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万岁爷 第五十七章 粮长制的消亡

小说:重生大明万岁爷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时间:2023-11-10 21:36:20 源网站:2k小说网
  盛世蝼蚁哭,乱世蝼蚁死。

  这是封建王朝的悲哀,也是几千年来底层人的真实写照。

  纵览任何历史朝代的盛世,多数是文人笔下的富饶与美好,是一地或数地的财富堆积,其手段,往往类似于元朝“贫极江南,富夸塞北”,搜刮天下之财,以彰盛世繁华。

  至于底层是五个人穿一条旧裤子,还是一头老牛耕几十亩土地,这都与其他人无关。

  官吏闭着眼享受美酒,商人逐利远走,文人提笔思考明日春游,该作一首怎么样的诗,赢满堂喝彩。

  所有人的眼睛,似乎都在翻白眼,看得到上面,看不到下面。

  这是眼病,得治。

  朱允炆所追求的盛世,不是少数地主的放情狂欢,而是大部分底层民众的衣食无忧!

  没错,只是衣食无忧!

  至于后世的物质与文化冲突的主要矛盾问题,与现在的大明朝,根本没有半点搭嘎!

  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你还输出文化?

  小康水平是朱允炆不敢奢望的,新中国搞了七十年,依托大工业,大政策,大商业,大运输,大扶贫,才基本迈入小康社会。

  大明现在什么都没有,你凭什么去奔小康?

  唯一可行的,便是先解绑农户,减轻农户身上的负担,让其有所生产,有所存留。

  情况好的,可以拿余粮换点银两,改善生活,情况不好的,也不至于灾荒之年,直接出门乞讨要饭,等着朝廷赈济。

  一条鞭法,是符合大明当下,最适合的一类手段。

  农税总司最高长官为左侍郎,由夏元吉担任,右侍郎由严奇良担任。夏元吉统筹全国农税,负责各级各地农业司一应问题,严奇良出京师,推行一条鞭法,所行之地,主要便是江浙一带。

  严奇良抵达湖州府后,安排随行监生,在布政使衙门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各县,推行一条鞭法,若遇所阻,布政使衙门之人需全力配合,若遭遇府县官吏阻挠,则由监生汇报府农税府司,由农税府司联系一省布政使,撤换官员。

  国子监监生胡浚,纵马疾驰,率十二人进入长兴县,还没到长兴县衙,便听到了一片哭喊之声,绝望而凄凉。

  “队监,我们还是去县衙吧。”ωωw.

  一旁布政使衙门都事杨成轩见胡浚停了下来,不由皱了皱眉。

  胡浚拨转马头,说道:“本队监有调查民情之职,如何能视而不见,去看看。”

  这是一条破乱的小巷,周围两侧,好一些的还有低矮土墙作为围栏,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木栏,在巷里一走,院子里有什么东西,一眼便可以看个真切。

  让胡浚感觉悲伤的是,所有院子里,自己都没有看到谷堆,甚至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在外面的。再看那破旧低矮的房屋,恐怕也容不下几个人居住吧,纵是有人居住,也放不下几石粮食了吧。

  “放开我女儿,放开我女儿!”

  “周扒皮,我给你拼了!”

  “老子为皇上缴粮,你敢反抗,那便是对抗皇上,你是想造反,给老子打,打死了,也是为朝廷分忧!”

  嘈杂的声音,伴随着沉闷的殴打声,哭喊着,刺痛着胡浚的心。

  “都给我住手!”

  胡浚坐在马上,大喝一声,挥了挥手,身后监生与布政使衙门人员纷纷下马。

  胡浚下马,顿时呲牙咧嘴起来。

  该死,长时间骑马简直是活受罪啊,不自然地迈着罗圈腿,胡浚带人走入了庭院。

  周布农听到动静,出屋一看,见来人不少,不由一惊,仔细一看,为首之人竟是监生服,不由眼中带着鄙视,喊道:“路过的?该干嘛就去干嘛,不要打扰大爷办事!”

  胡浚毫不畏惧地走向周布农,看着挡在门口的打手,沉声说道:“让开!”

  打手们看向周布农,周布农冷笑着说道:“这户人家可是反贼,你若识趣,便应该速速离去,莫要耽误自身前途啊。”

  胡浚呵了一声,转头看向周布农,冷冷说道:“敢问,你是何人?”

  周布农一挺胸膛,喊道:“在下周布农,乃是长兴粮长,专职催缴征运税粮,这户人家不缴税粮,身为粮长,自应为朝廷办事,为皇上分忧,确保不少一粒粮地运抵京师!”

  “粮长?”

  胡浚微微点了点头,拱了拱手。

  周布农更觉威风。

  这个时代的粮长,确实有威风的本钱。

  粮长不是官,却有权。

  粮长制是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是为了征收税粮服务的。

  在明朝之初,上一代的地主基本上都死了,新一代的地主数量还不够多,土地还很分散,这就让官府收粮很是困难。

  朱元璋一动脑筋,没人负责,那就找人负责嘛,这还不容易,弄几个粮长出来管事,不就解决了?

  粮长负责的范围是区,区纳粮是一万石,或是几千石,以后这个区,设置一个或四个粮长,负责田粮催征、经收、解运。

  等粮长送粮到了京城,老朱再举办个宴会,大家见个面,喝个酒,老朱一看,小伙子长得不错,身体素质也过得去,脑子又不好使,当个听话的官员还是可以的,大笔一挥,你别回去当粮长了,留下来当个户部主事吧。

  可是粮长怎么选?

  老朱的标准就是,谁纳粮最多,谁就当粮长,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给我老朱家做贡献了嘛。

  谁纳粮最多?

  地主呗。

  一批中小地主,就这样成为了朱元璋的基层管理支柱,与里长、甲长,共治底层。一些威风的粮长,甚至还兼掌听讼理狱之权,连县太爷,都需要看其脸色。

  周布农看着转身走向马匹的胡浚,冷笑道:“少年郎,好自为之啊。”

  胡浚从马身上的行囊里,掏出了一份文书,转身对周布农笑道:“周粮长,您听清楚了,朝廷废除粮长,大明再无粮长!”

  “什么?不可能!”

  周布农面色恐惧,慌乱起来。

  “朝廷文书便在这里,如何不可能?”

  胡浚丢下文书,看向一群打手,厉声喝道:“我乃大明农税总司队监胡浚,谁敢阻我入农户,一律以违逆之罪论处,还不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