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天似乎又十分不同。钱羽之渐渐明白了这继电器是个啥东西,铁芯加工成何种形状才是最佳的,手摇铜线涂漆设备应该转多快,不同线径导线所用的涂料要在熬漆釜中加热多久……李加奈和冯珊则变得很要好――本来就是年龄相近的女孩子,又总在一起工作,倒也十分正常。
至于她和自己……钱羽之也说不清楚,当日一起逛街、聊天、喝酒和回家时那种令他心跳加速的俏皮和亲昵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间似乎恢复了一直以来的距离,只是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好像多了一丝默契,一丝随意。
“羽之!”冯诺的招呼打断了钱羽之的走神,“我下午去科技部开会,今天就不回来了,你们走的时候别忘了安全检查。”
“好的,首长。”钱羽之一边答应着,一边暗自警醒不能再走神了。
今天下午是制表机累加器方案的讨论会,因为科技部正在搬迁,所以会是在钟博士的老巢太白天文台开的。这里精密仪器设备很多,所以前年就全面安装了地能空调,安保和干燥措施也十分完备。
与会者不多,会议是在太白天文台会议室――又称科技部第二会议室里召开。冯诺以前去过第一会议室,是类似大报告厅的格局。
这个第二会议室他是第一次来,面积要比第一会议室要小些,,但是满足这样一个小型会议已经绰绰有余。一套足有3米x15米的长条式会议桌放在屋内一点也不显得满,会议桌四周整齐地摆放着手工编制的藤椅。铺设的暹罗产的柚木地板,每隔一段还装着地板电源插座。墙壁的一侧是整体式的大幅观景玻璃窗,现在已经放下了厚厚的绒布窗帘。会议室的一端则悬挂着从旧时空带来的巨大投影幕布,天花板上也吊装着高分辨率的投影仪。投影用的线缆沿着墙壁严整地接到报告人的位置上。报告人还可以使用位置上的麦克风,想必墙壁四角的音响就是扩音用的。
“这简直和旧时空的豪华会议室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嘛,钟博士居然如此豪奢!”冯诺十分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元老院在这里如此下本钱,自有它的用意,今天这本来与机械口更相关的讨论会不就移到这里来开了么?”想到这里,他也就释然了。
这时,工作人员从隔壁的茶水间里端来了热茶放在各位与会者的面前,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这次会议和过去的技术会议不同,靠着墙放着两排椅子,这是归化民人员的旁听席位。为了加强归化民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过去只有元老参加的技术研讨会开始放宽准入条件,一批基础知识扎实,有相当天赋的归化民学员和技术人员被选拔出来,特许参加相关的研讨会。
因为有他们的出席,所以真理办公室每次开会前都会专门通知元老,在会议上要注意“言论”。不要漏出太多无法解释的东西。
这次出席会议的归化民人员,有钟博士的养女钟小英,也有冯珊,还有几个要么是元老的学生弟子,要么是目前在芳草地选拔组中非常出色的天才类人物,一共只有十三个人。
作为能够接触到“黑科技”的未来科技栋梁,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的意义,所以一个个即拘谨又兴奋。
会议并无啰嗦的程序,直接进入了机械计算机的讨论正题。冯诺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先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继电器的开发和改进。接着,会议进入了下一个步骤,也就是制表机制造原理的讨论。
这些天项目组研究下来,制表机的累加功能大致有三种实现方法:
其一,因为穿孔卡上的数据是在1列或连续若干列上分别打孔表示每位的数字,因此计算总和只需分别统计每一列中的各个孔在所有卡片里一共被打了几次,这个靠简单的计数器就能完成。
接下来,再人工把每列各孔的次数乘以该孔的取值后求和,然后各列的总和再根据该列代表的是十位/百位乘以10或100,最后再求和后就可以了。虽然最终结果要用另一个计算器或者人工单独计算,不过反正现阶段制表机的结果也需要人工抄在记录里。
这并不是真正的累加器,但霍勒里思的制表机就是这么做的,机械设计也最为简单,只需要让继电器或者继电器驱动的擒纵叉拨动数盘转动即可。
其二,先不将主动力齿轮与数盘的转动轴直接啮合,而是用继电器控制连接二者的齿轮,只有数字0-9对应的某个继电器通电时,主动力才能驱动相应的机械结构转动数盘。
此时,可以分别使0-9对应的机械结构在拨动数盘时的操作不同,或是多次拨动,或是一次拨动多位,达到各孔数字一同累加的目的。至于进位,与第一方案相同,采用在低位数盘的9和0之间添加继电器驱动高位数盘转动来完成。
这样的机械结构略显复杂,肯定也更占用空间,优点是合并了每列各孔的累加,避免了大量的人工计算乘法以及求和,进而连进位问题也可以解决。最终数盘上的数字就是累加的结果,所见即所得。
最后,就是单纯地用继电器搭建二进制累加器的方案了。在理论设计上难度不大。然而,钟博士在会中散发了他找到的旧时空某继电器狂热者搭建的全继电器版算术逻辑单元(ALU)图纸,资料图片上像蜂巢一般密密麻麻的继电器令与会者头皮发麻。某个密集恐惧症患者当即要求出去休息一会“透透气”。
钟博士解释说,如果能从中仅剥离加法器的功能出来,大约也不会特别复杂。不过与会者们大概已经被这疯子搭建的ALU吓到了,还是纷纷摇头,连原本相当期待该方案的冯诺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主要是他自己开发的继电器性能他太了解了,就算仅仅是剥离出加法器的功能,也涉及到大量继电器之间的互相控制,现在搞出来的那种粗货恐怕是达不到可靠性的要求。
第三方案就这样首先被放弃了,不过钟博士还打算继续试验一下,算是为以后设计二进制计算机积累一些经验,冯诺也答应下一步优先开发更灵敏可靠、体积更小和重量更轻的继电器供这个方案试验用――前提是机械口能提供足够细的铜线,并且他的土法绝缘漆在细线上仍然有效。
接下来,会议又就第一和第二方案进行了冗长的讨论,机械口的元老们表示方案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回去就可以试制,方案二则要再重新优化一下设计,而且还要看冯诺提供的继电器性能是否够用。
最终项目组还是决定先上方案一。因为各方面评估下来这个方案出问题的几率最小――毕竟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以他们困难的材料水平来说更容易达成。
“又回到了1890年的水平。”冯诺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一方案比上次被讥讽为“验钞机”的方案好不了多少。但是穿孔卡已经到位好几个月了,一直在仓库里虫蛀发霉,也不能总是让数据等机器啊。督公那边,近期最好也能报个好消息上去,眼看快到年底了……
年底又是考核项目的时候,拿不出成果起码也得混几篇论文出来当“阶段性成果“,不然企划院和财经省那里都有一番饥荒好打。冯诺可不是一个乐意搞社交的人。
接下来与会元老又就制表机的具体机械设计、工艺、材料和配套进行了冗长的讨论,讨论是非常细节化的,因而会议往往会成为马拉松式的会议――但又非常有必要:元老院的工业体系配套极其不全,几乎任何新设备都要从头开始制造。加上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原材料更是种类匮乏。按照旧时空那样下达设计方案和图纸是根本造不出任何东西的。整台设备――不管是核心部件还是区区一个螺丝钉,都得从原材料到加工工序全部落实到细节才行。
两个星期后,制表机的第一台原型机终于完工了,机械厂制造了机械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主动力采用蒸汽动力和电动机的两种解决方案。冯诺则带着钱羽之把继电器控制部分组装了进去。
冯诺立刻把卡片搬来开始实际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在多次测试中,他们输入不同公社的人口普查卡片并计算该公社人口的年龄和,然后再与人工计算的结果对比,没有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这说明制表机的设计是可靠的,冯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设备的效率比想象中要慢许多,大约每10秒钟才能处理一张卡片。这时间太长了,每分钟才能处理6张卡片,比人力快得有限。
-------------------------
下次更新第七卷-两广攻略篇51节
至于她和自己……钱羽之也说不清楚,当日一起逛街、聊天、喝酒和回家时那种令他心跳加速的俏皮和亲昵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间似乎恢复了一直以来的距离,只是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好像多了一丝默契,一丝随意。
“羽之!”冯诺的招呼打断了钱羽之的走神,“我下午去科技部开会,今天就不回来了,你们走的时候别忘了安全检查。”
“好的,首长。”钱羽之一边答应着,一边暗自警醒不能再走神了。
今天下午是制表机累加器方案的讨论会,因为科技部正在搬迁,所以会是在钟博士的老巢太白天文台开的。这里精密仪器设备很多,所以前年就全面安装了地能空调,安保和干燥措施也十分完备。
与会者不多,会议是在太白天文台会议室――又称科技部第二会议室里召开。冯诺以前去过第一会议室,是类似大报告厅的格局。
这个第二会议室他是第一次来,面积要比第一会议室要小些,,但是满足这样一个小型会议已经绰绰有余。一套足有3米x15米的长条式会议桌放在屋内一点也不显得满,会议桌四周整齐地摆放着手工编制的藤椅。铺设的暹罗产的柚木地板,每隔一段还装着地板电源插座。墙壁的一侧是整体式的大幅观景玻璃窗,现在已经放下了厚厚的绒布窗帘。会议室的一端则悬挂着从旧时空带来的巨大投影幕布,天花板上也吊装着高分辨率的投影仪。投影用的线缆沿着墙壁严整地接到报告人的位置上。报告人还可以使用位置上的麦克风,想必墙壁四角的音响就是扩音用的。
“这简直和旧时空的豪华会议室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嘛,钟博士居然如此豪奢!”冯诺十分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元老院在这里如此下本钱,自有它的用意,今天这本来与机械口更相关的讨论会不就移到这里来开了么?”想到这里,他也就释然了。
这时,工作人员从隔壁的茶水间里端来了热茶放在各位与会者的面前,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这次会议和过去的技术会议不同,靠着墙放着两排椅子,这是归化民人员的旁听席位。为了加强归化民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过去只有元老参加的技术研讨会开始放宽准入条件,一批基础知识扎实,有相当天赋的归化民学员和技术人员被选拔出来,特许参加相关的研讨会。
因为有他们的出席,所以真理办公室每次开会前都会专门通知元老,在会议上要注意“言论”。不要漏出太多无法解释的东西。
这次出席会议的归化民人员,有钟博士的养女钟小英,也有冯珊,还有几个要么是元老的学生弟子,要么是目前在芳草地选拔组中非常出色的天才类人物,一共只有十三个人。
作为能够接触到“黑科技”的未来科技栋梁,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的意义,所以一个个即拘谨又兴奋。
会议并无啰嗦的程序,直接进入了机械计算机的讨论正题。冯诺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先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继电器的开发和改进。接着,会议进入了下一个步骤,也就是制表机制造原理的讨论。
这些天项目组研究下来,制表机的累加功能大致有三种实现方法:
其一,因为穿孔卡上的数据是在1列或连续若干列上分别打孔表示每位的数字,因此计算总和只需分别统计每一列中的各个孔在所有卡片里一共被打了几次,这个靠简单的计数器就能完成。
接下来,再人工把每列各孔的次数乘以该孔的取值后求和,然后各列的总和再根据该列代表的是十位/百位乘以10或100,最后再求和后就可以了。虽然最终结果要用另一个计算器或者人工单独计算,不过反正现阶段制表机的结果也需要人工抄在记录里。
这并不是真正的累加器,但霍勒里思的制表机就是这么做的,机械设计也最为简单,只需要让继电器或者继电器驱动的擒纵叉拨动数盘转动即可。
其二,先不将主动力齿轮与数盘的转动轴直接啮合,而是用继电器控制连接二者的齿轮,只有数字0-9对应的某个继电器通电时,主动力才能驱动相应的机械结构转动数盘。
此时,可以分别使0-9对应的机械结构在拨动数盘时的操作不同,或是多次拨动,或是一次拨动多位,达到各孔数字一同累加的目的。至于进位,与第一方案相同,采用在低位数盘的9和0之间添加继电器驱动高位数盘转动来完成。
这样的机械结构略显复杂,肯定也更占用空间,优点是合并了每列各孔的累加,避免了大量的人工计算乘法以及求和,进而连进位问题也可以解决。最终数盘上的数字就是累加的结果,所见即所得。
最后,就是单纯地用继电器搭建二进制累加器的方案了。在理论设计上难度不大。然而,钟博士在会中散发了他找到的旧时空某继电器狂热者搭建的全继电器版算术逻辑单元(ALU)图纸,资料图片上像蜂巢一般密密麻麻的继电器令与会者头皮发麻。某个密集恐惧症患者当即要求出去休息一会“透透气”。
钟博士解释说,如果能从中仅剥离加法器的功能出来,大约也不会特别复杂。不过与会者们大概已经被这疯子搭建的ALU吓到了,还是纷纷摇头,连原本相当期待该方案的冯诺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主要是他自己开发的继电器性能他太了解了,就算仅仅是剥离出加法器的功能,也涉及到大量继电器之间的互相控制,现在搞出来的那种粗货恐怕是达不到可靠性的要求。
第三方案就这样首先被放弃了,不过钟博士还打算继续试验一下,算是为以后设计二进制计算机积累一些经验,冯诺也答应下一步优先开发更灵敏可靠、体积更小和重量更轻的继电器供这个方案试验用――前提是机械口能提供足够细的铜线,并且他的土法绝缘漆在细线上仍然有效。
接下来,会议又就第一和第二方案进行了冗长的讨论,机械口的元老们表示方案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回去就可以试制,方案二则要再重新优化一下设计,而且还要看冯诺提供的继电器性能是否够用。
最终项目组还是决定先上方案一。因为各方面评估下来这个方案出问题的几率最小――毕竟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以他们困难的材料水平来说更容易达成。
“又回到了1890年的水平。”冯诺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一方案比上次被讥讽为“验钞机”的方案好不了多少。但是穿孔卡已经到位好几个月了,一直在仓库里虫蛀发霉,也不能总是让数据等机器啊。督公那边,近期最好也能报个好消息上去,眼看快到年底了……
年底又是考核项目的时候,拿不出成果起码也得混几篇论文出来当“阶段性成果“,不然企划院和财经省那里都有一番饥荒好打。冯诺可不是一个乐意搞社交的人。
接下来与会元老又就制表机的具体机械设计、工艺、材料和配套进行了冗长的讨论,讨论是非常细节化的,因而会议往往会成为马拉松式的会议――但又非常有必要:元老院的工业体系配套极其不全,几乎任何新设备都要从头开始制造。加上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原材料更是种类匮乏。按照旧时空那样下达设计方案和图纸是根本造不出任何东西的。整台设备――不管是核心部件还是区区一个螺丝钉,都得从原材料到加工工序全部落实到细节才行。
两个星期后,制表机的第一台原型机终于完工了,机械厂制造了机械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主动力采用蒸汽动力和电动机的两种解决方案。冯诺则带着钱羽之把继电器控制部分组装了进去。
冯诺立刻把卡片搬来开始实际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在多次测试中,他们输入不同公社的人口普查卡片并计算该公社人口的年龄和,然后再与人工计算的结果对比,没有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这说明制表机的设计是可靠的,冯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设备的效率比想象中要慢许多,大约每10秒钟才能处理一张卡片。这时间太长了,每分钟才能处理6张卡片,比人力快得有限。
-------------------------
下次更新第七卷-两广攻略篇5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