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下来,他觉得这个人气质沉稳,办事有条理,元老院的HR并不好干,工作千头万绪,还要处理大量的表格和数据……能几年如一日的独当一面,工作能力肯定不一般。
他忽然想了起来,许延亮和王恺都是大航海俱乐部的成员,当年鼓吹854工程上马的时候他也有份。
这么说来,说动他来加盟里有很大的可能性。
果然,周围找到许延亮一说,他就满口答应
“HR的活我也干腻味了,换个环境正好。”他说,“反正都是等因奉此的工作,少了我这工作归化民也干得下去。我打个申请就来,你把委任状准备好。”
“聘书。”
“好吧,随便叫什么。”
于是三天后许延亮就到了海关大楼的三层。正式当上了“南洋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围煞费苦心搞得南洋公司总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班子。
南洋公司的三个人就在周围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个小会。会议的主题是确立南洋公司的未来的发展道路。
议题非常大,但又很空泛,却是南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都得从今天制订的这个历史性文件来找依据。不太准确的说,这就是未来南洋公司的《基本法》。
“先生们,我们南洋公司的未来,就在今天的议题中了。”周围说道,“我先大概阐述下对未来经营我的基本看法。”
毋庸置疑,南洋公司的蓝本是这个时空最流行的各种“印度公司”,从荷兰人发起成立第一个东印度公司开始,欧洲各国竞相成立以殖民和贸易为目的的“东印度”和“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尽管大多经营情况各异,但是从当年风头最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无一不在亚洲和美洲留下了各自浓重的笔迹,影响更是深远。英国东印度公司更是开创了以一家商业公司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次大陆,掌控几十个土邦的政权,压榨几亿人口的前所未有的先例。
不论是先驱者荷兰东印度还是后来居上的英国东印度,都是周围这些人的羡慕和仿效的对象。
比起行政机构来,一家公司的所作所为自然要“宽松”的多。可以完美的按照“法无禁止即可”的原则进行。差不多就是什么都能干。比起受到元老院控制和指挥的殖民贸易部来说,南洋公司可以说是彻底卸掉了枷锁,轻装上阵。
南下派和周围绘制的南洋公司蓝图非常大,从印度、澳大利益、南北美洲……但凡有海岸线的地方,几乎都有元老的觊觎和相关的开发计划。不过不过饭要一口口吃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眼下南洋公司的实力也不容许他挥霍,只能从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入手。
所以什么诸如美洲、澳洲、新西兰,甚至包括印度,都被周围从计划表中剔除出去了。要同时在这么多地方开分矿,别说他这个空壳子公司办不到,就是元老院押上全部的资源也做不来。
“……说白了,元老院和政务院现在愿意开这个口子,还是苦于物资不足的原因。原来的殖民贸易部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放开了让咱们试一试。我的看法是:要尽快获得收益――这收益还是得是立竿见影的。时间过得可是飞快的,要是到明年这会还在搞布局设点开基地,我们这公司就算黄了一半了。”
“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吧。”王恺说,“一年光景能干什么?就是造一条船也得半年!出去做海贸,往返都以年计算的。一年功夫能把架子搭好就差不多了。再说我们是自筹资金,又不用元老院的钱,他们凭什么唧唧歪歪的。”
“我明白周总的意思。”许延亮点点头,“我们这回借着梧州事件的机会,一把梭哈赢了。心里不服气的人多得去了。如果到时候不实打实的拿出些业绩来,马上就会遭遇质询,万一要是出了什么纰漏,那更是要质询、听证会紧着来了……”
“不会吧……”
“我看这是必然的。”许延亮两手一摊。
“好吧,那你们说吧。”王恺多少有些闷闷不乐,他皮包里装着一份攻占马尼拉,进而控制菲律宾群岛的计划书。
周围在会议桌上摊开一张巨大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地图。不过他没有立刻在地图上指点江山,阐述南洋公司的宏图大业,而是说道:
“我们眼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搬家。”他说,“公司的总部不能放在临高。”
“赞成。”许延亮说。
“为什么?”王恺弄不懂了,现在元老院的“生产力”有七成都在临高,而归化民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供应更是九成以上靠临高来提供。离开了临高,岂不是失去了就近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
“临高的水太深,眼睛也太多。”周围说,“虽说跑步申请资源要方便些。但是公司一旦开始运营,很多公司内部的消息和状况会很快泄漏出去――虽说我们有经营自主权,但是元老对国策企业都有监督权。如果有人要找茬,揪住某些东西搞事,公司的经营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许延亮说:“既然这样我提议搬去广州。我们的出口物资大多是从大陆上来得。在广州设立总公司便于直接采购,如果未来要殖民,也可以在广州就地招募移民,不用再到临高来转一次。”
在广州直接采购和招募移民就省却了企划院的制肘,只要有钱,愿意进多少货,招多少人都是南洋公司自己说了算。
“去广州的话我们不就是改头换面的殖民贸易部嘛。”王恺表示反对,“广州离东南亚可不近。我们这些人不亲临一线,躲在后方指挥可不行。好歹临高比广州距离东南亚更近些。”
周围点头:“实话说,我也是这么想得,但是现在恐怕实现不了……”
广州在闹鼠疫,至少也得等几个月之后才会结束。南洋公司等不了这么久。周围的想法是先把南洋公司的班子搬迁出去。
“要不然我们拿下马六甲……”王恺开玩笑地说道。
“我也想啊,但是拿下马六甲这种远征行动我们暂时就不要想了。”
许延亮忽然说:“我倒是有个地方,可以临时作为过渡。”
“哪里?”
“三亚。”许延亮说:三亚特别市当初虽然是为了外运当地的铁矿石和其他特产设立的,但是元老院一直对它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三亚一直获得大量的政策、产业和资金上的扶持。不但享有特别市的级别,在各种贸易协定中元老院都把三亚列为开放口岸,很有要发展三亚的外贸的意思。
但是三亚的外贸总体来说并不太成功,虽然它有良好的海港,但是三亚距离元老院的统治核心区还是交通不便,商品运输不便。对于很多外国商船来说,到三亚贸易,除了少数货物之外,大多需要较长的等待船期。货物的可挑选余地也不如临高和广州来得大。
“……这些都是三亚的劣势。不过正因为是劣势,我们去三亚会得到市政府欢迎。想来很多方面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比我们在广州或者临高要强得多。从三亚出发下南洋也更便捷。缺点是台风比较频繁。”
“说得也是,外贸总公司在这两个地方都有很强的势力,我们去了也没什么意思。”王恺说,“其实选高雄也可以,邻近福建――那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输出地。”
“高雄的基础建设太差了。”周围摇头,“而且还有荷兰人杵在那里。”
会上很快做出了第一项决定:南洋公司的总部迁往三亚。
“那东南亚公司呢?”
“也一并迁走。”周围说,“我们和东南亚公司其实就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而已。但是我们得在临高有个办事处。照顾公司的利益。”
“这得是元老才行。”
“广州也得有个代理人,”许延亮说。
“嗯。不过这两人倒不见得需要是全职人员,只要是认同我们公司宗旨和经营方针的元老就可以,算是兼职。”周围说,“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董事的席位。当然要有入股才行。”
大家都无异议,接下来周围开始谈的行动计划
“我的打算是先搞湄公河三角洲。”周围指着后来的西贡地区,“元老院现在最不安的问题是粮食。拿下西贡,有助于粮食安全。”
“那地方开发度不行。”王恺摇头,“有开发,但是很我们那个时空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还要殖民嘛,一边收购粮食一边开发。”周围说,“实话说仅仅靠贸易能弄多少粮食?不如直接从当地获取来得快。对了,农委会那些人不是最喜欢搞大农场吗?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他们可以随便圈地――这个诱惑应该够大了。”</div>123xyq/read/5/5196/ )
他忽然想了起来,许延亮和王恺都是大航海俱乐部的成员,当年鼓吹854工程上马的时候他也有份。
这么说来,说动他来加盟里有很大的可能性。
果然,周围找到许延亮一说,他就满口答应
“HR的活我也干腻味了,换个环境正好。”他说,“反正都是等因奉此的工作,少了我这工作归化民也干得下去。我打个申请就来,你把委任状准备好。”
“聘书。”
“好吧,随便叫什么。”
于是三天后许延亮就到了海关大楼的三层。正式当上了“南洋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围煞费苦心搞得南洋公司总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班子。
南洋公司的三个人就在周围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个小会。会议的主题是确立南洋公司的未来的发展道路。
议题非常大,但又很空泛,却是南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都得从今天制订的这个历史性文件来找依据。不太准确的说,这就是未来南洋公司的《基本法》。
“先生们,我们南洋公司的未来,就在今天的议题中了。”周围说道,“我先大概阐述下对未来经营我的基本看法。”
毋庸置疑,南洋公司的蓝本是这个时空最流行的各种“印度公司”,从荷兰人发起成立第一个东印度公司开始,欧洲各国竞相成立以殖民和贸易为目的的“东印度”和“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尽管大多经营情况各异,但是从当年风头最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无一不在亚洲和美洲留下了各自浓重的笔迹,影响更是深远。英国东印度公司更是开创了以一家商业公司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次大陆,掌控几十个土邦的政权,压榨几亿人口的前所未有的先例。
不论是先驱者荷兰东印度还是后来居上的英国东印度,都是周围这些人的羡慕和仿效的对象。
比起行政机构来,一家公司的所作所为自然要“宽松”的多。可以完美的按照“法无禁止即可”的原则进行。差不多就是什么都能干。比起受到元老院控制和指挥的殖民贸易部来说,南洋公司可以说是彻底卸掉了枷锁,轻装上阵。
南下派和周围绘制的南洋公司蓝图非常大,从印度、澳大利益、南北美洲……但凡有海岸线的地方,几乎都有元老的觊觎和相关的开发计划。不过不过饭要一口口吃的道理还是明白的。眼下南洋公司的实力也不容许他挥霍,只能从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入手。
所以什么诸如美洲、澳洲、新西兰,甚至包括印度,都被周围从计划表中剔除出去了。要同时在这么多地方开分矿,别说他这个空壳子公司办不到,就是元老院押上全部的资源也做不来。
“……说白了,元老院和政务院现在愿意开这个口子,还是苦于物资不足的原因。原来的殖民贸易部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放开了让咱们试一试。我的看法是:要尽快获得收益――这收益还是得是立竿见影的。时间过得可是飞快的,要是到明年这会还在搞布局设点开基地,我们这公司就算黄了一半了。”
“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吧。”王恺说,“一年光景能干什么?就是造一条船也得半年!出去做海贸,往返都以年计算的。一年功夫能把架子搭好就差不多了。再说我们是自筹资金,又不用元老院的钱,他们凭什么唧唧歪歪的。”
“我明白周总的意思。”许延亮点点头,“我们这回借着梧州事件的机会,一把梭哈赢了。心里不服气的人多得去了。如果到时候不实打实的拿出些业绩来,马上就会遭遇质询,万一要是出了什么纰漏,那更是要质询、听证会紧着来了……”
“不会吧……”
“我看这是必然的。”许延亮两手一摊。
“好吧,那你们说吧。”王恺多少有些闷闷不乐,他皮包里装着一份攻占马尼拉,进而控制菲律宾群岛的计划书。
周围在会议桌上摊开一张巨大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地图。不过他没有立刻在地图上指点江山,阐述南洋公司的宏图大业,而是说道:
“我们眼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搬家。”他说,“公司的总部不能放在临高。”
“赞成。”许延亮说。
“为什么?”王恺弄不懂了,现在元老院的“生产力”有七成都在临高,而归化民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供应更是九成以上靠临高来提供。离开了临高,岂不是失去了就近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
“临高的水太深,眼睛也太多。”周围说,“虽说跑步申请资源要方便些。但是公司一旦开始运营,很多公司内部的消息和状况会很快泄漏出去――虽说我们有经营自主权,但是元老对国策企业都有监督权。如果有人要找茬,揪住某些东西搞事,公司的经营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许延亮说:“既然这样我提议搬去广州。我们的出口物资大多是从大陆上来得。在广州设立总公司便于直接采购,如果未来要殖民,也可以在广州就地招募移民,不用再到临高来转一次。”
在广州直接采购和招募移民就省却了企划院的制肘,只要有钱,愿意进多少货,招多少人都是南洋公司自己说了算。
“去广州的话我们不就是改头换面的殖民贸易部嘛。”王恺表示反对,“广州离东南亚可不近。我们这些人不亲临一线,躲在后方指挥可不行。好歹临高比广州距离东南亚更近些。”
周围点头:“实话说,我也是这么想得,但是现在恐怕实现不了……”
广州在闹鼠疫,至少也得等几个月之后才会结束。南洋公司等不了这么久。周围的想法是先把南洋公司的班子搬迁出去。
“要不然我们拿下马六甲……”王恺开玩笑地说道。
“我也想啊,但是拿下马六甲这种远征行动我们暂时就不要想了。”
许延亮忽然说:“我倒是有个地方,可以临时作为过渡。”
“哪里?”
“三亚。”许延亮说:三亚特别市当初虽然是为了外运当地的铁矿石和其他特产设立的,但是元老院一直对它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三亚一直获得大量的政策、产业和资金上的扶持。不但享有特别市的级别,在各种贸易协定中元老院都把三亚列为开放口岸,很有要发展三亚的外贸的意思。
但是三亚的外贸总体来说并不太成功,虽然它有良好的海港,但是三亚距离元老院的统治核心区还是交通不便,商品运输不便。对于很多外国商船来说,到三亚贸易,除了少数货物之外,大多需要较长的等待船期。货物的可挑选余地也不如临高和广州来得大。
“……这些都是三亚的劣势。不过正因为是劣势,我们去三亚会得到市政府欢迎。想来很多方面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比我们在广州或者临高要强得多。从三亚出发下南洋也更便捷。缺点是台风比较频繁。”
“说得也是,外贸总公司在这两个地方都有很强的势力,我们去了也没什么意思。”王恺说,“其实选高雄也可以,邻近福建――那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输出地。”
“高雄的基础建设太差了。”周围摇头,“而且还有荷兰人杵在那里。”
会上很快做出了第一项决定:南洋公司的总部迁往三亚。
“那东南亚公司呢?”
“也一并迁走。”周围说,“我们和东南亚公司其实就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而已。但是我们得在临高有个办事处。照顾公司的利益。”
“这得是元老才行。”
“广州也得有个代理人,”许延亮说。
“嗯。不过这两人倒不见得需要是全职人员,只要是认同我们公司宗旨和经营方针的元老就可以,算是兼职。”周围说,“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董事的席位。当然要有入股才行。”
大家都无异议,接下来周围开始谈的行动计划
“我的打算是先搞湄公河三角洲。”周围指着后来的西贡地区,“元老院现在最不安的问题是粮食。拿下西贡,有助于粮食安全。”
“那地方开发度不行。”王恺摇头,“有开发,但是很我们那个时空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还要殖民嘛,一边收购粮食一边开发。”周围说,“实话说仅仅靠贸易能弄多少粮食?不如直接从当地获取来得快。对了,农委会那些人不是最喜欢搞大农场吗?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他们可以随便圈地――这个诱惑应该够大了。”</div>123xyq/read/5/5196/ )