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 第五十五章 功成震河朔,余威定风波3

小说:汉末雄风 作者:云垂赏竹涛 更新时间:2023-11-26 04:01:59 源网站:2k小说网
  其实与盗贼刺客区别不大。

  详见作者的话,此处不再赘言。

  凉州牧满宠麾下正缺人,这些亡命之徒又绝非庸碌之辈,让满宠带他们去凉州组成情报网,绝对属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于是赵旻颔首:“便如此。”

  首发&:塔>-读小说

  满宠又道:“主公,刘子台曾与曹子廉一起,于许都积蓄巨资,主公不可不察也!”

  赵旻心知肚明,这就是刘协不追究刘勋罪责、而让刘艾带走审讯的根本原因。

  赵旻冷笑道:“无妨,刘子台罪大恶极,其人必将伏诛!”

  见张辽欲言又止,赵旻给其人使了个眼色。

  满宠何等精明?

  他当即会意,于是对此事揭过不提,转而道。

  “主公,天子近日来,连续召见多位重臣,或有意重设前汉中书令之职,宠已探明,孔文举或将出任此职。”

  中书令在前汉,也就是西汉,为内朝宦官担任;东汉无此职;

  曹丕禅代刘协后,为防尚书台专权,将掌管宫廷秘藏图书的“典司经籍”这一秘书机构,改为“中书”,由当时两位得宠的秘书郎刘放、孙资出任秘书监、秘书令。

  刘协确实有才,他能想到以“中书”这一机构来制衡尚书台。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此君明明满肚子坏水,却偏偏要装成委屈的受害者模样。

  熟知赵旻秉性的颜良,好险没憋住笑。

  赵旻的同类人董昭,则垂首偷笑起来。

  刘晔表情有些古怪,但最终,他成功忍住了偷笑的冲动。

  他清楚,刘协要倒大霉。

  不了解赵旻本性的贾诩站不住了。

  “主公,当今天子虽聪慧,年龄却幼,天子如此举动,恐将寒忠臣义士之心也。”

  赵旻心道:被刘协寒到透心凉的人还少?你没发现连老子老叔这等义士,都不愿帮刘协了吗?

  赵旻至此已彻底搞清楚,为何汉室正统观念如此根深蒂固,刘协却最终连个风浪都没掀起来的根本原因:

  刘协太刻薄寡恩!

  首发&:塔>-读小说

  为了刘勋那些巨资,你刘协便可以赦免其人重罪?

  我请问你刘协,你让辽哥情何以堪?

  你答应,老子不答应!

  【作者题外话】:游侠、剑客之事,下一章咱们再介绍。

  刘勋与曹洪之事,前文皆已提过,详见《魏书司马芝传》。

  “中书”、“秘书”及“尚书台”之事,前文已详细介绍。

  刘协的处境,比曹髦好出百倍,而且汉室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之下,刘协做得还远不及曹髦…

  这足以证明,刘协刻薄寡恩,不得人心。

  郑庄公与共叔段之事,详见《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点&~为:塔读小说app

  刘表心态的转变,恐怕是因为离开了中原腹地,不再受到皇权的影响,因此前后判若两人。

  (3)扬州牧刘繇

  刘繇是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

  按理刘岱尊奉汉室,刘繇应当亦如是。

  不过在出镇扬州之后,其心态显然发生了变化。

  在扬州刺史任上,刘繇一方面交结孙策、一方面抵御袁术,完全是一副割据者的派头。

  而孙策与袁术更加亲近,最终替袁术攻伐,刘繇败死。

  在刘繇统治扬州时,众人曾推举太史慈为扬州的军事长官,但刘繇却一口回绝,还说“太史慈名望不足”。

  或劝(刘)繇可以(太史)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即慈),许子将(许邵)不当笑我邪?”--《吴书太史慈传》

  这实际是劫持众人的门面话。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刘繇的本志,大约是想擅权自立。

  因刘繇谢幕甚早(197),无法完全知晓其**立场。

  不过从他在世时的行为来看,也委实谈不上什么汉室忠良。

  如果从地缘角度解释,无疑是因为远离中土,受到的“皇权桎梏”大大减弱的缘故。

  在群雄割据的舞台上,存在着一条以“地域”为核心的暗线。即皇权的影响,随着以洛阳为中心的辐射、而逐渐减弱。

  这种规律不仅作用于外姓军阀,也作用于汉廷宗室。其实因为宗室挂着“汉皇后裔”的名号,割据起来,反而更加心安理得。

  随着地域的偏僻化,宗室们的忠心程度也便逐渐弱化。

  身在两京、侍奉天子的宗室,诸如侍中刘艾等人,完全是“大汉纯臣”的模样。

  身处关东腹地的宗室,如刘岱、刘宠、徐州时期的刘备等人,则是表面尊奉汉室。

  至于远在边境的刘虞,与雄踞长江的刘繇、刘表、刘焉诸人,对汉廷的态度则相当淡漠,更多是在谋求割据。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身处不同地域环境,其人也便滋生出不同的心态。

  其实刘备的人生缩影,是东汉宗室、汉末军阀乃至历朝末世枭雄的高度概括。

  皇权的力量,依托于军事实力的强弱。因此在王朝末世、政道衰阙的情况下,其辐射范围便逐渐萎缩。

  最先割据自立的,往往是边境军阀。

  中唐之后河北藩镇不拜唐皇,而拜“四圣”(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便是此规律的生动反映。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因此,扶汉与篡汉、忠良与奸佞,不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更深一步说,所谓的个人意志,其实也是杂糅了地域色彩的混合产物。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值乱世之时,天下群雄为浩浩汤汤之大势所裹挟,又哪里有选择余地?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塔读

  这便是历史的魅力。

  初看很美好,英雄气纵横;仔细品读后,惊觉皆诡谲;再反复品味后,始终萦绕于心头的,却仍是那纵横的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