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奉天殿。
“广西都司指挥同知俞通渊奏报,前有安南胡氏归降,言辞恳切,虚位以待,迎立陈氏天平为国王。朝廷念其悔过,答应送归陈天平。四月底,陈天平抵达广西镇南关。四月中,臣与安南胡季犛签订交换文书,胡季犛答应送长子胡元澄,待陈天平立国后,大明送归胡元澄。”
“五月二十日,胡季犛大臣黄晦卿送长子胡元澄至芹站,臣送陈天平至芹站,交换顺利。然黄晦卿在迎陈天平进入芹站后,突然宣布陈天平为假冒,说其是陈天平家奴,当即斩杀陈天平,安南大军突然杀出山林,臣领兵作战,杀敌三百,退至镇南关。”
“六月十五日,安南大军同时进攻镇南关、凭祥关,臣听闻云南也有安南军队出现。现请朝廷发兵,征讨逆臣胡季犛、胡汉苍父子!”
陈迪念着这一份奏报,脸疼,很疼。主张通过使臣,促使安南投降的主官是陈迪,就连出使的人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在安南胡氏作出投降姿态时,最高兴的就是陈迪。
可现在,陈迪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胡氏父子,他们阴谋狡诈,根本就不是寻常之人,所谓的投降,不过都是做做姿态,仅此而已。
兵部尚书铁铉出班,厉声道:“安南胡氏父子弑君夺位,屠杀忠良,屡犯占城与我大明,现又敢当着大明军队的面,杀掉了陈氏唯一的后人陈天平,诈说其为假冒,又发兵广西、云南两地!臣请大军移之安南,擒杀胡氏父子,以正天道!”
徐辉祖出班附和:“前有安南大将胡杜进军思明府,我广西都司讨伐之,念胡氏请罪态度诚恳,大明秉持和平之道,没有发兵征讨!眼下那胡氏父子如此辱我大明,杀掉陈天平,还敢出动大军进我广西、云南!如此贼寇,若不杀之,我大明宗主国身份何在?”
广西都指挥史韩观跪请:“敌寇在边,臣夜不能寐,愿带兵讨伐之!”
兵部与武勋纷纷请战。
而反观文官方面,沉默着居多。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德出班:“臣以为不宜动用大军!”
朱允炆阴沉着脸,咬出了一个字:“讲!”
周德肃然道:“皇上,自五月起,大明凤阳府大旱,太湖一带大涝,朝廷投入了无数人力救灾,百姓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若动用大军,岂不是疲民竭力?朝廷当以救灾为主,内治平和,若动杀机,必会灾祸。再者,安南进犯,定不会破开城关,他们打不进来,自然会退走,何必劳师动众,空耗国力?”
朱允炆的胸口有些起伏。
礼部给事中周长来出班:“臣以为此事当再派使臣,或许其中有些误会。”
“误会?人都杀了,兵都到城下了,还他**误会?”
韩观怒斥。
周长来脸色一白,道:“这是朝堂之上,莫要用粗鄙之词!”
韩观撸起袖子就想冲过去,却被徐辉祖拦住了,徐辉祖对愤怒的韩观道:“他说的没错,朝堂之上,岂容你小小的韩都司放肆,让我来!”
周长来瞪大眼,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鼻子就挨了一记重拳,血流如注。
“匹夫,匹夫啊!”
周长来痛苦中不忘骂人。ωωw.
徐辉祖又补了周长来一脚,看着走过来的礼部侍郎董伦,道:“谁敢帮他说话,就别怪我发飙!安南大军日夜攻打广西、安南,已是公然宣战!我大明若不出兵讨伐,那养兵何用?皇上,臣徐辉祖虽没有上过战场,但也知道一句话——大明江山,一寸都不能少!”
董伦咬牙道:“议论国事就议论国事,公然殴打朝廷官员,是何道理?魏国公,你太过放肆!”
徐辉祖不屑地说:“你也知道是议论国事,既是国事,就应想清楚了再说话,如他这厮胡言乱语,岂能容他!”
“皇上,臣弹劾徐辉祖强权胁众,压制言论!”
董伦不想与徐辉祖废话。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声音很冷:“让朕说,打得好啊,若不是顾忌礼仪,朕都想动手了!陈天平身份如何,先有陈氏旧臣裴伯耆作证,后有安南使臣作证,焉能有假,说他是家奴,随手就给杀了,摆明了是安南胡氏不想退位,杀陈天平以绝陈氏之后!”
“周长来说这其中有误会,呵呵,朕倒想问问,安南大军兵发镇南关、凭祥关,进攻云南,这都是误会吗?兵用了,刀用了,作为大明的臣子,竟然为安南弑君多为的贼子开脱,你们说,如此之人该不该打?!”
周长来很委屈,自己不过就是说句话,附和下周德老大哥,怎么就把自己弄到了绝境?
给事中陈继之出班:“臣认为当发兵讨伐安南,眼下市舶司已开,南洋诸国商人与使臣进入大明必会频繁,我朝商人出海也将日益增加,若安南胡氏父子弑君夺位,当着大明军队的面杀掉陈天平,又发兵攻击大明军队,城关,而大明却毫无动静,势必会弱我国威,南洋诸国必不臣服,反而投向那安南贼国!”M.
朱允炆称赞:“陈继之言之有理。”
众大臣算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是主战派,与其作对,不是挨人打,就是挨他训,顺从他,便会得到嘉奖。
得,二选一,容易。
不少给事中、御史、主事出班,义愤填膺,怒斥安南胡氏父子,主张大明发兵前往征讨。
兵部武选司郎中王淮出班,道:“皇上,发兵征讨安南臣没有异议,然凤阳旱情刚解,百姓尚未归家,太湖灾情虽已结束,但仍需重建家园。京军出动,必会征调大批民力,臣不忍心,愿皇上怜悯两地百姓,自其他州府征发徭役。”
朱允炆赞赏王淮,此人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至少他能分清是非,也明白关护百姓。
户部尚书夏元吉出班,喊道:“启禀皇上,朝廷设八大粮仓,其中广东仓、吉安仓、汀州仓皆已储备充分,少者存量三十万石头,多者五十万石,只需发文书快报,可自当地转运粮食,不劳京师周围百姓过甚。”
王淮追问:“三座粮仓都太远,大军自京师而动,又如何保障?”
夏元吉道:“出京兵马,可自金川门外各取三日粮,不动百姓,沿途州府县取用储备粮,至吉安府休整取粮,以最大限度节省各地民力。”
王淮肃然行礼:“臣没有异议。”
朝廷提前准备南征的事只存在于内阁、六部尚书与中军都督府这一级,其他官员并不知情,沿途设置的粮仓的事也被封口,地方官员不会将此事奏报给朝廷。
眼下解缙、茹瑺、郁新尚未回朝,朱允炆只好看向陈迪,陈迪此时此刻恨透了安南胡季犛父子,玩阴谋玩到了自己头上,他们羞辱了大明,同时也羞辱了自己。
“臣认为,当发大军征讨逆臣贼子,荡平安南!”
陈迪说出这句话,是咬牙切齿的。
朱允炆满意了,内阁四人,只有陈迪是一个温和派,解缙支持自己的立场不会改变,郁新也清楚安南对大明的价值,茹瑺曾是兵部尚书,这点血性与勇气还是有的。
现在陈迪也赞同出兵,就等同于文官集团支持朝廷用兵。而武勋在等待了多年之后,终于等来了自己封爵的机会。
朱允炆起身,面对朝廷文武,喊道:“朕意已决,兵发安南!”
战争!
朱允炆眼神中满是杀机,这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对一个国家宣战,也是自己布置的第一场数十万级别的战争。
无论是广西都司击杀胡杜大军,还是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分裂北元的突袭,亦或是大明水师平定齐王朱榑造反,三场战事,朱允炆的参与都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多少参与。ωωw.
但对安南的战争,是朱允炆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并为此在军事训练上、后勤补给上、武将选拔上、作战战略上,朱允炆是全程参与,并不止一次预演。
虽然朱允炆身为皇帝,又在这种灾情大环境下不宜出京亲征,但这是一场朱允炆主导的战争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是主帅人选。
武英殿。
朱棣、朱权、徐辉祖、何福、铁铉、杨荣、杨士奇、姚广孝、韩观、沐晟、张辅、杨溥等一干人被召入殿中。
有些人不该出现在这里,比如杨士奇,他是管教育的,比如杨溥,他是翰林院的人。
但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因为这是朱允炆亲自点名要的人。
朱允炆看着众人,这一批人是极为特殊的。
燕王、宁王,藩王中最强。
徐辉祖、铁铉,虽未带兵打过仗,却拥有极强军事才能!
韩观、何福,洪武名将!
姚广孝,智谋超群,善于破局。
杨士奇、杨荣、杨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内阁三杨!
张辅,沐晟,武将新秀,一战成名!
可以说,朱允炆将在尚在京师中最聪明、最有眼光、最有军事才能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只为商议与确定一件事:
出征安南,谁来挂帅!
主帅选拔极是重要,若主将是一个无能之人,给他五十万兵马也打不过几万人,最后单骑逃走;若主将是个白痴,瞎指挥,东走西窜,给他二十万京军主力,也会被人请到城门外叫门去!
可以说,主帅人选事关征讨安南成败,事关三十万大军的死活!
随意不得!
朱允炆看向朱棣与朱权,朱权现在天天学习道法,征伐的心思越来越淡,让他去是不合适的。朱棣最擅长的是大规模骑兵作战,不善于攻坚克城,让他指挥打山地战,丛林战,攻城战,也是不妥的。
“朕已下令发兵安南,谁作三十万大军的主帅,还需你们给朕说说。”
朱允炆稳坐,肃然道。
朱棣当仁不让,上前一步:“臣不自量,想求挂帅南征,擒拿胡氏父子!”
朱允炆微微皱眉,刚想说话,姚广孝便走了出来,反对道:“燕王久居北地,不适南方,不谙山地作战,臣以为不妥。”
朱棣郁闷,若是其他人如此说,早就抽过去了,可说话的人是姚广孝,两人有着多年交情,又知根知底,他反对,自己实在是有口难言。
“广西都司指挥同知俞通渊奏报,前有安南胡氏归降,言辞恳切,虚位以待,迎立陈氏天平为国王。朝廷念其悔过,答应送归陈天平。四月底,陈天平抵达广西镇南关。四月中,臣与安南胡季犛签订交换文书,胡季犛答应送长子胡元澄,待陈天平立国后,大明送归胡元澄。”
“五月二十日,胡季犛大臣黄晦卿送长子胡元澄至芹站,臣送陈天平至芹站,交换顺利。然黄晦卿在迎陈天平进入芹站后,突然宣布陈天平为假冒,说其是陈天平家奴,当即斩杀陈天平,安南大军突然杀出山林,臣领兵作战,杀敌三百,退至镇南关。”
“六月十五日,安南大军同时进攻镇南关、凭祥关,臣听闻云南也有安南军队出现。现请朝廷发兵,征讨逆臣胡季犛、胡汉苍父子!”
陈迪念着这一份奏报,脸疼,很疼。主张通过使臣,促使安南投降的主官是陈迪,就连出使的人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在安南胡氏作出投降姿态时,最高兴的就是陈迪。
可现在,陈迪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胡氏父子,他们阴谋狡诈,根本就不是寻常之人,所谓的投降,不过都是做做姿态,仅此而已。
兵部尚书铁铉出班,厉声道:“安南胡氏父子弑君夺位,屠杀忠良,屡犯占城与我大明,现又敢当着大明军队的面,杀掉了陈氏唯一的后人陈天平,诈说其为假冒,又发兵广西、云南两地!臣请大军移之安南,擒杀胡氏父子,以正天道!”
徐辉祖出班附和:“前有安南大将胡杜进军思明府,我广西都司讨伐之,念胡氏请罪态度诚恳,大明秉持和平之道,没有发兵征讨!眼下那胡氏父子如此辱我大明,杀掉陈天平,还敢出动大军进我广西、云南!如此贼寇,若不杀之,我大明宗主国身份何在?”
广西都指挥史韩观跪请:“敌寇在边,臣夜不能寐,愿带兵讨伐之!”
兵部与武勋纷纷请战。
而反观文官方面,沉默着居多。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德出班:“臣以为不宜动用大军!”
朱允炆阴沉着脸,咬出了一个字:“讲!”
周德肃然道:“皇上,自五月起,大明凤阳府大旱,太湖一带大涝,朝廷投入了无数人力救灾,百姓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若动用大军,岂不是疲民竭力?朝廷当以救灾为主,内治平和,若动杀机,必会灾祸。再者,安南进犯,定不会破开城关,他们打不进来,自然会退走,何必劳师动众,空耗国力?”
朱允炆的胸口有些起伏。
礼部给事中周长来出班:“臣以为此事当再派使臣,或许其中有些误会。”
“误会?人都杀了,兵都到城下了,还他**误会?”
韩观怒斥。
周长来脸色一白,道:“这是朝堂之上,莫要用粗鄙之词!”
韩观撸起袖子就想冲过去,却被徐辉祖拦住了,徐辉祖对愤怒的韩观道:“他说的没错,朝堂之上,岂容你小小的韩都司放肆,让我来!”
周长来瞪大眼,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鼻子就挨了一记重拳,血流如注。
“匹夫,匹夫啊!”
周长来痛苦中不忘骂人。ωωw.
徐辉祖又补了周长来一脚,看着走过来的礼部侍郎董伦,道:“谁敢帮他说话,就别怪我发飙!安南大军日夜攻打广西、安南,已是公然宣战!我大明若不出兵讨伐,那养兵何用?皇上,臣徐辉祖虽没有上过战场,但也知道一句话——大明江山,一寸都不能少!”
董伦咬牙道:“议论国事就议论国事,公然殴打朝廷官员,是何道理?魏国公,你太过放肆!”
徐辉祖不屑地说:“你也知道是议论国事,既是国事,就应想清楚了再说话,如他这厮胡言乱语,岂能容他!”
“皇上,臣弹劾徐辉祖强权胁众,压制言论!”
董伦不想与徐辉祖废话。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声音很冷:“让朕说,打得好啊,若不是顾忌礼仪,朕都想动手了!陈天平身份如何,先有陈氏旧臣裴伯耆作证,后有安南使臣作证,焉能有假,说他是家奴,随手就给杀了,摆明了是安南胡氏不想退位,杀陈天平以绝陈氏之后!”
“周长来说这其中有误会,呵呵,朕倒想问问,安南大军兵发镇南关、凭祥关,进攻云南,这都是误会吗?兵用了,刀用了,作为大明的臣子,竟然为安南弑君多为的贼子开脱,你们说,如此之人该不该打?!”
周长来很委屈,自己不过就是说句话,附和下周德老大哥,怎么就把自己弄到了绝境?
给事中陈继之出班:“臣认为当发兵讨伐安南,眼下市舶司已开,南洋诸国商人与使臣进入大明必会频繁,我朝商人出海也将日益增加,若安南胡氏父子弑君夺位,当着大明军队的面杀掉陈天平,又发兵攻击大明军队,城关,而大明却毫无动静,势必会弱我国威,南洋诸国必不臣服,反而投向那安南贼国!”M.
朱允炆称赞:“陈继之言之有理。”
众大臣算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是主战派,与其作对,不是挨人打,就是挨他训,顺从他,便会得到嘉奖。
得,二选一,容易。
不少给事中、御史、主事出班,义愤填膺,怒斥安南胡氏父子,主张大明发兵前往征讨。
兵部武选司郎中王淮出班,道:“皇上,发兵征讨安南臣没有异议,然凤阳旱情刚解,百姓尚未归家,太湖灾情虽已结束,但仍需重建家园。京军出动,必会征调大批民力,臣不忍心,愿皇上怜悯两地百姓,自其他州府征发徭役。”
朱允炆赞赏王淮,此人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至少他能分清是非,也明白关护百姓。
户部尚书夏元吉出班,喊道:“启禀皇上,朝廷设八大粮仓,其中广东仓、吉安仓、汀州仓皆已储备充分,少者存量三十万石头,多者五十万石,只需发文书快报,可自当地转运粮食,不劳京师周围百姓过甚。”
王淮追问:“三座粮仓都太远,大军自京师而动,又如何保障?”
夏元吉道:“出京兵马,可自金川门外各取三日粮,不动百姓,沿途州府县取用储备粮,至吉安府休整取粮,以最大限度节省各地民力。”
王淮肃然行礼:“臣没有异议。”
朝廷提前准备南征的事只存在于内阁、六部尚书与中军都督府这一级,其他官员并不知情,沿途设置的粮仓的事也被封口,地方官员不会将此事奏报给朝廷。
眼下解缙、茹瑺、郁新尚未回朝,朱允炆只好看向陈迪,陈迪此时此刻恨透了安南胡季犛父子,玩阴谋玩到了自己头上,他们羞辱了大明,同时也羞辱了自己。
“臣认为,当发大军征讨逆臣贼子,荡平安南!”
陈迪说出这句话,是咬牙切齿的。
朱允炆满意了,内阁四人,只有陈迪是一个温和派,解缙支持自己的立场不会改变,郁新也清楚安南对大明的价值,茹瑺曾是兵部尚书,这点血性与勇气还是有的。
现在陈迪也赞同出兵,就等同于文官集团支持朝廷用兵。而武勋在等待了多年之后,终于等来了自己封爵的机会。
朱允炆起身,面对朝廷文武,喊道:“朕意已决,兵发安南!”
战争!
朱允炆眼神中满是杀机,这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对一个国家宣战,也是自己布置的第一场数十万级别的战争。
无论是广西都司击杀胡杜大军,还是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分裂北元的突袭,亦或是大明水师平定齐王朱榑造反,三场战事,朱允炆的参与都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多少参与。ωωw.
但对安南的战争,是朱允炆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并为此在军事训练上、后勤补给上、武将选拔上、作战战略上,朱允炆是全程参与,并不止一次预演。
虽然朱允炆身为皇帝,又在这种灾情大环境下不宜出京亲征,但这是一场朱允炆主导的战争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是主帅人选。
武英殿。
朱棣、朱权、徐辉祖、何福、铁铉、杨荣、杨士奇、姚广孝、韩观、沐晟、张辅、杨溥等一干人被召入殿中。
有些人不该出现在这里,比如杨士奇,他是管教育的,比如杨溥,他是翰林院的人。
但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因为这是朱允炆亲自点名要的人。
朱允炆看着众人,这一批人是极为特殊的。
燕王、宁王,藩王中最强。
徐辉祖、铁铉,虽未带兵打过仗,却拥有极强军事才能!
韩观、何福,洪武名将!
姚广孝,智谋超群,善于破局。
杨士奇、杨荣、杨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内阁三杨!
张辅,沐晟,武将新秀,一战成名!
可以说,朱允炆将在尚在京师中最聪明、最有眼光、最有军事才能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只为商议与确定一件事:
出征安南,谁来挂帅!
主帅选拔极是重要,若主将是一个无能之人,给他五十万兵马也打不过几万人,最后单骑逃走;若主将是个白痴,瞎指挥,东走西窜,给他二十万京军主力,也会被人请到城门外叫门去!
可以说,主帅人选事关征讨安南成败,事关三十万大军的死活!
随意不得!
朱允炆看向朱棣与朱权,朱权现在天天学习道法,征伐的心思越来越淡,让他去是不合适的。朱棣最擅长的是大规模骑兵作战,不善于攻坚克城,让他指挥打山地战,丛林战,攻城战,也是不妥的。
“朕已下令发兵安南,谁作三十万大军的主帅,还需你们给朕说说。”
朱允炆稳坐,肃然道。
朱棣当仁不让,上前一步:“臣不自量,想求挂帅南征,擒拿胡氏父子!”
朱允炆微微皱眉,刚想说话,姚广孝便走了出来,反对道:“燕王久居北地,不适南方,不谙山地作战,臣以为不妥。”
朱棣郁闷,若是其他人如此说,早就抽过去了,可说话的人是姚广孝,两人有着多年交情,又知根知底,他反对,自己实在是有口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