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一束束或期待、或好奇、或紧张的目光,落在青登的身上。
青登一脸平静,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对于越后屋文三郎的此番发问,青登并不感意外。
他在前来赴宴之前,就已猜到对方举办此宴的目的是什么、想要问什么。
京都的局势怎么样了——这大概是关东……不,是全日本的人们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了。
“越后屋先生,抱歉。”
青登放下手中的茶碗,苦笑着摇了摇头。
“关于京都方面的近期局势,我这边也仍在观望中。”
此乃真话。
京都那边怎么样了……对此,青登确实是不太了解,或者说是尚未拿到最新情报。
自青登就任侧众兼御台様用人以来,仅有1年又8个月的时光。
区区两年不到的时间,并不算很长。
然而,偏偏就是在这区区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国内出现了无数的大事件!国家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尊王”思想和“攘夷”思想逐渐合流。新的群体——尊王攘夷志士(简称“尊攘志士”)开始活跃。
前者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权威。
而后者的核心要义,是驱逐日本国内的所有外国人。
按理来说,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思潮,不应该产生交集才对。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玩笑似的巧合。
对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对天皇的尊崇之情未必有那么深厚。
经过江户幕府的二百五十多年的不遗余力的打压,天皇和京都朝廷被排除在政治和经济空间之外,自身的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称呼幕府将军为“公方大人”、“大树公”,并认同其作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
天皇是帝王,朝廷被称为“内里”或者“禁里”,是无关痛痒的遥远存在。
但是,天皇一直存在,公家和京都朝廷也一直存在。
【注·公家:特指服务于天皇与朝廷的、住在京畿的世袭贵族。与之相对应的是“武家”,即武士系统的家族、人物】
早在“黑船事件”爆发之前,以水户藩为中心的尊王思想就已生根发芽并广为流传。
换言之,秉持尊王思想的人一直有,并且还为数不少。
只不过,这些人基本都集中在武士阶级,平民阶级说不定连朝廷是什么东西都搞不清楚。
目前在位的统仁天皇非常讨厌外国人,极力反对开国。
于是,他变成了“攘夷的化身”,一根极好的、非常便于用于用来宣传攘夷思想的大旗。
陛下都说了,他很讨厌外国人,那我们这些秉持尊王思想的人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奋起挺身!驱逐国内的所有夷狄,响应陛下的号召!
攘夷志士也兴奋起来了。
虽然自德川家族开幕以来,天皇就一直是无兵无权无粮,仅在文化领域上有着非凡影响力的吉祥物,但他始终是这个国家的名义上的元首,就连幕府将军也是其臣子。
也就是说,只要打出“此乃圣意”的旗号,就占据了天然的政治至高点。
战争最忌师出无名。
而现在,攘夷志士们的这个“名”来了!
我们的攘夷行动,乃顺应圣意的正义之举——就这样,攘夷志士们利用着天皇,更加肆无忌惮地展开攘夷活动。
由此,攘夷和尊崇天皇的想法相融合,迅速演变成尊王攘夷运动。
天皇和朝廷所在的京畿地区,成为了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
如果统仁天皇是一位对开国持欢迎态度的开明之人,那么这二者是否会合流,尊王攘夷运动是否还会风靡整個日本,便不得而知了。
在京畿地区愈演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令幕府深感忧虑。
跟因为长期远离政治,所以对这个国家的真实情况欠缺了解的京都朝廷,以及徒有一腔热情的攘夷志士们不同,江户幕府相当清楚海外列强的工业文明有多么可怕。
“攘夷”肯定是行不通的,“开国”已成无法避免的时代大势。
除此之外,尊攘运动的“尊王”主张也是幕府所不能接受的。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权威上去了,将军和江户幕府的权威就势必下降——这是绝对的,不可能避免。
“尊王”、“攘夷”……皆为幕府所讳。
尊攘运动的主张,与江户幕府的利益完全相悖。
于是乎,为了打压尊攘运动,也为了挽救日益衰颓的国势,重塑德川权威,江户幕府决定重启“公武合体”。
早在青登的第一位伯乐:井伊直弼仍在世时,他就在极力推动一项作战策略——让将军(德川家茂)迎娶皇室的女人,由此一来,幕府和朝廷便结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井伊直弼认为江户和京都如果长期敌对,对于国家的未来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建立合作机制。
于是他便向皇室提亲,并询问“哪位嫁给将军较为合适”。
是时,适合下嫁的公家皇女共有三位。
先帝仁孝天皇皇女,现年30的敏宫,以及正值青春年华的和宫。
当今天皇也有一位皇女富贵宫,出生仅5个多月。
堂堂征夷大将军,不论是娶30岁的老阿姨,还是娶5个多月大的婴儿,都不大合适。
因此,适合下嫁的皇女,仅有年纪与德川家茂相仿的和宫。
正当幕府和朝廷慢慢商榷之时,“樱田门外之变”爆发,井伊直弼被杀,“公武合体”暂且中止。
在幕府为对抗尊攘运动而决定重启“公武合体”后,后继的老中首座安藤信正继续与朝廷交涉。
【注·为了防止权力集中,江户幕府的老中有好多位,定员为四至五名,采取月番制轮番管理不同事务,其中起领导地位的人被称为“老中首座”】
双方反复商讨之后,最终决定极力促成这桩婚约。
然而……和宫对和亲之事极力抵触。
她自小与有栖川炽仁亲王结下了娃娃亲,二人也情投意合,她不愿离开自己的如意郎君。
再加上京畿人普遍歧视关东人,觉得关东是一片未开发的蛮荒烟瘴之地,认为关东人都是一帮粗鲁、不知礼数的“东夷”,这样的偏见,使和宫对和亲之事愈加抵触。
统仁天皇曾亲自出马,试图说服妹妹嫁给德川家茂,和宫却断然拒绝。
她直接放下狠话:“我不愿意去江户。即使出家为尼,我也不会嫁到关东!”
朝廷这边出岔子,外界也开始冒现骚乱。
幕府的这一招“公武合体”,对尊攘运动的伤害,堪称釜底抽薪——幕府和朝廷已是一家人,你们再对幕府的主张、政策指手画脚,就不合适了吧?
秉持尊攘思想的人,自然不乐意被幕府牵着鼻子走。
于是,他们对公武合体运动大加攻讦。
和宫死活不愿下嫁武家,正当局面陷入僵持时,一位名叫岩仓具视的能人登场了。
此人是关白鹰司政通的和歌弟子,善于讨好鹰司政通,于安政元年(1854)成为其贴身侍从。
【注·关白:京都朝廷的官职。负责辅助天皇处理政务。关白之于京都朝廷,类似于老中之于江户幕府】
这个人聪明绝顶,比起那些不成体统、只懂得吟诗作赋的公家贵族,他出类拔萃且很有胸襟,善于谋略又富于政治眼光。
岩仓具视对统仁天皇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幕府既然这般有求于我们,我们应该采纳这项意见,给予他们恩赐,如此一来便可以提条件,而条件则是废除井伊直弼签订的安政临时条约(《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由此再度逆转局势,提出攘夷方针。如此,施政虽委托幕府进行,但幕府做事前必须向朝廷请示。这样一来,最终实权就可掌握在朝廷手中。”
统仁天皇也认为,要想让幕府再次执行攘夷的政策,就必须采纳岩仓具视的意见。
公家里也有反对将和宫嫁往关东的人,岩仓具视与他们直接进行面谈,或者贿赂贫困的公家,有时还以贬谪身份相威胁。
总之是使尽了权谋策略,巩固他的势力。
最终,连与和宫订了娃娃亲的有栖川炽仁亲王也屈服了。
孤立无援的和宫走投无路,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另一方面,幕府有完全无法达成朝廷施加的条件,即废弃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于是,幕府绞尽脑汁,请求朝廷给予10年的时间想办法。
总而言之,幕府想与朝廷交好,因此接受了大部分条件,迎娶了和宫。
岩仓具视以捭阖纵横的杰出手段,促成了公家和武家的联姻,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由于冷血,他被世人称为“壁虎”。
经过多方的努力、妥协,和宫总算是顺利地远嫁关东。
是时有这样一首和歌:为了君与民,与武藏野的露珠一同消散。
和宫哭成泪人的样子就这样广为流传。
嫁娶之际,皇室给和宫派遣了6名得力干将,晋升为右近卫权少将的岩仓具视也跟随前往。不仅是为了守护和宫,更是为了直接向幕府传达朝廷方面的要求,可谓担负着监督幕府行动的重大责任。
“公武合体”的本意是消除江户和京都之间的隔阂,增强国力,压制尊攘运动。
但是……仅通过德川家茂与和宫的婚姻,依旧难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反而引起了尊王攘夷派的反感。
“公家和武家结为一家”——这对于朝廷外的尊王攘夷派来说,是毫无道理的。
他们认为朝廷没有必要向幕府谄媚,因此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尊攘运动。
他们把为和宫的婚姻尽心尽力的岩仓具视等公家四人,以及女官今城重子、堀河纪子(岩仓具视的妹妹)统称为“四奸二嫔”,列为“天诛”的对象。
在京都,尊攘派的浪人、脱藩者,以及心怀不满的公家有志之士互相结盟,开始了愈发激进的尊攘运动,京都的大街小巷吹起了强劲的血雨腥风。
继“南纪派”和“一桥派”之后,新的相互敌对的政治集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登上历史舞台。
较之“南纪·一桥之争”,这一次的党争更加激烈、残酷,它已快升级为战争了!
首先出招的,是一直沉默不语、静观事态发展、蛰伏已久的长州藩。
长州藩出了一个俸禄150石的聪明人,名叫长井雅乐。
他纵观世界局势,认为必须防止国内发生动乱,据此想出了“航海远略策”,其主要内容如下:
【废弃条约和攘夷皆为儿戏。不如积极接受条约,朝廷与幕府公武一致,充实我国军备为好。故须向海外派遣视察团,学习外国之所长,改变我国之人心,其后再思虑各种方法。此为航海远略】
“航海远略”就是从长计议的意思。
长井雅乐向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提出了这个策略,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于是,毛利敬亲又将此方案提交给朝廷,企图加强朝廷与幕府间的联系,解决混乱状态。
厌恶外国的统仁天皇对此十分赞赏,公家也觉得此方法可行。
获得权力的长井雅乐便来到江户,直接将此方案提交给幕府阁僚。
幕府阁僚对此也大为赞赏,采用了这项方案。好不容易通过和宫的下嫁缓解了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再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项策略,形势便可顺利起来。
此案还得到了长州藩另一位权势人物周布政之助的支持,藩论上也达成了一致。
如此,长州藩进入了政治中心,成为了这场以“国家的归属”为赌注的盛大棋局的棋手之一。
长州的目的是不是利用此方案,在幕府和朝廷之间斡旋,进而掌握政治主导权,这一点不得而知,总之长州登上了历史舞台。
“航海远略策”若能顺利进行,和宫的婚姻也会圆满,尊王攘夷运动也将得到镇压。不论是朝廷还是幕府,都会趁势放弃对立,缓和关系。
但是对于“尊王攘夷派”来说,自然不会接受此方案。
长州藩的久坂玄瑞、越后藩的本间精一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尊王攘夷派”的能人们相互取得联系,开始策划推动更大规模的尊攘运动。
幕府和朝廷想要和解,但下面的尊攘运动却始终难以遏制,局势愈发混乱。
文久二年(1862)1月15日,老中首座安藤信正在坂下门遭到了水户、宇都宫两藩的6名尊攘志士的袭击。
由于有“樱田门外之变”的教训,加强了防备,因此安藤信正只是受了轻伤,便击败了那些刺客。
刺客全部被杀死,事件暂且平息。
但是,安藤信正因受伤离开了幕府阁僚的中心,长井雅乐的工作也暂时停止,好不容易推进的工作由于此次暗杀未遂事件而被迫中止。
此外,原本藩论保持一致的长州也开始有了争论。
起初达成一致的意见是通过公武合体经营国家,长州由此参与其中,但其中的尊王攘夷派却举起叛旗,力量逐渐壮大,开始动摇长州藩。
周布政之助也开始改变之前的意见,与尊王攘夷派的久坂玄瑞结交。
同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又突然表示,“航海远略策”不可行,需要重新审视长州藩今后的发展方式。
就这样,本已快成功“航海远略策”彻底破产,长井雅乐还被追究了责任,被认为是做了多余的事,许多尊王攘夷派的人强烈要求长井雅乐切腹谢罪。
由于长州藩改变态度,正在推进的公武合体前功尽弃。
这个时候,另一位实力强大的“棋手”——萨摩藩——伸出了獠牙。
安政五年(1858),岛津齐彬……即萨摩藩第11代藩主、天璋院的义父、害天璋院嫁给一个残疾人的罪魁祸首,因病去世。
没有子嗣的岛津齐彬去世时留下遗言,他认为若将藩主之位交给其弟岛津久光,一定会搞出难以收场的麻烦。
因此,他决定由岛津久光的儿子岛津忠义继承萨摩藩主之位。
实际上,他这样的操作,跟直接传位给岛津久光没啥不同。
岛津久光成为了藩主的父亲,这与他当上藩主别无二致。
继承了岛津齐彬的衣钵的岛津久光,开始以国父的身份治理、领导萨摩藩。
他是一个十分开明,且能洞察时事的人。
他看出国内目前的现实是“尊王攘夷派”占据优势,即使进言开明的意见,他们也不会接受。
因此,岛津久光做出乍看之下是“尊王攘夷派”的姿态,实际上却抱有“公武合体派”的想法。
此外,他还是一位野心家,希望占据领导地位。
长井雅乐的稳健策略崩溃之后,他率领1000名藩兵,带着大炮来到京都,镇压京都内的不稳定或有所企图的浪人,将蠢蠢欲动的尊王攘夷派全部逮捕,关在萨摩藩邸和旅馆内,对他们进行彻底的肃清。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立场,增加在朝廷中的话语权。
在萨摩藩的“尊王攘夷派”中起领导地位的西乡隆盛,也被他流放至德之岛。
然而,岛津久光都已经把事情做的那么绝了,却依旧有人不晓得其心中所想,还有人视他为“尊王攘夷派”的首领。
岛津久光率领军队来到京都,于是萨摩人意气风发,他们认为:“此乃良机。如今正可拥立久光公为大将,在京都町崭露头角,赶走幕府势力,由我萨摩藩夺取天下。”
他们甚至制订计划,一旦出现状况就将天皇带到比睿山,与幕府全面开战。
这帮家伙的奇葩脑洞,将岛津久光吓得够呛,他立即出手压制他们的行动。
文久二年(1862)4月23日,“尊王攘夷派”的三十多人聚集在伏见的船宿寺田屋,商讨今后的对策。
岛津久光认为这决不能容忍,于是派遣9名身手高超的藩兵前往,他指示:“不要对所有人下手,只针对自藩的人。”
于是,萨摩藩的“尊王攘夷派”的领袖人物被一举歼灭。
岛津久光派人残杀自藩的“尊王攘夷派”人士……行事之果断,手段之残忍,震惊世人。
此事件被世人称为“寺田屋事件”。
寺田屋的老板名叫登势,是一位刚三十岁出头的风韵犹存的熟女。
在“寺田屋事件”发生后,她沉着冷静地命令佣人们更换被破坏的榻榻米和纸门,洗清地上的血迹,其从容不迫的镇定模样给了人们极深的印象,堪称女中豪杰。
施展出一系列铁腕手段的岛津久光,彻底掌握了京都的治安权,整个京都处于萨摩藩的势力下。
随后,岛津久光向朝廷提出,必须再次派出朝廷敕使去往江户,彻底讲明朝廷的想法。并提出自己所说的条件,以此再次与江户方面交涉,阐明京都方面的领导权。
朝廷同意此案,派遣一个名为大原崇德的人物去江户。为了保护他,岛津久光亲率1000藩兵去往江户。
这般一来,幕府和以萨摩力量为背景的朝廷之间的冲突,在江户展开。
文久二年(1862)6月7日,大原崇德、岛津久光、以及萨摩藩的1000藩兵先后抵达江户。
在岛津久光的倡议下,大原崇德代表朝廷提出如下条件:
一,为商讨攘夷事宜,将军德川家茂必须来到京都,与朝廷一同讨论该问题。
二,设置五大老(萨摩藩的岛津氏、长州藩的毛利氏、土佐藩的山内氏、金泽藩的前田氏、宇和岛藩的伊达氏)。政事需要召开五大老会议进行决定。
三,改革幕府政治,推行攘夷。但不能依靠幕府阁僚进行,因此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辅佐之职,任命福井藩的松平春岳为政事总裁一职。
【注·将军辅佐:将军年少之际,代替将军执行政务的职位。类似于“副将军”】
【注·政事总裁:为辅佐将军处理幕府内外政事而设置的职位,相当于大老】
关于第一条要求,自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去往京都之后,再也没有将军去京都拜见天皇,因此才让德川家茂到京都去。
关于第二条要求,提议设置的这五位大老全是实力强大的外样大名。岛津久光的本意就是提高萨摩藩的地位,削弱幕府的权威。
至于最后的第三条要求……萨摩藩一直属于“一桥派”的阵营,而岛津久光本人也是铁杆的“一桥派”人士。
所以他才极力要求将一桥庆喜升为将军辅佐,并把同为铁杆“一桥派”的松平春岳升为政事总裁。
前两条要求都好说,可唯独这第三条要求遭受“南纪派”的幕府阁僚们,以及大奥的女人们的极力反对。
一桥庆喜的生父是已故的前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
德川齐昭认为大奥的女人们实在是太铺张浪费了,所以他仍在世时,一直严厉要求大奥的女人们节俭节约,故而遭受大奥的女人们的集体厌恶。
“恨屋及乌”之下,大奥的女人们非常讨厌一桥庆喜。
岛津久光早就预想到幕府不会那么爽快地同意这三条要求,因此他才特地带来了1000藩兵和大炮。
经过漫长的商讨、扯皮,幕府最终妥协,特别是决定接受让一桥庆喜任将军辅佐一职。
由此,此前一直静默、蛰伏的一桥庆喜,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文久二年(1862)7月6日,一桥庆喜就任将军辅佐。7月9日,松平春岳就任政事总裁。
随着一桥庆喜的上台,“南纪派”和“一桥派”的对抗进入更加白热化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
“航海远略策”破产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长州藩,再度出招。
长州藩完全改变了此前的方针,从“公武合体派”转为完全遵照朝廷的意向,坚决进行攘夷的“尊王攘夷派”。主张大量重用激进的攘夷论者,废弃与诸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再次锁国。
为了再度掌握政治的主导权,长州的态度愈发蒙上了激进的色彩。
文久二年(1862)8月初,恰逢岛津久光提兵亲上江户,不在京都之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表现出强硬态势。
他迎合朝廷,提倡极端攘夷论,主张“长州支持朝廷”。
如此一来,之前看似被岛津久光驱逐或剿灭的志士,和那些隐藏起来的攘夷派下级武士和浪人们,都认为“迎来了一位英明的主人”。
于是他们聚集在京都,与长州的武士们建立联系,整个京都都充斥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一个多月前以萨摩为中心、在公武合体论上达成一致的京都,转眼间发生了大逆转,以长州为中心的尊王攘夷论开始逐渐流传开来。
岛津久光于闰8月7日回到京都。
是时,以长州为中心的攘夷论者不断扩张,人们都支持这种主张。
此前被压抑的京都町状况突然发生180度的转变,岛津久光对此深感震惊。
然而再次压制当下的局面已经十分困难。
而且岛津久光认为幕府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所有条件,不久之后京都的局面就会转好,因此也就暂且不管京都的情况了。
闰8月23日,他离开京都返回萨摩——之后的事态变化证明了他此时的想法错得有多离谱。
备受“一桥派”推崇的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们在分别就任将军辅佐和政事总裁之后,以雷厉风行的速度主导、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为了凸显朝廷的威严,废弃了过去将和宫称为“将军御台所”的规定,而直接称其为“和宫”。
二,过去由幕府任命的京都御所的九门警备转而听命于朝廷,也就是说,朝廷在没有幕府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动用驻扎在京都的萨摩、长州等警备力量。
三,由于大名们提出每两年前往江户参觐交代有些经费紧张,于是改为每三年一次。
另外,此时已无必要再勉强诸位藩主将妻子儿女作为人质留在江户藩邸,因此便让他们各回各藩去了。
此外,还废弃了诸多幕府为展示威严而特意设置的繁文缛节。
江户这边稳步地展开着诸多改革措施,反观京都方面……愈来愈混乱。
长州藩旗帜鲜明地宣布支持尊王攘夷运动之后,尊攘志士、想要浑水摸鱼捞上一笔的烂人、“公武合体派”的探子一窝蜂地涌进京都。
残酷的刺杀行动,连日连夜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不断发生。
萨摩藩的田中新兵卫、中村半次郎;土佐藩的冈田以藏;肥后藩的河上彦斋等“尊王攘夷派”的杰出剑客们,四处刺杀“公武合体派”的支持者。
文久二年(1862)7月20日,九条家的岛田左近被杀害,首级曝于四条河原。刺杀者据说是示现流高手:田中新兵卫。
这是一个开端。
由此,刺杀“公武合体派”与开国派人士的暴行不断出现。
8月27日,井伊直弼的心腹长野主膳被杀害。
闰8月20日,越后的攘夷论者本间精一郎讨好公家,收敛金钱,因这一背叛行为,他也惨遭毒杀,被田中新兵卫和冈田以藏所杀。
闰8月29日,在安政大狱中负责押送攘夷论者的捕吏文吉被冈田以藏绞杀。
【注·安政大狱:井伊直弼当上大老后,迫害“一桥派”人士的政治事件,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
9月23日,在安政大狱中有“恶鬼”之称的京都町奉行所的与力、同心共4人被杀。
10月9日,平野屋寿三郎、煎饼屋半兵卫等商人,因在贸易中谋求不正当暴利而被曝尸街头。
11月15日,长野主膳的小妾村山贵,曝尸三条大街街头。同日,村山贵之子也被杀。
就这样,“尊王攘夷派”的暴行不断扩大化、泛滥化。
从原先的只杀“公武合体派”的公卿、武士,到而今的连普通百姓、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也不放过,哪怕只是说错一句话,或是单纯的看你不顺眼,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幕府阁僚集体认为必须早日平息京都的血雨腥风。
因此,幕府于闰8月1日决定——仅京都所司代远远不够。新设“京都守护”一职,其职拥有指挥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附近大名的权力,由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担此重任,请他平定京畿的动乱。
说起这个松平容保,青登跟他还挺有缘分的。
万延元年(1860),是时因参觐交代而留在江户的松平容保,为鼓励年轻武士们积极习武,出资举办了一场只允许剑术新手参加的剑术比赛——青登在此次比赛里一举夺魁。
松平容保的沉稳干练的模样,给了青登很深的印象。
既忠心又有强大实力的会津藩,堪称目前幕府最值得依靠、信赖的盟友。
临危受命的松平容保,亲率1000名会津藩兵南下进驻京都,在黑谷金戒光明寺设置本阵,以“王城守护者”之名义正式与“尊王攘夷派”的暴动分子们对立。
岛津久光虽离开了京都,但萨摩藩的势力却没有撤出京都,萨摩藩的上千藩兵依旧驻扎在京都。
如此,京都一隅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尊王攘夷派”、和持尊攘论的公卿们结为同盟,间接把控了朝廷的长州藩。
“公武合体派”、忠于幕府的会津藩。
同为“公武合体派”、但是只顾自身利益的萨摩藩。
三股势力各怀鬼胎,相互对峙。
京都的空气飘满强烈的火药味,局势一触即发。
明眼人都能看出:幕府在京都的力量似乎太薄弱了一点,松平容保独木难支。
于是,就在近日,有幕府阁僚提出:再派一员强人领兵西进,镇抚京畿!
今天有足足9000字啊!而且剧情量满满当当!哪怕用冲压机来压,都压不出半丝水分!自开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写出剧情量这么满的章节(豹笑jpg)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这一章真的很重要啊,不仅概述了在过去的1年又8个月里都发生了哪些绕不开的大事,还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如果不看懂、看熟这一章的话,你们铁定弄不明白后面的剧情。123xyq/read/7/7125/ )
青登一脸平静,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对于越后屋文三郎的此番发问,青登并不感意外。
他在前来赴宴之前,就已猜到对方举办此宴的目的是什么、想要问什么。
京都的局势怎么样了——这大概是关东……不,是全日本的人们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了。
“越后屋先生,抱歉。”
青登放下手中的茶碗,苦笑着摇了摇头。
“关于京都方面的近期局势,我这边也仍在观望中。”
此乃真话。
京都那边怎么样了……对此,青登确实是不太了解,或者说是尚未拿到最新情报。
自青登就任侧众兼御台様用人以来,仅有1年又8个月的时光。
区区两年不到的时间,并不算很长。
然而,偏偏就是在这区区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国内出现了无数的大事件!国家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尊王”思想和“攘夷”思想逐渐合流。新的群体——尊王攘夷志士(简称“尊攘志士”)开始活跃。
前者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权威。
而后者的核心要义,是驱逐日本国内的所有外国人。
按理来说,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思潮,不应该产生交集才对。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玩笑似的巧合。
对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对天皇的尊崇之情未必有那么深厚。
经过江户幕府的二百五十多年的不遗余力的打压,天皇和京都朝廷被排除在政治和经济空间之外,自身的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称呼幕府将军为“公方大人”、“大树公”,并认同其作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
天皇是帝王,朝廷被称为“内里”或者“禁里”,是无关痛痒的遥远存在。
但是,天皇一直存在,公家和京都朝廷也一直存在。
【注·公家:特指服务于天皇与朝廷的、住在京畿的世袭贵族。与之相对应的是“武家”,即武士系统的家族、人物】
早在“黑船事件”爆发之前,以水户藩为中心的尊王思想就已生根发芽并广为流传。
换言之,秉持尊王思想的人一直有,并且还为数不少。
只不过,这些人基本都集中在武士阶级,平民阶级说不定连朝廷是什么东西都搞不清楚。
目前在位的统仁天皇非常讨厌外国人,极力反对开国。
于是,他变成了“攘夷的化身”,一根极好的、非常便于用于用来宣传攘夷思想的大旗。
陛下都说了,他很讨厌外国人,那我们这些秉持尊王思想的人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奋起挺身!驱逐国内的所有夷狄,响应陛下的号召!
攘夷志士也兴奋起来了。
虽然自德川家族开幕以来,天皇就一直是无兵无权无粮,仅在文化领域上有着非凡影响力的吉祥物,但他始终是这个国家的名义上的元首,就连幕府将军也是其臣子。
也就是说,只要打出“此乃圣意”的旗号,就占据了天然的政治至高点。
战争最忌师出无名。
而现在,攘夷志士们的这个“名”来了!
我们的攘夷行动,乃顺应圣意的正义之举——就这样,攘夷志士们利用着天皇,更加肆无忌惮地展开攘夷活动。
由此,攘夷和尊崇天皇的想法相融合,迅速演变成尊王攘夷运动。
天皇和朝廷所在的京畿地区,成为了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
如果统仁天皇是一位对开国持欢迎态度的开明之人,那么这二者是否会合流,尊王攘夷运动是否还会风靡整個日本,便不得而知了。
在京畿地区愈演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令幕府深感忧虑。
跟因为长期远离政治,所以对这个国家的真实情况欠缺了解的京都朝廷,以及徒有一腔热情的攘夷志士们不同,江户幕府相当清楚海外列强的工业文明有多么可怕。
“攘夷”肯定是行不通的,“开国”已成无法避免的时代大势。
除此之外,尊攘运动的“尊王”主张也是幕府所不能接受的。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权威上去了,将军和江户幕府的权威就势必下降——这是绝对的,不可能避免。
“尊王”、“攘夷”……皆为幕府所讳。
尊攘运动的主张,与江户幕府的利益完全相悖。
于是乎,为了打压尊攘运动,也为了挽救日益衰颓的国势,重塑德川权威,江户幕府决定重启“公武合体”。
早在青登的第一位伯乐:井伊直弼仍在世时,他就在极力推动一项作战策略——让将军(德川家茂)迎娶皇室的女人,由此一来,幕府和朝廷便结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井伊直弼认为江户和京都如果长期敌对,对于国家的未来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建立合作机制。
于是他便向皇室提亲,并询问“哪位嫁给将军较为合适”。
是时,适合下嫁的公家皇女共有三位。
先帝仁孝天皇皇女,现年30的敏宫,以及正值青春年华的和宫。
当今天皇也有一位皇女富贵宫,出生仅5个多月。
堂堂征夷大将军,不论是娶30岁的老阿姨,还是娶5个多月大的婴儿,都不大合适。
因此,适合下嫁的皇女,仅有年纪与德川家茂相仿的和宫。
正当幕府和朝廷慢慢商榷之时,“樱田门外之变”爆发,井伊直弼被杀,“公武合体”暂且中止。
在幕府为对抗尊攘运动而决定重启“公武合体”后,后继的老中首座安藤信正继续与朝廷交涉。
【注·为了防止权力集中,江户幕府的老中有好多位,定员为四至五名,采取月番制轮番管理不同事务,其中起领导地位的人被称为“老中首座”】
双方反复商讨之后,最终决定极力促成这桩婚约。
然而……和宫对和亲之事极力抵触。
她自小与有栖川炽仁亲王结下了娃娃亲,二人也情投意合,她不愿离开自己的如意郎君。
再加上京畿人普遍歧视关东人,觉得关东是一片未开发的蛮荒烟瘴之地,认为关东人都是一帮粗鲁、不知礼数的“东夷”,这样的偏见,使和宫对和亲之事愈加抵触。
统仁天皇曾亲自出马,试图说服妹妹嫁给德川家茂,和宫却断然拒绝。
她直接放下狠话:“我不愿意去江户。即使出家为尼,我也不会嫁到关东!”
朝廷这边出岔子,外界也开始冒现骚乱。
幕府的这一招“公武合体”,对尊攘运动的伤害,堪称釜底抽薪——幕府和朝廷已是一家人,你们再对幕府的主张、政策指手画脚,就不合适了吧?
秉持尊攘思想的人,自然不乐意被幕府牵着鼻子走。
于是,他们对公武合体运动大加攻讦。
和宫死活不愿下嫁武家,正当局面陷入僵持时,一位名叫岩仓具视的能人登场了。
此人是关白鹰司政通的和歌弟子,善于讨好鹰司政通,于安政元年(1854)成为其贴身侍从。
【注·关白:京都朝廷的官职。负责辅助天皇处理政务。关白之于京都朝廷,类似于老中之于江户幕府】
这个人聪明绝顶,比起那些不成体统、只懂得吟诗作赋的公家贵族,他出类拔萃且很有胸襟,善于谋略又富于政治眼光。
岩仓具视对统仁天皇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幕府既然这般有求于我们,我们应该采纳这项意见,给予他们恩赐,如此一来便可以提条件,而条件则是废除井伊直弼签订的安政临时条约(《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由此再度逆转局势,提出攘夷方针。如此,施政虽委托幕府进行,但幕府做事前必须向朝廷请示。这样一来,最终实权就可掌握在朝廷手中。”
统仁天皇也认为,要想让幕府再次执行攘夷的政策,就必须采纳岩仓具视的意见。
公家里也有反对将和宫嫁往关东的人,岩仓具视与他们直接进行面谈,或者贿赂贫困的公家,有时还以贬谪身份相威胁。
总之是使尽了权谋策略,巩固他的势力。
最终,连与和宫订了娃娃亲的有栖川炽仁亲王也屈服了。
孤立无援的和宫走投无路,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另一方面,幕府有完全无法达成朝廷施加的条件,即废弃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于是,幕府绞尽脑汁,请求朝廷给予10年的时间想办法。
总而言之,幕府想与朝廷交好,因此接受了大部分条件,迎娶了和宫。
岩仓具视以捭阖纵横的杰出手段,促成了公家和武家的联姻,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由于冷血,他被世人称为“壁虎”。
经过多方的努力、妥协,和宫总算是顺利地远嫁关东。
是时有这样一首和歌:为了君与民,与武藏野的露珠一同消散。
和宫哭成泪人的样子就这样广为流传。
嫁娶之际,皇室给和宫派遣了6名得力干将,晋升为右近卫权少将的岩仓具视也跟随前往。不仅是为了守护和宫,更是为了直接向幕府传达朝廷方面的要求,可谓担负着监督幕府行动的重大责任。
“公武合体”的本意是消除江户和京都之间的隔阂,增强国力,压制尊攘运动。
但是……仅通过德川家茂与和宫的婚姻,依旧难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反而引起了尊王攘夷派的反感。
“公家和武家结为一家”——这对于朝廷外的尊王攘夷派来说,是毫无道理的。
他们认为朝廷没有必要向幕府谄媚,因此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尊攘运动。
他们把为和宫的婚姻尽心尽力的岩仓具视等公家四人,以及女官今城重子、堀河纪子(岩仓具视的妹妹)统称为“四奸二嫔”,列为“天诛”的对象。
在京都,尊攘派的浪人、脱藩者,以及心怀不满的公家有志之士互相结盟,开始了愈发激进的尊攘运动,京都的大街小巷吹起了强劲的血雨腥风。
继“南纪派”和“一桥派”之后,新的相互敌对的政治集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登上历史舞台。
较之“南纪·一桥之争”,这一次的党争更加激烈、残酷,它已快升级为战争了!
首先出招的,是一直沉默不语、静观事态发展、蛰伏已久的长州藩。
长州藩出了一个俸禄150石的聪明人,名叫长井雅乐。
他纵观世界局势,认为必须防止国内发生动乱,据此想出了“航海远略策”,其主要内容如下:
【废弃条约和攘夷皆为儿戏。不如积极接受条约,朝廷与幕府公武一致,充实我国军备为好。故须向海外派遣视察团,学习外国之所长,改变我国之人心,其后再思虑各种方法。此为航海远略】
“航海远略”就是从长计议的意思。
长井雅乐向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提出了这个策略,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于是,毛利敬亲又将此方案提交给朝廷,企图加强朝廷与幕府间的联系,解决混乱状态。
厌恶外国的统仁天皇对此十分赞赏,公家也觉得此方法可行。
获得权力的长井雅乐便来到江户,直接将此方案提交给幕府阁僚。
幕府阁僚对此也大为赞赏,采用了这项方案。好不容易通过和宫的下嫁缓解了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再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项策略,形势便可顺利起来。
此案还得到了长州藩另一位权势人物周布政之助的支持,藩论上也达成了一致。
如此,长州藩进入了政治中心,成为了这场以“国家的归属”为赌注的盛大棋局的棋手之一。
长州的目的是不是利用此方案,在幕府和朝廷之间斡旋,进而掌握政治主导权,这一点不得而知,总之长州登上了历史舞台。
“航海远略策”若能顺利进行,和宫的婚姻也会圆满,尊王攘夷运动也将得到镇压。不论是朝廷还是幕府,都会趁势放弃对立,缓和关系。
但是对于“尊王攘夷派”来说,自然不会接受此方案。
长州藩的久坂玄瑞、越后藩的本间精一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尊王攘夷派”的能人们相互取得联系,开始策划推动更大规模的尊攘运动。
幕府和朝廷想要和解,但下面的尊攘运动却始终难以遏制,局势愈发混乱。
文久二年(1862)1月15日,老中首座安藤信正在坂下门遭到了水户、宇都宫两藩的6名尊攘志士的袭击。
由于有“樱田门外之变”的教训,加强了防备,因此安藤信正只是受了轻伤,便击败了那些刺客。
刺客全部被杀死,事件暂且平息。
但是,安藤信正因受伤离开了幕府阁僚的中心,长井雅乐的工作也暂时停止,好不容易推进的工作由于此次暗杀未遂事件而被迫中止。
此外,原本藩论保持一致的长州也开始有了争论。
起初达成一致的意见是通过公武合体经营国家,长州由此参与其中,但其中的尊王攘夷派却举起叛旗,力量逐渐壮大,开始动摇长州藩。
周布政之助也开始改变之前的意见,与尊王攘夷派的久坂玄瑞结交。
同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又突然表示,“航海远略策”不可行,需要重新审视长州藩今后的发展方式。
就这样,本已快成功“航海远略策”彻底破产,长井雅乐还被追究了责任,被认为是做了多余的事,许多尊王攘夷派的人强烈要求长井雅乐切腹谢罪。
由于长州藩改变态度,正在推进的公武合体前功尽弃。
这个时候,另一位实力强大的“棋手”——萨摩藩——伸出了獠牙。
安政五年(1858),岛津齐彬……即萨摩藩第11代藩主、天璋院的义父、害天璋院嫁给一个残疾人的罪魁祸首,因病去世。
没有子嗣的岛津齐彬去世时留下遗言,他认为若将藩主之位交给其弟岛津久光,一定会搞出难以收场的麻烦。
因此,他决定由岛津久光的儿子岛津忠义继承萨摩藩主之位。
实际上,他这样的操作,跟直接传位给岛津久光没啥不同。
岛津久光成为了藩主的父亲,这与他当上藩主别无二致。
继承了岛津齐彬的衣钵的岛津久光,开始以国父的身份治理、领导萨摩藩。
他是一个十分开明,且能洞察时事的人。
他看出国内目前的现实是“尊王攘夷派”占据优势,即使进言开明的意见,他们也不会接受。
因此,岛津久光做出乍看之下是“尊王攘夷派”的姿态,实际上却抱有“公武合体派”的想法。
此外,他还是一位野心家,希望占据领导地位。
长井雅乐的稳健策略崩溃之后,他率领1000名藩兵,带着大炮来到京都,镇压京都内的不稳定或有所企图的浪人,将蠢蠢欲动的尊王攘夷派全部逮捕,关在萨摩藩邸和旅馆内,对他们进行彻底的肃清。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立场,增加在朝廷中的话语权。
在萨摩藩的“尊王攘夷派”中起领导地位的西乡隆盛,也被他流放至德之岛。
然而,岛津久光都已经把事情做的那么绝了,却依旧有人不晓得其心中所想,还有人视他为“尊王攘夷派”的首领。
岛津久光率领军队来到京都,于是萨摩人意气风发,他们认为:“此乃良机。如今正可拥立久光公为大将,在京都町崭露头角,赶走幕府势力,由我萨摩藩夺取天下。”
他们甚至制订计划,一旦出现状况就将天皇带到比睿山,与幕府全面开战。
这帮家伙的奇葩脑洞,将岛津久光吓得够呛,他立即出手压制他们的行动。
文久二年(1862)4月23日,“尊王攘夷派”的三十多人聚集在伏见的船宿寺田屋,商讨今后的对策。
岛津久光认为这决不能容忍,于是派遣9名身手高超的藩兵前往,他指示:“不要对所有人下手,只针对自藩的人。”
于是,萨摩藩的“尊王攘夷派”的领袖人物被一举歼灭。
岛津久光派人残杀自藩的“尊王攘夷派”人士……行事之果断,手段之残忍,震惊世人。
此事件被世人称为“寺田屋事件”。
寺田屋的老板名叫登势,是一位刚三十岁出头的风韵犹存的熟女。
在“寺田屋事件”发生后,她沉着冷静地命令佣人们更换被破坏的榻榻米和纸门,洗清地上的血迹,其从容不迫的镇定模样给了人们极深的印象,堪称女中豪杰。
施展出一系列铁腕手段的岛津久光,彻底掌握了京都的治安权,整个京都处于萨摩藩的势力下。
随后,岛津久光向朝廷提出,必须再次派出朝廷敕使去往江户,彻底讲明朝廷的想法。并提出自己所说的条件,以此再次与江户方面交涉,阐明京都方面的领导权。
朝廷同意此案,派遣一个名为大原崇德的人物去江户。为了保护他,岛津久光亲率1000藩兵去往江户。
这般一来,幕府和以萨摩力量为背景的朝廷之间的冲突,在江户展开。
文久二年(1862)6月7日,大原崇德、岛津久光、以及萨摩藩的1000藩兵先后抵达江户。
在岛津久光的倡议下,大原崇德代表朝廷提出如下条件:
一,为商讨攘夷事宜,将军德川家茂必须来到京都,与朝廷一同讨论该问题。
二,设置五大老(萨摩藩的岛津氏、长州藩的毛利氏、土佐藩的山内氏、金泽藩的前田氏、宇和岛藩的伊达氏)。政事需要召开五大老会议进行决定。
三,改革幕府政治,推行攘夷。但不能依靠幕府阁僚进行,因此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辅佐之职,任命福井藩的松平春岳为政事总裁一职。
【注·将军辅佐:将军年少之际,代替将军执行政务的职位。类似于“副将军”】
【注·政事总裁:为辅佐将军处理幕府内外政事而设置的职位,相当于大老】
关于第一条要求,自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去往京都之后,再也没有将军去京都拜见天皇,因此才让德川家茂到京都去。
关于第二条要求,提议设置的这五位大老全是实力强大的外样大名。岛津久光的本意就是提高萨摩藩的地位,削弱幕府的权威。
至于最后的第三条要求……萨摩藩一直属于“一桥派”的阵营,而岛津久光本人也是铁杆的“一桥派”人士。
所以他才极力要求将一桥庆喜升为将军辅佐,并把同为铁杆“一桥派”的松平春岳升为政事总裁。
前两条要求都好说,可唯独这第三条要求遭受“南纪派”的幕府阁僚们,以及大奥的女人们的极力反对。
一桥庆喜的生父是已故的前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
德川齐昭认为大奥的女人们实在是太铺张浪费了,所以他仍在世时,一直严厉要求大奥的女人们节俭节约,故而遭受大奥的女人们的集体厌恶。
“恨屋及乌”之下,大奥的女人们非常讨厌一桥庆喜。
岛津久光早就预想到幕府不会那么爽快地同意这三条要求,因此他才特地带来了1000藩兵和大炮。
经过漫长的商讨、扯皮,幕府最终妥协,特别是决定接受让一桥庆喜任将军辅佐一职。
由此,此前一直静默、蛰伏的一桥庆喜,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文久二年(1862)7月6日,一桥庆喜就任将军辅佐。7月9日,松平春岳就任政事总裁。
随着一桥庆喜的上台,“南纪派”和“一桥派”的对抗进入更加白热化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
“航海远略策”破产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长州藩,再度出招。
长州藩完全改变了此前的方针,从“公武合体派”转为完全遵照朝廷的意向,坚决进行攘夷的“尊王攘夷派”。主张大量重用激进的攘夷论者,废弃与诸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再次锁国。
为了再度掌握政治的主导权,长州的态度愈发蒙上了激进的色彩。
文久二年(1862)8月初,恰逢岛津久光提兵亲上江户,不在京都之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表现出强硬态势。
他迎合朝廷,提倡极端攘夷论,主张“长州支持朝廷”。
如此一来,之前看似被岛津久光驱逐或剿灭的志士,和那些隐藏起来的攘夷派下级武士和浪人们,都认为“迎来了一位英明的主人”。
于是他们聚集在京都,与长州的武士们建立联系,整个京都都充斥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一个多月前以萨摩为中心、在公武合体论上达成一致的京都,转眼间发生了大逆转,以长州为中心的尊王攘夷论开始逐渐流传开来。
岛津久光于闰8月7日回到京都。
是时,以长州为中心的攘夷论者不断扩张,人们都支持这种主张。
此前被压抑的京都町状况突然发生180度的转变,岛津久光对此深感震惊。
然而再次压制当下的局面已经十分困难。
而且岛津久光认为幕府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所有条件,不久之后京都的局面就会转好,因此也就暂且不管京都的情况了。
闰8月23日,他离开京都返回萨摩——之后的事态变化证明了他此时的想法错得有多离谱。
备受“一桥派”推崇的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们在分别就任将军辅佐和政事总裁之后,以雷厉风行的速度主导、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为了凸显朝廷的威严,废弃了过去将和宫称为“将军御台所”的规定,而直接称其为“和宫”。
二,过去由幕府任命的京都御所的九门警备转而听命于朝廷,也就是说,朝廷在没有幕府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动用驻扎在京都的萨摩、长州等警备力量。
三,由于大名们提出每两年前往江户参觐交代有些经费紧张,于是改为每三年一次。
另外,此时已无必要再勉强诸位藩主将妻子儿女作为人质留在江户藩邸,因此便让他们各回各藩去了。
此外,还废弃了诸多幕府为展示威严而特意设置的繁文缛节。
江户这边稳步地展开着诸多改革措施,反观京都方面……愈来愈混乱。
长州藩旗帜鲜明地宣布支持尊王攘夷运动之后,尊攘志士、想要浑水摸鱼捞上一笔的烂人、“公武合体派”的探子一窝蜂地涌进京都。
残酷的刺杀行动,连日连夜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不断发生。
萨摩藩的田中新兵卫、中村半次郎;土佐藩的冈田以藏;肥后藩的河上彦斋等“尊王攘夷派”的杰出剑客们,四处刺杀“公武合体派”的支持者。
文久二年(1862)7月20日,九条家的岛田左近被杀害,首级曝于四条河原。刺杀者据说是示现流高手:田中新兵卫。
这是一个开端。
由此,刺杀“公武合体派”与开国派人士的暴行不断出现。
8月27日,井伊直弼的心腹长野主膳被杀害。
闰8月20日,越后的攘夷论者本间精一郎讨好公家,收敛金钱,因这一背叛行为,他也惨遭毒杀,被田中新兵卫和冈田以藏所杀。
闰8月29日,在安政大狱中负责押送攘夷论者的捕吏文吉被冈田以藏绞杀。
【注·安政大狱:井伊直弼当上大老后,迫害“一桥派”人士的政治事件,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
9月23日,在安政大狱中有“恶鬼”之称的京都町奉行所的与力、同心共4人被杀。
10月9日,平野屋寿三郎、煎饼屋半兵卫等商人,因在贸易中谋求不正当暴利而被曝尸街头。
11月15日,长野主膳的小妾村山贵,曝尸三条大街街头。同日,村山贵之子也被杀。
就这样,“尊王攘夷派”的暴行不断扩大化、泛滥化。
从原先的只杀“公武合体派”的公卿、武士,到而今的连普通百姓、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也不放过,哪怕只是说错一句话,或是单纯的看你不顺眼,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幕府阁僚集体认为必须早日平息京都的血雨腥风。
因此,幕府于闰8月1日决定——仅京都所司代远远不够。新设“京都守护”一职,其职拥有指挥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附近大名的权力,由会津藩藩主松平容保担此重任,请他平定京畿的动乱。
说起这个松平容保,青登跟他还挺有缘分的。
万延元年(1860),是时因参觐交代而留在江户的松平容保,为鼓励年轻武士们积极习武,出资举办了一场只允许剑术新手参加的剑术比赛——青登在此次比赛里一举夺魁。
松平容保的沉稳干练的模样,给了青登很深的印象。
既忠心又有强大实力的会津藩,堪称目前幕府最值得依靠、信赖的盟友。
临危受命的松平容保,亲率1000名会津藩兵南下进驻京都,在黑谷金戒光明寺设置本阵,以“王城守护者”之名义正式与“尊王攘夷派”的暴动分子们对立。
岛津久光虽离开了京都,但萨摩藩的势力却没有撤出京都,萨摩藩的上千藩兵依旧驻扎在京都。
如此,京都一隅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尊王攘夷派”、和持尊攘论的公卿们结为同盟,间接把控了朝廷的长州藩。
“公武合体派”、忠于幕府的会津藩。
同为“公武合体派”、但是只顾自身利益的萨摩藩。
三股势力各怀鬼胎,相互对峙。
京都的空气飘满强烈的火药味,局势一触即发。
明眼人都能看出:幕府在京都的力量似乎太薄弱了一点,松平容保独木难支。
于是,就在近日,有幕府阁僚提出:再派一员强人领兵西进,镇抚京畿!
今天有足足9000字啊!而且剧情量满满当当!哪怕用冲压机来压,都压不出半丝水分!自开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写出剧情量这么满的章节(豹笑jpg)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这一章真的很重要啊,不仅概述了在过去的1年又8个月里都发生了哪些绕不开的大事,还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如果不看懂、看熟这一章的话,你们铁定弄不明白后面的剧情。123xyq/read/7/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