点,老臣能讨个赏么?”
林山长的‘厚脸皮’,大家见怪不怪,因为他是出了名的怕老婆。
元隆帝道,“糕点是羲和那丫头送来的。”
言外之意,宫中没有。
想吃,只能问羲和了。
“羲和乡君?”林山长一脸问号,因为他对这个名号很陌生。
谢国公见他不知道,说道,“凌江府,沈家明珠,发现万牲草和自创水车的那个小姑娘。”
林山长这才知道,羲和乡君是谁。
“没错,羲和便是沈家明珠!”提及明珠,元隆帝心情莫名不错,“你们怕是还不知道吧,羲和丫头又发现了好东西。”
那语气,十分愉悦。
帝师和国公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只有林山长好奇,“上次是万牲草,这次又是什么?”
元隆帝没有卖关子,“青微草!”
林山长一愣,接着又听到元隆帝说,“此物磨成粉,可当面食使用。
羲和那丫头,前几日还同皇后借皇庄用一用呢。”
谢国公眸中精光一闪,“陛下,南边洪涝严重,如若青微草真能抵面食用,朝廷的粮仓应该不用开了。”
各府有粮仓,但今年的南边洪涝很严重,附近的粮仓都调过了。
不能再动,只能调拨朝廷的大仓。
“青微草分布不广,只有京城和晴川府两地有,若是全府收购,应该能收上来不少。
如此一来,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
“杂草变宝草,羲和乡君真是个妙人儿。”林山长捋着胡子夸赞,“青薇草随处可见,且四季常青,便是冬日大雪覆盖,亦能顽强生长。
每年冬日,京城饿死冻死的人不在少数,若是青薇草真能当面食,在冬季来临之前,多储存一些青薇草,应该能挺过冬日。”
京城的冬天,大雪覆盖,大家都呆在家里猫冬,而适应冬日生长的菘菜,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种。
是以,存粮不够的人家,便会出现饥饿的情况,或者风雪太大,房子被压垮,只能躲进山洞里,开春了才出来。
“陛下,青薇草如此实用,是否让羲和乡君献上方子,朝廷给予奖励?”
青微草有毒,如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中毒。
只有公开了,才有更多的人受益。
元隆帝看着他,“事关民生,林大人觉得,奖励什么比较合适?”
“陛下,老臣擅罚不擅奖。”林山长一脸谦虚道。
老狐狸!
元隆帝暗骂了一句,目光落在不怎么说话的帝师身上,“老师。”
镜渊子却问道,“羲和是高祖师侄?”
“咳咳……”
谢国公刚入喉的茶水直接呛了出来,他见鬼般的神情看着帝师,“先生,您今日没喝酒啊,怎么醉了?”
羲和乡君不可能是高祖的师侄?
绝不可能,因为年龄不对。
如若羲和乡君是高祖的师侄,那陛下和太子该怎么称呼她,师叔祖?
想到两位人间至尊,叫一个几岁的小丫头师叔祖的画面,谢国公莫名想笑。
但他憋住了。
林山长亦是一脸震惊!
这怎么可能呢,高祖已经驾崩差不多百年,而沈家明珠还不到十岁。
两人是师叔侄关系,那沈家明珠的师尊岂不是……
林山长不敢深想下去。
“高祖和玉衡道君是亲兄弟,羲和是玉衡道君的亲传弟子,按照蓬莱的规矩,高祖后辈要尊羲和一声师叔祖。”元隆帝脸色如常,心里却很别扭。
“有生之年,陛下可曾想,横渡东海,去蓬莱祖地看看?”
镜渊子的言外之意,元隆帝懂了。
沈家明珠与高祖一脉,渊源颇深,无论是否按蓬莱的规矩来,他们都不能亏待明珠。
何况,高祖一脉身负蓬莱血脉,需要到沈家明珠的地方还很多。
“老师,高祖出自蓬莱,朕等皆为高祖后辈血脉,如若有机会,自然是想去祖地看看的。”
元隆帝一本正经,“羲和若是献上方子,那便是大庆的有功之臣,朕向来赏罚分明,对有功之臣绝不吝啬。”
“羲和乡君是何人?”
“青薇草又是何物?”
一名新来的监生,目睹了谢恒被围堵的全过程,但还是搞不清楚谢恒口中的羲和乡君是谁,青薇草是什么东西。
话刚出口,监生便收到了很多同窗异样的目光。
“书呆子就是书呆子,连羲和乡君都不知道。”有人鄙夷道。
监生生好似听不懂,还不耻下问道,“还请这位师兄解惑!”
那位师兄傲娇的抬起下巴,“羲和乡君的名号,你不知道,那你总知道万牲草和水车吧?”
监生点点头,表示知道。
“羲和乡君又发现了青薇草的妙用,她送与谢恒的那些吃食,便是青薇草制作的。”‘师兄’见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优越感十足。
“我还听我姨母说,羲和乡君正在大量收购青薇草呢。”
有人好奇了,“你怎么知道?”
“反正我就是知道!”‘师兄’傲娇的哼了一声,施然然的走开了,只留给众人一个背影。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知道‘师兄’的姨母是谁,怎么就知道羲和乡君的事。
‘师兄’走了一段路,悄悄回头,见没人跟来之后,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他是潘家的远亲,寄住在潘家,此事他也是昨晚去给潘母请安的时候,无意中听见的。
而这些,潘子钰并不知道。
此时,他们三人来到山长的书房,却扑了个空。
书童告诉他们:“山长进宫去了。”
“可知山长去了多久?”谢恒问道。
书童想了想,“估摸有半个时辰了。”
三人听言,便知道今天碰不到山长了。
谢恒把把食盒留下,“待山长回来,麻烦转告山长,这是青微草制作而成的吃食,请他尝尝鲜。”
尝尝鲜的林山长,此刻正与元隆帝,帝师,谢国公一同用午膳。
满桌的佳肴,像个摆设般,没人动筷,倒是一旁的糕点,少了小半。
“这糕点不错。”林山长半开玩笑的对元隆帝说,“陛下,内子喜食软糯的糕点,老臣能讨个赏么?”
林山长的‘厚脸皮’,大家见怪不怪,因为他是出了名的怕老婆。
元隆帝道,“糕点是羲和那丫头送来的。”
言外之意,宫中没有。
想吃,只能问羲和了。
“羲和乡君?”林山长一脸问号,因为他对这个名号很陌生。
谢国公见他不知道,说道,“凌江府,沈家明珠,发现万牲草和自创水车的那个小姑娘。”
林山长这才知道,羲和乡君是谁。
“没错,羲和便是沈家明珠!”提及明珠,元隆帝心情莫名不错,“你们怕是还不知道吧,羲和丫头又发现了好东西。”
那语气,十分愉悦。
帝师和国公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只有林山长好奇,“上次是万牲草,这次又是什么?”
元隆帝没有卖关子,“青微草!”
林山长一愣,接着又听到元隆帝说,“此物磨成粉,可当面食使用。
羲和那丫头,前几日还同皇后借皇庄用一用呢。”
谢国公眸中精光一闪,“陛下,南边洪涝严重,如若青微草真能抵面食用,朝廷的粮仓应该不用开了。”
各府有粮仓,但今年的南边洪涝很严重,附近的粮仓都调过了。
不能再动,只能调拨朝廷的大仓。
“青微草分布不广,只有京城和晴川府两地有,若是全府收购,应该能收上来不少。
如此一来,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
“杂草变宝草,羲和乡君真是个妙人儿。”林山长捋着胡子夸赞,“青薇草随处可见,且四季常青,便是冬日大雪覆盖,亦能顽强生长。
每年冬日,京城饿死冻死的人不在少数,若是青薇草真能当面食,在冬季来临之前,多储存一些青薇草,应该能挺过冬日。”
京城的冬天,大雪覆盖,大家都呆在家里猫冬,而适应冬日生长的菘菜,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种。
是以,存粮不够的人家,便会出现饥饿的情况,或者风雪太大,房子被压垮,只能躲进山洞里,开春了才出来。
“陛下,青薇草如此实用,是否让羲和乡君献上方子,朝廷给予奖励?”
青微草有毒,如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中毒。
只有公开了,才有更多的人受益。
元隆帝看着他,“事关民生,林大人觉得,奖励什么比较合适?”
“陛下,老臣擅罚不擅奖。”林山长一脸谦虚道。
老狐狸!
元隆帝暗骂了一句,目光落在不怎么说话的帝师身上,“老师。”
镜渊子却问道,“羲和是高祖师侄?”
“咳咳……”
谢国公刚入喉的茶水直接呛了出来,他见鬼般的神情看着帝师,“先生,您今日没喝酒啊,怎么醉了?”
羲和乡君不可能是高祖的师侄?
绝不可能,因为年龄不对。
如若羲和乡君是高祖的师侄,那陛下和太子该怎么称呼她,师叔祖?
想到两位人间至尊,叫一个几岁的小丫头师叔祖的画面,谢国公莫名想笑。
但他憋住了。
林山长亦是一脸震惊!
这怎么可能呢,高祖已经驾崩差不多百年,而沈家明珠还不到十岁。
两人是师叔侄关系,那沈家明珠的师尊岂不是……
林山长不敢深想下去。
“高祖和玉衡道君是亲兄弟,羲和是玉衡道君的亲传弟子,按照蓬莱的规矩,高祖后辈要尊羲和一声师叔祖。”元隆帝脸色如常,心里却很别扭。
“有生之年,陛下可曾想,横渡东海,去蓬莱祖地看看?”
镜渊子的言外之意,元隆帝懂了。
沈家明珠与高祖一脉,渊源颇深,无论是否按蓬莱的规矩来,他们都不能亏待明珠。
何况,高祖一脉身负蓬莱血脉,需要到沈家明珠的地方还很多。
“老师,高祖出自蓬莱,朕等皆为高祖后辈血脉,如若有机会,自然是想去祖地看看的。”
元隆帝一本正经,“羲和若是献上方子,那便是大庆的有功之臣,朕向来赏罚分明,对有功之臣绝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