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败家子 第七百一十八章 去山上看看

小说:史上第一败家子 作者:墨书 更新时间:2024-02-09 02:07:18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

  整个大寒国人并不多,抛开这满堂的文官以外,这三军之中,也占据了大寒国人的一小部分。

  按照方苏仙所说,这三军加起来总共有两千一百余人,平均下来每一军中足有七百人。

  要知道,整个大寒不过才八千余人,但三军便占据了其中的四分之一,这数量已经是极其的可怕了。

  若当真能统帅三军,别说是一个小小的明引川,就算再来两个佞臣,也不在话下。

  毕竟,一国之兵力才是关键,更何况还是如此之多的兵力。

  “三军的将领分别都是什么境界。”

  “无一例外都是宗师,且还是宗师中的好手。”

  “比起我这小仙小福如何?”

  当方寒天的目光看向了庭院中的小仙小福,虽然他知晓这是龙皇留下的机械傀儡,但机械傀儡的实力究竟如何,方寒天尚未有个定论。

  似乎是看出了方寒天的不解,杨明轻笑道:“秦苦大哥,给寒天老弟说说,我这小仙小福有何等能耐。”

  “寒帝,在那龙皇地宫之中,这小福不过一个照面,便将我等八人制服。”

  言说之下,秦苦绘声绘色的将地宫之中发生的一切,讲述给了方寒天。

  包括那机关龙出世,小仙小福如何将之降服,听的方寒天一阵惊愕。

  “龙皇留下的机械傀儡,在我大寒之中的记载,似乎用途更多是用来记载信息,怎么还有这么惊人的战斗力?”

  “我也不知,但自打得到了小福开始,普天之下,能让我还得思索对策,与之应对之人,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杨明老神在在,以小福小仙两尊机械傀儡的实力,杨明确实可以在这天底下横着走。

  只要重型武器不出现,那杨明就是丝毫不惧。

  “三军之事暂且不论,这两天先将朝堂整顿,午后随我一同上山去看看,既然是大寒的基业,这山上的山主,也都是必须拉拢的对象。”

  杨明话音落下,方寒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今日既然已经撕破脸皮,方寒天便不再打算和明引川虚以为蛇。

  眼下的情况,杨明说什么,他便做什么,就么这简单。

  午后,方寒天在秦苦等人的带队保护之下,驾马离城,向着这大寒之后的山岳而去。

  平原深处是大寒城池,大寒城池之后,便是一片连绵的山脉。

  这些山鳞次栉比,高低起伏,远远看过去,一片绿意盎然,川流奔过,环绕半个大寒城池,怎么看都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色。

  让杨明感到诧异的是,在这山岳之上,竟然有着搭建起来的大棚,虽然所用之物不是塑料,但是也是某种轻薄仿若蚕丝一般的透明隔层

  “这种植工艺,也是龙皇传下的吗?”

  杨明发问,一旁方寒天点了点头:“在这样的大棚之中,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我大寒都能产出作物,在这棚内,冬暖夏凉”

  方寒天还在自顾自的说着这大棚的好处,却不知杨明早就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应该说是千年之前,龙皇就已经能拿出这样的农业工艺,这让杨明愈发的好奇,真正的千年前,到底是什么样的?

  近现代?还是已经融合当年的技艺超越了现代?

  “保不齐,龙皇真是带着外挂来的,哎,同样是穿越者,怎么我就这么命苦。”

  回想起来自己沿途所经历的一切,无一不是凭借着自己的思维手段来一一应对,而龙皇拿出来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超脱了当前时代数千年的产物。

  这让杨明不得不怀疑,龙皇真开挂了。

  “这是什么?”

  路过那江河之侧,杨明的视线中多出一片稻田。

  沿河接近百亩地,那稻穗近乎压了下来,乌泱泱一片。

  杨明脑海之中霎时间浮现出了四个字:杂交水稻。

  “怎么可能,杂交水稻不能留种,龙皇就算是前面之前留下这样的工艺,也绝无可能有种子到现在还能种植。”

  一旁,方寒天还在介绍着:“这稻田之中的水稻,都是杂交水稻,也是从龙皇手中传承下来的工艺。”

  “虽然制种极其麻烦,但是每年的产量都要比寻常的水稻多出三倍之多!”

  听到方寒天的话,杨明更加感到龙皇手段的神异。

  寻常水稻亩产三百公斤,便已经是极佳,而杂交水稻能产出六百公斤,相当于寻常水稻的两倍。

  但眼前这稻田之中的水稻,能做到三倍,那可就是自杂交水稻产生过后十数年才研发出的,超级杂交水稻。

  这可不是儿戏,无数种水稻的配种,最终才能筛选出那么一桩有效,高效的方案。

  同时后续的制种也并不简单,都需要精细操作,但偏偏这稻田就摆在了杨明的眼前,杨明不得不信。

  “这下说龙皇没有外挂,我是不信了。”

  杨明心中如是想到,想在千年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复刻袁院士的杂交水稻,绝无可能。

  别说千年前,就是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可行度。

  在杨明的脑海之中,唯一能让龙皇做到如此壮举的,恐怕也只有外挂相助了。

  除此之外,山上各种棚屋之下种植着的瓜果蔬菜,许多甚至都不是这个朝代该引入国土之内的。

  “这些山,一年能给大寒带来多少的产值?”

  “每座山应当有个十万两,这里一共是六十二座山丘,应当有个两三千万两白银吧。”

  听到方寒天轻飘飘地回答,杨明只觉心下一震。

  整个大寒也不过八千余人,这样算下来,每个人头上都能分到三千两左右。

  当年自己为了一百两银子甚至要卖媳妇,可这大寒人人保底通过这农作物收成,都能有三千两,更莫提其他的收益。

  “这等国力,举世未闻。”

  杨明不禁感慨,龙皇支脉就是龙皇支脉,确实有实力。

  随着众人登上一个山头,山上,一名老伯正在挥舞锄头,翻垦土地。

  在其身后,足有人两个脑袋大的西瓜,种了一地,此等瓜果,卖到大兴去,一颗卖上一两银子都有的是人抢着买。

  这下子,杨明才真正的明白了,大寒为何如此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