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州城南,随着叛军后方突然传来三下短促的号角声,无数面日月星旗忽然调转了方向,那面最为显眼的“李”字帅旗,在叛军仅剩的骑兵队伍掩护下,率先向北撤去。紧接着零零散散的叛军步兵,此时纷纷如蒙大赦一般,也毫不犹豫地掉头就跑。
形势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扭转过来,经历了残酷厮杀的唐军将士们却早已杀红了眼,尤其是刘仁瞻部下的士兵,满腔怒火正待爆发,此时如何又肯让敌军脱离战场?见状个个锐气更盛,继续用力地挥舞兵刃,黏在敌军屁股后面追杀,不少叛军士兵竟连转身都不敢,只顾跟随大部队仓皇奔逃。
李源满头大汗地策马向前了几步,凝望着叛军如泄去的洪水般,不顾一切地朝寿州城方向退却,心里顿时反应过来,连忙跃马大喝道:“叛军已退,全军听令,穷寇莫追!”
不远处,一名副将正挥舞着长刀将两名叛军士兵的头颅削上了天,闻听李源发令,赶忙拽紧缰绳,飞奔过来问道:“大帅!为何不追?叛军正在溃逃,阵型大乱,此时正是追杀的好时机啊!”
瞧着这位将军双眼通红,显然已是杀得欢快,李源只是抬手指了指远处,沉声道:“叛军人数仍不下两万之众,又是主动后撤回城,此刻并未落败!如今我军将士已大部力竭,又能杀得了他几个?难道要追进寿州城里去么?切不可鲁莽!”
许是情绪激动,一旁的刘仁瞻剧烈地咳嗽了几声,猛地将长剑往地上一扎,勉力用手支撑着开口道:“尔等不可冲动行事!李大帅说得极是......”
见刘仁瞻浑浊的目光朝自己投来,似乎话语未尽,李源连忙主动说道:“刘大帅,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天色已暗,我等需尽快整军撤离战场!”闻言刘仁瞻自然明白,立即点头赞同。
紧接着两位大帅同时下令,随后所有唐军将士迅速打扫战场,将战死者不论敌我,连同人尸马尸,统统堆起点火焚烧,天色已然暗沉,大营中不计其数的尸堆升腾起黑色的烟柱直冲天际,很快整片旷野上弥漫着刺鼻的烧焦气味。
大火冲天,而唐军将士们无暇旁观,已经开始整军列队,各营即刻清点伤亡人数,并迅速检视武器甲胄,再将缴获的些许马匹及战利品,统统集中起来。
片刻后,几名将领小跑至李源身旁,面色恭敬地低声汇报了一通。
今日此战唐军伤亡可谓惨重!光是刘仁瞻部,两万武昌军如今刨去重轻伤者,只剩三千人不到,新投诚的这些清淮军也不愧是充当了李金全的炮灰,整整三万人马硬生生折去了一半。至于李源带来的四千骑兵也损失了八百余骑,其中有一半还都是朗州的兵马,听得李源顿时有些肉疼。
李源深深叹了口气,随即补充道:“大营中剩下的一些粮秣辎重,能带上的尽量带上,实在带不走的就地焚毁便是!此刻天色已晚,传令全军即刻出发,步军开道,骑兵殿后,自密林小道前往八公山大营!”
众将纷纷齐声遵令。
很快南唐大军便开拔,向南撤入密林之中,又往东北方向疾行。
由于经历了大战又是夜间行军,将士们的身体都疲乏不已,但好在精神状态尚佳。不论今日伤亡多么惨重,但至少也击退了叛军,仍是大大提升了军中的士气。
而大多数士兵,包括刘仁瞻部以及清淮军,都已对李源天降神兵的壮举以及那一套精妙骁勇的枪法刻骨铭心,这份敬畏从今日此战过后,恐怕再难抹去。
两个时辰后,大军终于抵达了八公山大营,而周廷构及林嗣昌早已率军在山口焦急等候,此时见到李源与刘仁瞻满身疲惫地并肩而行,而纵观身后排成长龙的唐军将士们,这等人数可远远多过于下山前那四千之数,众人更是激动地难以言表。
待大军全数进入营中休整后,除了警戒巡守的士兵外,四处尽是沸腾的欢快声,所有唐军将士们三三两两围着各处篝火歇息,这座宽阔的山顶营寨,这众多的袍泽兄弟,带给众人久违的安全感,又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快感与唏嘘。
当刘仁瞻与众将领来到李源的帅帐中时,李源正饮着杯中的热茶,嘴里还不断轻轻发出咂舌的声响,显得十分满足。到底是恶战之后,能再喝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苦涩回甘,如何不畅快!
只是李源心里倒是有些无奈,这些上好的茶叶可是自己特意携带,准备在迎亲路上和周娥皇一起饮用,谁料想会是在军营中?明明是赶去迎亲,却莫名其妙又打起了仗,只希望战事早日了结,能尽快见到周娥皇,毕竟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啊......
众将见礼坐定之后,首先便七嘴八舌地关心起了李源的伤势,李源一一谢过后,只是面色自然地微笑着。此时李源身上的各处伤口已经包扎完,伤势虽然不重,但还是能明显感受到隐隐的刺痛感,可战场上时刻刀枪无眼,如今保住性命安然归来,还有何可抱怨?只想到此处,李源已是毫不在乎。
随即今日救援的主要对象刘仁瞻,赶忙领着麾下将领,朝李源十分诚恳地表达了谢意,感激溢美之词不断道出。
只见刘仁瞻越说越激动,不断发出感叹:“......陛下曾言李大帅乃当世卫霍!老夫认为,李大帅当之无愧啊!今日此战,足可证名!此番千里驰援之大恩,老夫永生铭记!”
见资历最深的刘仁瞻说着竟躬身朝自己行大礼,李源连忙起身搀住,苦笑道:“刘大帅过誉了!您可是国之柱石,德高望重,在下始终年纪尚浅,可当不起这般大礼!如今国朝有难,刘大帅不负陛下厚恩率先领军平叛,不计生死,忠勇之至!在下既食君禄,又是领兵之人,岂能袖手旁观?”
这番无比谦恭又忠君爱国的话语,说得刘仁瞻止不住老泪纵横,在场的众将纷纷动容,但实则心里大抵都明白,这位李大帅完全当得起这般称赞!若不是当日李源决定转道北上驰援,随后接连设下妙计,又身先士卒大破敌军,刘仁瞻部此刻恐怕早已灰飞烟灭!
而坐在一旁的周廷构此时却是满脸郁闷,几次欲吐露心声,又怕煞了此间风景,只得憋了回去。
他的内心实在是憋屈不已,从当日鄂州城的场景到如今可谓是历历在目,刘崇谏作为刘仁瞻亲子何等的傲慢无情,而李源却宁可耽误了迎亲之事,毅然北上救援,两者瞬间形成了巨大又强烈的反差。
而最讽刺的是,今日刘仁瞻见到周廷构领军在此,言辞中显然误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好儿子刘崇谏派遣而来,甚至对其不断夸赞起来。而李源心知肚明,却也默契地配合着,并未戳穿事实。
暗自长叹了一声,周廷构十分担忧,鄂州城中人尽皆知,刘仁瞻向来溺爱幼子,将来必然以兵权家业全数交托。但此人刚愎自用、无情无义,只怕更大的祸患还在后头......
“周将军,今日叛军主动撤军回城,你可是大功!可否与本帅说说今日寿州城的情形?”
抬头正对上李源殷切的目光,周廷构连忙整顿好心神,开始娓娓道来。
寿州城南,随着叛军后方突然传来三下短促的号角声,无数面日月星旗忽然调转了方向,那面最为显眼的“李”字帅旗,在叛军仅剩的骑兵队伍掩护下,率先向北撤去。紧接着零零散散的叛军步兵,此时纷纷如蒙大赦一般,也毫不犹豫地掉头就跑。
形势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扭转过来,经历了残酷厮杀的唐军将士们却早已杀红了眼,尤其是刘仁瞻部下的士兵,满腔怒火正待爆发,此时如何又肯让敌军脱离战场?见状个个锐气更盛,继续用力地挥舞兵刃,黏在敌军屁股后面追杀,不少叛军士兵竟连转身都不敢,只顾跟随大部队仓皇奔逃。
李源满头大汗地策马向前了几步,凝望着叛军如泄去的洪水般,不顾一切地朝寿州城方向退却,心里顿时反应过来,连忙跃马大喝道:“叛军已退,全军听令,穷寇莫追!”
不远处,一名副将正挥舞着长刀将两名叛军士兵的头颅削上了天,闻听李源发令,赶忙拽紧缰绳,飞奔过来问道:“大帅!为何不追?叛军正在溃逃,阵型大乱,此时正是追杀的好时机啊!”
瞧着这位将军双眼通红,显然已是杀得欢快,李源只是抬手指了指远处,沉声道:“叛军人数仍不下两万之众,又是主动后撤回城,此刻并未落败!如今我军将士已大部力竭,又能杀得了他几个?难道要追进寿州城里去么?切不可鲁莽!”
许是情绪激动,一旁的刘仁瞻剧烈地咳嗽了几声,猛地将长剑往地上一扎,勉力用手支撑着开口道:“尔等不可冲动行事!李大帅说得极是......”
见刘仁瞻浑浊的目光朝自己投来,似乎话语未尽,李源连忙主动说道:“刘大帅,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天色已暗,我等需尽快整军撤离战场!”闻言刘仁瞻自然明白,立即点头赞同。
紧接着两位大帅同时下令,随后所有唐军将士迅速打扫战场,将战死者不论敌我,连同人尸马尸,统统堆起点火焚烧,天色已然暗沉,大营中不计其数的尸堆升腾起黑色的烟柱直冲天际,很快整片旷野上弥漫着刺鼻的烧焦气味。
大火冲天,而唐军将士们无暇旁观,已经开始整军列队,各营即刻清点伤亡人数,并迅速检视武器甲胄,再将缴获的些许马匹及战利品,统统集中起来。
片刻后,几名将领小跑至李源身旁,面色恭敬地低声汇报了一通。
今日此战唐军伤亡可谓惨重!光是刘仁瞻部,两万武昌军如今刨去重轻伤者,只剩三千人不到,新投诚的这些清淮军也不愧是充当了李金全的炮灰,整整三万人马硬生生折去了一半。至于李源带来的四千骑兵也损失了八百余骑,其中有一半还都是朗州的兵马,听得李源顿时有些肉疼。
李源深深叹了口气,随即补充道:“大营中剩下的一些粮秣辎重,能带上的尽量带上,实在带不走的就地焚毁便是!此刻天色已晚,传令全军即刻出发,步军开道,骑兵殿后,自密林小道前往八公山大营!”
众将纷纷齐声遵令。
很快南唐大军便开拔,向南撤入密林之中,又往东北方向疾行。
由于经历了大战又是夜间行军,将士们的身体都疲乏不已,但好在精神状态尚佳。不论今日伤亡多么惨重,但至少也击退了叛军,仍是大大提升了军中的士气。
而大多数士兵,包括刘仁瞻部以及清淮军,都已对李源天降神兵的壮举以及那一套精妙骁勇的枪法刻骨铭心,这份敬畏从今日此战过后,恐怕再难抹去。
两个时辰后,大军终于抵达了八公山大营,而周廷构及林嗣昌早已率军在山口焦急等候,此时见到李源与刘仁瞻满身疲惫地并肩而行,而纵观身后排成长龙的唐军将士们,这等人数可远远多过于下山前那四千之数,众人更是激动地难以言表。
待大军全数进入营中休整后,除了警戒巡守的士兵外,四处尽是沸腾的欢快声,所有唐军将士们三三两两围着各处篝火歇息,这座宽阔的山顶营寨,这众多的袍泽兄弟,带给众人久违的安全感,又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快感与唏嘘。
当刘仁瞻与众将领来到李源的帅帐中时,李源正饮着杯中的热茶,嘴里还不断轻轻发出咂舌的声响,显得十分满足。到底是恶战之后,能再喝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苦涩回甘,如何不畅快!
只是李源心里倒是有些无奈,这些上好的茶叶可是自己特意携带,准备在迎亲路上和周娥皇一起饮用,谁料想会是在军营中?明明是赶去迎亲,却莫名其妙又打起了仗,只希望战事早日了结,能尽快见到周娥皇,毕竟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啊......
众将见礼坐定之后,首先便七嘴八舌地关心起了李源的伤势,李源一一谢过后,只是面色自然地微笑着。此时李源身上的各处伤口已经包扎完,伤势虽然不重,但还是能明显感受到隐隐的刺痛感,可战场上时刻刀枪无眼,如今保住性命安然归来,还有何可抱怨?只想到此处,李源已是毫不在乎。
随即今日救援的主要对象刘仁瞻,赶忙领着麾下将领,朝李源十分诚恳地表达了谢意,感激溢美之词不断道出。
只见刘仁瞻越说越激动,不断发出感叹:“......陛下曾言李大帅乃当世卫霍!老夫认为,李大帅当之无愧啊!今日此战,足可证名!此番千里驰援之大恩,老夫永生铭记!”
见资历最深的刘仁瞻说着竟躬身朝自己行大礼,李源连忙起身搀住,苦笑道:“刘大帅过誉了!您可是国之柱石,德高望重,在下始终年纪尚浅,可当不起这般大礼!如今国朝有难,刘大帅不负陛下厚恩率先领军平叛,不计生死,忠勇之至!在下既食君禄,又是领兵之人,岂能袖手旁观?”
这番无比谦恭又忠君爱国的话语,说得刘仁瞻止不住老泪纵横,在场的众将纷纷动容,但实则心里大抵都明白,这位李大帅完全当得起这般称赞!若不是当日李源决定转道北上驰援,随后接连设下妙计,又身先士卒大破敌军,刘仁瞻部此刻恐怕早已灰飞烟灭!
而坐在一旁的周廷构此时却是满脸郁闷,几次欲吐露心声,又怕煞了此间风景,只得憋了回去。
他的内心实在是憋屈不已,从当日鄂州城的场景到如今可谓是历历在目,刘崇谏作为刘仁瞻亲子何等的傲慢无情,而李源却宁可耽误了迎亲之事,毅然北上救援,两者瞬间形成了巨大又强烈的反差。
而最讽刺的是,今日刘仁瞻见到周廷构领军在此,言辞中显然误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好儿子刘崇谏派遣而来,甚至对其不断夸赞起来。而李源心知肚明,却也默契地配合着,并未戳穿事实。
暗自长叹了一声,周廷构十分担忧,鄂州城中人尽皆知,刘仁瞻向来溺爱幼子,将来必然以兵权家业全数交托。但此人刚愎自用、无情无义,只怕更大的祸患还在后头......
“周将军,今日叛军主动撤军回城,你可是大功!可否与本帅说说今日寿州城的情形?”
抬头正对上李源殷切的目光,周廷构连忙整顿好心神,开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