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4章 摊丁入亩
中兴?就朱载坖这副鬼样子,他能有实现中兴?
朱元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么说来,他的内阁辅臣中,能人应该不少,是不是就是你刚刚提过的高拱、张居正这些人。”
“没错,朱载坖可以不管朝政多年,却让国家平稳发展,内阁这些辅臣的作用非常的大。朱载坖虽然是因为纵欲才会懒得管理朝政,不过我倒是觉得以他那水平,若是事事都要亲自处理的话,还不如交给内阁去处理呢。后世有人称朱载坖是大明中兴的奠基人。”
对于这些说法,朱元璋只能努努嘴表示不屑。
“要知道在嘉靖年间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地方试行了一条鞭法,到了隆庆时期在此的基础上又进步了不少。比如海瑞作为应天巡抚的时候就以一条鞭法征收银两,使得一条鞭法更加趋于完善。”
又一次听到海瑞的名字,朱元璋对于海瑞的感观越来越好了,这个清正廉洁的官员自身的能力还这么强,要不是现在的朱元璋已经退位了,他指不定真的想要去拐一个海瑞去洪武了。
朱元璋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这一条鞭法倒是值得自己借鉴, 过段时间自己跟标儿可以再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再将其完善一些。
大家对于其他朝代一些好的政策虽然不会照搬,但是也都是会学习的。
朱元璋对着赵长歌问道:“这一条鞭法效果似乎是不错,朕之前也曾把这东西简单的跟标儿提过,各朝赋税问题一向是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个朝代都需要面对的,朕之前还听你提到了摊丁入亩,这又是什么 ,你似乎对于这个政策非常的赞同。 ”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摊丁入亩这个政策的实行可是促进了人口增长,奠定了华夏人口大国的基础啊。
既然朱元璋提问了,那么赵长歌立马向他解释了起来。
“说起来这摊丁入亩也叫摊丁入地。是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实行的政策。”
赵长歌刚刚开口,朱元璋等大明的皇帝都开始皱眉了。
“行了,别说了,朕不想听了,原来这是建奴他们推行的政策,那朕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朱元璋非常固执且不屑的直接打断了赵长歌的话。
赵长歌可以理解朱元璋为何会是这副样子,毕竟知道了清朝最终取得了大明的江山,这让朱元璋对于清朝本来就没有好感,加上清朝做的那些事情,实在很难让朱元璋对他们喜欢的起来,若是让朱元璋去学习清朝的政策,这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在承认自己的不如,是在承认大明朝的政策不如清朝的好,这朱元璋怎么能够接受呢。
“老朱,我建议你还是听一听吧,即使你不喜欢清朝,但是好的政策能让大明无数的百姓受利,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我觉得这样不断的进步才是最了不起的。”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小子说的话总是那么的有道理,行吧行吧,那咱就好好的听听,这建奴能够想出什么好的政策。”
“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啊,一旦执行起来,可以减少百姓们身上的负担,简单来说就是让百姓们有了更多的自由,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摊丁入亩可以有效的遏制一些官员私自设立明目加税。”
朱元璋眉头一挑:“光这么听着倒是像那么一回事。”说完朱元璋又觉得自己夸奖清朝的似乎有些丢了大明的脸,所以故意板起脸对着其余的皇帝说道:“你说你们怎么回事,这么多人竟然想不到比建奴更好的办法吗?堂堂大明总不能低头去学习建奴的国策吧。”
几人都被朱元璋说的不敢抬头,可是心里却也在腹议,太祖你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啊,凭什么光说我们啊。
赵长歌知道这是老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所以就转移话题说道:“这摊丁入亩就是清朝皇帝康熙原本政策上的进一步改革,这个改革在历史上非常的重要,因为执行了摊丁入亩之后,人口开始大量的暴涨,你们要知道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清朝的人口直接暴涨到了四亿,当时整个世界的人口也才十亿左右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等等,你刚刚说多少人口?四亿!”朱元璋跟朱棣都忍不住震惊了起来,在古代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历朝历代都会想尽办法鼓励生育,要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曾经实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大明的人口大约有五六千万。
而现在听到了清朝的人口竟然有四亿,这么大的差距让朱元璋非常的震惊。
人口在某些时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体现,当然了也并不是说人口多的国家一定是最厉害的,但人口一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
原本朱元璋是不打算学习清朝的什么摊丁入亩的,但是知道推行这个政策之后可以迎来人口爆炸,朱元璋就开始纠结了,大明朝现在缺人吗?
缺,非常的缺!
尤其是大明现在的各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劳动力紧缺的不行,而且因为种植了很多高产的水稻和红薯这些东西,大明完全不怕人口太多导致食物不够吃的情况,所以自然这个时候人越多越好了。
朱棣小心翼翼的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轻声的叫了一声:“爹......”
朱元璋点点头:“放心吧,咱还不至于顽固到这种程度,这方法咱会告诉标儿的,结合洪武的实际情况,一定会推行下去的。咱讨厌清朝,但是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咱不会因此视而不见。”
朱棣对着朱元璋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赵长歌此时并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他看出来在场的皇帝们现在都在热烈的讨论,所以他也趁着这个时候喝喝水,润润嗓子。
等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赵长歌也听出来了基本每个时空都决定借鉴一下这摊丁入亩的办法,毕竟人口暴增带来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各个时空都在飞速发展的时候,人口红利那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没有人会傻到跟实打实的好处作对。
第264章 摊丁入亩
中兴?就朱载坖这副鬼样子,他能有实现中兴?
朱元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么说来,他的内阁辅臣中,能人应该不少,是不是就是你刚刚提过的高拱、张居正这些人。”
“没错,朱载坖可以不管朝政多年,却让国家平稳发展,内阁这些辅臣的作用非常的大。朱载坖虽然是因为纵欲才会懒得管理朝政,不过我倒是觉得以他那水平,若是事事都要亲自处理的话,还不如交给内阁去处理呢。后世有人称朱载坖是大明中兴的奠基人。”
对于这些说法,朱元璋只能努努嘴表示不屑。
“要知道在嘉靖年间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地方试行了一条鞭法,到了隆庆时期在此的基础上又进步了不少。比如海瑞作为应天巡抚的时候就以一条鞭法征收银两,使得一条鞭法更加趋于完善。”
又一次听到海瑞的名字,朱元璋对于海瑞的感观越来越好了,这个清正廉洁的官员自身的能力还这么强,要不是现在的朱元璋已经退位了,他指不定真的想要去拐一个海瑞去洪武了。
朱元璋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这一条鞭法倒是值得自己借鉴, 过段时间自己跟标儿可以再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再将其完善一些。
大家对于其他朝代一些好的政策虽然不会照搬,但是也都是会学习的。
朱元璋对着赵长歌问道:“这一条鞭法效果似乎是不错,朕之前也曾把这东西简单的跟标儿提过,各朝赋税问题一向是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个朝代都需要面对的,朕之前还听你提到了摊丁入亩,这又是什么 ,你似乎对于这个政策非常的赞同。 ”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摊丁入亩这个政策的实行可是促进了人口增长,奠定了华夏人口大国的基础啊。
既然朱元璋提问了,那么赵长歌立马向他解释了起来。
“说起来这摊丁入亩也叫摊丁入地。是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实行的政策。”
赵长歌刚刚开口,朱元璋等大明的皇帝都开始皱眉了。
“行了,别说了,朕不想听了,原来这是建奴他们推行的政策,那朕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朱元璋非常固执且不屑的直接打断了赵长歌的话。
赵长歌可以理解朱元璋为何会是这副样子,毕竟知道了清朝最终取得了大明的江山,这让朱元璋对于清朝本来就没有好感,加上清朝做的那些事情,实在很难让朱元璋对他们喜欢的起来,若是让朱元璋去学习清朝的政策,这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在承认自己的不如,是在承认大明朝的政策不如清朝的好,这朱元璋怎么能够接受呢。
“老朱,我建议你还是听一听吧,即使你不喜欢清朝,但是好的政策能让大明无数的百姓受利,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我觉得这样不断的进步才是最了不起的。”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小子说的话总是那么的有道理,行吧行吧,那咱就好好的听听,这建奴能够想出什么好的政策。”
“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啊,一旦执行起来,可以减少百姓们身上的负担,简单来说就是让百姓们有了更多的自由,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摊丁入亩可以有效的遏制一些官员私自设立明目加税。”
朱元璋眉头一挑:“光这么听着倒是像那么一回事。”说完朱元璋又觉得自己夸奖清朝的似乎有些丢了大明的脸,所以故意板起脸对着其余的皇帝说道:“你说你们怎么回事,这么多人竟然想不到比建奴更好的办法吗?堂堂大明总不能低头去学习建奴的国策吧。”
几人都被朱元璋说的不敢抬头,可是心里却也在腹议,太祖你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啊,凭什么光说我们啊。
赵长歌知道这是老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所以就转移话题说道:“这摊丁入亩就是清朝皇帝康熙原本政策上的进一步改革,这个改革在历史上非常的重要,因为执行了摊丁入亩之后,人口开始大量的暴涨,你们要知道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清朝的人口直接暴涨到了四亿,当时整个世界的人口也才十亿左右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等等,你刚刚说多少人口?四亿!”朱元璋跟朱棣都忍不住震惊了起来,在古代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历朝历代都会想尽办法鼓励生育,要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曾经实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大明的人口大约有五六千万。
而现在听到了清朝的人口竟然有四亿,这么大的差距让朱元璋非常的震惊。
人口在某些时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体现,当然了也并不是说人口多的国家一定是最厉害的,但人口一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
原本朱元璋是不打算学习清朝的什么摊丁入亩的,但是知道推行这个政策之后可以迎来人口爆炸,朱元璋就开始纠结了,大明朝现在缺人吗?
缺,非常的缺!
尤其是大明现在的各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劳动力紧缺的不行,而且因为种植了很多高产的水稻和红薯这些东西,大明完全不怕人口太多导致食物不够吃的情况,所以自然这个时候人越多越好了。
朱棣小心翼翼的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轻声的叫了一声:“爹......”
朱元璋点点头:“放心吧,咱还不至于顽固到这种程度,这方法咱会告诉标儿的,结合洪武的实际情况,一定会推行下去的。咱讨厌清朝,但是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咱不会因此视而不见。”
朱棣对着朱元璋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赵长歌此时并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他看出来在场的皇帝们现在都在热烈的讨论,所以他也趁着这个时候喝喝水,润润嗓子。
等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赵长歌也听出来了基本每个时空都决定借鉴一下这摊丁入亩的办法,毕竟人口暴增带来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各个时空都在飞速发展的时候,人口红利那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没有人会傻到跟实打实的好处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