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758章 王朝税制三大定律

小说: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作者:薛定谔的虎 更新时间:2023-12-20 16:30:57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以前我同一个晚辈,讲过王朝更替周期律的事情。”

  云逍将以前同崇祯讲过的王朝更替周期律,又当众讲了一遍。

  脑袋天天洗,这样才更健康。

  用刀子只能改变一时的弊端,却改变不了根本,最终只能是人亡政息。

  唯有改变人们的思想,使同志越来越多,才能从根本上予以改变。

  在场的除了朱慈烺、张嫣、柳如是这几个妇孺,其他要么是朝廷重臣,要么是博览群书的当世奇才。

  听了云逍的讲述,再对照古往今来的历史,众人无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云真人所讲的,是天道循环的规律,是天机啊!

  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更是目光炯炯,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

  原来这也是科学啊!

  如同站在历史长河之畔,纵览王朝兴衰。

  这才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学问!

  云逍接着说道:“这次通过秦祥的事情,我又想到了嘉靖年间‘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万历年间的‘税使之祸’,以及当朝的‘三饷之祸’。”

  李标等官员面露苦笑。

  顾炎武等人则是满脸愤懑。

  大明的衰落,起于嘉靖。

  那个时期的大明,正处于‘壮年’时期。

  那位道君皇帝,硬是将大明从青壮年,一步整到老年期。

  嘉靖时期,大明的工商业成井喷式发展。

  大明的商人地位低贱,道君皇帝自然而然地将商人视为易宰羔羊,取之不尽的摇钱树。

  他通过大礼议,将自己扶上绝对权威后,然后开始在放飞自我的路上一路狂奔。

  为表达自己对道教的虔诚信仰,这位不务正业的皇帝,屡次动用巨额国帑,兴建富丽堂皇的宫殿。

  没银子咋办?

  撸羊毛啊!

  上行下效,皇亲国戚、地方官员,无不想尽千方百计盘剥百姓。

  以至到最后,竟然到了所有敛财的手段全都用尽,再也想不出由头来捞银子的地步。

  至于万历的‘税使之祸’,以及穷疯了的崇祯加‘三饷’,都是近年的事情,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纵观历朝历代的财税,我这才发现,除了‘土地兼并’之外,引发王朝更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税制。”

  “或者可以说,税制与土地兼并,二者就是导致王朝覆灭的催命符!”

  云逍娓娓道来,毫无顾忌,

  李标等官员听得心惊胆战,这可是相当犯忌啊!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则是满脸亢奋,年轻人胆子大,说这个他们最爱听。

  张嫣边听边低声给朱慈烺解释。

  可惜朱慈烺年龄太小,根本听不懂什么。

  张嫣只得牢牢记着,下来再慢慢给他讲。

  这可是仙家之言,字字珠玑,从任何典籍、大儒那里都学不到的。

  朱成功虽然听得似是而非,却一点也不妨碍他对恩师的崇拜。

  “纵观古今,各个王朝的赋税制度,有三个定律。”

  “其一,一个新的王朝之始,赋税制度必然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随后就逐渐变得索求无度,直至‘民力殚残’,最终,王朝轰然崩解!”

  “然后新的王朝建立,随之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秦、隋、唐、宋……以及我大明,无一不是如此!”

  众人稍加思索,就知道云逍所言分毫不差,尤其是大明,更是如此。

  张嫣以及李标等官员心中一阵惶然。

  照这么说,大明不是已经到了王朝崩解的地步?

  朱成功不懂就问:“这是为何?”

  不用云逍开口,黄宗羲直接给出了解释:

  “人性贪婪,越是到王朝的中后期,庙堂越是穷奢极欲,官吏肆无忌惮,从上至下矛盾重重。”

  “拿前宋来举例,赵匡胤立国后,采取轻赋政策,以爱惜民力为本。”

  “然而自宋神宗以后,就肆无忌惮地开始增加赋税,上供‘正额’(国税)一项,百姓头上的负担就增长了十多倍,平均每十年上涨一倍,还不算名目和税额更快激增的杂税!”

  黄宗羲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有识之士无不感慨而又叹息。

  说的是宋朝,大明又何尝不是如此?

  甚至比起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相应的,国家财赋却是日益窘迫,于是对百姓的赋敛,也就越加横暴无忌,直至将朝廷财赋和小民生息之根基彻底摧垮。”

  “由此引发类似于陈胜、吴广的小民暴动,最终导致王朝覆灭,如此周而复始!”

  云逍赞许地看了黄宗羲一眼,不愧是未来的大思想家,一点就透。

  云逍接过话头说道:“这个规律定势,通常是从王朝的中期开始凸显,所以将其称之为,‘王朝中期赋税暴增律’。”

  “‘王朝中期赋税暴增律’,真是精辟!”毕自严是国家理财专家,对此理解最是透彻。

  本朝开国之初,太祖以铁腕手段打击豪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然而自嘉靖朝开始,一脚踏入‘王朝中期赋税暴增律’。

  到了万历年间,赋税越加越重,民变越来越多。

  若非云真人力挽狂澜,此时大明怕是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了。

  李标等官员陷入沉思中,想要从古今历史中找出化解的策略。

  思来想去,最终只能颓然放弃。

  这个问题,完全就是个死结,没法解。

  况且是历史发展的定势,谁人又能阻挡?

  “其二,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随着庞大官吏机构网络,自上向下的层层蔓生扩展而无限递增,称之为‘赋税徭役随官吏网络扩展而激增律’。”

  云逍道出了第二个规律。

  虽然有些新奇,却并不难以理解。

  百姓困苦,世人皆知。

  然而百姓之苦,却并非是由于正规租赋课担太重。

  而是由于额外的,不能预测到的苛捐杂税过多、繁多。

  大明的田税是历代王朝最低的,三十税一。

  这足够低了吧?

  然而大明的百姓,却又是有史以来最苦的。

  原因无他,从上至下,变着花样加赋税。

  从皇帝到地方官吏,任何一级官府,甚至是与他们狼狈为奸的商人、高利贷者,都能找到机会和借口,个别的或联合起来盘剥百姓。

  层层官吏都可以代表皇权,肆意制定赋税的名目和数量。

  在这样的体制下,任何初衷良好的财政改革,不仅不能如设计者所希望的那样革除弊政,而且都只能归于失败……王安石变法,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朱慈烺脆生生地说道:“朝廷为什么不下旨,对百姓少收一些税呢?”

  云逍颇为意外地看过去。

  咱这乖孙,有些不简单啊!123xyq/read/7/7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