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藏鹭 第102章第102章

小说:明月藏鹭 作者:小鱼卷 更新时间:2023-12-23 00:59:38 源网站:2k小说网
  纵然是礼部减之又减, 但是毕竟是帝后大婚,昏礼的礼制也要从早至傍晚,流程删减了, 也难免繁琐。

  百官拜谒与诰命夫人一一参拜都要耗费不少功夫, 人来人往的嘈杂之中, 那些过往或是善意或是轻蔑的人,此时皆垂首恭立在阶下。

  即便是一直到今日尘埃落定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太真切。

  明楹被傅怀砚牵着拜谒过太庙, 随后在殿前三拜,礼成以后, 他们前往从前东宫的寝间。

  按照道理来说, 御极以后应当迁出东宫,今日帝后成婚, 理应宿在政和殿, 也就是从前显帝的寝殿。

  但今日成婚, 却是宿在从前的东宫。

  礼官兢兢业业, 很想问问新帝此举是否有些不妥, 只是想了想,这桩婚事, 破例的哪里是一次两次, 既然是决定的事情, 基本就没有更改的余地。

  是以这些话在嘴边绕了好几圈, 还是并没有问出口来。

  只连连应是,转头就回去吩咐下去。

  乌泱泱的人群之中, 霍离征站在武官其中, 遥遥看向远处。

  帝后方才前往拜谒太庙, 他们身为臣子, 自然不能随行,此时皆是站在阶下,四处传来很低的议论之声。

  一直到了现在了,还是有不少人感觉有些不太真切,毕竟傅怀砚先前,是满身清誉到几近无可诟病的太子殿下,现今迎娶新后,却又为她一再破例。

  更何况这位新后从前的身份,还实在是微妙。

  旁边的武官扼腕叹息,悄声道:“也不知晓这位新后到底是什么人物,从前这位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让旁人近身过,先前在边关的时候,亲自领兵突围,剑至突厥王赫连雄颈侧逼他退兵,那时是何等的风姿勃发,现在为着这位新后落了个不好的声名,我是觉得,大丈夫何患无妻,只患功名不立,现今这般行事,实在是有些不值……”

  他一边说着,一边还摇了摇头,好像是真的觉得有些可惜。

  武将心思简单,说话时心直口快,这样的话旁边的人哪里敢接,只能以目示意,让他声音小些。

  那武官心中自然也是知晓这个道理,只是大概是此时实在是觉得不吐不快,先是说了句忠言逆耳,然后嘟囔着又想着说些什么。

  只是这话头,却又很快停在喉间。

  因为他倏地对上了霍离征平淡无波的视线。

  实在是谈不上是善意。

  今日帝后大婚,武将们不得身带刀刃前来宫闱。

  旁边武官瞧见霍离征神色不对,连忙在旁打圆场道:“我说王兄你也是,你分明知晓霍小将军仰慕新帝,现今还在小将军面前多嘴,这不是成心给人找不痛快么?况且啊,你这话若是被新帝知晓了,免不得责罚,祸从口出,今日是大喜的日子,何必说着讨嫌的话来!”

  那武官闻言,还忿忿不平,朝着身边人道:“在下所言皆是肺腑之言,难不成你们就不曾这般想过?”

  霍离征面色冷漠,他回道:“我从不曾这般想过。”

  “陛下自有论断,容不得旁人置喙,王兄所言之错,为其一。王兄为人臣子,却出口僭越,为其二。”

  “而且,值得。”

  “王兄妄下论断,有眼无珠,为其三。”

  大丈夫何患无妻,只患功名不立,现今这般行事,实在是有些不值。

  霍离征现在所反驳的,是最后一句。

  这位出身霍氏的小将军一向都性情平和,纵然是寡言少语,但是却又怀有一颗赤胆之心,脾性一向都极好。

  今日这群人,也是第一次看到他这般动怒。

  一点情面都不留。

  身边的人以目示意,皆是惶惶不敢言。

  他从年幼时起,就一直志在边关。

  现今亲封镇北将军,不日就要重新回去。

  在临走之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前来参与帝后的大婚。

  今**在院中抱着剑想了很久,踌躇再三,还是前来了宫中。

  遥遥看到明楹身穿凤冠霞帔,站在傅怀砚的身边。

  她一定被陛下护得极好,就连一举一动之中,都带着被人袒护的从容。

  当初听闻太子要选妃的时候,他那时所以为的,也不过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已。

  霍离征想,或许也好。

  他生来就是征战四方的命,颠沛流离,成家反而是耽误她人,怎么敢肖想明月。

  也只是曾经,落得他一身清辉而已。

  让他生出了片刻的奢望。

  明月不曾照他还,上京盛开的梨树也落不到边关的漫天黄沙之中。

  他认。

  现今唯一能做的,不过就是在听到他人诋毁的时候,力所能及的为她辩驳一二。

  十六岁封将,十八岁深入敌营斩杀主帅,击退匈奴八百里。

  这是旁人对他的赞誉,他此时垂着眼睛,突然想到了方才那个武官说的值不值。

  满身清誉,也不过就是后人评说而已。

  其实,他也不在乎。

  只是他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从始至终,大概明楹也并未对自己动过心。

  他知晓。

  不过是那日灯火阑珊,他低眉不期然看到明楹对自己一笑。

  笑意似春水涨潮。

  自此他心绪晃动,不复从前那般并无所求。

  霍都尉知晓当初明楹是被霍离征放走之后,急得在家中走来走去,又是担忧又是后怕,只说幸好当初的太子殿下并未追究什么,不然就霍离征犯下的这件事,足以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断不可能仅仅只是让他回到边关。

  还说当初那件事,已经是陛下开恩,让他下次不能再这样莽撞行事。

  可是霍离征想了想,倘若他当时知晓后果,大概也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所以他自请跪于东宫之外,后来回到边关,又自请责罚。

  对于放走明楹这件事,他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现在她重又回到上京,于他们来说,大抵也算是圆满。

  毕竟那**在霍氏看到明楹与傅怀砚,能看到那位素来矜贵淡漠的太子殿下,眼中的纵容几近是溢出来,而明楹,也不复他从前所见的那般处处小心,那时她与人说话的时候,都好似在脑中过了很多遍的那般妥帖。

  现在是当真被护得很好。

  也是,毕竟现在新君对于明楹的袒护,几乎是整个上京,人尽皆知。

  是为众人所知的偏爱,即便是历数古往今来,都是实在少见。

  远处檐角的宫铃被风吹起,发出簌簌的声响。

  礼官面上带笑从不远处走来,只对着站在这边的官吏笑着道:“诸位大人现今已经在此处久等,帝后现今已经礼成,诸位大人也不必在此苦等,可以早些落座了。”

  此时天色还早,往日迎娶皇后,所需的流程实在是繁冗,连带着官吏都要在殿前等候许久,从前还有不少体弱的诰命夫人撑不住的,只是毕竟是帝后成婚这样的大事,即便是再撑不住,也得咬牙撑下去。

  现今才不过是申时过半,怎么就结束了?

  这边站着的官吏以目示意,面上皆是带着些许不解。

  礼官看出他们的不解,笑眯眯地解释道:“今日帝后成婚,陛下心疼皇后,礼部那边删减了不少繁琐的流程,现今已经走完了,是以诸位大人也能早些落座。”

  礼官这边已经讲过,很快就走到另外的一边知会。

  一直到礼官走后,站在这边的官吏看了看远处天边,看着这日头都还未落呢,就落了座,心中又是几番感慨。

  方才生了些龃龉,霍离征身边的武官瞧着霍离征站在原地不动的样子,上前宽慰道:“霍小将军也知晓,咱们这些人都是大老粗,有什么话说得冒犯了,多多见谅,也都不是存心的,性子直罢了,就那么随口一说,不要往心里去。”

  武官锤了锤霍离征的肩头,“走罢,莫要气恼了,今日新君陪着一同喝酒,可是难得的机会,必然要喝个尽兴!”

  霍离征手指低垂,此时稍微收紧了一下。

  他轻声道:“算了。在下不喜热闹,现在就不去了。”

  旁边的武官闻言有些诧异,还准备劝说几句,却又看到霍离征已经抬步,当真不准备前去了。

  旁人都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到底也是随他去了。

  霍离征抬步离开,走出宫闱。

  此时天色还未晚,坊市的酒肆都还开着,街巷之中处处都热闹,今日帝后大婚,新帝出手阔绰,接亲的路上所撒的都是银锞子,今日的上京街巷之中都是张灯结彩,处处流光溢彩。

  人影幢幢,他见明月照拂,远处烟火骤亮。

  霍离征抬步走到一家酒肆前,迎客的小二瞧见霍离征,一下子就认出他来,面上带着热切的笑,连连问他现在要什么。

  “一碗麦酒。”

  麦酒是边关将士时常喝的酒,烈得很,京中的人一般都喝不惯这个,寻常也没有什么人前来酒肆来点麦酒,况且这酒入喉实在是辛辣,若不是为了暖身子,恐怕就连将士们都未必会喝这般的酒。

  小二知晓面前的人是霍小将军,有些诧异地问道:“今日帝后大婚,将军怎么前来喝这么烈的劣酒?”

  霍离征没应声,小二也没有再问,只是很快为他送上了用瓷碗装着的麦酒。

  麦酒实在是劣质,只闻着都能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

  霍离征仰头饮尽。

  他喝过那么多次麦酒,却又从来都没有觉得,今日的酒入喉肠,居然是苦的。

  苦到几近让人喉间发紧。

  他抬手将手中瓷碗放在木桌之上,放下银钱,离开酒肆的时候,抬头看了看此时月色初上,人间烟火太平。

  今日之后,他依然是要远赴边关,之前问明楹讨要的这杯喜酒,细细算来,也不算是食言。

  往后枕戈待旦,戎马倥偬,也再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