吭!
锄头落下,向后一拉,土壤就翻开了。朱允炆一锄头,一锄头地翻着土地,朱允熥、朱允熞(jian)则拿着铁耙子将整平,朱允熙虽未成年,也有十五了,正在远处提水。
马恩慧将浸泡发芽的韭菜种子缓缓撒在平整后的土地上,宁妃、淑妃跟在马恩慧身后,又撒了一层土在种子上面,贤妃、伊真儿、阿晓穆则照顾着几个孩子,陪着吕太后。
这里是皇宫之内,这一块地,是朱元璋留下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处理政务之余,总会来这一块不大的地耕作一番,提醒自己布衣起天下的同时,还能吃点自己亲手种的蔬菜,节省点开支。
朱允炆总是忘记打理这块地,以致于生了不少荒草,今日闲得无事,便召来几个弟弟,带着太后、皇后与妃子春耕一二。
翻过几垄地,朱允炆以锄头为支撑,擦了擦汗对朱允熥等人说:“才这半亩地朕就累了,可百姓要耕作的,何止是半亩。南方人多,尚一户人家要耕作三至十亩,北方一些地方,一户可是要耕作五十亩。古人说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可谓是真实写照。”
朱允熞咧嘴一笑:“皇上,百姓辛勤耕作,才有好的收成。天道酬勤,大抵如此,我倒是乐见百姓辛勤。”
朱允炆暗暗叹息,推了下手中的锄头:“辛勤和辛苦是两件事,你啊,对百姓还是缺少了解,朕可不希望你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剩下的你开翻土。”
朱允熞苦着脸,犁平已经够累了,翻土不是更累,但皇上说了话,只能听着。
朱允炆接过铁耙,对朱允熥说:“朱高炽在户部做得不错,在厘定人口,确定田亩,勘错上立下功劳,总算是站稳了脚跟。可你这个金部司主事,至今还没拿出一个结果来,这些日子在京师调查,就没有需要奏报的事吗?”
朱允熥双手一动,翻过铁耙,将大的土块敲碎,然后又翻回去铁耙:“皇上,商业调查不同于户部司数字核算,他们有现成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两年多积累出来的。可金部司掌握的数据,多只限于商税的浮动税率、商税收入,对背后的行业没有作分类,也没有深度统计不同行业的利润,不清楚商人的诉求与渴望。”
“臣弟想要做一次充分的调查,在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晋商、徽商、杭商,甚至还派人去了北平调查,就是希望能掌握大明的商业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商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没有出来结果之前,臣弟不好奏报。”ωωw.
朱允炆微微凝眸,目光变得有些锐利:“你派人去了北平,什么时候?”
朱允熥低头想了想,说:“四月入户部,应该是五月,对,是五月十三日。说起此事,臣弟倒是想举荐下倪越,此人在北平的调查只花了三个月,九月就返回了京师。”
“倪越,此人朕知道,商学院的优等监生。”
朱允炆微微一笑。
朱允熥对倪越又是一番夸赞与举荐,希望朝廷重用此人,见朱允炆不置可否,也就不再多说。
朱允炆沉默了会,突然对朱允熥低声说:“太子遇刺,你知道吗?”
“什么,太子遇刺了?”
朱允熥惊呆了,手中的铁耙子掉了都不知道。
马恩慧听闻,脸色顿时变白,手里的种子撒了一堆,抬起头看着朱允炆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抓着朱允炆的胳膊急切地问:“奎儿遇刺了?他怎么样,怎么样了?”
朱允熥惊愕地张着嘴,震惊地几乎说不出话来,缓了缓才急忙问:“皇上,文奎他怎么样了?”
朱允炆凝眸盯着朱允熥,转头看向马恩慧:“放心,奎儿没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吕太后听到动静,走了过来。
朱允炆见太后动怒,不由地连忙解释:“母后,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文奎在参观立柱的时候,柱子不小心倒了,最初认为是意外,后来调查发现,应是有人意图不轨,刺杀文奎。”
“我可怜的儿。”
马恩慧紧张的手发冷,自己就这一个儿子,就他一个宝,一旦他出了意外,那自己的天就要塌下来了。
吕太后发怒:“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伤害我的好孙儿,皇上,这件事你必须调查清楚。还有,即刻差人去北平,将文奎接回来!年纪轻轻就跑出几千里之外,你这当父皇的心也太大了,依我看,还是让他留在京师的好!”
朱允炆连忙安慰:“母后,文奎在北平挺好,有侦察兵与安全局护卫,不会再有什么意外。这次不也没有受伤,只是受了点惊吓,眼下正跟着姚师父、杨先生学本事……”
“受伤?他要受了伤,不是要了老身的命?让他回来,你要不差人去把他带回来,自明日起,也不要来找我请安,就当我不在了!”
吕太后动了火。
朱允炆不敢多说什么,只好答应道:“儿遵母后命,这就差人去把文奎召回京师。”
“让刘长阁亲自去,其他人我不放心!”
吕太后吩咐。
朱允炆有些为难,刘长阁正在追查龙江船厂内的白莲教徒与内宫放大镜一事,根本走不开。
马恩慧见朱允炆为难,加之朱文奎无碍,便帮着说了句:“太后,北平有大军。”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差点郁闷死,你这是帮忙还是帮倒忙,总不至于让儿子回来一趟还动用北平军士护送吧?
马恩慧根本不看朱允炆,当兵的送送自己儿子咋啦,不就是多花点钱,你又不缺钱,儿子的安全最重要。
吕太后果然支持马恩慧:“让平安亲自带兵送文奎来!怎么说,平安也是太祖义子,忠诚可靠,办事稳妥,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无语,娘啊,你还知道太祖,难道忘记太祖说过妇人不得干政,你这都直接干涉到北平都司了……
得,这件事瞒着她们确实是自己的不对,再说了,也该让平安、张昺、杨文来一趟京师述职了。东北出现了一股暗流。
接杨文奏报,一些女真部落在明争暗斗的过程中,开始吞并一定的部落,出现了部落壮大的情况。
这种壮大,到底对大明控制东北是有利还是有弊,边地是应该给予支持,还是应该给予打击,必须由前线将领给出建议。
杨文是辽东都指挥史,在关外,而平安则在关内,是杨文的后盾。至于大宁方向,瞿能已经回去了,应该不会有问题。
朵颜卫现在很老实,亦或是说,他们很识相。
不过朵颜卫到底能安稳多久还很难说,听大宁消息,脱鲁忽察儿的儿子完者帖木儿很是优秀,在朵颜卫中已经取得了“勇士”的名号,骑射一流,颇有野心。
刘长阁与此人打过交道,说此子臣服则是一名猛将,反叛必是一个麻烦。
大明现在没办法解决完者帖木儿,他现在处在朵颜卫里面,大明的力量很难深入其中,没机会下手。而且一旦动完者帖木儿,脱鲁忽察儿不反也会反,到时候朵颜卫等投奔鞑靼,北方将乱,不符合当下休养生息的大局。
搁置朵颜卫,腾出手来专注东北的女真部落,这是朱允炆的先后安排。
解决女真问题,彻底控制东北,必须杨文、平安他们回来商议商议,这种事不是朱允炆待在北平拍拍脑袋,下个圣旨就能解决的。
想到这里,朱允炆直接派了两个都指挥史、若干指挥史,一个布政使、若干官员护送朱文奎回京,这个阵势让太后、皇后都有些震惊。
地还得开垦,韭菜还得种。
朱允炆的清闲日子并不多,建文八年的事很多,开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科举考试与武举考试。
对于这些考试,朝廷已是轻车熟路。
与往年不同的是,朱允炆干涉了礼部主导的会试,在试卷中强硬要求将数学纳入主考内容,礼部反对再三,官员劝说多次,加上杨士奇等人认为数学作为主考内容尚不成熟,朱允炆只好推到了三年之后。
这次事件的出现,标志着科举考试的内容正在嬗变,八股文神**在三年之后,将不再是朝廷取士的关键,数学与经义文章的重要性,将摆放在一起。
在众多反对的官员之中,恐怕只有杨士奇能理解朱允炆为何会如此着急将数学引入科举,国子监现在发展遭遇的瓶颈,大部分都与数学有关。
如匠学院,新培养的匠人人才没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没有良好的目力与手感,想要像老匠人那样精准的设计与制造,唯一能依靠的工具就是数学与数学工具。
如商学院,这里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市面调查,需要做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不懂数学,如何分析?
就连农学院、兵学院、医学院,也到处涉及着数学。
如果监生没有数学基础,连基本的运算都做不到,那他们学习起来其他的学科一样是吃力的。
数学,百科之基。
朱允炆需要将这个根基打牢!
锄头落下,向后一拉,土壤就翻开了。朱允炆一锄头,一锄头地翻着土地,朱允熥、朱允熞(jian)则拿着铁耙子将整平,朱允熙虽未成年,也有十五了,正在远处提水。
马恩慧将浸泡发芽的韭菜种子缓缓撒在平整后的土地上,宁妃、淑妃跟在马恩慧身后,又撒了一层土在种子上面,贤妃、伊真儿、阿晓穆则照顾着几个孩子,陪着吕太后。
这里是皇宫之内,这一块地,是朱元璋留下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处理政务之余,总会来这一块不大的地耕作一番,提醒自己布衣起天下的同时,还能吃点自己亲手种的蔬菜,节省点开支。
朱允炆总是忘记打理这块地,以致于生了不少荒草,今日闲得无事,便召来几个弟弟,带着太后、皇后与妃子春耕一二。
翻过几垄地,朱允炆以锄头为支撑,擦了擦汗对朱允熥等人说:“才这半亩地朕就累了,可百姓要耕作的,何止是半亩。南方人多,尚一户人家要耕作三至十亩,北方一些地方,一户可是要耕作五十亩。古人说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可谓是真实写照。”
朱允熞咧嘴一笑:“皇上,百姓辛勤耕作,才有好的收成。天道酬勤,大抵如此,我倒是乐见百姓辛勤。”
朱允炆暗暗叹息,推了下手中的锄头:“辛勤和辛苦是两件事,你啊,对百姓还是缺少了解,朕可不希望你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剩下的你开翻土。”
朱允熞苦着脸,犁平已经够累了,翻土不是更累,但皇上说了话,只能听着。
朱允炆接过铁耙,对朱允熥说:“朱高炽在户部做得不错,在厘定人口,确定田亩,勘错上立下功劳,总算是站稳了脚跟。可你这个金部司主事,至今还没拿出一个结果来,这些日子在京师调查,就没有需要奏报的事吗?”
朱允熥双手一动,翻过铁耙,将大的土块敲碎,然后又翻回去铁耙:“皇上,商业调查不同于户部司数字核算,他们有现成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两年多积累出来的。可金部司掌握的数据,多只限于商税的浮动税率、商税收入,对背后的行业没有作分类,也没有深度统计不同行业的利润,不清楚商人的诉求与渴望。”
“臣弟想要做一次充分的调查,在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晋商、徽商、杭商,甚至还派人去了北平调查,就是希望能掌握大明的商业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商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没有出来结果之前,臣弟不好奏报。”ωωw.
朱允炆微微凝眸,目光变得有些锐利:“你派人去了北平,什么时候?”
朱允熥低头想了想,说:“四月入户部,应该是五月,对,是五月十三日。说起此事,臣弟倒是想举荐下倪越,此人在北平的调查只花了三个月,九月就返回了京师。”
“倪越,此人朕知道,商学院的优等监生。”
朱允炆微微一笑。
朱允熥对倪越又是一番夸赞与举荐,希望朝廷重用此人,见朱允炆不置可否,也就不再多说。
朱允炆沉默了会,突然对朱允熥低声说:“太子遇刺,你知道吗?”
“什么,太子遇刺了?”
朱允熥惊呆了,手中的铁耙子掉了都不知道。
马恩慧听闻,脸色顿时变白,手里的种子撒了一堆,抬起头看着朱允炆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抓着朱允炆的胳膊急切地问:“奎儿遇刺了?他怎么样,怎么样了?”
朱允熥惊愕地张着嘴,震惊地几乎说不出话来,缓了缓才急忙问:“皇上,文奎他怎么样了?”
朱允炆凝眸盯着朱允熥,转头看向马恩慧:“放心,奎儿没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吕太后听到动静,走了过来。
朱允炆见太后动怒,不由地连忙解释:“母后,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文奎在参观立柱的时候,柱子不小心倒了,最初认为是意外,后来调查发现,应是有人意图不轨,刺杀文奎。”
“我可怜的儿。”
马恩慧紧张的手发冷,自己就这一个儿子,就他一个宝,一旦他出了意外,那自己的天就要塌下来了。
吕太后发怒:“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伤害我的好孙儿,皇上,这件事你必须调查清楚。还有,即刻差人去北平,将文奎接回来!年纪轻轻就跑出几千里之外,你这当父皇的心也太大了,依我看,还是让他留在京师的好!”
朱允炆连忙安慰:“母后,文奎在北平挺好,有侦察兵与安全局护卫,不会再有什么意外。这次不也没有受伤,只是受了点惊吓,眼下正跟着姚师父、杨先生学本事……”
“受伤?他要受了伤,不是要了老身的命?让他回来,你要不差人去把他带回来,自明日起,也不要来找我请安,就当我不在了!”
吕太后动了火。
朱允炆不敢多说什么,只好答应道:“儿遵母后命,这就差人去把文奎召回京师。”
“让刘长阁亲自去,其他人我不放心!”
吕太后吩咐。
朱允炆有些为难,刘长阁正在追查龙江船厂内的白莲教徒与内宫放大镜一事,根本走不开。
马恩慧见朱允炆为难,加之朱文奎无碍,便帮着说了句:“太后,北平有大军。”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差点郁闷死,你这是帮忙还是帮倒忙,总不至于让儿子回来一趟还动用北平军士护送吧?
马恩慧根本不看朱允炆,当兵的送送自己儿子咋啦,不就是多花点钱,你又不缺钱,儿子的安全最重要。
吕太后果然支持马恩慧:“让平安亲自带兵送文奎来!怎么说,平安也是太祖义子,忠诚可靠,办事稳妥,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无语,娘啊,你还知道太祖,难道忘记太祖说过妇人不得干政,你这都直接干涉到北平都司了……
得,这件事瞒着她们确实是自己的不对,再说了,也该让平安、张昺、杨文来一趟京师述职了。东北出现了一股暗流。
接杨文奏报,一些女真部落在明争暗斗的过程中,开始吞并一定的部落,出现了部落壮大的情况。
这种壮大,到底对大明控制东北是有利还是有弊,边地是应该给予支持,还是应该给予打击,必须由前线将领给出建议。
杨文是辽东都指挥史,在关外,而平安则在关内,是杨文的后盾。至于大宁方向,瞿能已经回去了,应该不会有问题。
朵颜卫现在很老实,亦或是说,他们很识相。
不过朵颜卫到底能安稳多久还很难说,听大宁消息,脱鲁忽察儿的儿子完者帖木儿很是优秀,在朵颜卫中已经取得了“勇士”的名号,骑射一流,颇有野心。
刘长阁与此人打过交道,说此子臣服则是一名猛将,反叛必是一个麻烦。
大明现在没办法解决完者帖木儿,他现在处在朵颜卫里面,大明的力量很难深入其中,没机会下手。而且一旦动完者帖木儿,脱鲁忽察儿不反也会反,到时候朵颜卫等投奔鞑靼,北方将乱,不符合当下休养生息的大局。
搁置朵颜卫,腾出手来专注东北的女真部落,这是朱允炆的先后安排。
解决女真问题,彻底控制东北,必须杨文、平安他们回来商议商议,这种事不是朱允炆待在北平拍拍脑袋,下个圣旨就能解决的。
想到这里,朱允炆直接派了两个都指挥史、若干指挥史,一个布政使、若干官员护送朱文奎回京,这个阵势让太后、皇后都有些震惊。
地还得开垦,韭菜还得种。
朱允炆的清闲日子并不多,建文八年的事很多,开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科举考试与武举考试。
对于这些考试,朝廷已是轻车熟路。
与往年不同的是,朱允炆干涉了礼部主导的会试,在试卷中强硬要求将数学纳入主考内容,礼部反对再三,官员劝说多次,加上杨士奇等人认为数学作为主考内容尚不成熟,朱允炆只好推到了三年之后。
这次事件的出现,标志着科举考试的内容正在嬗变,八股文神**在三年之后,将不再是朝廷取士的关键,数学与经义文章的重要性,将摆放在一起。
在众多反对的官员之中,恐怕只有杨士奇能理解朱允炆为何会如此着急将数学引入科举,国子监现在发展遭遇的瓶颈,大部分都与数学有关。
如匠学院,新培养的匠人人才没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没有良好的目力与手感,想要像老匠人那样精准的设计与制造,唯一能依靠的工具就是数学与数学工具。
如商学院,这里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市面调查,需要做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不懂数学,如何分析?
就连农学院、兵学院、医学院,也到处涉及着数学。
如果监生没有数学基础,连基本的运算都做不到,那他们学习起来其他的学科一样是吃力的。
数学,百科之基。
朱允炆需要将这个根基打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