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尽管吴正义拿到了大量的工程机械,但是整体的生产力对于一条两千多里双线铁路还是太勉强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辅助。
当然,巨大的投入也促进了大唐的钢铁、水泥、石料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让铁路沿线多出来数十家规模不小的相关工坊。
同时,铁路的配套的辅助路网、车站、调度站等设施也因此建立了起来,将铁路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整合了起来。
总得来看,铁路的修建是利大于弊,所以朝廷还能接受海量的投入。
但是除了吴正义,没人相信这么大的投入可以收回成本,所以对于铁路的修建,许多人的热情并不高。
不过这种事情吴正义没办法和他们解释,唯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在得到秦朗那边的全力支持之后,完全有能力只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这条铁路的修建,但是他接触中枢也有时间时间了,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只能把工期延长。
工程的工期延长有好处,至少可以给大唐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所需要的物资。
高句丽不是突厥,也不是吐蕃,而是一个拥有近五百万人口且拥有很高组织度的大国。
夸张点说,纵观大唐周边甚至是全世界,能和高句丽相比的国家根本没有几个。
想要吞掉这样的一个国家,彻底解决来自北方的威胁,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和国力上的压制,而是要做到一举碾压、彻底拔出其说有潜力才可以的。
前隋三征高句丽包括李世民几次征伐高句丽实际上都没能彻底解决掉这个威胁,到李治时期,经过前后将近一个七十年的时间,中原王朝才将这个北方的敌人给磨死。
吴正义和李世民很清楚,对付高句丽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将高句丽给肢解掉。
移民是必须的,而涉及数百万人的移民不仅是对交通有着很高的要求,更是对统筹能力的一种严峻考验。
所以修铁路只是基础条件,给高句丽的移民寻找合适的移民地点也是一个重大的工程。
安置移民便是由李世民全权负责,目前而言,河北、岭南、陇右、剑南、南洋等地已经在进行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和安排了。
吴正义沿着铁路工地巡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便南下去视察各地的安置点。
河北道及陇右的安排是李承乾在负责,他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可以处理好,也就没有去管。
陇右计划安排二十万左右的移民,河北道计划安排三十万左右,这两道的移民安置点主要是以农场的形式。
朝廷在这两道拥有大量的土地,足够将这些移民变成大唐朝廷的雇工。
在剑南道、岭南的安置点安排与河北道、陇右道不同,这两个地方的开发程度不高,而且本地人口的数量也比较少,吴正义和李世民计划将本地人和移民混编成一个个的新村落。
剑南和岭南安排的移民数量是最多的,计划会将一百五十万左右的移民安排到这里规划的五千多个村落。
另外江淮地区也会安置五万到十万的移民。
至于说南洋,吴正义就没有考虑过让太多的移民进入,而是打算把二十万左右的移民安置到安南的半岛上,让他们去和当地的土著交流感情。
满打满算,大唐给出的安置人数在两百五十万左右。
可能会有人问剩下的那些人会怎么安排?
吴正义表示我也不知道......
剑南道的安置点应该是所有安置点中条件最好的,水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充足,从武德九年开始,李世民便开始让牛进达清洗当地的刺头,可以说,这里就是皇家的自留地,不用担心地方豪强的阻挠。
岭南就比较麻烦了,虽然名义上朝廷的统治已经深入到了地方,实际上岭南的广大区域只有冯家和琼崖侯府的势力范围是真的把朝廷当回事,其他大部分区域都是当地的山民当家,这些山民可不是善茬你,移民来到岭南说不准还要先和当地的保守派山民“友好交流”一段时间。
吴正义在大唐南方走了一圈,看着一个个规划好的安置点,很是期待这些安置点充满移民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年底的时候,吴正义回到侯府,继续他未完成的任务。
生孩子。
小青挺着大肚子,十分的辛苦。
造影显示,她又揣了两个崽儿,又是一对龙凤双生子。
吴家和第二家也没有生龙凤胎的基因呀!
吴正义一度怀疑,自己和小青的运气是不是都用到了下一代身上。
连续两胎都是龙凤双生子,这个概率实在是让人怀疑人生。
不过吴训对此表示相当高兴。
小年的时候,吴良终于想起自己也该成家了,便请了媒人给自己介绍对象。M.
这下吴训更高兴了。
贞观十二年二月,吴良闪婚成功,与侯府街一个书店老板家的大龄剩女举办了婚礼。
二月底,侯府再传喜讯。
二夫人洪喜有喜。
吴正义当了两个多月的老黄牛,可算是播种成功,让他大叹男人不易。
武欣也很高兴,自己终于有了独占吴正义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延续的时间不长。
三月二十,吴正义和小青迎来了二胎降生。
哥哥吴靖五斤二两,妹妹吴姝五斤四两。
两个孩子都很健康,很快就俘获了侯府上下的芳心,替代吴忧吴宣,成了琼崖侯府新的吉祥物。
对此,吴忧吴宣表示很伤心。
洪喜主动请缨,照顾吴靖。
武欣纠结了好几天,接过了照顾吴忧和吴宣的工作。
自然,两个孩子跟着,他和吴正义的二人世界空间就缩小了很多。
不过吴正义对家庭和睦的现状相当满意,侍候完月子就跑到蓝田去讲课了。
贞观十二年四月,陇右道、河北道遭遇大旱,朝廷再次派出打井队,在两地新打了一千五百口深井,漳河流域干渠整修工程启动。
五月,江南道、山南东道遭遇洪灾,五十余万人受灾,三百余村落被毁,朝廷将近半的灾民迁移到了安置点定居开荒。
六月初,陇右道和关中出现蝗灾的苗头,三百万只家禽组成的大军在两道肆虐,月中时,蝗灾全面爆发,三个蝗群分别进入河北道和河东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地方的小麦、谷子已经收获,红薯、土豆正在收获,玉米刚刚长到半尺高,虽然蝗群把沿路的植物和玉米田毁了个差不多,但是对两地的农业影响却不太大,而且正赶上两地的雨季,没到七月,蝗群就消失不见了。
八月,关中出现大规模洪水,长安城内涝严重,数十万亩秋粮颗粒无收,受灾人数高达二十余万。
长安开启排水工程修建工程,六万余灾民成为关中基建集团的临时雇员,参与到长安排水工程修建及周边河道的清淤工程中。
朝廷在受灾地区将处在低洼易涝位置的人口迁移部分到陇右的安置点。
十月,剑南道发生地动和大规模的山体滑坡,金牛道堵塞,各地有上万间房屋倒塌,六百余人伤亡,五万余灾民无家可归。
朝廷启动救援和灾后安置程序,开始灾区重建工作。
十月底,高句丽境内发生火山爆发并引发地震和海啸,高句丽损失未知,但是大唐也没好了。
沽口和登州的港口受损严重,数百条船只或是沉没或是受损,还造了四百余人伤亡或是失踪,仅是两个港口区的损失估计就高达数十万贯。
年底的时候,岭南又传来消息,因为气候异常,冬季出现罕见的高温,岭南多地发生山火,好在过火区域的人烟稀少,损失不算大,但是被大火赶出山林的动物却是给岭南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瘟疫。
疟疾和猪瘟同时流行起来,人和家畜一起倒霉。
琼崖侯府和邮驿司紧急抽调了上千名防疫和医护人员前往灾区救援,到贞观十三年二月底,岭南才基本恢复正常。
整个贞观十二年的大唐可谓是过得水深火热。
不过大唐上下的反应却是异常的平静。
无他,贞观十二年的大唐虽然看上去惨,但是实际上却是比贞观十一年过得更好。M.
国库收入再创新高,突破了五千万贯,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四百五十多斤,各地官库存放着足够大唐消耗一年半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加上朝廷对灾害的及时救援和处置,以及遍及大部分区域的广播系统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执行力和对待灾民的态度,安全感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官府给力,自然稳定。
经过大半年的灾害考验,百姓重新认识了大唐,变得更加信任朝廷。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向心力的产生了。
朝廷很忙,但是忙的很充实,借着处理灾害办成了不少事,开始让朝廷的官员也认识到了大唐的变化。
就贞观十二年的情况要是往回倒退个十年,结果肯定是一团乱麻,说不定灾民暴动都能撼动大唐的根基。
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朝中上下都很清楚。
于是他们看待吴正义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不过这还不算复杂。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次朝会上,马周第一次以琼崖侯府第一秘书的身份上朝,并对三**官和皇帝第一次公开了琼崖的一些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从李世民到六部小吏都不淡定了。
琼崖的数据实在是有些太夸张了!
人口方面。
从武德九年堪堪达到百万人口的规模一下子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二万人。
农业方面。
琼崖在本岛、南洋、安南和雷州附近的农田数量达到了六百多万亩,贞观十一年、十二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一千九百万担、两千一百二十五万担。
琼崖侯府治下还拥有高达两百万亩的种植园,三十万亩鱼塘,七百余艘渔船,十五万亩盐田,大小约三百个家禽家畜养殖场、六十二个茶园。
出产了大唐八成的糖、三成的丝麻、三成的油料作物、两成半的木材、两成的淡水鱼、五成的海货、八成半的食盐、三成半的肉蛋和七成的茶制品。
工业方面。
不包含蓝田工业区,琼崖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两百万吨的门槛。
琼崖拥有钢铁产业的相关工厂十七家,年钢铁加工能力约一百六十万万吨。
机加工厂十六家,生产了几乎大唐所有马车、水利设备、船用设备、蒸汽动力设备的关键部件。
兵工厂九家,包揽了大唐九成的火器生产,唐军所用的所有重火力武器均产自琼崖,另外,还顺带手的接下了大唐近半的冷兵器生产。
机动车厂一家,每年可以生产蒸汽拖拉机一千三百多辆,另可生产小型船用蒸汽机六百台、火车头三十六台。
造船厂六家,可以生产包括小型机帆船、帆船、远洋商船、战舰、铁甲战舰、内河驳船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船只。
轻工业产业如毛纺厂、棉纺厂、丝织品厂、麻纺厂、食品加工厂、制药厂等更是多达两百余家,几乎垄断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和销售。
军事方面。
琼崖现在拥有近三万海陆空军队,全员火器化已经完成,海军开始有铁甲舰入列装备。
教育方面。
琼崖拥有了近三百所各种级别和专业学校,在校人数达到八万余人,每年可以向各行各业输出数以万计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仅仅是贞观十二年一年,琼崖侯府加上地方府库的收入,琼崖的财富总量已经接近了朝廷总收入的八成!
自己带领千万级别的人口忙活一年,只是比琼崖强了一点点,这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李世民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
其他人的表现不比李世民好多少,尤其是那些整日殚精竭虑的老臣。
他们先是怀疑吴正义在数据上造价,但是在民部派出官员前去审核,确定了数据之后,他们恨不得立刻撂挑子不干了。
——既然你吴正义这么能,不如你来当宰相算了!
尽管吴正义拿到了大量的工程机械,但是整体的生产力对于一条两千多里双线铁路还是太勉强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辅助。
当然,巨大的投入也促进了大唐的钢铁、水泥、石料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让铁路沿线多出来数十家规模不小的相关工坊。
同时,铁路的配套的辅助路网、车站、调度站等设施也因此建立了起来,将铁路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整合了起来。
总得来看,铁路的修建是利大于弊,所以朝廷还能接受海量的投入。
但是除了吴正义,没人相信这么大的投入可以收回成本,所以对于铁路的修建,许多人的热情并不高。
不过这种事情吴正义没办法和他们解释,唯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在得到秦朗那边的全力支持之后,完全有能力只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这条铁路的修建,但是他接触中枢也有时间时间了,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只能把工期延长。
工程的工期延长有好处,至少可以给大唐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所需要的物资。
高句丽不是突厥,也不是吐蕃,而是一个拥有近五百万人口且拥有很高组织度的大国。
夸张点说,纵观大唐周边甚至是全世界,能和高句丽相比的国家根本没有几个。
想要吞掉这样的一个国家,彻底解决来自北方的威胁,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和国力上的压制,而是要做到一举碾压、彻底拔出其说有潜力才可以的。
前隋三征高句丽包括李世民几次征伐高句丽实际上都没能彻底解决掉这个威胁,到李治时期,经过前后将近一个七十年的时间,中原王朝才将这个北方的敌人给磨死。
吴正义和李世民很清楚,对付高句丽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将高句丽给肢解掉。
移民是必须的,而涉及数百万人的移民不仅是对交通有着很高的要求,更是对统筹能力的一种严峻考验。
所以修铁路只是基础条件,给高句丽的移民寻找合适的移民地点也是一个重大的工程。
安置移民便是由李世民全权负责,目前而言,河北、岭南、陇右、剑南、南洋等地已经在进行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和安排了。
吴正义沿着铁路工地巡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便南下去视察各地的安置点。
河北道及陇右的安排是李承乾在负责,他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可以处理好,也就没有去管。
陇右计划安排二十万左右的移民,河北道计划安排三十万左右,这两道的移民安置点主要是以农场的形式。
朝廷在这两道拥有大量的土地,足够将这些移民变成大唐朝廷的雇工。
在剑南道、岭南的安置点安排与河北道、陇右道不同,这两个地方的开发程度不高,而且本地人口的数量也比较少,吴正义和李世民计划将本地人和移民混编成一个个的新村落。
剑南和岭南安排的移民数量是最多的,计划会将一百五十万左右的移民安排到这里规划的五千多个村落。
另外江淮地区也会安置五万到十万的移民。
至于说南洋,吴正义就没有考虑过让太多的移民进入,而是打算把二十万左右的移民安置到安南的半岛上,让他们去和当地的土著交流感情。
满打满算,大唐给出的安置人数在两百五十万左右。
可能会有人问剩下的那些人会怎么安排?
吴正义表示我也不知道......
剑南道的安置点应该是所有安置点中条件最好的,水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充足,从武德九年开始,李世民便开始让牛进达清洗当地的刺头,可以说,这里就是皇家的自留地,不用担心地方豪强的阻挠。
岭南就比较麻烦了,虽然名义上朝廷的统治已经深入到了地方,实际上岭南的广大区域只有冯家和琼崖侯府的势力范围是真的把朝廷当回事,其他大部分区域都是当地的山民当家,这些山民可不是善茬你,移民来到岭南说不准还要先和当地的保守派山民“友好交流”一段时间。
吴正义在大唐南方走了一圈,看着一个个规划好的安置点,很是期待这些安置点充满移民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年底的时候,吴正义回到侯府,继续他未完成的任务。
生孩子。
小青挺着大肚子,十分的辛苦。
造影显示,她又揣了两个崽儿,又是一对龙凤双生子。
吴家和第二家也没有生龙凤胎的基因呀!
吴正义一度怀疑,自己和小青的运气是不是都用到了下一代身上。
连续两胎都是龙凤双生子,这个概率实在是让人怀疑人生。
不过吴训对此表示相当高兴。
小年的时候,吴良终于想起自己也该成家了,便请了媒人给自己介绍对象。M.
这下吴训更高兴了。
贞观十二年二月,吴良闪婚成功,与侯府街一个书店老板家的大龄剩女举办了婚礼。
二月底,侯府再传喜讯。
二夫人洪喜有喜。
吴正义当了两个多月的老黄牛,可算是播种成功,让他大叹男人不易。
武欣也很高兴,自己终于有了独占吴正义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延续的时间不长。
三月二十,吴正义和小青迎来了二胎降生。
哥哥吴靖五斤二两,妹妹吴姝五斤四两。
两个孩子都很健康,很快就俘获了侯府上下的芳心,替代吴忧吴宣,成了琼崖侯府新的吉祥物。
对此,吴忧吴宣表示很伤心。
洪喜主动请缨,照顾吴靖。
武欣纠结了好几天,接过了照顾吴忧和吴宣的工作。
自然,两个孩子跟着,他和吴正义的二人世界空间就缩小了很多。
不过吴正义对家庭和睦的现状相当满意,侍候完月子就跑到蓝田去讲课了。
贞观十二年四月,陇右道、河北道遭遇大旱,朝廷再次派出打井队,在两地新打了一千五百口深井,漳河流域干渠整修工程启动。
五月,江南道、山南东道遭遇洪灾,五十余万人受灾,三百余村落被毁,朝廷将近半的灾民迁移到了安置点定居开荒。
六月初,陇右道和关中出现蝗灾的苗头,三百万只家禽组成的大军在两道肆虐,月中时,蝗灾全面爆发,三个蝗群分别进入河北道和河东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地方的小麦、谷子已经收获,红薯、土豆正在收获,玉米刚刚长到半尺高,虽然蝗群把沿路的植物和玉米田毁了个差不多,但是对两地的农业影响却不太大,而且正赶上两地的雨季,没到七月,蝗群就消失不见了。
八月,关中出现大规模洪水,长安城内涝严重,数十万亩秋粮颗粒无收,受灾人数高达二十余万。
长安开启排水工程修建工程,六万余灾民成为关中基建集团的临时雇员,参与到长安排水工程修建及周边河道的清淤工程中。
朝廷在受灾地区将处在低洼易涝位置的人口迁移部分到陇右的安置点。
十月,剑南道发生地动和大规模的山体滑坡,金牛道堵塞,各地有上万间房屋倒塌,六百余人伤亡,五万余灾民无家可归。
朝廷启动救援和灾后安置程序,开始灾区重建工作。
十月底,高句丽境内发生火山爆发并引发地震和海啸,高句丽损失未知,但是大唐也没好了。
沽口和登州的港口受损严重,数百条船只或是沉没或是受损,还造了四百余人伤亡或是失踪,仅是两个港口区的损失估计就高达数十万贯。
年底的时候,岭南又传来消息,因为气候异常,冬季出现罕见的高温,岭南多地发生山火,好在过火区域的人烟稀少,损失不算大,但是被大火赶出山林的动物却是给岭南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瘟疫。
疟疾和猪瘟同时流行起来,人和家畜一起倒霉。
琼崖侯府和邮驿司紧急抽调了上千名防疫和医护人员前往灾区救援,到贞观十三年二月底,岭南才基本恢复正常。
整个贞观十二年的大唐可谓是过得水深火热。
不过大唐上下的反应却是异常的平静。
无他,贞观十二年的大唐虽然看上去惨,但是实际上却是比贞观十一年过得更好。M.
国库收入再创新高,突破了五千万贯,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四百五十多斤,各地官库存放着足够大唐消耗一年半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加上朝廷对灾害的及时救援和处置,以及遍及大部分区域的广播系统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执行力和对待灾民的态度,安全感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官府给力,自然稳定。
经过大半年的灾害考验,百姓重新认识了大唐,变得更加信任朝廷。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向心力的产生了。
朝廷很忙,但是忙的很充实,借着处理灾害办成了不少事,开始让朝廷的官员也认识到了大唐的变化。
就贞观十二年的情况要是往回倒退个十年,结果肯定是一团乱麻,说不定灾民暴动都能撼动大唐的根基。
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朝中上下都很清楚。
于是他们看待吴正义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不过这还不算复杂。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次朝会上,马周第一次以琼崖侯府第一秘书的身份上朝,并对三**官和皇帝第一次公开了琼崖的一些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从李世民到六部小吏都不淡定了。
琼崖的数据实在是有些太夸张了!
人口方面。
从武德九年堪堪达到百万人口的规模一下子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二万人。
农业方面。
琼崖在本岛、南洋、安南和雷州附近的农田数量达到了六百多万亩,贞观十一年、十二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一千九百万担、两千一百二十五万担。
琼崖侯府治下还拥有高达两百万亩的种植园,三十万亩鱼塘,七百余艘渔船,十五万亩盐田,大小约三百个家禽家畜养殖场、六十二个茶园。
出产了大唐八成的糖、三成的丝麻、三成的油料作物、两成半的木材、两成的淡水鱼、五成的海货、八成半的食盐、三成半的肉蛋和七成的茶制品。
工业方面。
不包含蓝田工业区,琼崖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两百万吨的门槛。
琼崖拥有钢铁产业的相关工厂十七家,年钢铁加工能力约一百六十万万吨。
机加工厂十六家,生产了几乎大唐所有马车、水利设备、船用设备、蒸汽动力设备的关键部件。
兵工厂九家,包揽了大唐九成的火器生产,唐军所用的所有重火力武器均产自琼崖,另外,还顺带手的接下了大唐近半的冷兵器生产。
机动车厂一家,每年可以生产蒸汽拖拉机一千三百多辆,另可生产小型船用蒸汽机六百台、火车头三十六台。
造船厂六家,可以生产包括小型机帆船、帆船、远洋商船、战舰、铁甲战舰、内河驳船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船只。
轻工业产业如毛纺厂、棉纺厂、丝织品厂、麻纺厂、食品加工厂、制药厂等更是多达两百余家,几乎垄断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和销售。
军事方面。
琼崖现在拥有近三万海陆空军队,全员火器化已经完成,海军开始有铁甲舰入列装备。
教育方面。
琼崖拥有了近三百所各种级别和专业学校,在校人数达到八万余人,每年可以向各行各业输出数以万计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仅仅是贞观十二年一年,琼崖侯府加上地方府库的收入,琼崖的财富总量已经接近了朝廷总收入的八成!
自己带领千万级别的人口忙活一年,只是比琼崖强了一点点,这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李世民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
其他人的表现不比李世民好多少,尤其是那些整日殚精竭虑的老臣。
他们先是怀疑吴正义在数据上造价,但是在民部派出官员前去审核,确定了数据之后,他们恨不得立刻撂挑子不干了。
——既然你吴正义这么能,不如你来当宰相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